第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綻放優雅:趙雅芝的人生軌跡
17歲的趙雅芝
1954年,趙雅芝出生於香港。父親經商,母親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她是趙家的第四個孩子,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姊姊,下面有一個妹妹。
良好的家庭氛圍令她得以完全地釋放天性,無拘無束地成長。兒時的趙雅芝有些調皮,時常跟在一群男孩子身後嘻嘻哈哈,甚至爬樹、挖鳥蛋。別看她是個女孩子,在男孩堆裡卻一點都不示弱呢。趙雅芝從小就非常獨立自強,柔弱的外表下掩藏著陽剛的心性。
在學校裡,她活潑好動,唱歌、跳舞樣樣精通,即使面對比自己高一個頭的男孩子也絲毫不膽怯,架勢十足;生活上,則常常為朋友出主意,十足古靈精怪,做事非常有主見、有原則,遇事從不莽撞,善於思考。這種外柔內剛的性格,形成她獨有的個人魅力。從那一雙黝黑的靈動雙眸,便可窺見一斑。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趙雅芝的父親是生意人,深諳人際關係,更懂得世事的險惡,因此他對幾個孩子管教得比較嚴格。對趙雅芝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兒,父親在威嚴之外不免多出一份「溫情」。這種恰到好處的情感拿捏,令趙雅芝從小生活在愛的天堂,內心自然充滿了陽光。
再說她的母親。如同任何一位典型的家庭婦女,母親給予孩子溫暖的母愛,用女性獨有的剛毅與溫柔,稱職地守護著家庭,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從母親身上,趙雅芝領略到的是女性的優雅、大度與寬容,雖然那時候她還小,但是生活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純潔的心靈亦有那麼一絲智慧的領悟。毫無疑問,趙雅芝的母親是充滿智慧的,她知道女兒喜歡跟男孩一起瘋玩,不但沒有阻止,反而鼓勵女兒要多跟人品好、懂禮貌的男孩子交朋友,在課業上虛心向人請教,跟男孩們一較高下,讓他們知道,女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位母親對女兒的管教就很隨意。相反地,還在少女時代,趙雅芝的女神氣質就已初顯,身材窈窕,大氣端莊。如今的趙雅芝常說,一切歸功於她的父母,因為母親總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她的優雅,是習慣形成的自然。當然也是她自己懂事,不然,我媽也是這麼要求我的,為什麼我還是長歪了呢?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趙雅芝終於成長為一名堅強獨立,做事有分寸、有主見的女孩。
1971年,17歲的趙雅芝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她順利地完成學業,於香港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畢業。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在回憶裡保存著曾有的青春韶光,趙雅芝在崇德書院的時光非常快樂,如今也成為人生最明媚的回憶:「每當我的車子將途經元朗時,心中便有一種莫名的衝動。當我的目光接觸到那三層高的新校舍,那聳然屹立在旁的天主堂,我禁不住望了又回望,眷戀著那度過了八年光景的母校,一幕幕校園生活在腦海中輕輕地掠過。」
我們會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是因為我們曾在那裡度過了最天真無邪的時光。校園裡的桌椅、校園的操場、操場上的籃球……那曾經承載了青春年華的黑板、那曾經罰站的教室走廊、那一陣陣縈繞在耳旁的琅琅讀書聲……每當經過,就彷彿和17歲的自己對話,即使什麼都不說,只是這樣淡淡地笑。
學生時代的趙雅芝最喜歡打籃球,也曾為了痛痛快快地玩,帶領一群女生跟男生搶地盤。穿著校服的她,一臉的稚嫩,卻像個「大姐頭」一樣,當仁不讓地為自己的同學爭領地。好幾次,男生被她認真的樣子逗樂,紛紛敗下陣,將場地拱手相讓。趙雅芝和朋友們歡樂地打著、鬧著,盡情地分享這勝利的果實。在她的性格裡,有十足堅韌的一面──或許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支撐著外表柔弱的她,在風雲變幻的演藝圈「屹立」至今,直到現在還深受歡迎。
最重要的是,崇德中學校風嚴謹,「在學校檢查裙子時,女生們都要跪在地上,裙子碰到地板才算及格。長頭髮的女孩就一定要紮起辮子。紮辮子要用顏色一樣的蝴蝶結,不能太花俏……」在這種嚴格的教育環境下,趙雅芝被訓練出優雅得體的儀態,所以她自己才說:「其實,真的沒有去刻意做得優雅。我從小就習慣了。」
如果有機會到崇德書院,請循著乾淨整潔的樓層,一路來到新校舍三樓最左邊的一間教室,那便是趙雅芝上初中五年級時就讀的教室。這一帶遠離嘈雜,環境清幽,是讀書思考的好地方。在樓下的操場走路,幾步便是一株喬木,空氣清新,格調雅致且寧靜,這裡的環境所賦予的優美氣質,同樣完美地展現在趙雅芝身上。
年華匆匆,儘管她很喜歡在課堂裡讀書的生活,卻很遺憾地未能步入大學。從崇德書院畢業後,17歲的趙雅芝開始走向社會,而此時還沒有人知道,在她的身上,將演繹出怎樣的傳奇。
綻放優雅:趙雅芝的人生軌跡
17歲的趙雅芝
1954年,趙雅芝出生於香港。父親經商,母親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她是趙家的第四個孩子,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姊姊,下面有一個妹妹。
良好的家庭氛圍令她得以完全地釋放天性,無拘無束地成長。兒時的趙雅芝有些調皮,時常跟在一群男孩子身後嘻嘻哈哈,甚至爬樹、挖鳥蛋。別看她是個女孩子,在男孩堆裡卻一點都不示弱呢。趙雅芝從小就非常獨立自強,柔弱的外表下掩藏著陽剛的心性。
在學校裡,她活潑好動,唱歌、跳舞樣樣精通,即使面對比自己高一個頭的男孩子也絲毫不膽怯,架勢十足;生活上,則常常為朋友出主意,十足古靈精怪,做事非常有主見、有原則,遇事從不莽撞,善於思考。這種外柔內剛的性格,形成她獨有的個人魅力。從那一雙黝黑的靈動雙眸,便可窺見一斑。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趙雅芝的父親是生意人,深諳人際關係,更懂得世事的險惡,因此他對幾個孩子管教得比較嚴格。對趙雅芝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兒,父親在威嚴之外不免多出一份「溫情」。這種恰到好處的情感拿捏,令趙雅芝從小生活在愛的天堂,內心自然充滿了陽光。
再說她的母親。如同任何一位典型的家庭婦女,母親給予孩子溫暖的母愛,用女性獨有的剛毅與溫柔,稱職地守護著家庭,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從母親身上,趙雅芝領略到的是女性的優雅、大度與寬容,雖然那時候她還小,但是生活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純潔的心靈亦有那麼一絲智慧的領悟。毫無疑問,趙雅芝的母親是充滿智慧的,她知道女兒喜歡跟男孩一起瘋玩,不但沒有阻止,反而鼓勵女兒要多跟人品好、懂禮貌的男孩子交朋友,在課業上虛心向人請教,跟男孩們一較高下,讓他們知道,女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位母親對女兒的管教就很隨意。相反地,還在少女時代,趙雅芝的女神氣質就已初顯,身材窈窕,大氣端莊。如今的趙雅芝常說,一切歸功於她的父母,因為母親總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她的優雅,是習慣形成的自然。當然也是她自己懂事,不然,我媽也是這麼要求我的,為什麼我還是長歪了呢?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趙雅芝終於成長為一名堅強獨立,做事有分寸、有主見的女孩。
1971年,17歲的趙雅芝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她順利地完成學業,於香港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畢業。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在回憶裡保存著曾有的青春韶光,趙雅芝在崇德書院的時光非常快樂,如今也成為人生最明媚的回憶:「每當我的車子將途經元朗時,心中便有一種莫名的衝動。當我的目光接觸到那三層高的新校舍,那聳然屹立在旁的天主堂,我禁不住望了又回望,眷戀著那度過了八年光景的母校,一幕幕校園生活在腦海中輕輕地掠過。」
我們會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是因為我們曾在那裡度過了最天真無邪的時光。校園裡的桌椅、校園的操場、操場上的籃球……那曾經承載了青春年華的黑板、那曾經罰站的教室走廊、那一陣陣縈繞在耳旁的琅琅讀書聲……每當經過,就彷彿和17歲的自己對話,即使什麼都不說,只是這樣淡淡地笑。
學生時代的趙雅芝最喜歡打籃球,也曾為了痛痛快快地玩,帶領一群女生跟男生搶地盤。穿著校服的她,一臉的稚嫩,卻像個「大姐頭」一樣,當仁不讓地為自己的同學爭領地。好幾次,男生被她認真的樣子逗樂,紛紛敗下陣,將場地拱手相讓。趙雅芝和朋友們歡樂地打著、鬧著,盡情地分享這勝利的果實。在她的性格裡,有十足堅韌的一面──或許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支撐著外表柔弱的她,在風雲變幻的演藝圈「屹立」至今,直到現在還深受歡迎。
最重要的是,崇德中學校風嚴謹,「在學校檢查裙子時,女生們都要跪在地上,裙子碰到地板才算及格。長頭髮的女孩就一定要紮起辮子。紮辮子要用顏色一樣的蝴蝶結,不能太花俏……」在這種嚴格的教育環境下,趙雅芝被訓練出優雅得體的儀態,所以她自己才說:「其實,真的沒有去刻意做得優雅。我從小就習慣了。」
如果有機會到崇德書院,請循著乾淨整潔的樓層,一路來到新校舍三樓最左邊的一間教室,那便是趙雅芝上初中五年級時就讀的教室。這一帶遠離嘈雜,環境清幽,是讀書思考的好地方。在樓下的操場走路,幾步便是一株喬木,空氣清新,格調雅致且寧靜,這裡的環境所賦予的優美氣質,同樣完美地展現在趙雅芝身上。
年華匆匆,儘管她很喜歡在課堂裡讀書的生活,卻很遺憾地未能步入大學。從崇德書院畢業後,17歲的趙雅芝開始走向社會,而此時還沒有人知道,在她的身上,將演繹出怎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