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兵學鼻祖孫武

孫武(約西元前535~?),字長卿。生於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13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武也被後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原來是齊國人,由於避難到了吳國。為了施展生平所學,他拿著自己所著的兵書,去求見吳王闔閭,讓自己領兵打仗。闔閭想要伐楚,正需要孫武這樣的人才,再加上有伍子胥的推薦,於是就接見了孫武。
闔閭和孫武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覺得孫武是個難得人才,最後正式任命孫武為大將。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養有了明顯的提升。
西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吳國大夫伍子胥和上任不久的大將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舒國。
這時,闔閭想要直接攻克楚都郢,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一支勁旅,非鍾吾國和舒國可比。我軍已連滅兩國,現在人疲馬乏,軍資消耗很大,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
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闔閭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
於是伍子胥和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對楚國進行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進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國對峙中完全占據上風。
西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蔡國,這給了吳軍伐楚的藉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0,000名精兵,乘坐戰船,直趨蔡國與楚國交戰。
楚軍見吳軍來勢凶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沔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
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就這樣,孫武在30,000名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名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隨後攻入楚國的國都郢。
孫武以30,000名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避免亡國被迫遷都。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還計劃征服越國。只是眼下時機未到,正在抓緊準備。
西元前496年,闔閭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主動迎戰,施展巧計,把吳軍殺得大敗,吳軍倉皇敗退。
闔閭也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戈斬落了腳趾,身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在陘地。後葬蘇州虎丘山。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
西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出發,夫差率10萬名精兵迎戰於夫椒。
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大敗越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
西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
西元前482年,孫武隨同夫差又率領著數萬名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
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不再那麼重視,反而重用奸臣伯嚭。
與此同時,越王勾踐為了消沉吳王鬥志、迷惑夫差,達到滅吳目的,一方面自己親侍吳王,臥薪嘗膽;一方面選美女西施入吳。
西施入吳後,夫差大興土木,建築姑蘇臺,日日飲酒,夜夜笙歌,沉醉於酒色之中。
孫武、伍子胥一致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撥,不理睬孫武、伍子胥的苦諫。
由於伍子胥一再進諫,夫差大怒,製造藉口逼其自盡。伍子胥自盡後,夫差又命人將他的屍體裝在皮袋裡,扔入江中,不給安葬。
伍子胥的死,給了孫武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識到吳國已經無可救藥。孫武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於是便悄然歸隱。
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終於完成了兵法13篇。
孫武死後,他的後世子孫孫臏把孫武的用兵思想廣為傳播並發揚光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