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此心安處:詩酒年華正好
第一節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提起眉山,對現代人來說或許遠不如臨近的成都出名,也不如樂山大佛那樣為中外遊客所膜拜。但回望其文化傳承,它素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譽。
  自長江逆流而上,經漢口,入三峽,過重慶便至樂山,一路上有風景人文可觀。樂山以北的眉山鎮,就靜悄悄地棲息在這明山秀水的懷抱中。
  眉山也算旅遊勝地,交通四通八達。古代的眉山,是樂山至成都的必經之地,是以行客來往很是頻繁。且這裡有戰國李冰留下來的水利設施,農業發達。
  這是一個不大的城鎮,在宋代曾是中國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在今天,也因為是「三蘇」的故鄉而家喻戶曉。兩宋時期,這裡曾經誕生了800多位進士,因此擁有「八百進士」的讚譽。
  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山水養人。老一輩人對此更是深信不疑。蜀地有一座山喚作「彭老山」。相傳在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本來秀麗的山峰突然荒蕪,這一驚人的自然變化讓當時人議論紛紛卻莫衷一是。直到多年以後,在不遠處的眉山境內出現了一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蘇軾,大家才恍然大悟。
  這座山,以其全部的靈氣養育了蘇軾,自己才變得荒蕪。當然,這顯然是經過粉飾的傳說故事,但是眉山的靈秀,都真實地流淌在了蘇軾的骨血裡。他在後來的詩文中,也不斷回憶著這片熱愛的故土。
  「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他讚頌那碧綠的江水。
  「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他鍾愛那高聳的峨眉山。
  「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就連家鄉的風物,他也覺得格外留戀。
  如果在一個夏季,你聞著荷花沁人心脾的香氣,聽著街邊的各色小吃叫賣聲,沿著青石板路一直往前,來到眉山鎮的紗縠巷。你只要找到那一棵高大的梨樹,再看到一個小小的池塘,如果還聽到了朗朗的讀書聲,不用懷疑,那就是蘇宅了。
  蘇軾曾經在〈答任師中家漢公〉中描寫過自己的居所:「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高樹紅消梨,小池白芙蕖。」可見這是一個幽靜的具有書香氣息的小康之家。
  蘇軾是家中長子。他降生的這一年,父親蘇洵已經二十七歲了。這個歲數在今天可能還在貪玩和恐婚,但在古代已經是晚育的年紀了。
  其實,蘇軾上面有一個姐姐,原本還應該有個哥哥,可惜幼年夭折。此刻,蘇家終於盼得了一個兒子,難免對這個孩子寄予了厚望。
  蘇軾的名字,是父親起的。「軾」字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車前也」,也就是設立在車子前面讓人憑倚的橫木,出自於《左傳.莊公十年》「登軾而望之」。蘇軾的字「子瞻」,「瞻」也是遠望的意思。「軾」這東西並不像車蓋那樣裝飾得富麗堂皇,也不同車輪一樣不可或缺。後來蘇軾的弟弟降生,蘇洵為其取名為蘇轍,「轍」字意為車輪碾過的痕跡,出自於《左傳.莊公十年》中,「下,視其轍」。「轍」字同樣和車子有關,並且和「軾」一樣,都是不容易被人們關注的部位。
  我們都知道,古人的名字往往寄予了長輩的深厚期望,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的名字也是如此。慶曆六年(西元1046年),進京趕考失敗的蘇洵回來之後特意寫了一篇〈名二子說〉來解釋自己為兩個兒子取名的緣由,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期望和告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