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喜劇演員
二○一一年台大醫院發生錯植愛滋器官事件後,我們採訪了柯文哲,他是這次事件中唯一被移送懲戒的人。那時的他當然不知自己後來會成為台北市長。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衛生署是主管單位,卻扮演懲罰者;台大院方是主事者,卻採取隱形策略;只有柯文哲,秉持著過去幾年每當台大醫院出事,總是最先跳出來主張反省認錯道歉的精神,再度第一個出來面對,然後他就直接跳進自己挖的洞裡了。他讓人們眼睜睜看到醫界菁英逃避推諉鬥爭的醜態,他嘲弄了醫界,也毫不留情地嘲弄自己。與其說當時的柯文哲是悲劇英雄,不如說他是一個喜劇演員。
內文:
吃飯了嗎?我問柯文哲。約的是六點,我們吃過晚飯才去辦公室找他。他指著桌上一個漢堡說:「早上的都還沒吃咧。」問他要不要去吃飯,漢堡也該壞了。他得知我們吃過之後就說不要,「豬都能吃ㄆㄨㄣ了,人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頗有尼采的精神:「那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只是這漢堡一直到採訪結束他都沒吃。
我們最後一次的訪談,是衛生署最近發表台大醫院愛滋器官錯植案懲處結果之前幾天的事。那時柯文哲雖然知道會有麻煩,但大概沒想到如此嚴重。他是目前為止唯一被懲處的人,結果可能是被罰停業甚至廢止醫師執照。採訪那天他還是悲劇英雄,還能談笑風生、自吹自擂、驕傲自己帶領的團隊多麼優秀強悍,現在,電視上的他,是一頭被所有人拋棄的萎頓的獅子。
八月底發生愛滋器官錯植到五個人身上的世界級重大疏失後,身為主導者的台大醫院和主管單位衛生署,立時成了隱形醫院和隱形官方單位,而平素最喜歡反省、認錯、道歉的「大砲醫師」柯文哲,果然第一個跳出來說台大該認錯負責。傻人沒傻福,他立刻成為眾人溺水前唯一抓到的浮木。幾天後,他宣布辭去器官移植小組召集人的職務。
身為召集人,即使移植過程他未曾參與,辭職仍是負責的表現,但如果他願意躲在主管們的後面,也不容易被發現。他的說法是:「如果我不出來,難道要那兩個協調師自殺?」協調師沒有溝通好,造成這次憾事。他無法說的是,他幫院長陳明豐擋了子彈,問起來他才說:「我討厭大敵當前還有人在想如何把陳明豐拉下來。我痛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我選擇對台大傷害最小的作法,之後再來檢討。但有人不是,好啊,你要出來認罪,我就順便踹你一腳再把你幹掉。」
他那時還以為反正不怕沒事做,他還有許多職務:創傷部、葉克膜、急診後送病房主任,氣定神閒說:「要做牛,不怕沒犁倘拖啦。」但如今他最新的角色卻是獻祭的處女。
其實他早已不是處女,過去他多次為台大醫院解決危機挽回名聲,其中最有名的是:趙建銘事件與連勝文槍擊事件。陳水扁女婿趙建銘院內作威作福、在外特權關說被一一揭發時,柯文哲寫了文章〈在權勢之前,我們竟矮了身子〉,他反省:「從頭到尾,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旁觀者,是我們的軟弱和縱容,讓一個年輕人最後陷入不能自拔的地獄。」稍稍挽回社會對台大醫院的觀感。去年底連勝文槍擊事件發生,台大醫院公佈傷勢,綠營支持者大多不信,柯文哲又跳出來說:「我看過傷口,我是深綠的,你們還不相信嗎?」才平息紛擾。
他講話很急,幾乎有點口齒不清,背微駝,頭前傾,隨時準備衝出去似的,好像他遇到的人都有被急救的可能。長期與他工作的外科護理師蔡壁如說,有時晚上七八點他見她們尚未下班,就一聲令下:「走!去吃飯。」到了餐廳他也不問,就替每人點了同樣的餐點,還說:「不過是吃頓飯,有什麼好選的?」
他打開檔案印了一段文章給我們,我正讀時,聽見卡嚓卡嚓的聲音,原來他一點也不浪費時間地在剪指甲。我也趁他接電話時參觀他辦公室牆上貼的三件物事:九○年代他在美國進修時與同事去獵鹿的照片,鹿被整排吊著,穿著鮮紅色獵裝的兩人站在前方,好像是他們代替鹿流了血;第二張,果真是事無不可對人言,是他的體檢結果;第三張是扁政府時代發給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柯世元的回復名譽證書。
柯世元是他祖父。柯文哲愛讀歷史,歸納祖父受難的原因:「每一代的台灣人,都要被迫做自我侮辱的批判,才能在新的政權活下去,我祖父是典型的代表。他出生時是日本人,那不是他的錯,做為一個日本國民,他上國語學校、念台北師範、皇民化運動時改姓,做到督學。五十歲那年台灣光復,國民黨來了,他的價值體系全部崩毀,他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他常批評他們、罵他們阿山豬,結果被抓去打到殘廢,拖了三年死掉。」
柯文哲沒見過祖父但深受他影響。祖父母有九個子女,祖父被打臥病在床時,柯文哲的大伯還在讀台大醫學系,排行第四的他父親只能去念師範,才能很快畢業養家。「所以二二八事件對我爸爸來講,是他的機會被剝奪。」說到這裡柯文哲眼泛淚光。
父親的兄弟們全都讀好學校、去美國,父親常在長子柯文哲面前表達這種遺憾,因此柯文哲從小「很少考第二名」,讀台大醫學院也是父親的期望。雖然父親後來買賣土地賺了很多錢,常笑他賺錢太少,但還是非常以他為傲。「我念書很大成分是替爸爸念的。」為何講到父親就眼泛淚光?不問還好,一問他又泛淚:「一個人去完成另一個人的使命…人在世界上,到底能為自己活多少?」這幾年關心社會、常表達意見,也算為自己找到一些重心吧?「我也不是關心社會,只是講話比較直,也是滿以自己為中心的,不在乎別人。幾年前有一天我在加護病房裡,突然大徹大悟,人最後的結局只有兩種:一種有插管,一種沒插管。所以後來做什麼都比較豁然。這也是我內心的一個疑問,醫生看到這麼多生死,為什麼對名利還放不下?」
他又打開電腦讓我們看他六年前參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照片,回憶著:「我走下台階,摸著玫瑰碑石,想到一百年前三二九那晚上,他們是以什麼樣的信念出發?兩百多人進攻兩廣總督府,清軍有十二萬!我的結論是:『人因有夢想而偉大』,這也是我的人生哲學。世界上就是有些瘋子、肖仔,我就是。」
原來是想當烈士。想做牛不怕沒犁倘拖,想做烈士,也不怕墓碑缺貨。目前看來他已成功了一半。他大概是餓了,打開桌上的一塊鳳梨酥包裝,青蛙一般整塊吞入口腔,鼓著腮咀嚼起來。
「讀黃花崗的故事會流淚。我讀到喻培倫、喻培棣兄弟參加革命,革命前夕,喻培倫跟弟弟講:若我們都死了,父母沒人照顧。後來決定哥哥赴死、弟弟回家,兄弟相擁大哭,訣別而去。」他有點說不下去,清清喉嚨,「他們是中國最頂尖的知識份子,是天之驕子,也是既得利益階級,還有好多人結婚不到一年。當然有人說當他們太太真倒楣,但那些人怎會為一個虛無縹渺的夢想拋棄一切?所以我說人因有夢想而偉大。」
你自己呢?「我還好啦,沒那麼偉大。」後來他說到當小兒科醫師的妻子今年初檢查出肺癌,「很早期,開刀拿掉了。想來想去也沒用,神經線粗一點就好。」人生是否因此改變呢?他縮著肩膀偷笑:「改變不到兩個禮拜!她一出院,我又開始日夜工作了。」
護理師蔡壁如說,「他那兩三禮拜憂傷到不行。但當我問他:『你在感嘆人生無常嗎?』他又不肯承認,說:『不是,我突然覺得我該問我太太存摺放哪裡?她買什麼保險?如果家裡沒有她,我不知該怎麼辦。』」他多年來沒有好好過家庭生活,也不知怎麼照顧小孩。
柯文哲不但對外喜歡表達意見,院內看不順眼的事也無法忍耐,「我說台大的危機是道德危機,我看過很多沒道德的事,但他們不覺得自己沒道德。急診病人送開刀,教授級的醫師開了兩個鐘頭,門診時間到了,紗布蓋起來就去看門診。兩個鐘頭後回來再繼續開。後來病人縱膈腔感染,加護病房住了一個半月,感染無法控制,死掉了。」
「如果他要去看門診,這台刀可以換別人開,或者看完門診再開,但他不要。他不覺得自己沒道德,因為每個人都這樣。我問麻醉科醫師,你們怎麼都沒意見?他們說我們老師沒意見,我們為何有意見?麻醉科的老師沒意見,住院醫師怎會有意見?」
柯文哲最近還在遺憾,因為愛滋器官錯植案,使得立法院原要討論醫療糾紛除罪化被無限期延後。我問,如果醫師刑事豁免,那豈不是更多醫師不在意了?他說:「可是你看,那些把病人醫死的有哪一個被告?絕大多數的醫療糾紛是沒有醫療過失的,是溝通的問題;絕大多數的醫療過失沒有醫療糾紛,因為做錯了家屬也不知道。」
「趙建銘就是個照妖鏡,他的事是一天形成的嗎?趙的案子在台大歷史上沒有結案,因為我們從沒有反省為何會出現趙建銘,你再往旁邊看看,我們有這麼多不道德的事,為何沒人管?所以不道德的事情要譴責。」
他把自己的「因言賈禍」推給祖父,「像我這樣愛講話、得罪人,又忍不住要講的人,在台大真的很黑,也沒有資源。但沒辦法,愛講話的基因使然。」
出事後,他檢討自己犯的錯誤,「第一,形勞則弊,就是一個人身兼多職、工作時間太長,就容易做不好。第二是剛強易折。我們這個team太強悍,常逼迫人家照你的方法做,結果沒想到……」他一副有口難言的樣子。
他們怎樣?「唉,怎麼會這樣?這一段不能講。我既然都決定從容就義了,就不用再講了。」到底怎樣?「沒啦,我非常確定不是我們錯。但就是因為我過去太強悍了,有時逼迫人家,人家有時候就會陽奉陰違。那個系統就是有問題。我跟你講,HIV positive會報到讓人家聽不懂!你們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如果你知道這個捐贈者是愛滋病患,你怎會報到讓人聽不懂?」
難道是故意的?「也不是故意的。」那是怎麼回事?「唉,就是就是……就是讓我要去擋那顆子彈。」他又立刻改口:「沒啦,就是缺少熱情。這也是我失敗的地方。以前這個(檢驗)台大是拿到外面去做,是我強迫他們要移回來做。以前在外面做沒事,移回來做反而出事。就是你可以把牛牽到河邊,但沒辦法強迫牠喝水。你叫他做,他就應付。所以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如何與人相處。你看我指揮的部隊都是共產黨的軍隊,可是別人不是啊。所以說柯文哲指揮的團隊在台大醫院都跟人家格格不入,常常發生摩擦。我們常逼迫人家就範,所以有一天就出事了。」
他仍繼續檢討,「第三是急流勇退。這是我犯的一個錯誤,人在成功時怎會想到急流勇退?我若早一年下台,這整個器官移植登錄系統都是我設計的,全部的功勞都是我的,以前常開玩笑,我應該拿醫療奉獻獎。而且若我拿獎,不是因為葉克膜,而是全國器官移植登錄系統。這是多了不起的成就。結果我因為這個下台。」
聽起來很像一齣荒謬喜劇。以上就是這齣喜劇裡的主角柯文哲前半生的故事。
2011.10
蔡英文:爭與不爭
蔡英文百分之八十的衣服,不是直條紋便是格子。在身上畫些線條與格子,說不定不是提醒自己不要超越界線,而是提醒別人。她的前老闆陳水扁是到了獄中才看到許多人穿線條衣服。
這次採訪出刊後不久,蔡英文改變想法,宣布投入新北市長選舉,幾個月後,她輸給朱立倫,差幅甚小,雖敗猶榮,那是二○一○年十二月,那時我以「年度風雲人物」名義又採訪她一次,她說到她在英國讀書時,英國失業率高、通貨膨脹嚴重,「你可以看到大英帝國面臨這種轉折時,人民跟政府如何一起走過,那時的柴契爾夫人真的是一個鐵一般意志的人帶著英國走出困境。」她話鋒一轉,偷笑了一下:「但英國人有個習慣是,走出困境後就把那個人扔掉了,柴契爾、邱吉爾都是。」我問,這給了妳什麼啟示?她笑:「沒有永遠對的領導人,人民會根據情境的不同,需要不同的領導人。」二○一六年一月,她擊敗對手,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內文:
距離「主席」蔡英文抵達還有半個多小時,老人們紛紛來到。女人吹了堅固的髮型,男人穿著最好的襯衫。再過幾天,全國的農田水利會要選新會長,南投是主席助選的第一站。
蔡英文穿著民進黨背心準時抵達,露出笑容。這天好熱,大家仍正襟危坐,只要不是「主席」發言,聽眾都兩眼發直沒在聽。
蔡英文台語不好很懂藏拙,照例先是國台語交雜,接著偷講一段國語,但不久就警覺地講幾句台語,然後大膽嘗試只講台語,但這時就像游泳一直不換氣一樣難以為繼,幸好不久便來到最容易的「這概一定高票當選,啊呢好否?」然後與旁邊的人手拉手喊著「凍蒜!凍蒜!」
結束後,媒體圍著她問五都選舉。有些老人可能沒見過真人大小的蔡英文,都悄悄擠進縫隙中仔細觀察她。他們可能會發現:她本人比電視裡瘦,有點微微駝背,白皙的臉上有幾顆斑,回答問題時很嚴肅,好像這樣就可以防止記者們對她施法術。
從去年六月開始,蔡英文每週下鄉三天,持續至今。「跑行程很累,搭高鐵時我會睡著,有次醒來張開眼睛,面前站著一個陌生人,說:『主席,可以跟妳合照嗎?』」她笑,覺得這很恐怖,合照可以,但剛剛睡相如何?他站了多久?從這人的微笑裡,她看不出來。
令她緊張的還有中國觀光團。「他們說要跟我照相,我就照啊,他們有點爭先恐後。」她偷笑。我說,照相時你恐怕不敢笑吧?她點頭,「要保持嚴肅。」
做民進黨主席一年半以來,她一方面戰戰兢兢行事,一方面努力開創新局,就怕民進黨這株被雷打過的樹再度遭逢不測。沒想到樹竟也發了新芽,也有逐漸茁壯的態勢。然而就在這一路看似順利的過程裡,她與總統馬英九辯論ECFA,民調輸給他。
還好上天很公平,幾天後,馬英九接受CNN訪問時說出「若台灣海峽爆發戰爭,台灣決不會(never)要求美國協防台灣」,引起輿論撻伐。蔡英文算是被動扳回一城。
另一方面,自從蘇貞昌快狠準搶先宣佈要選台北市長,一向被看好選台北市長的蔡英文,則採取默默接受的態度。她說,這時要替民進黨做事,就是做主席,「我不能把目的和方向搞混,但如果黨真的沒人,硬要推我去選,我唯一可以兼顧就是台北市,因為地緣近,選區較小,而且我是這裡長大的。這個立場我很早就跟黨內說過,沒公開講,現在蘇院長要選,我們就不再處理這個問題。」不能選台北市,她也堅持不選新北市,誰也不必再勸。(按:但隨後她不敵黨內苦勸,決定投入新北市長選戰。)
多年前蔡英文還是陸委會主委時,我們採訪她,對於權力,她說:「我算是出道早,因為年輕,很多人把我當小妹看,在家又是老么,所以我比較能接受人家不把我當一回事的感覺。我沒有特別要跟人家競爭的心理。我爸說,妳不需要去跟別人競爭,人家不做的妳再做。」
那時她提到德川家康,「他最後能存活下來,很重要的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不論誰主事,他都採取配合的態度,也只有整體的成功,才有自己成功的機會。」
多年來,她一直遵循著父親和德川家康的教誨,在沒人願接的情況下,做了民進黨主席,綠手指一樣地把民進黨救活,又不與蘇貞昌爭,一切為整體的成功。
她黨主席做得興致勃勃,把眼光放得很遠,認為民進黨已逐漸成熟,該真正培養執政人才,於是今年初開始推「十年政綱」,一方面積極練兵,佈建未來執政團隊,一方面凝聚共同看法,並與社運團體對話,彼此理解、有計畫地改善社會問題。
「不要像二○○○年,上台時只會打仗但不知怎樣治理國家。」每週會議,她一定全程參加。幾個月來,國民黨看民進黨好像不是只喊口號,便緊張起來,最近也急忙提出「黃金十年」的主張。
蔡英文微微的駝背是少女式的,從前以為是害羞引起的,但經過這次ECFA辯論,我們才恍然大悟,那可能是長期伏案造成的。
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律碩士、英國政經學院法學博士、教授、貿易談判代表…,可以想像,有多少個夜晚,她要坐在桌前低著頭讀那些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和資料。即使來到五十四歲,身為黨主席,仍要代表她的黨去參加辯論。
她愛讀歷史,準備辯論期間,還邊看韓劇邊對照正在讀的韓國史。「以前我們看韓國,是用中國人的眼光看,可是我們為何不用韓國人的眼光來看韓國、了解中國周邊的國家是怎麼看中國的?現在很多人突然感覺中國又回來了,歷史上掙扎在中國周邊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所以我覺得這時候讀歷史,要從不同角度切入。」
讀歷史也有助於妳看清現在的局勢嗎?她很認真地說,「必須抽離自己的情境去看,如果不抽離,不準,所以我看歷史是看別人不是看自己。這兩年我領悟到,政治是結果論,你贏了,你之前做的都是對的,輸了,之前做的都是錯。所以很多人贏了,就傾向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但這很可能是失敗的開始。因為在計算或觀察的過程中,一定有盲點。所以看政治,不能以成功或失敗來論,或許外界可以這樣看,但身處其中的人不能這樣看。」
講得很好,但能否舉些具體的例子?「舉例就敏感了,」她笑,「譬如我們前一次在野,熱血沸騰、充滿革命感情,講究的是帶領人民往前走的英雄,在這種情境下,我們的領導人也……,」她打住,再說:「我們的群眾也習慣那樣地被帶領。可是現在情境不同,社會也不同,大家充滿不安焦慮,所以在引領群眾時,要創造一個環境降低他們不安和焦慮。」
蔡英文許多背景與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相似,女性、科學家(學者)、年輕時被德國總理科爾提拔做部長,後來科爾政府在選舉中失利,梅克爾出任該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秘書長,不久科爾發生政治獻金醜聞,梅克爾率先公開與科爾切割,這對她來說是一次政治賭博,但她成功了,黨齡很淺的她,被保守、男性主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選為主席,並帶領聯盟重新獲得政權。
蔡英文二○○八年任黨主席以來,從未對陳水扁說過重話、畫清界線,有時被批軟弱。「因為我要這個黨團結啊,那時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讓黨不要因為這件事分裂。我覺得在團結的訴求下,支持者和黨都會重新思考、調整自己的心理和想法,經過調整,他們對他(扁)有檢討也有同情,我覺得這反而比較成熟,你若一下切掉,反而沒有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之所以能平和發展,有部份原因可能是陳水扁長期被關。一直有個半開玩笑的說法,國民黨會在選舉前放陳水扁出來(擾亂民進黨)。民進黨現在看來風平浪靜,但扁出來時,才是真正檢驗蔡英文策略是否成功的時候。
「現在不是二○○八年,是二○一○年,整個事情我們也歷經剛開始的震撼、到大家掙扎著去找一個解決方法,很長的心路歷程,我們也一起打過一連串選戰,現在大家對這議題的想法比較沉穩,而且是經過沉澱的,我相信阿扁也是一個沉澱後的心情。」
如果二○一二年蘇貞昌在做台北市長,民進黨沒別人只有妳最適合選總統,妳會出來選嗎?蔡英文遇到這類問題,照例不直接回答,先看著她的機要秘書張祥慧說:「不要太緊張!」張祥慧說:「我沒緊張啊,我在發呆。」
然後她才說,「台灣政治很困難也很辛苦,除非有很大的責任感也有絕對的自信,覺得自己會做得比人家好,否則為什麼為了做一件事而去做?」
如果那時蘇貞昌說他要選總統,妳就功成身退不去爭嗎?「我知道很多人要問我這問題,但現在回答太早。我的觀念很簡單,這個黨、這個團隊是好的,誰去選總統都選得上,黨、團隊不好,誰都選不上。而且我們不要以為當選總統的那一刻是人生最後的一站,其實當選才是苦難的開始。」所以就順其自然發展?「差不多是這樣。」
蔡英文愛讀汽車雜誌,也會上網去看汽車報導,「唯一會讓我自動上網的就是車子啦。」她父親蔡潔生早年在中國東北修飛機,後來到日本工作,又回台灣開汽車修理廠,買了很多土地致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是我爸爸自己做的小汽車,他還做救火車,一個小孩在前面踏,後面載兩個小孩。」
她喜歡開車,卻沒買過車,都是家人買了借她開,他們買車前會詢問她的意見,也就是說,他們都買她喜歡的車。因此她總是可以開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再換另一個家人的另一輛新車。
講到家庭,蔡英文乾脆一次說清楚,以免引起更多的好奇。在蔡英文的母親之前,蔡潔生已有妻兒,回台灣認識了蔡英文的母親和阿姨,「這是比較穩定的夫妻關係。我阿姨有五個小孩,我媽有四個。我很佩服我爸,沒什麼衝突,管理得很好,我爸是很公平的人。」
她是所有小孩中的老么,從小父親要她負責在異母的兄姐之間擔任溝通角色。這對小孩來說恐怕不是容易的工作。但她父親沒想到,後來這個老么能有今天的發展,當初的訓練不論是否殘酷,都是有幫助的。
多年前那次採訪,蔡英文說,「我爸一直以為我是個快樂的小孩,雖然書念不好、壓力很大。高中時,有一天他問我有什麼不快樂的事,我就趁機敲詐他我想買一套書沒錢。我媽問他你為什麼不給她錢?我爸說她沒說她沒錢啊!」蔡英文說,「我倒是很滿足我的生活,我也一直都是這樣的。」
幾年來她似乎變化不大,仍然好惡不強,不太表達情緒,不太與人爭。「大學畢業,我爸本來不希望我出國,他跟我媽講,這是最後一個就留在身邊吧。但我那時勇敢的個性又出來了,我說我要出去看看,他們就放我出去了。」後來這個嬌弱的么女,就成了今天「堅強的小英」。
2010.5
二○一一年台大醫院發生錯植愛滋器官事件後,我們採訪了柯文哲,他是這次事件中唯一被移送懲戒的人。那時的他當然不知自己後來會成為台北市長。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衛生署是主管單位,卻扮演懲罰者;台大院方是主事者,卻採取隱形策略;只有柯文哲,秉持著過去幾年每當台大醫院出事,總是最先跳出來主張反省認錯道歉的精神,再度第一個出來面對,然後他就直接跳進自己挖的洞裡了。他讓人們眼睜睜看到醫界菁英逃避推諉鬥爭的醜態,他嘲弄了醫界,也毫不留情地嘲弄自己。與其說當時的柯文哲是悲劇英雄,不如說他是一個喜劇演員。
內文:
吃飯了嗎?我問柯文哲。約的是六點,我們吃過晚飯才去辦公室找他。他指著桌上一個漢堡說:「早上的都還沒吃咧。」問他要不要去吃飯,漢堡也該壞了。他得知我們吃過之後就說不要,「豬都能吃ㄆㄨㄣ了,人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頗有尼采的精神:「那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只是這漢堡一直到採訪結束他都沒吃。
我們最後一次的訪談,是衛生署最近發表台大醫院愛滋器官錯植案懲處結果之前幾天的事。那時柯文哲雖然知道會有麻煩,但大概沒想到如此嚴重。他是目前為止唯一被懲處的人,結果可能是被罰停業甚至廢止醫師執照。採訪那天他還是悲劇英雄,還能談笑風生、自吹自擂、驕傲自己帶領的團隊多麼優秀強悍,現在,電視上的他,是一頭被所有人拋棄的萎頓的獅子。
八月底發生愛滋器官錯植到五個人身上的世界級重大疏失後,身為主導者的台大醫院和主管單位衛生署,立時成了隱形醫院和隱形官方單位,而平素最喜歡反省、認錯、道歉的「大砲醫師」柯文哲,果然第一個跳出來說台大該認錯負責。傻人沒傻福,他立刻成為眾人溺水前唯一抓到的浮木。幾天後,他宣布辭去器官移植小組召集人的職務。
身為召集人,即使移植過程他未曾參與,辭職仍是負責的表現,但如果他願意躲在主管們的後面,也不容易被發現。他的說法是:「如果我不出來,難道要那兩個協調師自殺?」協調師沒有溝通好,造成這次憾事。他無法說的是,他幫院長陳明豐擋了子彈,問起來他才說:「我討厭大敵當前還有人在想如何把陳明豐拉下來。我痛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我選擇對台大傷害最小的作法,之後再來檢討。但有人不是,好啊,你要出來認罪,我就順便踹你一腳再把你幹掉。」
他那時還以為反正不怕沒事做,他還有許多職務:創傷部、葉克膜、急診後送病房主任,氣定神閒說:「要做牛,不怕沒犁倘拖啦。」但如今他最新的角色卻是獻祭的處女。
其實他早已不是處女,過去他多次為台大醫院解決危機挽回名聲,其中最有名的是:趙建銘事件與連勝文槍擊事件。陳水扁女婿趙建銘院內作威作福、在外特權關說被一一揭發時,柯文哲寫了文章〈在權勢之前,我們竟矮了身子〉,他反省:「從頭到尾,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旁觀者,是我們的軟弱和縱容,讓一個年輕人最後陷入不能自拔的地獄。」稍稍挽回社會對台大醫院的觀感。去年底連勝文槍擊事件發生,台大醫院公佈傷勢,綠營支持者大多不信,柯文哲又跳出來說:「我看過傷口,我是深綠的,你們還不相信嗎?」才平息紛擾。
他講話很急,幾乎有點口齒不清,背微駝,頭前傾,隨時準備衝出去似的,好像他遇到的人都有被急救的可能。長期與他工作的外科護理師蔡壁如說,有時晚上七八點他見她們尚未下班,就一聲令下:「走!去吃飯。」到了餐廳他也不問,就替每人點了同樣的餐點,還說:「不過是吃頓飯,有什麼好選的?」
他打開檔案印了一段文章給我們,我正讀時,聽見卡嚓卡嚓的聲音,原來他一點也不浪費時間地在剪指甲。我也趁他接電話時參觀他辦公室牆上貼的三件物事:九○年代他在美國進修時與同事去獵鹿的照片,鹿被整排吊著,穿著鮮紅色獵裝的兩人站在前方,好像是他們代替鹿流了血;第二張,果真是事無不可對人言,是他的體檢結果;第三張是扁政府時代發給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柯世元的回復名譽證書。
柯世元是他祖父。柯文哲愛讀歷史,歸納祖父受難的原因:「每一代的台灣人,都要被迫做自我侮辱的批判,才能在新的政權活下去,我祖父是典型的代表。他出生時是日本人,那不是他的錯,做為一個日本國民,他上國語學校、念台北師範、皇民化運動時改姓,做到督學。五十歲那年台灣光復,國民黨來了,他的價值體系全部崩毀,他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他常批評他們、罵他們阿山豬,結果被抓去打到殘廢,拖了三年死掉。」
柯文哲沒見過祖父但深受他影響。祖父母有九個子女,祖父被打臥病在床時,柯文哲的大伯還在讀台大醫學系,排行第四的他父親只能去念師範,才能很快畢業養家。「所以二二八事件對我爸爸來講,是他的機會被剝奪。」說到這裡柯文哲眼泛淚光。
父親的兄弟們全都讀好學校、去美國,父親常在長子柯文哲面前表達這種遺憾,因此柯文哲從小「很少考第二名」,讀台大醫學院也是父親的期望。雖然父親後來買賣土地賺了很多錢,常笑他賺錢太少,但還是非常以他為傲。「我念書很大成分是替爸爸念的。」為何講到父親就眼泛淚光?不問還好,一問他又泛淚:「一個人去完成另一個人的使命…人在世界上,到底能為自己活多少?」這幾年關心社會、常表達意見,也算為自己找到一些重心吧?「我也不是關心社會,只是講話比較直,也是滿以自己為中心的,不在乎別人。幾年前有一天我在加護病房裡,突然大徹大悟,人最後的結局只有兩種:一種有插管,一種沒插管。所以後來做什麼都比較豁然。這也是我內心的一個疑問,醫生看到這麼多生死,為什麼對名利還放不下?」
他又打開電腦讓我們看他六年前參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照片,回憶著:「我走下台階,摸著玫瑰碑石,想到一百年前三二九那晚上,他們是以什麼樣的信念出發?兩百多人進攻兩廣總督府,清軍有十二萬!我的結論是:『人因有夢想而偉大』,這也是我的人生哲學。世界上就是有些瘋子、肖仔,我就是。」
原來是想當烈士。想做牛不怕沒犁倘拖,想做烈士,也不怕墓碑缺貨。目前看來他已成功了一半。他大概是餓了,打開桌上的一塊鳳梨酥包裝,青蛙一般整塊吞入口腔,鼓著腮咀嚼起來。
「讀黃花崗的故事會流淚。我讀到喻培倫、喻培棣兄弟參加革命,革命前夕,喻培倫跟弟弟講:若我們都死了,父母沒人照顧。後來決定哥哥赴死、弟弟回家,兄弟相擁大哭,訣別而去。」他有點說不下去,清清喉嚨,「他們是中國最頂尖的知識份子,是天之驕子,也是既得利益階級,還有好多人結婚不到一年。當然有人說當他們太太真倒楣,但那些人怎會為一個虛無縹渺的夢想拋棄一切?所以我說人因有夢想而偉大。」
你自己呢?「我還好啦,沒那麼偉大。」後來他說到當小兒科醫師的妻子今年初檢查出肺癌,「很早期,開刀拿掉了。想來想去也沒用,神經線粗一點就好。」人生是否因此改變呢?他縮著肩膀偷笑:「改變不到兩個禮拜!她一出院,我又開始日夜工作了。」
護理師蔡壁如說,「他那兩三禮拜憂傷到不行。但當我問他:『你在感嘆人生無常嗎?』他又不肯承認,說:『不是,我突然覺得我該問我太太存摺放哪裡?她買什麼保險?如果家裡沒有她,我不知該怎麼辦。』」他多年來沒有好好過家庭生活,也不知怎麼照顧小孩。
柯文哲不但對外喜歡表達意見,院內看不順眼的事也無法忍耐,「我說台大的危機是道德危機,我看過很多沒道德的事,但他們不覺得自己沒道德。急診病人送開刀,教授級的醫師開了兩個鐘頭,門診時間到了,紗布蓋起來就去看門診。兩個鐘頭後回來再繼續開。後來病人縱膈腔感染,加護病房住了一個半月,感染無法控制,死掉了。」
「如果他要去看門診,這台刀可以換別人開,或者看完門診再開,但他不要。他不覺得自己沒道德,因為每個人都這樣。我問麻醉科醫師,你們怎麼都沒意見?他們說我們老師沒意見,我們為何有意見?麻醉科的老師沒意見,住院醫師怎會有意見?」
柯文哲最近還在遺憾,因為愛滋器官錯植案,使得立法院原要討論醫療糾紛除罪化被無限期延後。我問,如果醫師刑事豁免,那豈不是更多醫師不在意了?他說:「可是你看,那些把病人醫死的有哪一個被告?絕大多數的醫療糾紛是沒有醫療過失的,是溝通的問題;絕大多數的醫療過失沒有醫療糾紛,因為做錯了家屬也不知道。」
「趙建銘就是個照妖鏡,他的事是一天形成的嗎?趙的案子在台大歷史上沒有結案,因為我們從沒有反省為何會出現趙建銘,你再往旁邊看看,我們有這麼多不道德的事,為何沒人管?所以不道德的事情要譴責。」
他把自己的「因言賈禍」推給祖父,「像我這樣愛講話、得罪人,又忍不住要講的人,在台大真的很黑,也沒有資源。但沒辦法,愛講話的基因使然。」
出事後,他檢討自己犯的錯誤,「第一,形勞則弊,就是一個人身兼多職、工作時間太長,就容易做不好。第二是剛強易折。我們這個team太強悍,常逼迫人家照你的方法做,結果沒想到……」他一副有口難言的樣子。
他們怎樣?「唉,怎麼會這樣?這一段不能講。我既然都決定從容就義了,就不用再講了。」到底怎樣?「沒啦,我非常確定不是我們錯。但就是因為我過去太強悍了,有時逼迫人家,人家有時候就會陽奉陰違。那個系統就是有問題。我跟你講,HIV positive會報到讓人家聽不懂!你們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如果你知道這個捐贈者是愛滋病患,你怎會報到讓人聽不懂?」
難道是故意的?「也不是故意的。」那是怎麼回事?「唉,就是就是……就是讓我要去擋那顆子彈。」他又立刻改口:「沒啦,就是缺少熱情。這也是我失敗的地方。以前這個(檢驗)台大是拿到外面去做,是我強迫他們要移回來做。以前在外面做沒事,移回來做反而出事。就是你可以把牛牽到河邊,但沒辦法強迫牠喝水。你叫他做,他就應付。所以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如何與人相處。你看我指揮的部隊都是共產黨的軍隊,可是別人不是啊。所以說柯文哲指揮的團隊在台大醫院都跟人家格格不入,常常發生摩擦。我們常逼迫人家就範,所以有一天就出事了。」
他仍繼續檢討,「第三是急流勇退。這是我犯的一個錯誤,人在成功時怎會想到急流勇退?我若早一年下台,這整個器官移植登錄系統都是我設計的,全部的功勞都是我的,以前常開玩笑,我應該拿醫療奉獻獎。而且若我拿獎,不是因為葉克膜,而是全國器官移植登錄系統。這是多了不起的成就。結果我因為這個下台。」
聽起來很像一齣荒謬喜劇。以上就是這齣喜劇裡的主角柯文哲前半生的故事。
2011.10
蔡英文:爭與不爭
蔡英文百分之八十的衣服,不是直條紋便是格子。在身上畫些線條與格子,說不定不是提醒自己不要超越界線,而是提醒別人。她的前老闆陳水扁是到了獄中才看到許多人穿線條衣服。
這次採訪出刊後不久,蔡英文改變想法,宣布投入新北市長選舉,幾個月後,她輸給朱立倫,差幅甚小,雖敗猶榮,那是二○一○年十二月,那時我以「年度風雲人物」名義又採訪她一次,她說到她在英國讀書時,英國失業率高、通貨膨脹嚴重,「你可以看到大英帝國面臨這種轉折時,人民跟政府如何一起走過,那時的柴契爾夫人真的是一個鐵一般意志的人帶著英國走出困境。」她話鋒一轉,偷笑了一下:「但英國人有個習慣是,走出困境後就把那個人扔掉了,柴契爾、邱吉爾都是。」我問,這給了妳什麼啟示?她笑:「沒有永遠對的領導人,人民會根據情境的不同,需要不同的領導人。」二○一六年一月,她擊敗對手,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內文:
距離「主席」蔡英文抵達還有半個多小時,老人們紛紛來到。女人吹了堅固的髮型,男人穿著最好的襯衫。再過幾天,全國的農田水利會要選新會長,南投是主席助選的第一站。
蔡英文穿著民進黨背心準時抵達,露出笑容。這天好熱,大家仍正襟危坐,只要不是「主席」發言,聽眾都兩眼發直沒在聽。
蔡英文台語不好很懂藏拙,照例先是國台語交雜,接著偷講一段國語,但不久就警覺地講幾句台語,然後大膽嘗試只講台語,但這時就像游泳一直不換氣一樣難以為繼,幸好不久便來到最容易的「這概一定高票當選,啊呢好否?」然後與旁邊的人手拉手喊著「凍蒜!凍蒜!」
結束後,媒體圍著她問五都選舉。有些老人可能沒見過真人大小的蔡英文,都悄悄擠進縫隙中仔細觀察她。他們可能會發現:她本人比電視裡瘦,有點微微駝背,白皙的臉上有幾顆斑,回答問題時很嚴肅,好像這樣就可以防止記者們對她施法術。
從去年六月開始,蔡英文每週下鄉三天,持續至今。「跑行程很累,搭高鐵時我會睡著,有次醒來張開眼睛,面前站著一個陌生人,說:『主席,可以跟妳合照嗎?』」她笑,覺得這很恐怖,合照可以,但剛剛睡相如何?他站了多久?從這人的微笑裡,她看不出來。
令她緊張的還有中國觀光團。「他們說要跟我照相,我就照啊,他們有點爭先恐後。」她偷笑。我說,照相時你恐怕不敢笑吧?她點頭,「要保持嚴肅。」
做民進黨主席一年半以來,她一方面戰戰兢兢行事,一方面努力開創新局,就怕民進黨這株被雷打過的樹再度遭逢不測。沒想到樹竟也發了新芽,也有逐漸茁壯的態勢。然而就在這一路看似順利的過程裡,她與總統馬英九辯論ECFA,民調輸給他。
還好上天很公平,幾天後,馬英九接受CNN訪問時說出「若台灣海峽爆發戰爭,台灣決不會(never)要求美國協防台灣」,引起輿論撻伐。蔡英文算是被動扳回一城。
另一方面,自從蘇貞昌快狠準搶先宣佈要選台北市長,一向被看好選台北市長的蔡英文,則採取默默接受的態度。她說,這時要替民進黨做事,就是做主席,「我不能把目的和方向搞混,但如果黨真的沒人,硬要推我去選,我唯一可以兼顧就是台北市,因為地緣近,選區較小,而且我是這裡長大的。這個立場我很早就跟黨內說過,沒公開講,現在蘇院長要選,我們就不再處理這個問題。」不能選台北市,她也堅持不選新北市,誰也不必再勸。(按:但隨後她不敵黨內苦勸,決定投入新北市長選戰。)
多年前蔡英文還是陸委會主委時,我們採訪她,對於權力,她說:「我算是出道早,因為年輕,很多人把我當小妹看,在家又是老么,所以我比較能接受人家不把我當一回事的感覺。我沒有特別要跟人家競爭的心理。我爸說,妳不需要去跟別人競爭,人家不做的妳再做。」
那時她提到德川家康,「他最後能存活下來,很重要的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不論誰主事,他都採取配合的態度,也只有整體的成功,才有自己成功的機會。」
多年來,她一直遵循著父親和德川家康的教誨,在沒人願接的情況下,做了民進黨主席,綠手指一樣地把民進黨救活,又不與蘇貞昌爭,一切為整體的成功。
她黨主席做得興致勃勃,把眼光放得很遠,認為民進黨已逐漸成熟,該真正培養執政人才,於是今年初開始推「十年政綱」,一方面積極練兵,佈建未來執政團隊,一方面凝聚共同看法,並與社運團體對話,彼此理解、有計畫地改善社會問題。
「不要像二○○○年,上台時只會打仗但不知怎樣治理國家。」每週會議,她一定全程參加。幾個月來,國民黨看民進黨好像不是只喊口號,便緊張起來,最近也急忙提出「黃金十年」的主張。
蔡英文微微的駝背是少女式的,從前以為是害羞引起的,但經過這次ECFA辯論,我們才恍然大悟,那可能是長期伏案造成的。
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律碩士、英國政經學院法學博士、教授、貿易談判代表…,可以想像,有多少個夜晚,她要坐在桌前低著頭讀那些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和資料。即使來到五十四歲,身為黨主席,仍要代表她的黨去參加辯論。
她愛讀歷史,準備辯論期間,還邊看韓劇邊對照正在讀的韓國史。「以前我們看韓國,是用中國人的眼光看,可是我們為何不用韓國人的眼光來看韓國、了解中國周邊的國家是怎麼看中國的?現在很多人突然感覺中國又回來了,歷史上掙扎在中國周邊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所以我覺得這時候讀歷史,要從不同角度切入。」
讀歷史也有助於妳看清現在的局勢嗎?她很認真地說,「必須抽離自己的情境去看,如果不抽離,不準,所以我看歷史是看別人不是看自己。這兩年我領悟到,政治是結果論,你贏了,你之前做的都是對的,輸了,之前做的都是錯。所以很多人贏了,就傾向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但這很可能是失敗的開始。因為在計算或觀察的過程中,一定有盲點。所以看政治,不能以成功或失敗來論,或許外界可以這樣看,但身處其中的人不能這樣看。」
講得很好,但能否舉些具體的例子?「舉例就敏感了,」她笑,「譬如我們前一次在野,熱血沸騰、充滿革命感情,講究的是帶領人民往前走的英雄,在這種情境下,我們的領導人也……,」她打住,再說:「我們的群眾也習慣那樣地被帶領。可是現在情境不同,社會也不同,大家充滿不安焦慮,所以在引領群眾時,要創造一個環境降低他們不安和焦慮。」
蔡英文許多背景與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相似,女性、科學家(學者)、年輕時被德國總理科爾提拔做部長,後來科爾政府在選舉中失利,梅克爾出任該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秘書長,不久科爾發生政治獻金醜聞,梅克爾率先公開與科爾切割,這對她來說是一次政治賭博,但她成功了,黨齡很淺的她,被保守、男性主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選為主席,並帶領聯盟重新獲得政權。
蔡英文二○○八年任黨主席以來,從未對陳水扁說過重話、畫清界線,有時被批軟弱。「因為我要這個黨團結啊,那時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讓黨不要因為這件事分裂。我覺得在團結的訴求下,支持者和黨都會重新思考、調整自己的心理和想法,經過調整,他們對他(扁)有檢討也有同情,我覺得這反而比較成熟,你若一下切掉,反而沒有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之所以能平和發展,有部份原因可能是陳水扁長期被關。一直有個半開玩笑的說法,國民黨會在選舉前放陳水扁出來(擾亂民進黨)。民進黨現在看來風平浪靜,但扁出來時,才是真正檢驗蔡英文策略是否成功的時候。
「現在不是二○○八年,是二○一○年,整個事情我們也歷經剛開始的震撼、到大家掙扎著去找一個解決方法,很長的心路歷程,我們也一起打過一連串選戰,現在大家對這議題的想法比較沉穩,而且是經過沉澱的,我相信阿扁也是一個沉澱後的心情。」
如果二○一二年蘇貞昌在做台北市長,民進黨沒別人只有妳最適合選總統,妳會出來選嗎?蔡英文遇到這類問題,照例不直接回答,先看著她的機要秘書張祥慧說:「不要太緊張!」張祥慧說:「我沒緊張啊,我在發呆。」
然後她才說,「台灣政治很困難也很辛苦,除非有很大的責任感也有絕對的自信,覺得自己會做得比人家好,否則為什麼為了做一件事而去做?」
如果那時蘇貞昌說他要選總統,妳就功成身退不去爭嗎?「我知道很多人要問我這問題,但現在回答太早。我的觀念很簡單,這個黨、這個團隊是好的,誰去選總統都選得上,黨、團隊不好,誰都選不上。而且我們不要以為當選總統的那一刻是人生最後的一站,其實當選才是苦難的開始。」所以就順其自然發展?「差不多是這樣。」
蔡英文愛讀汽車雜誌,也會上網去看汽車報導,「唯一會讓我自動上網的就是車子啦。」她父親蔡潔生早年在中國東北修飛機,後來到日本工作,又回台灣開汽車修理廠,買了很多土地致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是我爸爸自己做的小汽車,他還做救火車,一個小孩在前面踏,後面載兩個小孩。」
她喜歡開車,卻沒買過車,都是家人買了借她開,他們買車前會詢問她的意見,也就是說,他們都買她喜歡的車。因此她總是可以開新車,開了一段時間,再換另一個家人的另一輛新車。
講到家庭,蔡英文乾脆一次說清楚,以免引起更多的好奇。在蔡英文的母親之前,蔡潔生已有妻兒,回台灣認識了蔡英文的母親和阿姨,「這是比較穩定的夫妻關係。我阿姨有五個小孩,我媽有四個。我很佩服我爸,沒什麼衝突,管理得很好,我爸是很公平的人。」
她是所有小孩中的老么,從小父親要她負責在異母的兄姐之間擔任溝通角色。這對小孩來說恐怕不是容易的工作。但她父親沒想到,後來這個老么能有今天的發展,當初的訓練不論是否殘酷,都是有幫助的。
多年前那次採訪,蔡英文說,「我爸一直以為我是個快樂的小孩,雖然書念不好、壓力很大。高中時,有一天他問我有什麼不快樂的事,我就趁機敲詐他我想買一套書沒錢。我媽問他你為什麼不給她錢?我爸說她沒說她沒錢啊!」蔡英文說,「我倒是很滿足我的生活,我也一直都是這樣的。」
幾年來她似乎變化不大,仍然好惡不強,不太表達情緒,不太與人爭。「大學畢業,我爸本來不希望我出國,他跟我媽講,這是最後一個就留在身邊吧。但我那時勇敢的個性又出來了,我說我要出去看看,他們就放我出去了。」後來這個嬌弱的么女,就成了今天「堅強的小英」。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