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果報來了
最近半個多月以來,每天都工作六七小時,忙於校正兩本《禪海蠡測》。一本是老師原著,大家看不懂的古文那一本,另一本是拙譯白話文版。
說到為什麼忙這兩本書,不但我自己忙,一同做這件事的另外幾個人,比我的工作時間更長,如彭敬、牟煉、宏忍師等,真是人仰馬翻,因為同時還要校閱東方將出版的老師的書。
我這不是訴苦或表揚,我這是向大眾發露為什麼會如此神魂顛倒的忙。那一天,我在似夢似醒之中,忽然靈光獨耀,大澈大悟了。但我悟的可不是什麼禪宗之類的悟,我悟的是我的果報來了,是四十年前偷老師一本書的果報,那本書就是《禪海蠡測》。今日為這本書忙碌,為老師的書忙碌,都是偷老師書的果報。
老師不是說過嗎?人老了,喜歡想過去的事。自從老師仙去,我常常回想往事,回想從前與老師相關的事,想到許多老師不經意說過的話,想到老師許多的作法,對人,對事……現在點點滴滴連起來,似乎都有了結論,正是古詩所說:「當時只是尋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
先說一說我偷老師這本書的事吧。一九七○年春,我和行廉姐一同去拜訪老師,那時老師辦公室在青田街巷內一所平房,也就是當年七月開辦禪學班的地方。那個時代,也不流行事先約定,就直接去了。
我倆走進老師那間小辦公室,發現老師不在,但卻赫然看見書桌上的三本書,不是整齊放著的,好像隨便丟到桌上的,仔細看去,原來是《禪海蠡測》!
我二人喜出望外,因為那時老師的著作很難買到,現在竟然「得來全不費工夫」,於是毫不猶豫的,各自拿了一本就走了。此時大概有一兩個人在後面辦公室(可能有李淑君),並不知道我們拿走書的事。
當時心中總以為「偷書不為賊」,頂多是個雅賊,最不該的是,之後我們也沒有對老師說明,還以為老師不知道呢!真笨!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一定是有人替老師找來了三本書,丟到桌上,老師回來看見只有一本,就知道兩本被雅賊拿去了,再問誰去過他的辦公室,當然就知道是我和行廉姐把書拿走的。但老師也不問我們,直到五年後,那個美國來的方博士說看不懂《禪海蠡測》時,老師就看我一眼。現在回想,當時老師心中一定想,你這個劉某某!偷拿我這本書,你不是已經看了五年了嗎?應該會背了吧……所以老師立刻看著我說:「頂好翻譯成白話」,果報!果報!當時我就莫名其妙的自告奮勇了。
這是四十年前的往事,現在才明白,但卻無法向老師當面悔過了。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好果報,也想偷老師的書,如果那樣想,可是大有問題的。至少我之偷,不是預謀,而且是為讀書求知,為對老師的仰慕;如果為了有價值,當作財物而占有而偷,那個果報一定是大大不同的吧!
再說校對這兩本書的困擾,讀者能先行了解一些也好,因為六十年前寫書的時候,參考資料少,而老師所寫的,並非全憑資料,大部分是老師「智慧如泉湧」寫出來的。那是證悟後的言語文字,不是書生之談,更不是學者之論。
但是,筆誤或排版有誤,都是在所難免的,資料不實更屬平常。所以一九七三年,老師又重加修訂再版,其中有增有刪,這個版本(老古的)一直流行至今。但是其中錯誤仍然不少,比如:把老師的話誤列入《指月錄》靈雲禪師所說之類的,而其中最嚴重的不同是〈禪宗與禪定〉篇中有一句:「即一切相,離一切法」,但在佛典中則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諸如此類的不同,另外還有幾處。
更麻煩的是,一九七七年老師在審閱語譯文稿時,又有對原文的修定和加添,像此類的差異,最近在修訂時,都必須參酌經典,或增加或修改,或並陳,其中的思考和斟酌,費盡腦汁。只因老師不在,吾等無才無德,不敢任作判斷修改。
更更加困擾的是,簡繁體的問題,引用資料版本不同的問題,古今文字的問題,古今言辭表達的問題,環境變化的影響等等,真是一言難盡。除了盡力而為,別無他法,難怪東方出版社收到《禪海蠡測語譯》稿子已經一年多了,本說四月份可出版,到了現在已七月中了,仍在說「快印好了」。
西方古人說:「凡走過,必有痕跡」,所以不能忽略痕跡,一切所言、所寫、所行,都是痕跡,都是顯現真相的證據,不能忽略。再說一句廢話,由於種種痕跡顯示,感覺老師的佛法似乎已有傳人,猜想三年五載後,可能冒了出來。馬祖門下八十四位大善知識,但傳人是傳人。不過,這只是我的胡言亂語罷了。
最近半個多月以來,每天都工作六七小時,忙於校正兩本《禪海蠡測》。一本是老師原著,大家看不懂的古文那一本,另一本是拙譯白話文版。
說到為什麼忙這兩本書,不但我自己忙,一同做這件事的另外幾個人,比我的工作時間更長,如彭敬、牟煉、宏忍師等,真是人仰馬翻,因為同時還要校閱東方將出版的老師的書。
我這不是訴苦或表揚,我這是向大眾發露為什麼會如此神魂顛倒的忙。那一天,我在似夢似醒之中,忽然靈光獨耀,大澈大悟了。但我悟的可不是什麼禪宗之類的悟,我悟的是我的果報來了,是四十年前偷老師一本書的果報,那本書就是《禪海蠡測》。今日為這本書忙碌,為老師的書忙碌,都是偷老師書的果報。
老師不是說過嗎?人老了,喜歡想過去的事。自從老師仙去,我常常回想往事,回想從前與老師相關的事,想到許多老師不經意說過的話,想到老師許多的作法,對人,對事……現在點點滴滴連起來,似乎都有了結論,正是古詩所說:「當時只是尋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
先說一說我偷老師這本書的事吧。一九七○年春,我和行廉姐一同去拜訪老師,那時老師辦公室在青田街巷內一所平房,也就是當年七月開辦禪學班的地方。那個時代,也不流行事先約定,就直接去了。
我倆走進老師那間小辦公室,發現老師不在,但卻赫然看見書桌上的三本書,不是整齊放著的,好像隨便丟到桌上的,仔細看去,原來是《禪海蠡測》!
我二人喜出望外,因為那時老師的著作很難買到,現在竟然「得來全不費工夫」,於是毫不猶豫的,各自拿了一本就走了。此時大概有一兩個人在後面辦公室(可能有李淑君),並不知道我們拿走書的事。
當時心中總以為「偷書不為賊」,頂多是個雅賊,最不該的是,之後我們也沒有對老師說明,還以為老師不知道呢!真笨!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一定是有人替老師找來了三本書,丟到桌上,老師回來看見只有一本,就知道兩本被雅賊拿去了,再問誰去過他的辦公室,當然就知道是我和行廉姐把書拿走的。但老師也不問我們,直到五年後,那個美國來的方博士說看不懂《禪海蠡測》時,老師就看我一眼。現在回想,當時老師心中一定想,你這個劉某某!偷拿我這本書,你不是已經看了五年了嗎?應該會背了吧……所以老師立刻看著我說:「頂好翻譯成白話」,果報!果報!當時我就莫名其妙的自告奮勇了。
這是四十年前的往事,現在才明白,但卻無法向老師當面悔過了。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好果報,也想偷老師的書,如果那樣想,可是大有問題的。至少我之偷,不是預謀,而且是為讀書求知,為對老師的仰慕;如果為了有價值,當作財物而占有而偷,那個果報一定是大大不同的吧!
再說校對這兩本書的困擾,讀者能先行了解一些也好,因為六十年前寫書的時候,參考資料少,而老師所寫的,並非全憑資料,大部分是老師「智慧如泉湧」寫出來的。那是證悟後的言語文字,不是書生之談,更不是學者之論。
但是,筆誤或排版有誤,都是在所難免的,資料不實更屬平常。所以一九七三年,老師又重加修訂再版,其中有增有刪,這個版本(老古的)一直流行至今。但是其中錯誤仍然不少,比如:把老師的話誤列入《指月錄》靈雲禪師所說之類的,而其中最嚴重的不同是〈禪宗與禪定〉篇中有一句:「即一切相,離一切法」,但在佛典中則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諸如此類的不同,另外還有幾處。
更麻煩的是,一九七七年老師在審閱語譯文稿時,又有對原文的修定和加添,像此類的差異,最近在修訂時,都必須參酌經典,或增加或修改,或並陳,其中的思考和斟酌,費盡腦汁。只因老師不在,吾等無才無德,不敢任作判斷修改。
更更加困擾的是,簡繁體的問題,引用資料版本不同的問題,古今文字的問題,古今言辭表達的問題,環境變化的影響等等,真是一言難盡。除了盡力而為,別無他法,難怪東方出版社收到《禪海蠡測語譯》稿子已經一年多了,本說四月份可出版,到了現在已七月中了,仍在說「快印好了」。
西方古人說:「凡走過,必有痕跡」,所以不能忽略痕跡,一切所言、所寫、所行,都是痕跡,都是顯現真相的證據,不能忽略。再說一句廢話,由於種種痕跡顯示,感覺老師的佛法似乎已有傳人,猜想三年五載後,可能冒了出來。馬祖門下八十四位大善知識,但傳人是傳人。不過,這只是我的胡言亂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