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傳統文化的力量
我曾與一位拜訪南師的領導坦言:我們現在的好多政商界領導人,之所以喜歡那種被前呼後擁的感覺,是因為他們一旦離開了這種簇擁,便失去那種被「眾星捧月」所營造出來的「高大」錯覺。南師則不然,一襲穿了多年的粗布長衫、一根手杖,一個人遠遠走來,舉手投足間自帶光芒氣象,無需任何外力烘托,也無法用言語形容,那種攝受力,讓人肅然恭敬。這種由內而外的仁義禮智、浩然正氣,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當代孔子
一九八五年七月,南師在三藩市入境美國,在海關辦入關手續時,遇到了「麻煩」:南師從台灣離開時,帶了滿滿幾大箱的中草藥,以備日常所需。美國海關的邊檢人員不給放行,因為他們沒見過這些中草藥。隨行的學生頗費了一番口舌,還是沒用。
學生情急生智,指著遠遠站在一邊的南師說:「這些東西是那位老先生的,他是中國當代的孔子,是你們美國國務院請來的客人。」
南師身穿長袍馬褂,頭戴黑色禮帽,手持一根手杖,氣定神閒。美國海關人員被南師的不凡氣度鎮住,一時也沒那麼強硬了。
南師過來平靜地說:「這些東西是你們沒有的寶貝,你可以暫時扣著,但等我離開時,一定要還給我,我要帶回自己國家的。」
海關人員一番內部商議,竟同意南師帶著全部的中草藥入境了。
南師聊起,頗為感慨。他說,其實震住美國人的,不是他個人,而是他身上這身穿戴行頭,因為這也代表了中國的文化精神。那個年代,正是我們國人在心理上最自卑、最崇洋的階段,似乎穿西服、打領帶才代表文明先進。殊不知一個忘本的民族,才最被自己和他人看不起。
自從聽了南師的這段經歷,我參加完活動,去大學堂時,總會自覺地先解掉領帶,並儘量少穿西服。
服飾固然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達,核心卻是中華文化內在的精神氣質,這是任何服飾無法替代的。一些所謂的「儒商」,穿著中裝,盤著手串,冒充文化人,門面裝點得不倫不類,言談舉止和內在卻是空洞庸俗,令人無語。
中醫藥的價值
前面說的美國海關的例子,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看點,就是南師對於中醫藥的重視和推崇。
在南師起居室的隔壁,有一間小小的中藥房。除了自用,也提供給學生或訪客。當然,南師會一再申明,自己並非執業醫生,治病還是要去醫院請醫生看過。但以南師對傳統中醫藥典籍的瞭解,一般的醫理知識,他都瞭若指掌。他的學生中,也不乏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一次去看南師,他見我眼布血絲、舌苔發暗,知道我又應酬多酒了。當即關照人去拿了一小瓶香港產的「六味地黃丸」給我,還交代了服法用量。
南師常說,傳統中醫學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後繼乏人的危機。因為學習中醫,首先必須要學習和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而現在醫學院校的學生,連繁體字都認不得幾個,又如何去向「老祖宗」學習。這是讓他憂心不已的事情。
他認為,中國文化的斷層,導致人們對中華醫藥的價值和作用相當輕視,更有太多錯誤認識。南師之意,並非要後人簡單復古、生硬模仿,時代變遷,迫切需要結合現代科學研究、推動中醫藥發展。
當他得知,綠穀集團研發的「四診儀」,意在利用科技將傳統中醫藥理論導入實踐,頗為欣喜。在「四診儀」研發遇到瓶頸時,也是南師從生命科學和中醫藥的精髓,指出了改進的方向。每當有領導或醫藥界的人來訪,他一定不忘推介一番。
我曾與一位拜訪南師的領導坦言:我們現在的好多政商界領導人,之所以喜歡那種被前呼後擁的感覺,是因為他們一旦離開了這種簇擁,便失去那種被「眾星捧月」所營造出來的「高大」錯覺。南師則不然,一襲穿了多年的粗布長衫、一根手杖,一個人遠遠走來,舉手投足間自帶光芒氣象,無需任何外力烘托,也無法用言語形容,那種攝受力,讓人肅然恭敬。這種由內而外的仁義禮智、浩然正氣,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當代孔子
一九八五年七月,南師在三藩市入境美國,在海關辦入關手續時,遇到了「麻煩」:南師從台灣離開時,帶了滿滿幾大箱的中草藥,以備日常所需。美國海關的邊檢人員不給放行,因為他們沒見過這些中草藥。隨行的學生頗費了一番口舌,還是沒用。
學生情急生智,指著遠遠站在一邊的南師說:「這些東西是那位老先生的,他是中國當代的孔子,是你們美國國務院請來的客人。」
南師身穿長袍馬褂,頭戴黑色禮帽,手持一根手杖,氣定神閒。美國海關人員被南師的不凡氣度鎮住,一時也沒那麼強硬了。
南師過來平靜地說:「這些東西是你們沒有的寶貝,你可以暫時扣著,但等我離開時,一定要還給我,我要帶回自己國家的。」
海關人員一番內部商議,竟同意南師帶著全部的中草藥入境了。
南師聊起,頗為感慨。他說,其實震住美國人的,不是他個人,而是他身上這身穿戴行頭,因為這也代表了中國的文化精神。那個年代,正是我們國人在心理上最自卑、最崇洋的階段,似乎穿西服、打領帶才代表文明先進。殊不知一個忘本的民族,才最被自己和他人看不起。
自從聽了南師的這段經歷,我參加完活動,去大學堂時,總會自覺地先解掉領帶,並儘量少穿西服。
服飾固然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達,核心卻是中華文化內在的精神氣質,這是任何服飾無法替代的。一些所謂的「儒商」,穿著中裝,盤著手串,冒充文化人,門面裝點得不倫不類,言談舉止和內在卻是空洞庸俗,令人無語。
中醫藥的價值
前面說的美國海關的例子,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看點,就是南師對於中醫藥的重視和推崇。
在南師起居室的隔壁,有一間小小的中藥房。除了自用,也提供給學生或訪客。當然,南師會一再申明,自己並非執業醫生,治病還是要去醫院請醫生看過。但以南師對傳統中醫藥典籍的瞭解,一般的醫理知識,他都瞭若指掌。他的學生中,也不乏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一次去看南師,他見我眼布血絲、舌苔發暗,知道我又應酬多酒了。當即關照人去拿了一小瓶香港產的「六味地黃丸」給我,還交代了服法用量。
南師常說,傳統中醫學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後繼乏人的危機。因為學習中醫,首先必須要學習和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而現在醫學院校的學生,連繁體字都認不得幾個,又如何去向「老祖宗」學習。這是讓他憂心不已的事情。
他認為,中國文化的斷層,導致人們對中華醫藥的價值和作用相當輕視,更有太多錯誤認識。南師之意,並非要後人簡單復古、生硬模仿,時代變遷,迫切需要結合現代科學研究、推動中醫藥發展。
當他得知,綠穀集團研發的「四診儀」,意在利用科技將傳統中醫藥理論導入實踐,頗為欣喜。在「四診儀」研發遇到瓶頸時,也是南師從生命科學和中醫藥的精髓,指出了改進的方向。每當有領導或醫藥界的人來訪,他一定不忘推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