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陶希聖年表

79特價6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己亥(1899,清光緒二十五年)

陰曆九月二十六日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孔家埠附近之小村。村以其族之始祖〈陶勝六〉 為名。 陶勝六於明代定居於此,其子孫世代為農。明亡之後,有遺民李先生者,來村中為傭工。李先生始教村民讀書。至今村民家祭,必列李先生於祖宗名位之末以祀之,惟無人知其名。

點滴

少年時代,每逢歲尾年頭,父親領著我寫祖宗牌位,寫包袱,於五代祖父母之外,還有〈先師李先生〉。李先生是明亡之後的遺老,隱其名字,受雇為陶勝六一個農家為長工。據說有一年的夏夜,農家子弟集合在稻場上趁涼談天。大家都不認識字。

有一人提出問題:「把扁擔橫在地上,是什麼字?」

大家答道:「一字。」

那人又問:「把耙倒在地上,是什麼字?」

大家都答不出。不料那長工說話了。

他說:「是而字。」

大家問他:「你認識字?」

長工說:「認得幾個。」

自那日起,陶氏宗族成立一個私塾,請李先生教一般幼童讀書,教到他們能寫賬為止。

陶氏一族自江西遷移湖北省黃岡縣西倒水之旁,孔家埠附近定住,到我的父親輩是十八代了。三百年來,累世農家,男耕女織。我的父親是貞記二房。祖父那一輩為了受同族的欺凌,決計從子弟們的中間,選擇其聰明可以讀書者,嚴厲督教,縱令其不能飽學成名,至少亦可進府縣城,打官司,以圖自衛。我的父輩才用力讀書,做舉業,求功名。

泰來

先父嘗言:「我陶氏遠祖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時陶穀。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陶穀袖中出詔,是為五代之名臣」。 〈詞林紀事〉:陶穀,字秀實。邠州新平人。本唐彥謙之孫,避晉諱改焉。仕晉知制誥,倉部郎中。仕漢為給事中。仕周至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入宋,加戶部尚書。卒,贈右僕射。有清異錄行世。

泰來曾至陶勝六查家譜,係自明朝萬曆十一年起始。

希聖之父名炯照,字月波。入黃州府學,進經心書院,為兩湖書院精舍生,以拔貢入北京應朝考,不第。

自序

黃岡為鄂東大縣,以文風之盛著名。所謂文風,以治舉業取科第為主。吾父於戊戍入兩湖書院,為經心精舍生,治史地,致力經世之學,尢研習漢四史,資治通鑑與讀史兵略。

點滴

我的伯父鎮吾公,鄉試及第,一般稱為舉人。父親月波公,是丁酉科拔 貢。己亥年,父親晉京,朝考落第,以〈八旗漢教習〉困處宣武門外黃岡會館。

思歸

由倉埠鎮出東門,十幾里,至倒水西岸,就是孔家埠。孔家埠之西,蔡家廟一區,最大的村落,就是陶勝六。這個灣子的戶口,大都以耕織為生計,也有駕帆船為業,往來江漢的人家。

黃岡的風俗,男女都是幼時定婚,一歲或二歲把婚定下,卻是通例。萬氏與陶氏世代通婚,希聖的曾祖母及伯祖母皆是萬姓。

清末光緒年間,陶鎮吾公中舉,月波公拔貢。在陶勝六,是大喜慶,親戚們也有光榮。即如劉富二,叫木匠建客廳招待陶氏親家兄弟。月波公考取經濟特科,回鄉拜客,來到萬家大灣,我家首先招待。大門內外擠滿了各色人等,瞻望風釆。

萬氏是黃岡大族,清代康熙至光緒年間,出了進士九位,其中翰林院編修與庶吉士四位,舉人及貢士共計六十五位。因為功名多,萬氏大祠堂不立旗桿。在科舉時代,一個讀書人中了進士,他家的祠堂就立一枝旗桿。黃岡萬氏大祠堂要是立旗桿,就太多了。

萬氏遠祖萬爾昌,是明朝崇禎年舉人。到了滿洲治下,爾昌與爾昇兄弟不肯剃頭改裝應試。他們二人閉門寫作詩文,不交朋友,不見地方官吏。爾昌之子為恪至康熙年間方才出考。為恪公有六子。中子紳祖有四子:年茂,年治,年衡,年豐。年豐字武溪,舉人,補浙江石堰場鹽課大使,那是容易發財的差使。但是他辭官回鄉,行李只有硯池幾方,因此以清廉聞名鄉里。武溪公的曾孫裕鵬,字翔雲,舉人,補興國州學正,做了十三年,在任上逝世。翔雲公有二子,長子丹忱,就是我祖父;次子帶團練打長毛,兵敗失蹤。

我父萬信民公。母夏太夫人。由萬家大灣北渡武湖到倉埠鎮,由鎮北走到井字山,山下龍王墩夏氏為大族。清朝末年出了兩代翰林,耀奎與壽康。耀奎是我的外祖父,官至浙江省杭州府知府,病逝任所。夏耀奎的長女,是我的姨母。她嫁萬振東生三子四女。大哥玉甫,二哥武樵名耀煌,三哥青年早逝。姨母的長女嫁陶雁三,是希聖的堂兄,弟兄們稱她為萬大嫂。

希聖為月波先生之次子,原名彙曾。出生時,月波先生方困處北京。

思歸

進士點翰林留館,住在北京,就算困京。他家裡如果沒有財產供給他生活,就要靠同鄉的外官,一年三節的節敬。夏天冰敬,冬天炭敬,每節送幾兩銀子,供他過日子。貧苦人家子弟中舉,或中進士,便轉做縣官。一位清廉的縣官,去職回鄉,兩袖清風,就有名聲,受鄉里敬重;如做官發了財,縱使他不犯法,宗族看不起;如果他犯了法,甚至於死了也不能進祠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