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疊戶籍謄本 記錄飄泊屐痕
約十多年前,在當時玄奘大學許炳坤教授和友人鼓勵下,希望我寫下人生過程,我因而向竹北戶政事務所調閱戶籍謄本,戶政事務所人員看一看他的電腦說:「喔!妳的資料太多了,妳先拿一張牌子,明天再來找我拿。」
隔天下午我去拿時,他交給我厚厚一疊文件,也紅著眼說:「天啊!妳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怎麼搬了二、三十次的家!」他說,為了這份厚厚的戶籍資料,用掉了一天半的工作時間。我則繳了九百五十元的影印費,微笑地跟他道聲謝謝:「你辛苦了!」
一般人的戶籍謄本大都一頁、兩頁,我的是厚厚一疊,每張都標記著住過的「家」,這還是「登記有案」的,看著戶籍謄本,仔細算一算,前後有二、三十個家。小時候最常住的是沒水、沒電、沒窗戶的工寮,只要一生火煮飯,全家都是煙,連爸、媽爭吵,附近鄰居都知道;有的則是住沒幾天就搬家,現在回想起來,連住在哪都忘了。
我還曾住進「鬼屋」,那是別人不敢住,或住個幾天就走了的房子;印象中,住得最久的一戶,也僅住兩個星期,但我一家人一住就是一年多。有一次,我外出工作,晚上回家時,媽媽問:「中午妳是不是回家?還在椅子上休息?」當時我僅是十六歲的小女孩,聽了嚇了一跳,渾身起雞皮疙瘩,想跟媽媽說中午我根本沒回來,但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只是點頭「嗯」的一聲,不敢說什麼。
我幼時住的劉家大院是三合院,在那兒我有著美好的回憶,雖然如今許多都已模糊,但當時大家族的生活景象,仍是記憶猶存,夏日夜晚很涼、星星很多,晨起霧氣未散,混合著燒稻草的炊煙味和山林間氤氳的泥土氣息,這是台灣早期典型農家。我在這裡也觀察到許多花、鳥、竹、樹,甚至昆蟲的聲音、土地的氣息都清清楚楚。
民國五十五時,我和父母舉家在半夜離開南投山區大宅院,經歷多年都市生活後,我再回到南投,也曾到埔里循著童年記憶尋找,但劉家整個大家族已經散了,三合院也不在了,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通往劉家大院的小徑,早就被荒草掩藏埋沒了,小時候的家變得遙遠又虛無,但三合院的種種及老奶奶的慈愛仍鮮明地存在腦海中。我們全家到台北三重時,倉促也沒有計畫,住的是一間換過一間的工地,住工寮或還沒人來住的空殼屋,那時候說也奇怪,每年遇颱風、水災,三重一定淹大水,有時一淹就是三、五天,許多人都躲到屋頂上等待救援,有時教會也會來發放白米等物資。
遇上救援沒來,沒東西吃怎麼辦?在屋頂等救援的日子,也會從隨著大水漂來的菜櫥碗櫃裡,找尋是否有可吃的食物,或捕撈水中游魚。有一次,一家鞋廠也因淹大水、工廠裡的鞋在水中漂流,鄰居小孩們撈著浮在水上的球鞋,在颱風後曬乾了穿。
僅管天災多,大家卻很樂觀,因為老天爺丟下來個災難,也會丟下一些「禮物」,讓人們在苦中尋樂吧!颱風過後,淡水河畔一漥漥的小泥塘中,藏著魚、泥鰍,成為孩子們「混水摸魚」、補充食物的地方,我也常利用這個時候撈捕河鮮,成為一家人豐盛的晚餐。
我們一家人最艱困的時候,是住在萬華雙園街月租六百元的房子時,房租便宜,住進時就曾聽說這是一棟鬼屋,當時只求全家有個棲身之地,只要便宜就好,哪想那麼多?我們一家人住二樓,算是分租,一樓、三樓還有其他房客,但都住不久,原因是鬧鬼。
鬼屋傳說,是因先前有一對男女在屋內自殺,後來就傳出鬧鬼,有房客在大白天見到屋內有陌生人出現,隔一段時間又消失;也有租屋的房客說,看到屋中家具會飄浮,就像電影「大法師」恐怖片情節一般,桌、椅、床鋪會浮起來、會到處移動,嚇得連忙搬走。
住鬼屋時,我因早出晚歸,在屋內的時間不多,沒看過這一景象,只是樓梯的燈時暗時亮,怎麼修都修不好,水電行的老闆來了,修好了,但人一走燈又不亮了,後來,連水電行的老闆也覺得怪,都不敢來修了。
我也曾住過南港成福路,當時那裡仍很偏僻,我們住處後方連接著公墓,入夜後陰森森的,偶而有不明的鬼火或亮光在公墓中閃爍。有一次颱風淹水,半夜與媽媽驚醒一看,床前竟然成了一條小河,因為,水從後門灌進來,從前門流出去,還漂來了雜草、垃圾還有破碎的棺材板、拖鞋,甚至還看到蛇在水中沉浮,順著水游過房子……。「我想要有個家,好想有個家」在幾經搬遷後,我在心中發誓,一定要憑自己的努力買間房子,讓媽媽和家人住得安心──這個動力驅策著我努力賺錢,後來開美容坊、開餐廳、開酒店,我在廿多歲就已是酒店副董事長,想的就是趕快買房子。當手邊有點積蓄時,立刻向生意上往來的葉姓建商貸款,並向葉姓建商購屋,花了四百六十五萬元,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
有了房,也努力經營這個家,經營酒店時很忙很煩,也找回離家的二弟一起同住。我沒時間分身帶孩子,因而請了保母全天候幫忙帶孩子;不過,維持一個家庭確實不易,也要有家人的支撐。
獨力撐這個家,讓我心力交瘁,最後提出和前夫離婚,幾乎是放棄一切,傷心地搬離開。雖然這棟房子位在台北天母中山北路七段的黃金地段,也是我第一間憑著努力買下的房子,最後仍是百般無奈地離開此地。
隨後,我一度住新竹,後來又搬到蘆洲、三重,再到南投國姓鄉等地,這段時間為了圓夢,廿九歲進入國中夜校就讀;為了堅持藝術道路開設藝苑教畫,也曾有段甜美的戀愛,最後發現在感情上還是落空。有次,開車到南投,在國姓鄉間看到有人正在建房子,下車查看後覺得滿意,買下後,又是辛苦當屋奴,不斷賺錢籌貸款繳房款。也在民國八十四年時結束藝苑,搬離大台北。
沒想到民國八十八年發生震撼全台的九二一大地震,我辛苦買的房子也被震得變形,家中的樓梯竟跑到隔壁房中,我住的房子邊間牆裂了,我成了受災戶,工務技師勘災認定是半倒,看著努力大半生的住屋遭逢浩劫,心中感慨萬千。
不幸中的大幸是我在九二一大地震前接受長輩勸告,搬到新竹竹北居住,幸運躲過這一世紀大劫,因我在國姓鄉住處的房間有面大櫥櫃,地震後,我看到大櫥櫃就倒在床上,如果沒遷居新竹,恐怕我就會被壓在大櫥櫃下,躲不過這場大災難了。而如今我也定居新竹竹北。
回頭看,讓我驚訝生命的堅靭,在如此堅難的環境中,我和家人竟也在大台北奮鬥了廿九年,畢竟,在五0年代至八0年代、大台北從半農半商邁向大都會的過程中,一個南投山區家庭在毫無準備、又缺乏社會救濟資源支持的情形下,勇闖大城市討生活是多麼不容易。有人說,人生如棋,遷徙落籍有如起手落子,有困窘,有突圍,有形勢比人強的無奈,也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算一算,我仍有記憶的約有十多個家,其餘印象大都模糊,但對每一個住過的「家」,我都心懷感恩,也悟出人生棋盤中不要受認命、償債、自卑等虛擬棋線羈絆,起手無回向前行,勇敢做自己!
約十多年前,在當時玄奘大學許炳坤教授和友人鼓勵下,希望我寫下人生過程,我因而向竹北戶政事務所調閱戶籍謄本,戶政事務所人員看一看他的電腦說:「喔!妳的資料太多了,妳先拿一張牌子,明天再來找我拿。」
隔天下午我去拿時,他交給我厚厚一疊文件,也紅著眼說:「天啊!妳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怎麼搬了二、三十次的家!」他說,為了這份厚厚的戶籍資料,用掉了一天半的工作時間。我則繳了九百五十元的影印費,微笑地跟他道聲謝謝:「你辛苦了!」
一般人的戶籍謄本大都一頁、兩頁,我的是厚厚一疊,每張都標記著住過的「家」,這還是「登記有案」的,看著戶籍謄本,仔細算一算,前後有二、三十個家。小時候最常住的是沒水、沒電、沒窗戶的工寮,只要一生火煮飯,全家都是煙,連爸、媽爭吵,附近鄰居都知道;有的則是住沒幾天就搬家,現在回想起來,連住在哪都忘了。
我還曾住進「鬼屋」,那是別人不敢住,或住個幾天就走了的房子;印象中,住得最久的一戶,也僅住兩個星期,但我一家人一住就是一年多。有一次,我外出工作,晚上回家時,媽媽問:「中午妳是不是回家?還在椅子上休息?」當時我僅是十六歲的小女孩,聽了嚇了一跳,渾身起雞皮疙瘩,想跟媽媽說中午我根本沒回來,但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只是點頭「嗯」的一聲,不敢說什麼。
我幼時住的劉家大院是三合院,在那兒我有著美好的回憶,雖然如今許多都已模糊,但當時大家族的生活景象,仍是記憶猶存,夏日夜晚很涼、星星很多,晨起霧氣未散,混合著燒稻草的炊煙味和山林間氤氳的泥土氣息,這是台灣早期典型農家。我在這裡也觀察到許多花、鳥、竹、樹,甚至昆蟲的聲音、土地的氣息都清清楚楚。
民國五十五時,我和父母舉家在半夜離開南投山區大宅院,經歷多年都市生活後,我再回到南投,也曾到埔里循著童年記憶尋找,但劉家整個大家族已經散了,三合院也不在了,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通往劉家大院的小徑,早就被荒草掩藏埋沒了,小時候的家變得遙遠又虛無,但三合院的種種及老奶奶的慈愛仍鮮明地存在腦海中。我們全家到台北三重時,倉促也沒有計畫,住的是一間換過一間的工地,住工寮或還沒人來住的空殼屋,那時候說也奇怪,每年遇颱風、水災,三重一定淹大水,有時一淹就是三、五天,許多人都躲到屋頂上等待救援,有時教會也會來發放白米等物資。
遇上救援沒來,沒東西吃怎麼辦?在屋頂等救援的日子,也會從隨著大水漂來的菜櫥碗櫃裡,找尋是否有可吃的食物,或捕撈水中游魚。有一次,一家鞋廠也因淹大水、工廠裡的鞋在水中漂流,鄰居小孩們撈著浮在水上的球鞋,在颱風後曬乾了穿。
僅管天災多,大家卻很樂觀,因為老天爺丟下來個災難,也會丟下一些「禮物」,讓人們在苦中尋樂吧!颱風過後,淡水河畔一漥漥的小泥塘中,藏著魚、泥鰍,成為孩子們「混水摸魚」、補充食物的地方,我也常利用這個時候撈捕河鮮,成為一家人豐盛的晚餐。
我們一家人最艱困的時候,是住在萬華雙園街月租六百元的房子時,房租便宜,住進時就曾聽說這是一棟鬼屋,當時只求全家有個棲身之地,只要便宜就好,哪想那麼多?我們一家人住二樓,算是分租,一樓、三樓還有其他房客,但都住不久,原因是鬧鬼。
鬼屋傳說,是因先前有一對男女在屋內自殺,後來就傳出鬧鬼,有房客在大白天見到屋內有陌生人出現,隔一段時間又消失;也有租屋的房客說,看到屋中家具會飄浮,就像電影「大法師」恐怖片情節一般,桌、椅、床鋪會浮起來、會到處移動,嚇得連忙搬走。
住鬼屋時,我因早出晚歸,在屋內的時間不多,沒看過這一景象,只是樓梯的燈時暗時亮,怎麼修都修不好,水電行的老闆來了,修好了,但人一走燈又不亮了,後來,連水電行的老闆也覺得怪,都不敢來修了。
我也曾住過南港成福路,當時那裡仍很偏僻,我們住處後方連接著公墓,入夜後陰森森的,偶而有不明的鬼火或亮光在公墓中閃爍。有一次颱風淹水,半夜與媽媽驚醒一看,床前竟然成了一條小河,因為,水從後門灌進來,從前門流出去,還漂來了雜草、垃圾還有破碎的棺材板、拖鞋,甚至還看到蛇在水中沉浮,順著水游過房子……。「我想要有個家,好想有個家」在幾經搬遷後,我在心中發誓,一定要憑自己的努力買間房子,讓媽媽和家人住得安心──這個動力驅策著我努力賺錢,後來開美容坊、開餐廳、開酒店,我在廿多歲就已是酒店副董事長,想的就是趕快買房子。當手邊有點積蓄時,立刻向生意上往來的葉姓建商貸款,並向葉姓建商購屋,花了四百六十五萬元,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
有了房,也努力經營這個家,經營酒店時很忙很煩,也找回離家的二弟一起同住。我沒時間分身帶孩子,因而請了保母全天候幫忙帶孩子;不過,維持一個家庭確實不易,也要有家人的支撐。
獨力撐這個家,讓我心力交瘁,最後提出和前夫離婚,幾乎是放棄一切,傷心地搬離開。雖然這棟房子位在台北天母中山北路七段的黃金地段,也是我第一間憑著努力買下的房子,最後仍是百般無奈地離開此地。
隨後,我一度住新竹,後來又搬到蘆洲、三重,再到南投國姓鄉等地,這段時間為了圓夢,廿九歲進入國中夜校就讀;為了堅持藝術道路開設藝苑教畫,也曾有段甜美的戀愛,最後發現在感情上還是落空。有次,開車到南投,在國姓鄉間看到有人正在建房子,下車查看後覺得滿意,買下後,又是辛苦當屋奴,不斷賺錢籌貸款繳房款。也在民國八十四年時結束藝苑,搬離大台北。
沒想到民國八十八年發生震撼全台的九二一大地震,我辛苦買的房子也被震得變形,家中的樓梯竟跑到隔壁房中,我住的房子邊間牆裂了,我成了受災戶,工務技師勘災認定是半倒,看著努力大半生的住屋遭逢浩劫,心中感慨萬千。
不幸中的大幸是我在九二一大地震前接受長輩勸告,搬到新竹竹北居住,幸運躲過這一世紀大劫,因我在國姓鄉住處的房間有面大櫥櫃,地震後,我看到大櫥櫃就倒在床上,如果沒遷居新竹,恐怕我就會被壓在大櫥櫃下,躲不過這場大災難了。而如今我也定居新竹竹北。
回頭看,讓我驚訝生命的堅靭,在如此堅難的環境中,我和家人竟也在大台北奮鬥了廿九年,畢竟,在五0年代至八0年代、大台北從半農半商邁向大都會的過程中,一個南投山區家庭在毫無準備、又缺乏社會救濟資源支持的情形下,勇闖大城市討生活是多麼不容易。有人說,人生如棋,遷徙落籍有如起手落子,有困窘,有突圍,有形勢比人強的無奈,也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算一算,我仍有記憶的約有十多個家,其餘印象大都模糊,但對每一個住過的「家」,我都心懷感恩,也悟出人生棋盤中不要受認命、償債、自卑等虛擬棋線羈絆,起手無回向前行,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