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翔平:天才二刀流挑戰不可能的傳奇全紀錄》【投打雙封面設計+「大谷旋風」書衣海報特典版】
自序:改變大聯盟的「野球少年」
二○二一年對許多棒球迷來說,是值得回味與珍藏的一年。來自日本岩手縣的二十六歲「野球少年」逆天而行,差點登上大聯盟全壘打王。他在六、七月間打擊大暴走,二十一場比賽狂轟十六支全壘打,王貞治的這句話「每當我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他打出全壘打」,或許說出了棒球迷的心聲。
不可思議的是,他還是球隊的最佳投手,本季二十三場先發有十八場責失分在兩分以內,還有多達二十場比賽既投又打。雖然一開始是以「日本貝比魯斯」在美國闖出名號,可是如今他已經有多項紀錄超越「棒球之神」貝比魯斯(Babe Ruth)了。
能投擅打,而且投打兩端都有極為突出的表現,「二刀流」無疑是大谷翔平的招牌。美國《運動畫刊》認為他是「神鱒」楚奧特(Mike Trout)與「天才小史」史崔斯伯格(Stephen Strasburg)的綜合體,《看台報告》網站則形容他「打起球來像小葛雷諾,三振能力像達比修有」。
至於什麼是我心目中的大谷翔平?對我來說,「大谷翔平=鈴木一朗+野茂英雄」。
這麼說吧!如果將二十年視為一個世代,那麼二○○一年第一位獲選美聯年度MVP的日籍球員鈴木一朗,與二○二一年的第二位日籍獲獎者大谷翔平,正是二十年的世代傳承。另一個有趣的巧合:一九九五年挑戰大聯盟的野茂英雄是二十六歲,二十六年後締造「二刀流」百年紀錄的大谷翔平也是二十六歲,兩人的年齡剛好相差二十六歲!
這一切真的純屬巧合嗎?我看到的是「野球道」精神的傳承。鈴木一朗在二○○六年率領「侍Japan」稱霸首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當時小學六年級的大谷翔平坐在電視機前面看到一朗的熱血表現,更堅定他成為職棒選手的決心;高中三年級時,大谷翔平在日職選秀會前夕宣示要成為第一個挑戰大聯盟的日本高中生,他想繼承野茂英雄的「先驅者」(pioneer)精神。
「這是我高中入學以來的夢想,我想到一個更艱困的環境去磨練自己。」「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是大谷翔平對自己的期許,也成為他不斷精進的原動力。
想像這些畫面:一個小男生,背包裡放了手套和飯糰,就可以到公園或河堤打棒球一整天;回家打開電腦,看著YouTube影片研究偶像達比修有與松井秀喜的投打機制,只要一有靈感閃過就拉開窗簾,從窗戶玻璃的倒影檢查自己的投球或打擊姿勢;其他時間則在家裡隨時握著球棒和球,只怕錯過一絲對棒球的靈感……這就是媒體常稱呼大谷翔平為「野球少年」的原因,美國記者誇張地形容他吃飯、睡覺,甚至呼吸都想著棒球。大谷翔平也告訴自己,「棒球是值得一輩子努力並且認真對待的一件事」、「棒球就是這樣一個只要付諸努力就會得到回報的運動」。
你一定聽人說過大谷翔平是「天才二刀流」、「不世出的天才」,事實上他的成功,可說是從小到大全心投入棒球的結果。只是相較於一朗是「孤高之天才」,日本作家則形容大谷翔平是「享受努力的天才」,因為只要是有關棒球的問題,他總是回答「我很期待」、「很喜歡」,即便全壘打大賽第一輪遭淘汰,他依然可以滿臉笑意地說「很好玩」。
就如大谷翔平的父親大谷徹所言,「人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才會成功。」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則說,「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你必須先熱愛你的工作。」大谷翔平顯然就是享受努力、樂在其中的典型。
當然,只有快樂打球是不夠的。回顧大谷翔平在高中、日職、大聯盟各階段都發生過足以終止球季的重大傷痛,一路以來外界對「高中畢業直攻大聯盟」、「投打二刀流」的質疑更是不勝枚舉。在這段漫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下面這四位監督在不同階段形塑他的人格,指引正確方向,激發全部潛能,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功:
大谷徹
大谷翔平的父親,翔平少棒與青少棒時期的監督或教練。曾經效力社會人球隊的徹不僅傳授球技,他與妻子加代子更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形塑翔平謙遜有禮、人見人愛的個性。
題外話,高中時期的大谷翔平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在進入職棒後「投打二刀流」,如果不是母親加代子不經意的一句話,在他心裡萌芽、生根,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百年紀錄了。
佐佐木洋
大谷翔平就讀花卷東高校時期的棒球隊監督,以同校畢業的職棒投手菊池雄星為教科書來育成翔平。他指導翔平填寫的「曼陀羅計畫表」,已經成為包括奧運柔道銀牌選手楊勇緯在內的運動員、乃至於大型企業員工的「目標設定與自我管理心法」。
此外,佐佐木監督的這句名言「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使可能成為不可能」,後來成為翔平人生的座右銘之一。
栗山英樹
大谷翔平效力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時期的監督,「二刀流」名詞的用法就是他率先提出來的。栗山監督在翔平剛入團時提出「鬥士大學」的概念,亦即「第一年鍛鍊身體,第二年擔任打者,第三年擔任投手,第四年『二刀流』花開並蒂」,堪稱是擘畫與打造「二刀流」最重要的推手。
栗山監督曾經承諾高中生翔平,「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讓我們一起努力,開創一條以前從未有人走過的『大谷之路』。」最後翔平終於在日職生涯最後一場先發登板以「王牌投手兼第四棒打者」劃下完美句點,成功渡海挑戰大聯盟。
梅登(Joe Maddon)
洛杉磯天使隊總教練。梅登決定在二○二一年取消「大谷規則」,改以「無限制」的投打起用法激發出大谷翔平最大的潛力,才有後來締造百年紀錄、全票當選年度MVP的歷史成就。
延續前一本書《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的呈現方式,本書收錄超過兩百則經典語錄,期待能讓讀者在閱覽其人生故事的同時,也能從語錄金句中找到共鳴。
此外,有鑑於大谷翔平的二○二一年球季被評選為「全球運動史上最偉大的賽季」,本書翔實記錄每一支全壘打與每一場勝投的「二刀流軌跡」,為不朽的歷史作見證。
當然,絕不可少的是大谷翔平的人生傳記,內容不限於棒球,而是從親子教育、家庭溝通、成長型思維、目標設定、自我管理等不同面向,探究其內心世界與精神力的養成,期待讀者能在一篇篇具有溫度與深度的故事背後,找到實現夢想的勇氣與執行力。
結語:只有翔平才能描繪的時代
「大谷翔平的活躍傳遍了全世界,每當我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他打出全壘打。看到他全票當選MVP,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事了。」——王貞治
「大谷的表現完全沒有比較對象,因為他本身就在挑戰一個誰都沒有經歷過的境界。他必須設立專屬自己的標準,這就是他不能逃避的宿命。」——鈴木一朗
「身為運動員的時間有限,期許他把握二○二一年球季,傾盡全力推動自己,創造一個只有翔平才能描繪的時代。」——鈴木一朗
「我覺得自己沒什麼才能,真要說的話,那我只有為了自己喜愛的事物全力以赴的才能。因為我找不到比棒球更有趣的事物,一心只想著棒球。」——大谷翔平
「他就是美國聯盟的年度MVP,而且其他人都不該得到任何一張第一名選票,因為你現在討論的是大聯盟有史以來的最佳球季。」——梅登
「身為隊友,見證你的成就是一件特別的事,你已打造了一個專屬於你的球季......當之無愧!」——楚奧特
二○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十七時十七分,日本著名地標東京鐵塔點燈亮起大谷翔平的球衣背號十七號,以及象徵天使隊的配色燈光,並且在南面顯示賀詞,表彰大谷獲得美聯年度MVP的歷史成就。
美國有為數不少的棒球專家與媒體,將大谷的這一年譽為大聯盟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季之一。雖然以兩轟之差錯失大聯盟全壘打王,又以一勝之差錯失百年來首次「單季雙位數勝投與雙位數全壘打」的紀錄,但「打者翔平」在下列打擊數據都高居美聯前十名:
‧八支三壘打(美聯第一)
‧二十次故意四壞球(美聯第一)
‧八十支長打(美聯第二)
‧長打率○.五九二(美聯第二)
‧攻擊指數○.九六五(美聯第二)
‧四十六支全壘打(美聯第三)
‧九十六次四壞球(美聯第三)
‧三一八個總壘打數(並列美聯第四)
‧二十六次盜壘成功(美聯第五)
‧上壘率三成七二(美聯第五)
‧一○三分得分(美聯第八)
除此之外,「投手大谷」拿下九勝二敗、防禦率三點一八,投出一五六次三振,被打擊率只有兩成○七。他成為史上首位「單季十轟且一百次奪三振」的選手,bWAR九點一在大聯盟遙遙領先。
大谷成為繼二○○一年鈴木一朗之後,第二位獲得年度MVP的日本人選手,但必須說,他受到認同的程度猶在賢拜一朗之上——因為他橫掃全部三十張第一名選票,而全票獲獎僅僅是歷史上的第十九次。
媒體盛讚大谷是「人類的神話傳說」、「超越上古神獸貝比魯斯」、「就算小葛雷諾拿下打擊三冠王,仍無法和他相比」,「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也代表全日本獻上祝福:「大谷翔平的活躍傳遍了全世界,每當我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他打出全壘打。看到他全票當選MVP,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事了。」
本季大谷以打者身分出賽一五五場,先發主投二十三場,還包括二十次「同場二刀流」,對球隊的貢獻不言可喻。但你知道嗎?二○二一年差點成為大谷大聯盟最後一個「二刀流」球季。
「二刀流」偉業的幕後推手
說到天使總教練梅登,二○一九年十月接掌兵符的他一直是出名的「鬼才教頭」,以靈活有創意的調度、極致的防守佈陣而聞名。前洋基球星史威瑟(Nick Swisher)稱呼梅登為「棒球科學家」,因為他在光芒時期乾坤大挪移等級的防守佈陣,彷彿場上有十五名防守者,而不是九名。
將近三十年前,梅登擔任天使小聯盟球隊總教練期間,他曾說服球團高層,讓天分洋溢的新秀左投華倫(Deshawn Warren,一九九二年選秀會天使第二輪指名)嘗試「投打二刀流」,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他不斷思考各種顛覆傳統棒球的可能性。
二○二○年回鍋執教天使的第一年,適逢疫情縮短球季以及大谷受到傷病困擾,因此梅登在調度上仍沿襲所謂的「大谷規則」——先發登板的前後一日休息,投球當日不打擊。但隔年(二○二一)二月,梅登親自告知大谷「無限制」的投打起用法,亦即取消「大谷規則」的保護政策,改以尊重大谷個人意志、給予隨心所欲上場的自由。「當我告訴他『你可以自由上場了』,他緊繃的雙頰突然整個放鬆了。」看到大谷的笑容,梅登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不過大谷也聽出了弦外之音:歷經連續兩年的受傷與低潮,他知道二○二一年將是「二刀流」的最後機會,如果全面解放後仍起不了作用,那往後可能就得在投打之間二擇一專心發展。
三月二十一日的熱身賽,大谷重現少棒才看得到的調度——他擔任先發投手及第一棒,這是「真‧二刀流」實驗的開始;開季第一週,四月四日,大谷在大聯盟第一次「同場二刀流」,而且首打席就開轟。「釋放大谷全部潛能」、「將他的價值極大化」的想法,終於化為實際。
成就「二刀流」的關鍵解密
當然「二刀流」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大谷從前一年冬天就積極為新球季做準備:他的臥推超過兩百公斤,這是連頂級運動員都不容易做到的高強度重量訓練;提早啟動牛棚練投與實戰打擊練習;投入「傳動棒球(Driveline Baseball)訓練中心」的科學化訓練,以「普萊球」(PlyoCare ball,加重球的一種)矯正揮臂投球的機制,同步提升球速,後來成為賽前練習的例行項目;每天至少睡八個半至九小時,並嘗試各種方法來增進睡眠品質,藉以快速恢復體力。上述休季期間的自主訓練在春訓一開始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在春訓第三次牛棚練投飆出一百英里的球速,熱身賽第一週就夯出四六○英尺的特大號全壘打。
除此之外,大谷在球季期間謹守所謂的「三不原則」:
一、不在球場上進行打擊練習
雖然在戶外擊球可以清楚看到球的飛行路徑,但對於狀況穩定、準備扎實的打者來說,室內打擊練習其實就夠了;另外,打者在戶外練打時會不自覺想把球打得更遠,特別是大谷這種強打者更會這麼做,如此反而破壞打擊機制。因此不只大谷,楚奧特和厄普頓等隊友也都選擇在室內打擊練習。
另一個不在場上練打的原因是,勤於練球的大谷常被教練團警告「練習太多了」,因此,限制他賽前的揮棒次數,例如使用投球機或不同高度的打擊T座,進行最低限度但效率最高的室內打擊練習,將有助於保留體能到比賽場上,特別是「二刀流」同場出賽時。
二、不舉辦賽後記者會
大聯盟的日籍投手習慣在先發登板前一日和當日接受媒體聯訪,打者則在表現活躍的當天賽後受訪,但本季大谷盡可能婉拒這種記者會。例如六月二十九日在洋基球場雙響砲,賽後他堅持「明天是先發登板日,必須集中注意力」而婉拒受訪,倘若日本媒體有取材之必要,最多就是由水原一平代為提問一至二題,再將錄音檔傳送給記者,相較於其他同胞選手,大谷參加視訊記者會的頻率也偏低。
三、向原本的飲食習慣說不
過去大谷在明治株式會社營養管理師的指導下,他非常注意自己的飲食。若當天是夜間比賽,他會在早上九點起床自己做飯,搭配花椰菜與歐姆蛋當早餐;午餐及晚餐會食用球場提供的魚類、肉類、蔬菜、乳製品,並且自己計算營養價值;若是外食則盡可能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漢堡,並以生菜取代麵包。
不過在二○二○年冬天,明治株式會社抽血解析發現大谷不適合食用雞蛋後,他戒掉歐姆蛋,改以無麩質飲食為主,這是他新球季建立肌肉的部分因素。
在左膝膝傷痊癒、手臂及腰腿肌力強化之後,大谷在二○二一年球季有三十一轟打向右外野方向,中外野及左外野方向則分別只有十轟和五轟。強拉型全壘打的比率增加,印證大谷打擊爆發力的明顯提升;進階數據方面,全壘打所需的飛行距離決定於「擊球初速」與「擊球仰角」,本季大谷平均擊球初速達九十四英里,全大聯盟排名第六,平均擊球仰角則從前一年的九點二度激增到十六點八度,這是支撐他全壘打產量大躍進的最關鍵數據。
至於投球的部分,二○一八年手肘手術痊癒後,大谷在二○二一年四月四日飆出本季最快球速一○一點一英里,全年度有十一球球速破百。伴隨火球回歸,大谷在本季加入卡特球,相較於其他位移幅度較大的變化球種如滑球、快速指叉球、曲球,位移較小的卡特球成功達到引誘打者出棒的效果;另外,隨著投球機制更穩定,大谷在七月以後的十一場登板有多達九場為「優質先發」、其中七場無四壞。
順帶一提,大谷本季從本壘跑上一壘的平均時間為四點○九秒,全大聯盟排名第五,足見其運動天分與比賽的積極態度。
極限在哪裡?天空才是極限
二○二一年球季結束後,鈴木一朗透過經紀公司表達對大谷的期許:「說到大谷翔平,你就會想到『二刀流』,無限的可能性,無與倫比的才能,以及諸如此類的各種表達。這樣的表現完全沒有比較對象,因為大谷本身就在挑戰一個誰都沒有經歷過的境界。他必須設立專屬自己的標準,這就是他不能逃避的宿命。」「身為運動員的時間有限,期許他把握二○二一年球季,傾盡全力推動自己,創造一個只有翔平才能描繪的時代。」
如果以二十年為一個世代,那麼二○○一年拿下美聯年度MVP的一朗,與二○二一年全票拿下同一座獎項的大谷,這正是最完美的世代傳承。日本人形容一朗是「孤高之天才」,大谷是「二刀流天才」,但大谷在受訪時卻謙虛地否認了,「我覺得自己沒什麼才能,真要說的話,那我只有為了自己喜愛的事物全力以赴的才能。因為我找不到比棒球更有趣的事物,一心只想著棒球。」
至於高一入學後,大谷向佐佐木洋監督學習到的「曼陀羅計畫表」,如今已內化成為他棒球人生的一部分。現在的他或許不再填表,但腦中自然產生同樣的思考模式,協助他制訂計畫,「朝著正確目標不斷努力」。
對於這個一心只想著棒球的「野球少年」來說,這就是他成功渡海挑戰、進而改變大聯盟的兩大原動力:「為了自己喜愛的事物全力以赴」、「朝著正確目標不斷努力」。只要大谷翔平保持這兩項動力,他就永遠不會停止成長。
極限在哪裡?只有天空才是他的極限(The sky's the limit)。
*《大谷翔平:武士初心——2023年WBC世界一、全壘打王&MVP球季、轉戰道奇全紀錄》【投打雙封面設計+「大谷傳奇」書衣海報特典版】
自序:超越崇拜的野球武士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我想先從日本的兩份民調開始說起。
二○二三年二月,第五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開打前,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發布「理想的新進社員」形象調查,大谷翔平高居第一名。不意外,自律嚴苛、工作全能、貼心好相處,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大谷,對吧!
有趣的是同年四月,亦即WBC經典賽結束後一個月,東京商工會議所做了「理想上司」形象調查,大谷又拿下第一名。有日本網友就開玩笑說:「怎麼才打了個經典賽,大谷就從『新進社員』晉升為『上司』了?」
這則笑話啟發我寫這本書的動機。大谷就是大谷,始終是那個熱愛棒球的野球少年,可是為什麼經過十三天的經典賽之後,他在日本社會被賦予理想上司的形象?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大谷在WBC冠軍戰前「撼動靈魂」的圓陣喊話:「不要去崇拜我們的對手,光是崇拜對手是無法超越的。」這是大谷在日本武士隊展現領導力、團結力、言語力最經典的一幕。而我在這本書想呈現的是:不只是有形的比賽經過、數據紀錄,更多了大谷無形的「野球腦」與「精神力」。
上述大谷的圓陣喊話,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段話的關鍵字不是「崇拜」,而是「超越」,因為這是他初高中時期對學長菊池雄星從崇拜到追隨、再到超越的真實人生。
‧他體察隊友在準決賽險勝墨西哥後的鬆懈心情,加上冠軍戰前「神鱒」楚奧特的簽名球事件,於是他在最適當的時機發出最精準的訊息,給隊友當頭棒喝。
大谷在WBC冠軍戰再見三振天使隊友楚奧特的「橫掃球」,我想讓你知道的是:他如何在事前與天使高層「直球談判」,而「武士隊的大腦」達比修有又如何操盤「神鱒攻略法」,才會有這場世紀對決以及壓倒性的勝利。
大谷二○二三年登上美聯全壘打王,還擊出全大聯盟最遠的全壘打。我想讓你知道的是:他改用楓木棒、球棒增長一英寸、五月下旬調整握棒位置,種種變革的幕後祕辛與堅定決心。
大谷為了「投打二刀流」及天使的季後賽,付出手肘韌帶二度受傷的代價。我想讓你知道的是:天才運動員該有什麼樣的體調管理;栗山監督「如果他受傷,就算犧牲我的生命也無法彌補」這句話背後的深意。
道奇端出破全球運動史紀錄的十年七億美元簽下大谷,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谷優先考慮的從來不是金錢,而是夢想與勝利。
‧不要用「運動決策」來看待道奇球團,這是個「商業決策」。
‧道奇球團如何結合古根漢集團、財務操作、西岸地理位置優勢,讓這筆天價合約突然間變成超級划算的交易?
棒球迷們,我們共同歷經了棒球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年:誰能想到二○二三年棒球界最絕殺的一球,竟然在大聯盟開季前就發生了?誰又能想到剛動完手肘韌帶手術、未來投球生涯打上問號的日本棒球選手,竟能簽下運動史上總額最高的合約?
二○二三年的大谷翔平不斷寫下紀錄:六月份二十七戰十五轟,日本人自豪地說,他們的早餐是白飯、味噌湯,配上大谷的全壘打;七月二十七日被美國媒體譽為「棒球史上最傳奇的一天」,雙重賽第一戰一安打完封勝,第二戰單場雙響砲。回顧這一年,「史上第一位生涯兩度全票獲選年度MVP」,就成為這個偉大球季的最佳註腳。
《紐約郵報》稱呼二○二三年為「大谷翔平之年」,謹以本書為不朽的歷史作見證。
19 大谷翔平──不要崇拜對手,光是崇拜則無法超越
「不要崇拜對手,光是崇拜則無法超越。」——大谷翔平
「圓陣」的起源是美式足球,英文為“Huddle”,每次進攻前由四分衛召集,所有人圍成緊密的圓圈,藉以進行戰術傳達、激勵喊話等。召集時通常由主導者喊“Huddle up!”,解散時則喊“Break!”後各自回到列陣的位置。強大的團隊能迅速集合與解散,並在短短數十秒完成溝通、促使意見一致,這是團隊紀律與凝聚力的證明。
一般認為“Huddle”的發明者是美國高立德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位於華盛頓特區)美式足球野牛隊(Bison)四分衛保羅‧D‧哈伯德(Paul D. Hubbard)。高立德大學是一所專為聽覺障礙者設立的私立大學,一八九四年,野牛隊與另一支聽障球隊比賽,哈伯德不想冒險讓對手看到他用手語向隊友說明戰術,於是要求隊友們圍成一個緊密的圓圈以防止對手看到他的手勢。畢業後他擔任堪薩斯啟聰學校的美式足球隊教練,幾年後,幾乎全美國的美式足球隊都採用同樣作法。
時至今日,“Huddle”廣泛運用在棒球、籃球、袋棍球(lacrosse)等各種團隊運動,例如棒球比賽過程中教練喊暫停,與投捕、內野手圍在投手丘討論,就是其中一種形式的呈現。
成為「世界一」不只是實力,更是精神力
在公布與美國的冠軍戰先發名單之前,日本武士隊栗山英樹監督先向全隊信心喊話:「為了擊敗實力堅強的美國隊,我們召集了各位。但只要大家正常發揮,我們才是最強大的一方。」接下來賽前練習結束後、正式上場前,就是大谷翔平在球員休息室這段被形容為「撼動靈魂」的「圓陣」演說。
只是在此之前還發生了一件意外插曲,栗山監督在五月七日受邀上朝日電視台《緊急特報!日本武士隊WBC世界一的狂熱》特別節目時透露這段祕辛:賽前大谷專屬翻譯水原一平抱著大約兩打的球從監督室門口經過,隔沒多久又抱著球折回來。栗山一問之下才得知,原來周東佑京是「神鱒」楚奧特的鐵粉,他託一平去要簽名球,楚奧特不但答應,還很爽快地為每個人都簽一顆,據說所有日本選手在賽前收到簽名球時都非常開心,最後就連栗山監督也拿了。
球評古田敦也聽到這段內幕之後就說:「大谷大概是看到後才這麼說的吧!」栗山監督則表示,雖然他沒有問過大谷,但的確有這樣的可能性。
一名日本運動記者表示:「我相信大谷能理解周遭人的心情吧!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認為有必要平復一下心情,讓所有人的思緒回到正軌。成為『世界一』不只是實力,精神上更不能輸給對手。那段『不要崇拜對手,光是崇拜則無法超越』的發言,應該蘊含了這樣的心情。」
毫無疑問,大谷這場激勵演說,必將成為運動史上未來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後傳頌的經典。不過我認為這段名言不僅僅是大谷看到楚奧特簽名球之後的反射性思考,更融入了他一路走來超乎年齡與外表、無與倫比的強大心理素質。
超越對手,才能成為頂尖
還記得花卷東高校棒球隊監督佐佐木洋「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使可能成為不可能」這句話嗎?這堪稱是影響大谷人生最重要的一句話。就如同許多人形容大谷的圓陣精神喊話撼動靈魂,大谷同樣形容佐佐木監督的這句話「撼動他的靈魂」。
至於大谷為什麼向隊友喊話要「超越對手」?「超越」對他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眾所周知,大谷是因為崇拜高他三屆、同樣出身岩手縣的左投菊池雄星,才選擇就讀花卷東高校。可是從大谷的思考模式、談話內容、目標設定,你會發現他要的不只是追隨,更是超越。理由很簡單:不超越菊池,怎麼成為全國最佳投手?
佐佐木監督從不否認他是「以雄星為教科書來育成大谷」,雖然他勉勵大谷「追隨成功者(即菊池)的腳步,才是確保成功的方法」,但他卻給大谷訂定更高的目標:「這就是為什麼我告訴大谷『不要有想成為雄星那樣的想法』,因為如果你只想和別人一樣,那你永遠不會比他們好。你要想的是如何超越他們。」
佐佐木監督曾經給菊池填過一張曼陀羅計畫表,菊池的高中目標之一是「投球極速一五五公里」,不過三年後當大谷填同一張表時,他將目標設定在難度更高、近乎不可能的一六○公里;菊池在日職選秀會獲得六支球團第一指名,大谷便將目標進一步設定在「八支球團第一指名」。為了達成上述目標,高中入學時體重只有六十三公斤、被形容為「鉛筆人」的大谷,被佐佐木監督要求一天吃十碗飯(早餐三碗,午晚餐七碗),常常吃了又吐,吐了又吃;此外,他還被嚴格要求一天至少睡足八個半到九個小時。
看到這裡,你發現了嗎?大谷為人稱道的「谷巨肌」與「睡眠管理」,其實從高中時代就根深蒂固地內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這一切的動機,不只是因為他「崇拜」菊池,「模仿」松井與達比修,或是想「追隨」一朗成為職棒選手,更重要的是「超越」他們。
這就是大谷向隊友喊話「超越對手,成為頂尖」的目的所在。因為對他來說,「超越」才是對偶像最崇高的致敬。大谷在賽後記者會也說明這樣的想法:「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對美國棒球懷抱非常尊敬的心情,這會讓我們的眼神變得謙卑而軟弱。只要今天,我希望大家暫時忘掉這件事,以平等的立場,務必贏得勝利。」
戰勝自己、超越極限,才是真正的強者
大谷也有自己崇拜的對象。其一是隊友楚奧特。大谷剛到美國時被問到最想要的東西,他的回答是「向隊友楚奧特請教打擊技巧,畢竟水原常說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棒球選手之一」;另一位則是「木屐」貝茲(Mookie Betts),二○二三年明星賽期間,大谷被問到誰是他心目中「最厲害的選手」,他回答貝茲:「他能守游擊,又能守右外野,沒有人能做到如此高水準的全方位表現,他實在太強大了。」
在大谷「不要崇拜對手,光是崇拜則無法超越」的演說中提到三名大聯盟選手,其中兩位正是楚奧特與貝茲,不難想像他在潛意識中對這兩名球星的景仰之情。不過正如他在冠軍戰後所言:「如果什麼都不想,就會不自覺對著『啊!那是楚奧特耶!』這樣的選手產生敬畏之心。所以我想保持『不能輸』的心態去面對他們。」
對大谷來說,想要成為世界一,光是崇拜對手是無法超越的。然而超越偶像談何容易,除非摒棄「崇拜對手」、「自認不如人」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
反過來說,如果只想成為某個人,而不是有意識地超越你所憧憬的存在,那要如何開創新局?這就是為什麼大谷立定志向「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老子《道德經》有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對手固然是力量的展現,但老子認為更進階的是「自勝者」。就如同大谷在冠軍戰再見三振楚奧特的那一球,大谷在賽後自評「如果不投出超越自己極限的球,就無法壓制這樣的打者。」換言之,唯有戰勝自己、超越極限,才是真正貫徹意志力的強者。
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曾說:「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峻峰的人。」敢於挑戰,不斷超越,這不就是大谷野球人生的寫照?從他說過的這幾句話,不難看出他對自己的期許:
「期待不是用來被滿足,而是要加以超越。」
「就算是處在極佳狀態,與其維持,我更希望去嘗試能超越的方法。」
除此之外,深究大谷的圓陣演說,還有以下兩個更深層的意義:
一、恩師栗山監督在宮崎訓練營的第一天曾說:「我們要在棒球的發源地打敗美國隊」,大谷則在大會的最後一天以「超越對手、成為頂尖、只要想著贏球就好」加以呼應。
二、日本武士隊首席教練白井一幸透露,前一天在準決賽驚險逆轉擊敗墨西哥之後,內部確實有鬆懈的跡象,選手間似乎萌生一種「比起『絕對要贏美國』,更多的是『終於能和美國交手』」的放鬆心情。大谷感受到團隊的氛圍,於是在最適當的時機發出最精準的訊息:「我們是為了超越美國隊,成為世界一,才會來到這裡」,這番話一舉扭轉了團隊的氣勢。白井教練就說:「如果沒有這番話,我們還不知道能否贏得冠軍。」
敢於挑戰、不斷超越的野球少年
由三木慎太郎執導、本屆WBC日本武士隊的紀錄片《超越崇拜的武士們邁向世界一的紀錄》,這個片名的靈感正是來自大谷圓陣的精神喊話。栗山監督在電影首映會上這麼回應:「大谷翔平之所以如此了不起,不僅在於他的天賦與能力,更在於他的『野球腦』(棒球智慧)。」
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二○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亦即WBC結束後一個月,東京商工會議所發布「理想上司」形象調查,大谷高居第一名。相較於同年二月WBC開打前,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調查顯示大谷是「理想的新進社員」第一名,這種感覺就像在WBC之後,大谷一下子從新進社員晉升為上司了。
東京商工會議所分析大谷獲選為第一名的原因,在於他重視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包括冠軍戰的圓陣演說鼓舞全隊士氣、八強賽對義大利「我沒有把自尊置於勝利之上」的發言,在在彰顯他團隊至上的態度。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大谷的價值觀對日本社會的逆襲」。大谷所說「不要崇拜對手,光是崇拜則無法超越」這句話,就像網路社群的短語,對於不同年齡層都能引起共鳴。
長久以來,日本國內一直有「國際競爭力下降」、「低成長」的批判,對於世代論有深入研究的千葉商科大學常見陽平副教授就說:「由於社會普遍存在的停滯感,對於不斷超越極限的大谷翔平特別嚮往。若能思考如何才能像他一樣活躍,世界一定變得更加明亮。」
敢於挑戰,不斷超越,大谷正以這樣的姿態,吸引全日本、甚至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