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身障發明大王的人生哲學──劉大潭

曲導:「我相信所有生病的人,絕對不會喜歡讓大家談論他的病態。劉老師卻能夠讓我們看到他陽光的一面。我相信劉老師就是我們今天最棒的一位範例,想讓劉老師與我們來分享您的人生故事,您小時候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體態?」

劉大潭:「我大概是在3歲施打小兒麻痹的疫苗,因為疫苗出了問題,所以下半身都不能動,小時候都是趴在地上走路。因為在鄉下,很多歐吉桑、歐巴桑,看到這樣都直接說這個孩子好可憐,以後要當乞丐,以後會變廢人。」

曲導:「那當時您聽了有什麼樣的感受?」

劉大潭:「本來覺得很傷心,我的人生也遇到非常多的困難。但是後來我把這股力量化成努力的動力,我的想法就是我要改變,有一天我回來故鄉,你會尊重我。」

曲導:「您覺得如何讓改變成為一種力量?」

劉大潭:「要先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了目標以後,對人生就會有自信。有了自信,以後別人怎麼說,就不會去計較。」

嬰兒、碗公、學士帽
劉大潭老師用他的生命故事告訴我們,他克服所有困難的方式,就是「方法加工具」。劉老師的故事非常的 激勵人心,也成為許多人的榜樣。
即便原本就看過許多關於他的報導與影片,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當我第一次見到劉老師,那個印象必須用「震撼」來形容。當我帶著文豪,來到他位於台中的工廠採訪,我在他的會議室內,等待著他走進來,聽著腳步聲愈來愈近,我趕緊站起來準備迎接他。當我看著劉老師辛苦的用手抓著腳,一步一步走近我,我開始慌了。因為劉老師沒有辦法站直,他彎著腰,只有將近80公分高,我一時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和他說話。
劉老師看到我的不知所措似乎也習以為常,他用自然又自信的語氣告訴我:「嗨!導演你好。」隨即趕緊請我坐下來。我心想,因為過去拍攝影片的資歷,以及舉辦過許多面對社福團體的映演,照理我應該可以自然地面對,但正因為了解他的經歷,再對照他的模樣,想必這背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以及不為人知的痛。
劉大潭是全球第一個身障發明家,他用手走路,創造了200多項發明,他的專利多到數不出來,其中緩降機也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有人給他取了外號叫「蜘蛛人」,在他3歲被誤打了過期的小兒麻痺疫苗後,腰部以下的身體終生癱瘓,住在附近的伯伯、阿姨,看到他在爬行的時候,都會說這個孩子很可憐,將來只能做乞丐。
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是他9歲的時候,在村莊裡面遇到一位阿伯,看著劉老師趴在地上,阿伯請他站起來,但劉老師沒辦法站立,前進只能爬行。阿伯就說:「你的人生完蛋了,你以後一定找不到工作,沒有飯吃只能當個乞丐,更沒有人敢嫁給你。」他臨走前甚至告訴劉老師的父親,這個孩子已經沒有未來可言,就是一個廢人。
回到家後,劉老師痛哭了一場,當淚水形成的漩渦彷彿把他的人生都捲了進去時,他清楚了解到,只是掉眼淚,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於是他爬了起來,在桌上給自己畫了3個圖案:學士帽、碗公、嬰兒。心想有一天,他希望能夠做到讓其他人都能夠尊重自己。
這3個圖案中,學士帽象徵學業,代表他給了自己讀到大學畢業的目標;大碗公裝的是滿滿的米飯,代表的是謀生能力;還有一個嬰兒,是他要結婚生孩子。
在白紙上畫完這3個圖案之後,他知道夢想如果沒有設定目標,終將是遙不可及的距離,於是他寫了「30」──在30歲以前,要把這3個願望通通完成。
  「我覺得要自己先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了目標就有自信;有自信之後,別人說什麼就不會去計較。」
在設定了目標與達成時間之後,他將這張紙貼在自己的房門後面。當自己每天進入房間,都能夠看得到這些目標。他會催促自己不斷去迎接目標,在下定決心那天之後,這些壓力就成為他前進的動力。他在27歲就完成了這些目標。

在淬鍊中激發更卓越的成就
感受到我讚嘆的眼神,劉老師接著說,現在看到的他,是用雙手、頭腦代替雙腳,摸索出一條道路的,過程一點也不順利。訪談的過程中,我看到他不時用手指抓起腳掌,試著讓自己更舒適一些。
「我知道自己有手還有大腦──沒有讀書的話,我一定沒有智慧,所以我一定要想辦法讀書。」
劉老師說他的人生有三大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便是去上學。他母親擔憂他去上學會遇到更多的狀況,所以每次當他收到入學通知單都拿去大灶燒掉。但他心想,身體已經這麼不方便了,至少還有手跟大腦,如果沒去讀書的話,未來沒辦法有智慧了。所以便與媽媽約定好,一路用半工半讀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做得到。但到了學校,尤其小學時候人家不知道為什麼他總是用爬的,就會被霸凌。所以他就想到了一個方法──把書唸好、當小老師。這樣的做法也受到國小校長的鼓勵,劉老師邀請不會寫數學習題的同學,在利用晚上去「教」其他同學的過程中,也「交」了不少好朋友。往後在劉老師受到欺負的時候,這些朋友都會來保護他。
  然而,即便他拿到全校第一名,卻依然在求職時被200多家公司拒於門外。畢業之後,遇到的問題從校園轉到了職場。這是劉老師所謂人生的第二大困難。原本心想,萬事起頭難,前面的問題都克服了,即便是畢業的成績再好,他一路找了200多家的工廠,連到辦公室面談的機會都沒有。甚至有次到大門口,守衛伯伯就把他擋在門口,說是用爬的,不具有面試的資格。當然,這個過程讓他非常受傷,但堅持、不放棄的精神,讓他在好不容易受到試用後,不計酬勞、自願加班去開發更多方案與產品,最後一路升職到全公司薪水最高的職位。他的經歷,影響他後來發明的心態,使他希望去關懷、幫助他人,並以「生活」作為創造的出發點。
「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解決。辦法不能解決怎麼辦?用工具。工具配合我們的方法,就可以解決非常多的困難。」
  30多年前,劉大潭曾要到瑞士參加世界發明大賽。他的母親拒絕他出國,理由是擔心他用爬的會跟不上其他人。母親設定了一個條件,就是要他能夠跑過自己。聽聞母親的話,他立刻提議要用自己發明的滑板車與母親比賽,最後仍慘敗而歸。
劉大潭不放棄,他立刻到回收場,花了200塊再找了一些零件,一天畫圖、一天組裝,組裝成現在讓他代步的「戰車」。這部手搖的戰車,設計成63段變速,不僅後來順利獲得母親的首肯讓他出國,甚至還拿到了世界設計大獎歸國。這部戰車,陪著他30多年,一路到了30幾個國家了。
工作穩定之後,劉老師設定在6年內,認真工作的同時也努力地交友,處理好人際關係。在遇見交往對象後,對方家人看到他的模樣,質疑他是否有能力能組建穩定的家庭?於是他帶著自己的薪水袋,展示較一般人多出三到四倍的薪資,以及他在做的工作給對方父母看,直到他們安心,最後才把女兒嫁給他。
  劉大潭現在的生活看來是家庭美滿,也自行開公司創業,學士帽也戴上了。曾經因為無法選擇的命運,被嘲笑霸凌、取過許多奇怪的外號,但他把那些都當作是一種對自己的激勵。他告訴我,要能夠把它轉換成力量,前提就是要先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當我們逐漸完成心中的藍圖時,就會變得有自信。有了自信之後,這些話自然不會去影響自己。
「我的發明,就是用『關懷心』做出發點。」
在劉大潭老師的工廠裡有許多自己設計製造的作品。發明不僅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職業。這份工作有著不少的工作量,有時一天甚至要工作到16個小時,因為劉老師的脊椎是S型,坐著撐不住便趴著,趴著受不了以後又撐著,過程中每半個小時就得改變一次姿勢。一位高頭大馬的攝影師在旁邊拍攝他,忍不住也眼眶泛紅地告訴我,他看到這些故事以後,以後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輕易抱怨了。
在走進劉老師的工廠後,牆壁上有兩個字:關懷。他把關懷放在心上,用設計發明去幫助他人。發明緩降機的起因,是因為看到新聞裡幾個大學生不幸在大樓裡葬身火窟,他想要去幫助人而發明了緩降機。他每天會看大概一小時的新聞,關心有什麼事情是自己能夠幫助他人的。他告訴我們,遇到問題,要懂得找方法;方法,來自於自己與身邊他人給予的經驗。當方法不能解決,就用工具。方法加工具,設定目標,便可以勇敢追求夢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