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稻盛和夫
時代瞬息改變,無片刻停息。我們歌頌著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存在著犯罪增加、青少年觸法及教育問題等種種因人心荒廢所引發的嚴重問題。
近來,找不到出口的不景氣和無差別恐怖行動已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威脅。處於這樣的時代相信任何人都會對社會感到不安,對人生感到疑惑,或是在工作經營上面臨苦惱、困境或挫折。
我年輕時代的遭遇也是如此。出生在鹿兒島,少年時代是神氣的孩子王,但是在升學路上屢次遇挫,罹患結核,又在空襲中失去家園,就職過程也不如意。有一段日子我非常苦惱「反正我做什麼都不順」。若是走錯一步,也許就會走錯路。
我和六個兄弟姐妹跟著父母過著貧苦的日子,而不得不早點踏入社會幫忙賺錢養家。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一個技術員的工作,負責研究在當時是屬於全新領域的精密陶瓷,同時也改變了想法,心想「老是憤恨於世終究不是辦法,倒不如抱著希望絕不放棄,並相信會有美好的未來」,就這樣投入研究的工作。結果我不但開發成功而且在各方的支援下得以創業。四十五年後,當年的小公司今日卻發展成年收益超過一兆日圓的京瓷企業集團。年輕的時候連想都不曾想過自己居然會有這樣的未來。
人生本來就是波瀾萬丈、多變難預料,既可能遇見令人羡慕的好運,也有可能遭到出乎預料的失敗。人生的明暗之分並不在於運氣,而是在於所持的心相。越艱難的時候越不能失去光明的希望,而一有所成則不該忘記感謝和謙虛的心。不斷向前邁進,從自己的專長著手,全力以赴,人只要有心,任何時候都能重新站起。我的經驗或許能提供給正在探尋自我或有心鑽研經營工作的人做參考,因此決定出版自傳。
至於出版的機緣起於二○○一年三月,《日本經濟新聞》「我的履歷書」專欄連載。由於長年以來我一直過著向前邁進的生活,不但沒有餘暇回顧過往,更不曾想過要寫自傳,後來經《日本經濟新聞》再三建議,才開始寫自傳的連載。幸好刊登以後得到眾多讀者的好評,也收到讀者來信反應說,不管是人生或是經營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連載期間受限於報紙的篇幅,不得不割捨許多情節與說明。但既然決定出版便藉此機會大幅增筆,結果內容超過連載時的兩倍以上。雖然給編輯多添麻煩,但內容變得更為充實。為了避免讓讀者覺得繁雜,所以沒有逐一列出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名,這是我要先補充說明的一點。
前次單行本發行時,承蒙日本經濟新聞社大阪本社編輯部的小林隆次、波多野美奈子及西林啟二等三位編輯委員的協助。此次文庫版的發行又得同出版社編輯部坂本憲一先生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另外還要感謝京瓷執行委員秘書室室長大田嘉仁先生和經營研究部的木谷重幸先生協助我整理龐大的資料。
二○○四年八月
不畏挫折堅持追求夢想
當年出生在九州南端鹿兒島的鄉下人,如今北上京都轉眼已過四十六年。當年離開故鄉時年僅二十三歲,在京都所度過的年數可以說是當時年齡的兩倍之多。儘管如此,到現在無論是講話措辭或待人舉止,仍然不及道地的京都人那般文雅,我的薩摩土根性依舊不變。
我和京都本來毫無任何淵源,但建都一千兩百多年的京都果然胸襟開闊,讓我在此有容身之地,而公司的名字也借用了京都的「京」字,京都所賜給我的恩惠著實難以衡量。
二十多歲時,我和七位摯友蓋下血印,創立了京都陶瓷,而今日的京瓷卻已經發展成員工一萬四千人,企業集團員工總數多達四萬人的企業。這段歷程當然困難重重,跟我艱辛曲折的成長過程,挫折迭起的青少年時代不相上下。
我的父母都是小學畢業,家裡孩子多生活貧窮,說不上是個能用功讀書的環境。雖然不能把責任都歸咎給環境,但首先在中學入學考時就嘗到落榜的敗績,隔年重考也不及格,後來因學制改革,才能不必考試就升上高中,但考大學的時候,又再度被志願的學校擋於門外。就職時四處奔走卻徒勞無功,最後經由教授介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結果竟然是一家瀕臨破產邊緣的公司。
唯一順利的是進入離家不遠的一家公立小學就讀,但升上中學時不料卻感染上肺結核,也親眼目睹叔叔因肺結核而過世。往後我之所以會對精神的領域感到濃厚興趣且得以剃度,或許是小時候對死亡的體驗一直留在心底深處之故吧。
一再面臨挫折的坎坷人生中,我竟然沒有變得性情乖僻也不至於憤恨嫉俗,那都是因為每到緊要關頭都會有「神的援手」出現,遇見貴人給我勝於親情的恩情,令我不得不相信那的確是天助。例如當我罹患結核、身體虛弱時,代我提交報考文件又陪我去參加入學考試的小學老師;還有因為說服要我放棄升學,儘早工作賺錢的父親,而讓我一時絕望的大學夢得以實現的高中老師。
就在我技術開發成功正想創業時,一位京都的公司要員竟然願意抵押個人房地產為我籌措創業資金。其他還有許多待我如此的大恩人,缺少其中任何一位都不可能會有今日的我、京瓷和KDDI(第二電電)。
我該做的就是把公司經營成功,才不至於辜負眾人期待,並且必須是對社會、對世人有貢獻的公司。因此我幾近發狂埋頭研究,因為我相信即使缺乏才能,但只要有滿腔的熱血就不會落於人後,而且更重要的是堅定的心。心所不渴望的事物絕不可能自動靠向自己,人生會照著心所描繪的進行,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戰爭結束後不久我即升上高中,有一次國文老師在課堂中說:「我每天都在戀愛。」老師的意思是指每天往學校走去的沿途都看得到櫻島,那坐鎮於海面上的雄偉景象,氣勢磅礡像是要穿過天際的噴煙,以及充滿活力的姿態,在在都讓老師戀戀不已。
老師接著說:「國家雖然戰敗了,但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能失去希望,要像櫻島那般熊熊燃燒。」這段話給了我極大的勇氣,讓我一直到即將迎接古稀的今日還不斷在追求夢想。
雖然不是櫻島,但從我的辦公室可以看見比叡山,牆上也掛著一幅西鄉隆盛的名言─「敬天愛人」的書匾。「道乃天地自然之物,人以之行,應以敬天為目的」,道本是由天地自然所形成。我把這南洲翁的遺訓作為京瓷的社訓,同時努力實踐提高心靈層次與無私的經營,以下就是我人生歷程的一端。
稻盛和夫
時代瞬息改變,無片刻停息。我們歌頌著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存在著犯罪增加、青少年觸法及教育問題等種種因人心荒廢所引發的嚴重問題。
近來,找不到出口的不景氣和無差別恐怖行動已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威脅。處於這樣的時代相信任何人都會對社會感到不安,對人生感到疑惑,或是在工作經營上面臨苦惱、困境或挫折。
我年輕時代的遭遇也是如此。出生在鹿兒島,少年時代是神氣的孩子王,但是在升學路上屢次遇挫,罹患結核,又在空襲中失去家園,就職過程也不如意。有一段日子我非常苦惱「反正我做什麼都不順」。若是走錯一步,也許就會走錯路。
我和六個兄弟姐妹跟著父母過著貧苦的日子,而不得不早點踏入社會幫忙賺錢養家。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一個技術員的工作,負責研究在當時是屬於全新領域的精密陶瓷,同時也改變了想法,心想「老是憤恨於世終究不是辦法,倒不如抱著希望絕不放棄,並相信會有美好的未來」,就這樣投入研究的工作。結果我不但開發成功而且在各方的支援下得以創業。四十五年後,當年的小公司今日卻發展成年收益超過一兆日圓的京瓷企業集團。年輕的時候連想都不曾想過自己居然會有這樣的未來。
人生本來就是波瀾萬丈、多變難預料,既可能遇見令人羡慕的好運,也有可能遭到出乎預料的失敗。人生的明暗之分並不在於運氣,而是在於所持的心相。越艱難的時候越不能失去光明的希望,而一有所成則不該忘記感謝和謙虛的心。不斷向前邁進,從自己的專長著手,全力以赴,人只要有心,任何時候都能重新站起。我的經驗或許能提供給正在探尋自我或有心鑽研經營工作的人做參考,因此決定出版自傳。
至於出版的機緣起於二○○一年三月,《日本經濟新聞》「我的履歷書」專欄連載。由於長年以來我一直過著向前邁進的生活,不但沒有餘暇回顧過往,更不曾想過要寫自傳,後來經《日本經濟新聞》再三建議,才開始寫自傳的連載。幸好刊登以後得到眾多讀者的好評,也收到讀者來信反應說,不管是人生或是經營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連載期間受限於報紙的篇幅,不得不割捨許多情節與說明。但既然決定出版便藉此機會大幅增筆,結果內容超過連載時的兩倍以上。雖然給編輯多添麻煩,但內容變得更為充實。為了避免讓讀者覺得繁雜,所以沒有逐一列出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名,這是我要先補充說明的一點。
前次單行本發行時,承蒙日本經濟新聞社大阪本社編輯部的小林隆次、波多野美奈子及西林啟二等三位編輯委員的協助。此次文庫版的發行又得同出版社編輯部坂本憲一先生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另外還要感謝京瓷執行委員秘書室室長大田嘉仁先生和經營研究部的木谷重幸先生協助我整理龐大的資料。
二○○四年八月
不畏挫折堅持追求夢想
當年出生在九州南端鹿兒島的鄉下人,如今北上京都轉眼已過四十六年。當年離開故鄉時年僅二十三歲,在京都所度過的年數可以說是當時年齡的兩倍之多。儘管如此,到現在無論是講話措辭或待人舉止,仍然不及道地的京都人那般文雅,我的薩摩土根性依舊不變。
我和京都本來毫無任何淵源,但建都一千兩百多年的京都果然胸襟開闊,讓我在此有容身之地,而公司的名字也借用了京都的「京」字,京都所賜給我的恩惠著實難以衡量。
二十多歲時,我和七位摯友蓋下血印,創立了京都陶瓷,而今日的京瓷卻已經發展成員工一萬四千人,企業集團員工總數多達四萬人的企業。這段歷程當然困難重重,跟我艱辛曲折的成長過程,挫折迭起的青少年時代不相上下。
我的父母都是小學畢業,家裡孩子多生活貧窮,說不上是個能用功讀書的環境。雖然不能把責任都歸咎給環境,但首先在中學入學考時就嘗到落榜的敗績,隔年重考也不及格,後來因學制改革,才能不必考試就升上高中,但考大學的時候,又再度被志願的學校擋於門外。就職時四處奔走卻徒勞無功,最後經由教授介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結果竟然是一家瀕臨破產邊緣的公司。
唯一順利的是進入離家不遠的一家公立小學就讀,但升上中學時不料卻感染上肺結核,也親眼目睹叔叔因肺結核而過世。往後我之所以會對精神的領域感到濃厚興趣且得以剃度,或許是小時候對死亡的體驗一直留在心底深處之故吧。
一再面臨挫折的坎坷人生中,我竟然沒有變得性情乖僻也不至於憤恨嫉俗,那都是因為每到緊要關頭都會有「神的援手」出現,遇見貴人給我勝於親情的恩情,令我不得不相信那的確是天助。例如當我罹患結核、身體虛弱時,代我提交報考文件又陪我去參加入學考試的小學老師;還有因為說服要我放棄升學,儘早工作賺錢的父親,而讓我一時絕望的大學夢得以實現的高中老師。
就在我技術開發成功正想創業時,一位京都的公司要員竟然願意抵押個人房地產為我籌措創業資金。其他還有許多待我如此的大恩人,缺少其中任何一位都不可能會有今日的我、京瓷和KDDI(第二電電)。
我該做的就是把公司經營成功,才不至於辜負眾人期待,並且必須是對社會、對世人有貢獻的公司。因此我幾近發狂埋頭研究,因為我相信即使缺乏才能,但只要有滿腔的熱血就不會落於人後,而且更重要的是堅定的心。心所不渴望的事物絕不可能自動靠向自己,人生會照著心所描繪的進行,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戰爭結束後不久我即升上高中,有一次國文老師在課堂中說:「我每天都在戀愛。」老師的意思是指每天往學校走去的沿途都看得到櫻島,那坐鎮於海面上的雄偉景象,氣勢磅礡像是要穿過天際的噴煙,以及充滿活力的姿態,在在都讓老師戀戀不已。
老師接著說:「國家雖然戰敗了,但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能失去希望,要像櫻島那般熊熊燃燒。」這段話給了我極大的勇氣,讓我一直到即將迎接古稀的今日還不斷在追求夢想。
雖然不是櫻島,但從我的辦公室可以看見比叡山,牆上也掛著一幅西鄉隆盛的名言─「敬天愛人」的書匾。「道乃天地自然之物,人以之行,應以敬天為目的」,道本是由天地自然所形成。我把這南洲翁的遺訓作為京瓷的社訓,同時努力實踐提高心靈層次與無私的經營,以下就是我人生歷程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