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繼去現己:不斷超越自我的野球人生
一般人度假是去旅遊,鈴木一朗則是去古柏鎮。
「我不喜歡去各地旅遊,全世界除了我居住過的地區以外,古柏鎮是我造訪最多次的地方。」一朗接受FOX體育記者羅森索(Ken Rosenthal)訪問時,透過翻譯透納表示。
這是事實。一朗在二○○一年至二○一六年間曾七度造訪古柏鎮,這座小鎮位於紐約市西北方,車程約四小時,曾被公認為是棒球的發源地,所以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暨博物館均設立於此。名人堂主管也證實,一朗參觀博物館的次數是所有現役及退休選手中最多的。
早在日職時期一朗就知道名人堂的存在,但僅止於想像。二十七歲渡海挑戰大聯盟後,隨著他以獨特的棒球技藝成為棒壇焦點,他對棒球歷史的好奇心也隨之增長。
二○○四年,在超越希斯勒的大聯盟單季安打紀錄後,他來造訪過。
二○○九年,以連九季兩百安超越基勒(Wee Willie Keeler)的紀錄之後,他再次來訪。
二○一三年,生涯安打數超越洋基傳奇球星賈里格(Lou Gehrig)時,他又一次來到這裡。
「身為球員,你會讀到過去選手的歷史,看他們的數據,但通常要等到現役選手超越歷史紀錄時,他們的名字才會再次浮現。當你去古柏鎮,就能主動建立起這樣的連結,我認為這是重要的。」一朗說。
想像這個畫面:一朗在私人導覽中,一個人佇立在滿滿歷史文物的地下室。他將「無鞋喬」(Shoeless Joe Jackson)的傳奇球棒「黑貝琪」(Black Betsy)貼近耳邊,輕敲棒身,細聽木材的震動聲。一朗說:
「這支百年歷史的球棒發出如此清脆的高音,令我震撼無已。我很訝異一支木棒竟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彷彿那不是木頭,而是純金或純銀鑄成。」
「地下室、檔案室……不是任何人都有機會進去。能夠觸摸過去球員使用的球具,想像他們經歷的一切,遭遇的困難,你就能理解我們現在是多麼幸運。這種連結,以及能碰觸和感受那些球具,應該就是我多次回訪的主要原因。」
最珍視球具的棒球選手
名人堂前總裁艾德爾森(Jeff Idelson)主持一朗的每一次造訪,在他擔任總裁長達二十六年期間,一朗與小瑞普肯是他心目中最珍視球具的兩名選手。一朗捐贈給名人堂二十多件文物,包括:
二○○四年打出單季第二六一、二六二支安打使用的球棒、打擊手套、護腕、釘鞋、太陽眼鏡、護肘
二○○六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效力日本隊的打擊頭盔
二○○七年明星賽打出場內全壘打的球
二○○九年達成單季兩百安的水手客場球衣
二○一六年達成大聯盟生涯三千安的馬林魚球衣
兩人第一次接觸時,一朗還效力於日職歐力士藍浪隊,有件事讓他對艾德爾森頗感愧疚。當一朗超越「無鞋喬」的新人球季安打紀錄時,艾德爾森請他提供這支球棒,然而一朗寄來的卻是他在同年九月使用過的另一支球棒。
後來一朗首次造訪名人堂,親眼見證名人堂對文物的精心保護後,他意識到自己當初應該捐贈那支打破「無鞋喬」紀錄的球棒。隔年春天,一朗向艾德爾森鄭重致歉,並承諾未來一定會盡力貢獻。
艾德爾森回憶說,他曾經在二○一五年造訪一朗位於邁阿密的家,與一朗夫婦共進晚餐。離開前,一朗突然衝上樓,拎了一雙釘鞋下來,這是他超越貝比魯斯生涯安打紀錄所穿的釘鞋,「把這個帶到古柏鎮吧!它們屬於那裡。」一朗說。
「在一朗的內心深處,他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對棒球比賽及其職業懷有熱愛。為了充分體會在美國打球的意義,他想盡可能融入這項運動的歷史。」艾德爾森說。
身為棒球比賽的歷史學家,一朗擁抱棒球歷史,著迷於球具與文物。如今,他將自己的文物交付給那些為後代講故事的人。
繼去現己:一朗野球人生的寫照
一九九五年,在「加油!神戶」的口號下,一朗率領歐力士勇奪太平洋聯盟冠軍,但在「日本一」系列賽敗給養樂多燕子隊。同年十一月,《Number Web》雜誌記者石田雄太前往歐力士位於宮古島的秋訓營採訪一朗。
石田遞上色紙,請一朗回顧這一年並寫下一句感言。只見一朗雙手抱胸沉思,低語呢喃:「唉唷!該寫什麼好?這種事我還真不擅長……。」
對於這種採訪中的隨興要求,一般選手往往隨意寫些字敷衍了事。然而一朗卻苦苦思索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最後他提筆寫下四個漢字,「繼去現己」。接著他將色紙對著鏡頭的方向說道:「『繼去現己』,延續過去的自我,便會迎來全新的自己。」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二十二歲年輕人?居然能創造出意境如此深邃的四字熟語。」石田心想。
直到二十三年後的引退記者會,石田才發現,一朗的野球人生不就是「繼去現己」的不斷延續嗎?
一朗在記者會上曾說過這段話:「人生不只踏實前行,有時甚至會倒退,而你只能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作法,有時甚至誤信錯誤的選擇,但我相信,唯有透過這樣的迂迴前行,才能遇見真正的自我。」
石田的解讀如下:面對去年的自己、昨日的自己,以及現在的自己,必須始終如一地全力以赴。當這樣每天每天不斷積累,便會浮現全新的自我。
簡而言之,不斷超越自我,正是一朗野球人生「繼去現己」的最佳寫照。
結語
鈴木一朗會進入名人堂嗎?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這麼回應:「我不回答假設性的問題,我無法確定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我認為,由於我和名人堂的關係,以及曾經多次造訪,我對那裡有著極為特殊的情感,也許我的經驗會與那些從未造訪的人有所不同。」
的確,根據他多次造訪的經驗,他心裡一定很清楚,沒有比名人堂更適合他的地方了。
一般人度假是去旅遊,鈴木一朗則是去古柏鎮。
「我不喜歡去各地旅遊,全世界除了我居住過的地區以外,古柏鎮是我造訪最多次的地方。」一朗接受FOX體育記者羅森索(Ken Rosenthal)訪問時,透過翻譯透納表示。
這是事實。一朗在二○○一年至二○一六年間曾七度造訪古柏鎮,這座小鎮位於紐約市西北方,車程約四小時,曾被公認為是棒球的發源地,所以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暨博物館均設立於此。名人堂主管也證實,一朗參觀博物館的次數是所有現役及退休選手中最多的。
早在日職時期一朗就知道名人堂的存在,但僅止於想像。二十七歲渡海挑戰大聯盟後,隨著他以獨特的棒球技藝成為棒壇焦點,他對棒球歷史的好奇心也隨之增長。
二○○四年,在超越希斯勒的大聯盟單季安打紀錄後,他來造訪過。
二○○九年,以連九季兩百安超越基勒(Wee Willie Keeler)的紀錄之後,他再次來訪。
二○一三年,生涯安打數超越洋基傳奇球星賈里格(Lou Gehrig)時,他又一次來到這裡。
「身為球員,你會讀到過去選手的歷史,看他們的數據,但通常要等到現役選手超越歷史紀錄時,他們的名字才會再次浮現。當你去古柏鎮,就能主動建立起這樣的連結,我認為這是重要的。」一朗說。
想像這個畫面:一朗在私人導覽中,一個人佇立在滿滿歷史文物的地下室。他將「無鞋喬」(Shoeless Joe Jackson)的傳奇球棒「黑貝琪」(Black Betsy)貼近耳邊,輕敲棒身,細聽木材的震動聲。一朗說:
「這支百年歷史的球棒發出如此清脆的高音,令我震撼無已。我很訝異一支木棒竟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彷彿那不是木頭,而是純金或純銀鑄成。」
「地下室、檔案室……不是任何人都有機會進去。能夠觸摸過去球員使用的球具,想像他們經歷的一切,遭遇的困難,你就能理解我們現在是多麼幸運。這種連結,以及能碰觸和感受那些球具,應該就是我多次回訪的主要原因。」
最珍視球具的棒球選手
名人堂前總裁艾德爾森(Jeff Idelson)主持一朗的每一次造訪,在他擔任總裁長達二十六年期間,一朗與小瑞普肯是他心目中最珍視球具的兩名選手。一朗捐贈給名人堂二十多件文物,包括:
二○○四年打出單季第二六一、二六二支安打使用的球棒、打擊手套、護腕、釘鞋、太陽眼鏡、護肘
二○○六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效力日本隊的打擊頭盔
二○○七年明星賽打出場內全壘打的球
二○○九年達成單季兩百安的水手客場球衣
二○一六年達成大聯盟生涯三千安的馬林魚球衣
兩人第一次接觸時,一朗還效力於日職歐力士藍浪隊,有件事讓他對艾德爾森頗感愧疚。當一朗超越「無鞋喬」的新人球季安打紀錄時,艾德爾森請他提供這支球棒,然而一朗寄來的卻是他在同年九月使用過的另一支球棒。
後來一朗首次造訪名人堂,親眼見證名人堂對文物的精心保護後,他意識到自己當初應該捐贈那支打破「無鞋喬」紀錄的球棒。隔年春天,一朗向艾德爾森鄭重致歉,並承諾未來一定會盡力貢獻。
艾德爾森回憶說,他曾經在二○一五年造訪一朗位於邁阿密的家,與一朗夫婦共進晚餐。離開前,一朗突然衝上樓,拎了一雙釘鞋下來,這是他超越貝比魯斯生涯安打紀錄所穿的釘鞋,「把這個帶到古柏鎮吧!它們屬於那裡。」一朗說。
「在一朗的內心深處,他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對棒球比賽及其職業懷有熱愛。為了充分體會在美國打球的意義,他想盡可能融入這項運動的歷史。」艾德爾森說。
身為棒球比賽的歷史學家,一朗擁抱棒球歷史,著迷於球具與文物。如今,他將自己的文物交付給那些為後代講故事的人。
繼去現己:一朗野球人生的寫照
一九九五年,在「加油!神戶」的口號下,一朗率領歐力士勇奪太平洋聯盟冠軍,但在「日本一」系列賽敗給養樂多燕子隊。同年十一月,《Number Web》雜誌記者石田雄太前往歐力士位於宮古島的秋訓營採訪一朗。
石田遞上色紙,請一朗回顧這一年並寫下一句感言。只見一朗雙手抱胸沉思,低語呢喃:「唉唷!該寫什麼好?這種事我還真不擅長……。」
對於這種採訪中的隨興要求,一般選手往往隨意寫些字敷衍了事。然而一朗卻苦苦思索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最後他提筆寫下四個漢字,「繼去現己」。接著他將色紙對著鏡頭的方向說道:「『繼去現己』,延續過去的自我,便會迎來全新的自己。」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二十二歲年輕人?居然能創造出意境如此深邃的四字熟語。」石田心想。
直到二十三年後的引退記者會,石田才發現,一朗的野球人生不就是「繼去現己」的不斷延續嗎?
一朗在記者會上曾說過這段話:「人生不只踏實前行,有時甚至會倒退,而你只能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作法,有時甚至誤信錯誤的選擇,但我相信,唯有透過這樣的迂迴前行,才能遇見真正的自我。」
石田的解讀如下:面對去年的自己、昨日的自己,以及現在的自己,必須始終如一地全力以赴。當這樣每天每天不斷積累,便會浮現全新的自我。
簡而言之,不斷超越自我,正是一朗野球人生「繼去現己」的最佳寫照。
結語
鈴木一朗會進入名人堂嗎?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這麼回應:「我不回答假設性的問題,我無法確定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我認為,由於我和名人堂的關係,以及曾經多次造訪,我對那裡有著極為特殊的情感,也許我的經驗會與那些從未造訪的人有所不同。」
的確,根據他多次造訪的經驗,他心裡一定很清楚,沒有比名人堂更適合他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