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生
他從一個窮苦家庭走出來,靠給別人當學徒維持生計,幾經磨礪白手起家;他賣米賣磚賣木材,逐步走上從商之路;他以石化工業為目標,把事業推向顛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被善於經營的日本人稱為「經營之神」。他就是王永慶,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當代企業家。
強者的聲音——
命運靠自己掌舵
環境能改變人,環境能影響人,環境能塑造人。
生活在富足家庭中的孩子,從來不用為衣食擔憂,他們的生活是美好的、平順的。與他們不同的是,處於貧苦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命運的多舛。出身貧苦能讓他們對美好生活有更強烈的渴望,更能讓他們走出困境而思索,一個人的潛能,往往是在困境中被激發出來的。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在臺灣臺北縣新店直潭一個俗稱「情人谷」的地方,兄弟排行居長。王永慶的祖父希望長孫日後事業發達,生活美滿,而不是像王家的祖祖輩輩一樣,窮困潦倒,一事無成。於是,他給孫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永慶。
王家祖籍在福建安溪。那裏土地貧瘠,人民生活很困難。清道光年間,王永慶的老曾祖母許雪娘因是寡婦,在家鄉無法謀生,便帶著兒子王天來和兒媳林謹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到臺灣尋找生路。在此之前,安溪已經有不少同鄉來到了臺灣。
許雪娘一家落戶在臺北縣新店直潭孔子嶺上,當地人把這裏稱作「情人谷」。地名雖浪漫,人們的生活卻並不是那麼富有詩情畫意。這裏山多平地少,物產不豐,並不是一個適於安居的好地方。在福建安溪,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種茶人。於是,許雪娘和兒子、兒媳三人「重操舊業」,在直潭開荒種茶,定居下來。
此後,王家世代以種茶為業,只出過一位讀書人,即王永慶的祖父王添泉。王添泉飽讀詩書,深受當地父老鄉親的敬重。他在直潭開了一家私塾,以教書為業。
王永慶的祖母蘇好,是一個樂天知命、心地善良的女人。那時候,一些愚昧而貧苦的農民認為養女兒沒用,女兒出生後就直接掐死。蘇好出生時也差點遭此厄運。她曾對王永慶說:「我在出生的時候,我母親要掐死我,我父親說先找個算命的看看再說,還好算命先生說我將來的命運很好,所以才活了下來。」
鄉親們都羨慕蘇好嫁給了王添泉,說她找了個知書達禮的好丈夫,蘇好自己也暗暗慶幸自己的「命好」。可真正進入了王家,卻發現事實與自己想像的並不一樣,王添泉雖式讀書人,但卻家徒四壁,享福是不用想了。蘇好是個知足常樂的女人,對此也不十分失望。
當時百姓普遍貧窮,特別是在鄉下,能解決溫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有幾個人會把孩子送去念書呢?私塾裏的學生寥寥可數,王添泉的收入非常有限。而他除了教書,什麼農活都不會幹,隨著子女一個個降臨人間,日子越來越清貧。望著因操勞過度而風采漸失的妻子,以及因營養不良而身材瘦小的兒女,王添泉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中。他覺得自己很「無用」,早知孔老夫子的學問這麼不值錢,還不如當初跟父兄學種茶呢!痛心疾首之下,他決心不讓兒女讀書。所以,王永慶的父親及叔伯們都是些「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文盲。
如果說王添泉此舉也算是一種求變的話,只能算是一次失敗的改變,他的兒子們並沒有因為不讀書而變得富裕起來,反而越來越窮。因為窮根並不在讀書識字上。
那麼,窮根在哪呢?有些人相信命運。他們認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據說,王永慶成名後,一位地理老師認為——「情人谷這片土地連接烏來山嶺,整個盤繞北烏來,就像一條巨龍。烏來是龍頭,情人谷是龍尾,千里來龍,結穴於此,地靈人傑,所以才出了這位企業鉅子。」這位地理老師還指出:「如今,這條龍由於公路的開發已被切成數段,所幸王永慶出生在公路開發之前,若出生在公路開發之後,今天就沒有這號人物了。」地理老師說得頭頭是道,卻經不起推敲:情人谷居民眾多,為什麼「風水」獨獨偏愛王永慶這個人呢?
不管別人怎麼看待命運,王永慶一生從不信命,也從不算命。他「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自己的胳膊腿」。他對命運的解釋是:「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悲,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這才是強者的聲音。
他從一個窮苦家庭走出來,靠給別人當學徒維持生計,幾經磨礪白手起家;他賣米賣磚賣木材,逐步走上從商之路;他以石化工業為目標,把事業推向顛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被善於經營的日本人稱為「經營之神」。他就是王永慶,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當代企業家。
強者的聲音——
命運靠自己掌舵
環境能改變人,環境能影響人,環境能塑造人。
生活在富足家庭中的孩子,從來不用為衣食擔憂,他們的生活是美好的、平順的。與他們不同的是,處於貧苦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命運的多舛。出身貧苦能讓他們對美好生活有更強烈的渴望,更能讓他們走出困境而思索,一個人的潛能,往往是在困境中被激發出來的。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在臺灣臺北縣新店直潭一個俗稱「情人谷」的地方,兄弟排行居長。王永慶的祖父希望長孫日後事業發達,生活美滿,而不是像王家的祖祖輩輩一樣,窮困潦倒,一事無成。於是,他給孫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永慶。
王家祖籍在福建安溪。那裏土地貧瘠,人民生活很困難。清道光年間,王永慶的老曾祖母許雪娘因是寡婦,在家鄉無法謀生,便帶著兒子王天來和兒媳林謹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到臺灣尋找生路。在此之前,安溪已經有不少同鄉來到了臺灣。
許雪娘一家落戶在臺北縣新店直潭孔子嶺上,當地人把這裏稱作「情人谷」。地名雖浪漫,人們的生活卻並不是那麼富有詩情畫意。這裏山多平地少,物產不豐,並不是一個適於安居的好地方。在福建安溪,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種茶人。於是,許雪娘和兒子、兒媳三人「重操舊業」,在直潭開荒種茶,定居下來。
此後,王家世代以種茶為業,只出過一位讀書人,即王永慶的祖父王添泉。王添泉飽讀詩書,深受當地父老鄉親的敬重。他在直潭開了一家私塾,以教書為業。
王永慶的祖母蘇好,是一個樂天知命、心地善良的女人。那時候,一些愚昧而貧苦的農民認為養女兒沒用,女兒出生後就直接掐死。蘇好出生時也差點遭此厄運。她曾對王永慶說:「我在出生的時候,我母親要掐死我,我父親說先找個算命的看看再說,還好算命先生說我將來的命運很好,所以才活了下來。」
鄉親們都羨慕蘇好嫁給了王添泉,說她找了個知書達禮的好丈夫,蘇好自己也暗暗慶幸自己的「命好」。可真正進入了王家,卻發現事實與自己想像的並不一樣,王添泉雖式讀書人,但卻家徒四壁,享福是不用想了。蘇好是個知足常樂的女人,對此也不十分失望。
當時百姓普遍貧窮,特別是在鄉下,能解決溫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有幾個人會把孩子送去念書呢?私塾裏的學生寥寥可數,王添泉的收入非常有限。而他除了教書,什麼農活都不會幹,隨著子女一個個降臨人間,日子越來越清貧。望著因操勞過度而風采漸失的妻子,以及因營養不良而身材瘦小的兒女,王添泉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中。他覺得自己很「無用」,早知孔老夫子的學問這麼不值錢,還不如當初跟父兄學種茶呢!痛心疾首之下,他決心不讓兒女讀書。所以,王永慶的父親及叔伯們都是些「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文盲。
如果說王添泉此舉也算是一種求變的話,只能算是一次失敗的改變,他的兒子們並沒有因為不讀書而變得富裕起來,反而越來越窮。因為窮根並不在讀書識字上。
那麼,窮根在哪呢?有些人相信命運。他們認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據說,王永慶成名後,一位地理老師認為——「情人谷這片土地連接烏來山嶺,整個盤繞北烏來,就像一條巨龍。烏來是龍頭,情人谷是龍尾,千里來龍,結穴於此,地靈人傑,所以才出了這位企業鉅子。」這位地理老師還指出:「如今,這條龍由於公路的開發已被切成數段,所幸王永慶出生在公路開發之前,若出生在公路開發之後,今天就沒有這號人物了。」地理老師說得頭頭是道,卻經不起推敲:情人谷居民眾多,為什麼「風水」獨獨偏愛王永慶這個人呢?
不管別人怎麼看待命運,王永慶一生從不信命,也從不算命。他「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自己的胳膊腿」。他對命運的解釋是:「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悲,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這才是強者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