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愛框住我們,但千萬別住進去
「你為什麼就不能跟其他人一樣?」這是我在台灣成長的20年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不管是我的作品、報告、生活習慣或喜好,這句評論總是不斷出現,它來自家長、老師,甚至朋友。在這樣的文化中成長,導致我一直活得很壓抑,如同溫水煮青蛙。我曾經很努力適應,想要跟「大家」一樣,但我發現我可能真的很破格,因為就算我抱持著跟大家一樣的理念生活,卻還是一直被視為不一樣,非常矛盾。在台灣的我,一直活在別人眼裡,活得很辛苦、活得很累,活到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在台灣準備作品集時,我去上了不同的時尚藝術課程。當老師用灰色示範,然後我用粉紅色畫的時候,老師就會不爽,她說:「同學,你怎麼換顏色了,如果是灰色,就請你用灰色。」但這份作業跟使用的顏色其實沒關係。又或是我喜歡畫大頭模特兒,老師也會立刻糾正,只能畫出跟他一樣的作品,就算我對材料、光影、線條的掌握都沒問題,老師還是不爽我有自我風格。後來的另一個老師也是,一直攻擊我的作品。老師很愛說:「你顏色用太多了,留白、留白,這邊通通都給我留白。」我可以理解他們是為我好啦,可是一味用自己的審美來框架我,卻從來不在乎我想傳達給觀眾的意涵。這些老師們就像是在烤餅乾,用一樣的模具框出每一位學生。
之後來到全美第二名的藝術學院(我前幾天看排名是這樣啦),這裡的服裝畫沒有標準規範,連九頭身都不教了。
教授說:「這些模板都過時了,就照著你的感受去創作吧!不要畫一件寫實的衣服,那太無聊了!我要你畫出時尚帶給你的感覺,我要的是感覺!讓顏料、讓紙張對你說話。」
在無拘無束的教育中,我才發現這裡的藝術課程跟我在台灣學的,只能說是天差地別。上課沒有規則,教授沒有限制。是真的沒有限制,教授如果想大發瘋,他完全可以大發瘋。我做的作品,教授們從來不會批評「你怎麼沒照著規則走」,反之,他們想要我打破框架。
我在學校時很崇拜一位學長,他的作品都是裝置藝術,他的雕塑作品常常含有叛逆、反體制的意象。我還記得有一次,我拿著這位學長的作品給台灣朋友們看,朋友們紛紛表示:「這是什麼鬼?」「這種破東西,我也做得出來。」結果事學長畢業四年後,他在紐約的知名藝廊solo展出,一件作品要價2萬美金。要是學長一直聽話,那他就永遠無法成為大藝術家了!
在美國兩年的,我終於飛出籠子,意外地找回自己。我透過抽象的藝術品,傳達自己的理念,在一次次的創作過程中,彷彿藝術治療般,我漸漸找回自己。我活了23年,才第一次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最後我的狀態也反應在我的藝術品中,在研究所畢業當天,我的畢業作品及論文得到了全班第二名,也拿到獎學金。
【ChaCha想說】
在美國讀研究所的這兩年,我解構自己,又把自己組裝回來,最後我能驕傲的說:「我誰都不想當,做自己,才有存在的必要。」活在別人的眼裡,才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就算把我往地上丟,我也能立刻彈回來
我是一個愛哭鬼,從小被我爸臭罵和羞辱時,每次都會哭。接著他就會怒吼:「哭什麼哭!男生有什麼好哭的!」然後把零用錢砸在我的臉上。記得我在服兵役時,我跟鄰兵在玩彈額頭的遊戲,可是鄰兵彈的太大力了,我痛到兩行清淚落了下來,完全不知道我這樣要如何為國捐軀。我看女團選秀節目時,只要看到少女們為了夢想而奮鬥,也會默默地落淚,反而那個女生根本沒哭。
即使我超愛哭,但我到目前為止還沒為了上節目留下一滴淚,想哭卻哭不出來,第一個被淘汰是我一輩子的陰影。
從《決戰時裝伸展台》被淘汰,是一段酸甜苦辣的回憶。我在第一章提到我在研究所時,可說是意氣風發,靠著做自己的藝術作品得到獎學金。但是來到節目後,就像是現實世界狠狠賞了我一堆巴掌,啪啪啪啪,我被《腦筋急轉彎》的憂憂搶到了主控台,控制了我的腦袋好一陣子。
強烈的挫折感讓我在節目結束後,飛到密西根的大妹家躺了好幾週,盡情地狂吃垃圾食物。我記得我可以一個人點一份12吋披薩、炸雞翅、可樂和熔岩布朗尼,然後在一個小時內,一個人把它們全部吃光光。吃完以後會因為太飽,陷入餐後昏迷(food coma),就會去小睡一下。醒來後,看個影集再來想晚上要吃什麼。有時候晚餐我會煮一大鍋日式咖哩,我妹會吃兩口,然後我就會把整鍋(約5人份)吃光光。我的體重朝TLC旅遊生活頻道的另一個節目《沉重人生》邁進。
《決戰時裝伸展台》在正式播出前,釋出各種前導影片及劇照。這時候在美國各大媒體都可以看到我的蹤影,《美麗佳人》美國版也有關於我的採訪,美國節目的宣傳真的沒在開玩笑的。當年台灣很流行「台灣之光」,所以也有台灣的新聞媒體開始報導,強調有台灣人參加這個節目,真是感到驕傲等。我當時看到這些報導,就很想挖個地洞,自己跳進去,再親手把自己埋起來。到底要有多丟臉!我真的是糗到最高點!要是被發現我一秒被淘汰,不就要笑死人。
由於不能公開節目內容,我只能強裝鎮定地接受來自親朋好友的祝賀以及媒體的稱讚。甚至有台灣時尚媒體的高層特地傳訊息祝賀我。對我來說,我寧願吃一口屎或是撫摸蟑螂3秒鐘。
面對挫折不需要勇氣,而是需要韌性。
在大妹家,我每天看Netflix,在家《甄嬛傳》馬拉松,渾渾噩噩的度日。就在某一天,我收到了來自一個我在師大很崇拜的學姐的訊息,訊息寫著:「ChaCha,我真的很為你感到驕傲,不管你在節目裡比的如何,我都覺得你很勇敢,要是我,是永遠不敢去上這種節目的。」看到訊息的我,心裡暖暖的。對啊!失敗又怎麼樣,我人生還是要繼續過啊!我突然想起我來美國的初心,除了要逃離有毒的父母,我是來這裡追求夢想的,繼續倒在沙發上吃著辣奇多的我,是沒辦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只會越來越肥。於是,我當晚逼自己打開筆電,開始寫履歷,上網看看有什麼工作機會,下定決心要回紐約。
我投了兩週履歷都沒什麼下文,畢竟紐約這麼競爭的地方,工作也不是隨便都有。於是我聯繫了之前實習的M牌,先回M牌做時薪工作,幫忙設計衣服跟做一些打雜事務。搬回紐約後,我盡量省錢,靠自己努力存活。結果住在一個超破的房子裡,地板斜到我腰痛,而且行李箱會自動滾來滾去,有一天客廳天花板還整個塌下來,外加上大漏水。(這還是一個台灣人租給我的。)
在M牌做服裝設計的工作,畫著設計稿、縫上美麗的刺繡、跟工廠吵架,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對自己的能力又再次有了信心。就在這段期間,我還意外的得到了一個在紐約時裝週展現自我的機會。當時從被通知到展出,只剩下大概三週不到的時間,我結合一些之前做的衣服,完成了一系列共9套服裝。即使被淘汰,我還是成功的站上紐約時裝週。我還把大妹抓來,幫我的模特兒畫時裝週的妝。秀後,我在會場遇到一個美國男生,他說他很喜歡我的作品,在看了節目後追蹤我,然後特別來看我的系列,還跟我拍了合照。這些溫暖的力量,讓我走出失敗的深淵,也讓我再次相信自己的能力。
【ChaCha想說】
面對挫折,心理彈性比勇氣來得更為重要,韌性是讓你遇到挫折及失敗時,能夠重新振作起來的能力。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一路都順風順水。最重要的是,能夠在面對一次次的逆境中,再次站起來。有了這次經驗,讓我後來在面對失敗時,能更有韌性及彈性,現在的我像是一顆彈簧球一樣,誰把我往地上丟,我都要立刻彈回來給你看!
「你為什麼就不能跟其他人一樣?」這是我在台灣成長的20年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不管是我的作品、報告、生活習慣或喜好,這句評論總是不斷出現,它來自家長、老師,甚至朋友。在這樣的文化中成長,導致我一直活得很壓抑,如同溫水煮青蛙。我曾經很努力適應,想要跟「大家」一樣,但我發現我可能真的很破格,因為就算我抱持著跟大家一樣的理念生活,卻還是一直被視為不一樣,非常矛盾。在台灣的我,一直活在別人眼裡,活得很辛苦、活得很累,活到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在台灣準備作品集時,我去上了不同的時尚藝術課程。當老師用灰色示範,然後我用粉紅色畫的時候,老師就會不爽,她說:「同學,你怎麼換顏色了,如果是灰色,就請你用灰色。」但這份作業跟使用的顏色其實沒關係。又或是我喜歡畫大頭模特兒,老師也會立刻糾正,只能畫出跟他一樣的作品,就算我對材料、光影、線條的掌握都沒問題,老師還是不爽我有自我風格。後來的另一個老師也是,一直攻擊我的作品。老師很愛說:「你顏色用太多了,留白、留白,這邊通通都給我留白。」我可以理解他們是為我好啦,可是一味用自己的審美來框架我,卻從來不在乎我想傳達給觀眾的意涵。這些老師們就像是在烤餅乾,用一樣的模具框出每一位學生。
之後來到全美第二名的藝術學院(我前幾天看排名是這樣啦),這裡的服裝畫沒有標準規範,連九頭身都不教了。
教授說:「這些模板都過時了,就照著你的感受去創作吧!不要畫一件寫實的衣服,那太無聊了!我要你畫出時尚帶給你的感覺,我要的是感覺!讓顏料、讓紙張對你說話。」
在無拘無束的教育中,我才發現這裡的藝術課程跟我在台灣學的,只能說是天差地別。上課沒有規則,教授沒有限制。是真的沒有限制,教授如果想大發瘋,他完全可以大發瘋。我做的作品,教授們從來不會批評「你怎麼沒照著規則走」,反之,他們想要我打破框架。
我在學校時很崇拜一位學長,他的作品都是裝置藝術,他的雕塑作品常常含有叛逆、反體制的意象。我還記得有一次,我拿著這位學長的作品給台灣朋友們看,朋友們紛紛表示:「這是什麼鬼?」「這種破東西,我也做得出來。」結果事學長畢業四年後,他在紐約的知名藝廊solo展出,一件作品要價2萬美金。要是學長一直聽話,那他就永遠無法成為大藝術家了!
在美國兩年的,我終於飛出籠子,意外地找回自己。我透過抽象的藝術品,傳達自己的理念,在一次次的創作過程中,彷彿藝術治療般,我漸漸找回自己。我活了23年,才第一次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最後我的狀態也反應在我的藝術品中,在研究所畢業當天,我的畢業作品及論文得到了全班第二名,也拿到獎學金。
【ChaCha想說】
在美國讀研究所的這兩年,我解構自己,又把自己組裝回來,最後我能驕傲的說:「我誰都不想當,做自己,才有存在的必要。」活在別人的眼裡,才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就算把我往地上丟,我也能立刻彈回來
我是一個愛哭鬼,從小被我爸臭罵和羞辱時,每次都會哭。接著他就會怒吼:「哭什麼哭!男生有什麼好哭的!」然後把零用錢砸在我的臉上。記得我在服兵役時,我跟鄰兵在玩彈額頭的遊戲,可是鄰兵彈的太大力了,我痛到兩行清淚落了下來,完全不知道我這樣要如何為國捐軀。我看女團選秀節目時,只要看到少女們為了夢想而奮鬥,也會默默地落淚,反而那個女生根本沒哭。
即使我超愛哭,但我到目前為止還沒為了上節目留下一滴淚,想哭卻哭不出來,第一個被淘汰是我一輩子的陰影。
從《決戰時裝伸展台》被淘汰,是一段酸甜苦辣的回憶。我在第一章提到我在研究所時,可說是意氣風發,靠著做自己的藝術作品得到獎學金。但是來到節目後,就像是現實世界狠狠賞了我一堆巴掌,啪啪啪啪,我被《腦筋急轉彎》的憂憂搶到了主控台,控制了我的腦袋好一陣子。
強烈的挫折感讓我在節目結束後,飛到密西根的大妹家躺了好幾週,盡情地狂吃垃圾食物。我記得我可以一個人點一份12吋披薩、炸雞翅、可樂和熔岩布朗尼,然後在一個小時內,一個人把它們全部吃光光。吃完以後會因為太飽,陷入餐後昏迷(food coma),就會去小睡一下。醒來後,看個影集再來想晚上要吃什麼。有時候晚餐我會煮一大鍋日式咖哩,我妹會吃兩口,然後我就會把整鍋(約5人份)吃光光。我的體重朝TLC旅遊生活頻道的另一個節目《沉重人生》邁進。
《決戰時裝伸展台》在正式播出前,釋出各種前導影片及劇照。這時候在美國各大媒體都可以看到我的蹤影,《美麗佳人》美國版也有關於我的採訪,美國節目的宣傳真的沒在開玩笑的。當年台灣很流行「台灣之光」,所以也有台灣的新聞媒體開始報導,強調有台灣人參加這個節目,真是感到驕傲等。我當時看到這些報導,就很想挖個地洞,自己跳進去,再親手把自己埋起來。到底要有多丟臉!我真的是糗到最高點!要是被發現我一秒被淘汰,不就要笑死人。
由於不能公開節目內容,我只能強裝鎮定地接受來自親朋好友的祝賀以及媒體的稱讚。甚至有台灣時尚媒體的高層特地傳訊息祝賀我。對我來說,我寧願吃一口屎或是撫摸蟑螂3秒鐘。
面對挫折不需要勇氣,而是需要韌性。
在大妹家,我每天看Netflix,在家《甄嬛傳》馬拉松,渾渾噩噩的度日。就在某一天,我收到了來自一個我在師大很崇拜的學姐的訊息,訊息寫著:「ChaCha,我真的很為你感到驕傲,不管你在節目裡比的如何,我都覺得你很勇敢,要是我,是永遠不敢去上這種節目的。」看到訊息的我,心裡暖暖的。對啊!失敗又怎麼樣,我人生還是要繼續過啊!我突然想起我來美國的初心,除了要逃離有毒的父母,我是來這裡追求夢想的,繼續倒在沙發上吃著辣奇多的我,是沒辦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只會越來越肥。於是,我當晚逼自己打開筆電,開始寫履歷,上網看看有什麼工作機會,下定決心要回紐約。
我投了兩週履歷都沒什麼下文,畢竟紐約這麼競爭的地方,工作也不是隨便都有。於是我聯繫了之前實習的M牌,先回M牌做時薪工作,幫忙設計衣服跟做一些打雜事務。搬回紐約後,我盡量省錢,靠自己努力存活。結果住在一個超破的房子裡,地板斜到我腰痛,而且行李箱會自動滾來滾去,有一天客廳天花板還整個塌下來,外加上大漏水。(這還是一個台灣人租給我的。)
在M牌做服裝設計的工作,畫著設計稿、縫上美麗的刺繡、跟工廠吵架,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對自己的能力又再次有了信心。就在這段期間,我還意外的得到了一個在紐約時裝週展現自我的機會。當時從被通知到展出,只剩下大概三週不到的時間,我結合一些之前做的衣服,完成了一系列共9套服裝。即使被淘汰,我還是成功的站上紐約時裝週。我還把大妹抓來,幫我的模特兒畫時裝週的妝。秀後,我在會場遇到一個美國男生,他說他很喜歡我的作品,在看了節目後追蹤我,然後特別來看我的系列,還跟我拍了合照。這些溫暖的力量,讓我走出失敗的深淵,也讓我再次相信自己的能力。
【ChaCha想說】
面對挫折,心理彈性比勇氣來得更為重要,韌性是讓你遇到挫折及失敗時,能夠重新振作起來的能力。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一路都順風順水。最重要的是,能夠在面對一次次的逆境中,再次站起來。有了這次經驗,讓我後來在面對失敗時,能更有韌性及彈性,現在的我像是一顆彈簧球一樣,誰把我往地上丟,我都要立刻彈回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