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從童星到重生者的生命轉身
  
初登舞台:一個童星的起點
我從懵懂的童星走來,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專業主持人,更沒料到廣播會成為我人生最長的舞台。三座廣播金鐘獎、兩座文藝獎章,這些從天而降的肯定,是我從未預期過的榮耀。
  
我原本的夢想是當歌手。二十三歲退伍發片,如願以償成了歌手,卻也因為一次寫真集事件重摔一跤。
  
那次挫敗,不僅摔掉了事業,也摔出了我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形象毀壞後,翻身之路無比艱難。但也因此,我學會更謹慎地面對每一步,因為成績可以再拚,信任卻無法輕易重建。
  
在生命的轉角處,如果不是在陸光藝工隊被王大昌隊長重用,我不會開始主持;如果不是藝工隊的同袍阿丁(丁鳳鳴)的推薦,我也不會加入「軍人之友」,跟隨何幼鈞隊長奔走各地碉堡演出。幾年累積的現場歷練,為我日後主持百人、千人、萬人的場面奠定穩固基礎。
  
原來命運早已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
廣播的祝福:從耳朵走進人心
衷心謝謝秋華姐把我拉進正聲廣播公司的現場直播領域。從那一刻起,我的聲音開始累積分量。在廣播節目中,讓我有機會訪問許多從小崇拜的大明星——崔苔菁、鳳飛飛、甄妮、劉家昌、張國榮、劉德華、鞏俐……等等,但這些耀眼過往,如今都成了回憶。唯一不變的是,我深信:「廣播,是翻轉我人生的恩典。」
後來,一九九五年至二○一○年,我在慈濟大愛台每日直播主持。直到兒子銳的事件爆發,我選擇辭職。
  
那天,回到花蓮精舍親自向證嚴上人說明離職,上人嚴肅地問我:「為什麼要辭職呢?」我含淚回答:「我要開始面對打官司的日子了。」那一刻的無助與惶恐不安,至今記憶猶新。
  
離開大愛電視台後,我進入「台灣優質生命協會」,與紀寶如的年輕團隊深入全台養老院巡演。那十多年,是我以生命回饋生命的歲月。在與長輩相遇的舞台上,我找回了存在的意義。
癌症與重生:聲音,是我最後的尊嚴
  
二○二二年,我罹患扁桃腺癌,手術後在頸部留下十二公分的疤。正當我苦撐療程時,我的母親也在病房與死神拔河。後來她走了,我活了下來。這段命運與共的記憶,是我此生最刻骨的疼。
  
我的癌症治療的關鍵決定,是來自我的太太。如今,我還能開口說話、唱歌、主持,全靠她虔誠的信仰與愛。我放棄三十五次電療,只為保住我的嗓音。
  
莉屏,謝謝你的不離不棄,對於我的健康付出不少心血與體力。
  
「我常聽人說: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還要再遇見你。
  
雖然,基督教是不講來世的。但我心裡知道,在主的國度裡,沒有『下一輩子』,但有一個『永恆的家』。而我最大的感恩,就是今生已經擁有你——上帝給予我的最好禮物。
  
若有永生,那我願我們還能在主裡,彼此認出、彼此守望。」
學會放下:身與心的修行
在修養的日子裡,我把自己當作剛出生的嬰兒,重新調整生活。那些過度投入的「雞婆性格」與舞台執念,也在康復期被我一一梳理。我明白了:過多的情緒,是健康的殺手。面對不快樂的工作,我學會說「不」。
  
我母親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女人,碎碎念是她表達愛的方式,卻用一輩子,教會我做事要腳踏實地。
 
我的太太,是我幕後最堅強的後盾;雖然總是心軟,卻從未讓我在舞台上孤軍奮戰。
  
我的兒子銳,曾經讓我心碎也是我的驕傲。他從人生的低谷中走出來,如今憑著自己的努力,建立起屬於他的品牌與團隊。我曾對他說:「兒子,爸爸會以你為榮。」現在,他真的做到了,銳是我們的驕傲,不但努力向上,更照顧到更多人。
轉念,是人生最後學會的事
  
我的床頭,有一塊好友張守一送的小牌子,上面寫著「轉念」兩字。他說:「一切的發生,都是好因緣。」
  
我後來才真正懂得:「人生所有的經歷,不是懲罰,而是預備。只要願意轉念,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今天的我,寫下這篇自序,不是為了炫耀我的人生歷程,而是願意把這段生命路徑,分享給每個正走在轉折點上的你。
  
如果我走過來了,你也一定可以。
  
因為我們都在唱著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
										從童星到重生者的生命轉身
初登舞台:一個童星的起點
我從懵懂的童星走來,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專業主持人,更沒料到廣播會成為我人生最長的舞台。三座廣播金鐘獎、兩座文藝獎章,這些從天而降的肯定,是我從未預期過的榮耀。
我原本的夢想是當歌手。二十三歲退伍發片,如願以償成了歌手,卻也因為一次寫真集事件重摔一跤。
那次挫敗,不僅摔掉了事業,也摔出了我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形象毀壞後,翻身之路無比艱難。但也因此,我學會更謹慎地面對每一步,因為成績可以再拚,信任卻無法輕易重建。
在生命的轉角處,如果不是在陸光藝工隊被王大昌隊長重用,我不會開始主持;如果不是藝工隊的同袍阿丁(丁鳳鳴)的推薦,我也不會加入「軍人之友」,跟隨何幼鈞隊長奔走各地碉堡演出。幾年累積的現場歷練,為我日後主持百人、千人、萬人的場面奠定穩固基礎。
原來命運早已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
廣播的祝福:從耳朵走進人心
衷心謝謝秋華姐把我拉進正聲廣播公司的現場直播領域。從那一刻起,我的聲音開始累積分量。在廣播節目中,讓我有機會訪問許多從小崇拜的大明星——崔苔菁、鳳飛飛、甄妮、劉家昌、張國榮、劉德華、鞏俐……等等,但這些耀眼過往,如今都成了回憶。唯一不變的是,我深信:「廣播,是翻轉我人生的恩典。」
後來,一九九五年至二○一○年,我在慈濟大愛台每日直播主持。直到兒子銳的事件爆發,我選擇辭職。
那天,回到花蓮精舍親自向證嚴上人說明離職,上人嚴肅地問我:「為什麼要辭職呢?」我含淚回答:「我要開始面對打官司的日子了。」那一刻的無助與惶恐不安,至今記憶猶新。
離開大愛電視台後,我進入「台灣優質生命協會」,與紀寶如的年輕團隊深入全台養老院巡演。那十多年,是我以生命回饋生命的歲月。在與長輩相遇的舞台上,我找回了存在的意義。
癌症與重生:聲音,是我最後的尊嚴
二○二二年,我罹患扁桃腺癌,手術後在頸部留下十二公分的疤。正當我苦撐療程時,我的母親也在病房與死神拔河。後來她走了,我活了下來。這段命運與共的記憶,是我此生最刻骨的疼。
我的癌症治療的關鍵決定,是來自我的太太。如今,我還能開口說話、唱歌、主持,全靠她虔誠的信仰與愛。我放棄三十五次電療,只為保住我的嗓音。
莉屏,謝謝你的不離不棄,對於我的健康付出不少心血與體力。
「我常聽人說: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還要再遇見你。
雖然,基督教是不講來世的。但我心裡知道,在主的國度裡,沒有『下一輩子』,但有一個『永恆的家』。而我最大的感恩,就是今生已經擁有你——上帝給予我的最好禮物。
若有永生,那我願我們還能在主裡,彼此認出、彼此守望。」
學會放下:身與心的修行
在修養的日子裡,我把自己當作剛出生的嬰兒,重新調整生活。那些過度投入的「雞婆性格」與舞台執念,也在康復期被我一一梳理。我明白了:過多的情緒,是健康的殺手。面對不快樂的工作,我學會說「不」。
我母親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女人,碎碎念是她表達愛的方式,卻用一輩子,教會我做事要腳踏實地。
我的太太,是我幕後最堅強的後盾;雖然總是心軟,卻從未讓我在舞台上孤軍奮戰。
我的兒子銳,曾經讓我心碎也是我的驕傲。他從人生的低谷中走出來,如今憑著自己的努力,建立起屬於他的品牌與團隊。我曾對他說:「兒子,爸爸會以你為榮。」現在,他真的做到了,銳是我們的驕傲,不但努力向上,更照顧到更多人。
轉念,是人生最後學會的事
我的床頭,有一塊好友張守一送的小牌子,上面寫著「轉念」兩字。他說:「一切的發生,都是好因緣。」
我後來才真正懂得:「人生所有的經歷,不是懲罰,而是預備。只要願意轉念,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今天的我,寫下這篇自序,不是為了炫耀我的人生歷程,而是願意把這段生命路徑,分享給每個正走在轉折點上的你。
如果我走過來了,你也一定可以。
因為我們都在唱著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