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〇年二月二日寒冷的週三傍晚,超過兩千人擠進東京一間名為Velfarre、相當於紐約Studio 54的昏暗舞廳。 湧入地下巨大舞池的西裝筆挺專業人士不是為了徹夜狂舞,而是為了等待一位特別嘉賓到來,一個承載其希望與夢想的男子,此人以遠見者自詡,對自己、公司及日本都有著崇高抱負。他的名字是孫正義(Son Masayoshi),是國際媒體科技集團軟銀(SoftBank)的創辦人,也是網路泡沫的代表人物。
將近一年前,一群日本年輕人在網路股飆漲之際仿效加州矽谷,成立比特谷協會(Bit Valley Association),目的是要讓科技敏銳的創業家集結交流,互相幫助,彼此激勵。協會每月舉辦聯誼活動,參加者有分析師、銀行家、投資人、銷售業務和證券交易員,他們無不渴望獲得熱門網路個股小道消息。而這次活動,辦在有「不夜城」之稱的六本木的Velfarre舞廳。
那個瘋狂年代讓人聯想到一九八〇年代末期日本房地產泡沫,當時股價違背常理上漲,不理性的樂觀情緒席捲商業金融圈。隨之而來的是無法避免的崩盤,銀行危機與所謂「失落的十年」的經濟停滯。如今,好日子看似要隨著網路榮景回來了。當晚受邀嘉賓證實是孫正義,消息隨即迅速傳開。
孫正義是否會出現仍然是未知數。被朋友與競爭對手暱稱為「正」(Masa)的孫正義,個性低調且習慣臨時更改行程,他才剛從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達沃斯年度全球企業菁英聚會搭乘包機回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圍繞在新世紀的某樁交易: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 AOL)與影音出版巨擘時代華納(Time Warner)價值一千六百五十億美元的合併案。美國線上成立不到九年,公司市值因股價飆高而大於時代華納市值兩倍,現金流卻不到時代華納的一半。在當時的網路經濟下,企業再也不依照傳統標準予以估值,主流媒體理應被美國線上等網路公司取代,讓少數如孫正義般有遠見的投資者樂不可支。
光是過去十二個月,科技股成分較重的那斯達克指數已經上漲百分之八十六。Velfarre這場活動登場兩週前,孫正義創立的網路事業日本雅虎(Yahoo! Japan)股價突破一億日圓(一百萬美元),創日本證券史上新高價。 孫正義打算乘勝追擊,準備宣布軟銀與那斯達克結盟,由這家新合資事業帶領一系列網路新創公司掛牌上市,屆時公司創辦人與投資者將坐擁數不盡的財富。
孫正義對著聽得入神的群眾說:「精彩絕倫的機會等著各位。」日本央行總裁速水優(Hayami Masaru)也在人群之中,正經的央行出現在數位派對,引發不少議論。速水優來到現場,很可能是想親自了解,這是否會是下一個破掉的泡沫,還是確實會改變日本的數位革命。孫正義的立場很明確。
「日本正在經歷明治維新以來最大的社會劇變,好好把握,讓一千年後的人們記住,他們的社會模樣是我們的功勞。」
軟銀執行長暨創辦人總是喜歡以歷史為喻,經常將自己和十九世紀武士暨改革者坂本龍馬相提並論。坂本龍馬透過革命推翻日本古老封建制度,使政權得以在一八六八年交還天皇。後續數十年,日本迅速現代化,催生數千家企業,使國家一躍成為亞洲經濟強權。話雖如此,孫正義不只是為了振興日本才提倡網路事業,更是企圖從幾近沉睡的日本泡沫經濟喚醒人們的獸性。
孫正義徐徐地說:「美國百分之九十九的(網路)公司都會取得創投資金。就算公司倒閉,也不須還錢。(美國)有許多創業家是前四個公司失敗,到了第五個才成功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億萬富豪。希望你們不斷地挑戰自我。」但他也不忘記補充,前提是要合法。
孫正義演說時有時像是賣狗皮膏藥的騙子,但是聽在涉世未深的日本新創世代的耳裡,「可以迅速賺大錢」讓人很是心動。「年輕創業家可以賺到五百到一千億日圓(五億到十億美元)。你會看到『年輕有錢人』接連冒出頭,實現日本夢,人數將多達上百人。這個有一億個上班族、企業高層節儉被傳為佳話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這場世紀網路盛事落幕後四天,比特谷協會決定關門。不再有華麗鋪張的活動,聯誼已經失去用意,孫正義發表空洞演說時,市場也差不多到達高點。事後看來,這場活動形同顯著的「賣出」訊號。
二〇〇〇年二月十五日,軟銀股價達到十九萬八千日圓的高點,讓孫正義在往後三天(包含股市休市的假日)成為地球上最有錢的人,七百億美元的紙上富貴連比爾.蓋茲、華倫.巴菲特及魯伯特.梅鐸都相形失色。一九八一年以軟體經銷公司起家、日後成為媒體科技集團的軟銀,如今市值兩千億美元,雖低於微軟,卻高於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與奇異(General Electric)這兩家美國工業巨擘。
但事實上,軟銀如同疾速駛向激流的輕艇,即將遇上麻煩。就在軟銀股價創新高不久前,有人自稱是醫生,在網路留言板張貼假訊息,說孫正義住院了,但未多做說明。訊息出現在二月的前兩個禮拜, 傳聞毫無根據。又是一個不祥的徵兆。
二〇〇〇年三月中旬,全球股市大幅修正。隨著網路泡沫破裂、軟銀股價慘跌,孫正義在十一個月內損失百分之九十六的帳面財富,日本那斯達克事業虧損數百萬美元,孫正義不得不低價出售資產,避免破產。
遇到如此難堪的挫敗,許多人可能就這樣被擊垮了。但對孫正義來說,這只是他動盪人生一再面對雲霄飛車般大起大落的又一次轉折。網路崩盤後數十年,矮小的軟銀老闆改頭換面,成為二十一世紀資金魔術大師,擘劃出新時代跨國科技金融帝國,觸角遍布全球經濟熱門領域。孫正義憑藉意志與膽識,成為科技烏托邦主義黃金年代、良善全球化與金融無國界的代表人物。
西方世界除了政商高層,其實對孫正義很陌生。但孫正義二十年來投資或持有的資產價值高達一兆美元,對全球商業影響深遠。中國網路巨擘阿里巴巴尚未成名以前,孫正義就已經投資,他還和史蒂夫.賈伯斯一起將iPhone打造成神奇產品。矽谷史上最大的成長潮也是得益於他的資金挹注,數百家新創企業(包含慘敗案例WeWork)才會規模膨脹無比,令千禧網路成長潮黯然失色。隨之而來的是被冠以一個又一個極端頭銜:孫正義至今是資本主義美國與共產主義中國的單一最大外資;是全球最大新創金主;也是十大負債企業榜上有名的企業負責人,公司財務隨時可能出狀況。他也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知名度最低的權勢人物。
本書帶領讀者走進孫正義曲折的一生,從志氣高昂創業家的簡陋辦公室到現代權力殿堂;帶你速速穿過唐納.川普在曼哈頓的金色摩天大樓,進入利雅德的皇宮,再到中國馬克思主義統治者的王座廳堂,這些都是孫正義從事獨門交易的地點。世上許多有權有勢的人士聽到「孫正義」的名字都會會心一笑,哪怕是欣賞或厭惡他的手法,都會同意他是他們遇過最不尋常的人物,誘人地集結了謙遜與傲慢、揉合常識與瘋狂冒險行為。對孫正義來說,國界、科技疆界與道德界限,都是要被打破的。
孫正義的故事值得訴說,因為他是長達二十五年極致全球化的縮影,金錢、科技與思想在這段期間自由流通,軟銀也許是這個時期的極端代表。如今,由於新冷戰及保護主義崛起,時代正在消亡。但對讀商管的學生來說,他的故事代表著不懈追求打造符合時代的新商業模式。孫正義的解決方案,結合了日本三百年來財閥聯合架構、矽谷的速度與人脈,以及華爾街與倫敦金融城最厲害的投機和傭兵經營精神。
最重要的是,對有興趣想了解人類處境的人來說,會發現孫正義的故事就是在談自我塑造的過程:怎樣從無名小卒成為一號人物。孫正義不像美國或中國富豪那樣把持頂尖技術領域,他既從未發明任何技術,沒有掌控,也未曾擁有。他不像美國人,從來沒有在美國獲得創投、私募基金或資本市場等金融體系的奧援,也不像具備中國共產黨黨員身分的企業鉅子,可以靠黨證取得協助(至少以前可以)。他獨樹一格,連在母國日本的眼中也是如此。
從精密廚房刀具工法乃至茶道儀式,在日本這個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國度,孫正義算是特立獨行的一號人物,他之所以出眾,是因為創業精神與完美精神格格不入。創業就是冒險,失敗不僅無可避免,更是必經之路。身為日本戰後窮困韓國移民的後代,而且是局外人,他是創業發明家的化身,不斷驅策自己押注身家、命運與名譽在多數人尚未想到的新構想或發明。
六十幾年來,孫正義為了修飾自己的個人敘事、保持神祕,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了抽絲剝繭和解謎這個人,必須挖得夠深,幅度得比他那隱身東京市中心的起居工作用途神祕宅邸還要廣。此人拒絕被定義,但從出生在日本西邊九州島上貧民窟以來,他卻始終被韓國人的身世糾纏。因此,故事要從這裡說起。
將近一年前,一群日本年輕人在網路股飆漲之際仿效加州矽谷,成立比特谷協會(Bit Valley Association),目的是要讓科技敏銳的創業家集結交流,互相幫助,彼此激勵。協會每月舉辦聯誼活動,參加者有分析師、銀行家、投資人、銷售業務和證券交易員,他們無不渴望獲得熱門網路個股小道消息。而這次活動,辦在有「不夜城」之稱的六本木的Velfarre舞廳。
那個瘋狂年代讓人聯想到一九八〇年代末期日本房地產泡沫,當時股價違背常理上漲,不理性的樂觀情緒席捲商業金融圈。隨之而來的是無法避免的崩盤,銀行危機與所謂「失落的十年」的經濟停滯。如今,好日子看似要隨著網路榮景回來了。當晚受邀嘉賓證實是孫正義,消息隨即迅速傳開。
孫正義是否會出現仍然是未知數。被朋友與競爭對手暱稱為「正」(Masa)的孫正義,個性低調且習慣臨時更改行程,他才剛從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達沃斯年度全球企業菁英聚會搭乘包機回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圍繞在新世紀的某樁交易: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 AOL)與影音出版巨擘時代華納(Time Warner)價值一千六百五十億美元的合併案。美國線上成立不到九年,公司市值因股價飆高而大於時代華納市值兩倍,現金流卻不到時代華納的一半。在當時的網路經濟下,企業再也不依照傳統標準予以估值,主流媒體理應被美國線上等網路公司取代,讓少數如孫正義般有遠見的投資者樂不可支。
光是過去十二個月,科技股成分較重的那斯達克指數已經上漲百分之八十六。Velfarre這場活動登場兩週前,孫正義創立的網路事業日本雅虎(Yahoo! Japan)股價突破一億日圓(一百萬美元),創日本證券史上新高價。 孫正義打算乘勝追擊,準備宣布軟銀與那斯達克結盟,由這家新合資事業帶領一系列網路新創公司掛牌上市,屆時公司創辦人與投資者將坐擁數不盡的財富。
孫正義對著聽得入神的群眾說:「精彩絕倫的機會等著各位。」日本央行總裁速水優(Hayami Masaru)也在人群之中,正經的央行出現在數位派對,引發不少議論。速水優來到現場,很可能是想親自了解,這是否會是下一個破掉的泡沫,還是確實會改變日本的數位革命。孫正義的立場很明確。
「日本正在經歷明治維新以來最大的社會劇變,好好把握,讓一千年後的人們記住,他們的社會模樣是我們的功勞。」
軟銀執行長暨創辦人總是喜歡以歷史為喻,經常將自己和十九世紀武士暨改革者坂本龍馬相提並論。坂本龍馬透過革命推翻日本古老封建制度,使政權得以在一八六八年交還天皇。後續數十年,日本迅速現代化,催生數千家企業,使國家一躍成為亞洲經濟強權。話雖如此,孫正義不只是為了振興日本才提倡網路事業,更是企圖從幾近沉睡的日本泡沫經濟喚醒人們的獸性。
孫正義徐徐地說:「美國百分之九十九的(網路)公司都會取得創投資金。就算公司倒閉,也不須還錢。(美國)有許多創業家是前四個公司失敗,到了第五個才成功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億萬富豪。希望你們不斷地挑戰自我。」但他也不忘記補充,前提是要合法。
孫正義演說時有時像是賣狗皮膏藥的騙子,但是聽在涉世未深的日本新創世代的耳裡,「可以迅速賺大錢」讓人很是心動。「年輕創業家可以賺到五百到一千億日圓(五億到十億美元)。你會看到『年輕有錢人』接連冒出頭,實現日本夢,人數將多達上百人。這個有一億個上班族、企業高層節儉被傳為佳話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這場世紀網路盛事落幕後四天,比特谷協會決定關門。不再有華麗鋪張的活動,聯誼已經失去用意,孫正義發表空洞演說時,市場也差不多到達高點。事後看來,這場活動形同顯著的「賣出」訊號。
二〇〇〇年二月十五日,軟銀股價達到十九萬八千日圓的高點,讓孫正義在往後三天(包含股市休市的假日)成為地球上最有錢的人,七百億美元的紙上富貴連比爾.蓋茲、華倫.巴菲特及魯伯特.梅鐸都相形失色。一九八一年以軟體經銷公司起家、日後成為媒體科技集團的軟銀,如今市值兩千億美元,雖低於微軟,卻高於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與奇異(General Electric)這兩家美國工業巨擘。
但事實上,軟銀如同疾速駛向激流的輕艇,即將遇上麻煩。就在軟銀股價創新高不久前,有人自稱是醫生,在網路留言板張貼假訊息,說孫正義住院了,但未多做說明。訊息出現在二月的前兩個禮拜, 傳聞毫無根據。又是一個不祥的徵兆。
二〇〇〇年三月中旬,全球股市大幅修正。隨著網路泡沫破裂、軟銀股價慘跌,孫正義在十一個月內損失百分之九十六的帳面財富,日本那斯達克事業虧損數百萬美元,孫正義不得不低價出售資產,避免破產。
遇到如此難堪的挫敗,許多人可能就這樣被擊垮了。但對孫正義來說,這只是他動盪人生一再面對雲霄飛車般大起大落的又一次轉折。網路崩盤後數十年,矮小的軟銀老闆改頭換面,成為二十一世紀資金魔術大師,擘劃出新時代跨國科技金融帝國,觸角遍布全球經濟熱門領域。孫正義憑藉意志與膽識,成為科技烏托邦主義黃金年代、良善全球化與金融無國界的代表人物。
西方世界除了政商高層,其實對孫正義很陌生。但孫正義二十年來投資或持有的資產價值高達一兆美元,對全球商業影響深遠。中國網路巨擘阿里巴巴尚未成名以前,孫正義就已經投資,他還和史蒂夫.賈伯斯一起將iPhone打造成神奇產品。矽谷史上最大的成長潮也是得益於他的資金挹注,數百家新創企業(包含慘敗案例WeWork)才會規模膨脹無比,令千禧網路成長潮黯然失色。隨之而來的是被冠以一個又一個極端頭銜:孫正義至今是資本主義美國與共產主義中國的單一最大外資;是全球最大新創金主;也是十大負債企業榜上有名的企業負責人,公司財務隨時可能出狀況。他也應該是二十一世紀知名度最低的權勢人物。
本書帶領讀者走進孫正義曲折的一生,從志氣高昂創業家的簡陋辦公室到現代權力殿堂;帶你速速穿過唐納.川普在曼哈頓的金色摩天大樓,進入利雅德的皇宮,再到中國馬克思主義統治者的王座廳堂,這些都是孫正義從事獨門交易的地點。世上許多有權有勢的人士聽到「孫正義」的名字都會會心一笑,哪怕是欣賞或厭惡他的手法,都會同意他是他們遇過最不尋常的人物,誘人地集結了謙遜與傲慢、揉合常識與瘋狂冒險行為。對孫正義來說,國界、科技疆界與道德界限,都是要被打破的。
孫正義的故事值得訴說,因為他是長達二十五年極致全球化的縮影,金錢、科技與思想在這段期間自由流通,軟銀也許是這個時期的極端代表。如今,由於新冷戰及保護主義崛起,時代正在消亡。但對讀商管的學生來說,他的故事代表著不懈追求打造符合時代的新商業模式。孫正義的解決方案,結合了日本三百年來財閥聯合架構、矽谷的速度與人脈,以及華爾街與倫敦金融城最厲害的投機和傭兵經營精神。
最重要的是,對有興趣想了解人類處境的人來說,會發現孫正義的故事就是在談自我塑造的過程:怎樣從無名小卒成為一號人物。孫正義不像美國或中國富豪那樣把持頂尖技術領域,他既從未發明任何技術,沒有掌控,也未曾擁有。他不像美國人,從來沒有在美國獲得創投、私募基金或資本市場等金融體系的奧援,也不像具備中國共產黨黨員身分的企業鉅子,可以靠黨證取得協助(至少以前可以)。他獨樹一格,連在母國日本的眼中也是如此。
從精密廚房刀具工法乃至茶道儀式,在日本這個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國度,孫正義算是特立獨行的一號人物,他之所以出眾,是因為創業精神與完美精神格格不入。創業就是冒險,失敗不僅無可避免,更是必經之路。身為日本戰後窮困韓國移民的後代,而且是局外人,他是創業發明家的化身,不斷驅策自己押注身家、命運與名譽在多數人尚未想到的新構想或發明。
六十幾年來,孫正義為了修飾自己的個人敘事、保持神祕,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為了抽絲剝繭和解謎這個人,必須挖得夠深,幅度得比他那隱身東京市中心的起居工作用途神祕宅邸還要廣。此人拒絕被定義,但從出生在日本西邊九州島上貧民窟以來,他卻始終被韓國人的身世糾纏。因此,故事要從這裡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