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導論

查爾斯。達爾文疲憊至極……他搭乘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環遊世界,回到英國已經兩年了。這段期間他一直在整理、記錄從旅行途中收集回來的動物、植物與化石。在1836年10月,當小獵犬號終於返抵英國時,這名年輕人鬆了一口氣,他長達五年的海上生活總算結束了。小型小獵犬號的生活環境侷促又不舒服,達爾文常常嚴重暈船。可喜的是,在這趟旅程中,他發現了上千種奇異特殊的動物、罕見的植物,以及神祕的化石,他迫不及待想要把這些新奇發現撰寫成書。

這次回到家鄉,讓達爾文充滿了活力。這位年輕的博物學者從小在英國鄉村長大,當他首度搬至倫敦時,就近租了個房間,著手進行他希望能成為傑作的作品。奮力寫了兩年,一本書變成了三本(而且還只完成了其中一本)。要達成目標,看似遙遙無期。他還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專心在一個主題上,每當他仔細研究一個標本,心裡總是冒出更大的問題:世界上各式各樣的動物是從哪裡來的?以及,為什麼化石總是看起來跟活生生的生物不同?

更糟糕的,達爾文發現自己討厭住在大城市。他喜歡童年家鄉的開闊空間,以及他在旅途中去過的荒郊野地。現在,每當他看向窗外,就只看得到倫敦髒兮兮的街道、汙濁的空氣以及忙碌擁擠的人群。他知道,該是時候休息片刻,以保持頭腦清醒。

自1838年起,達爾文開始閱讀一些所謂休閒讀物──任何能吸引他目光的有趣書籍,他都能飽讀一番。目的就是讓自己別總是想起那一盒盒標本,更別再去看房裡那一疊疊的筆記。

在10月下旬的某天傍晚,研究告一段落的達爾文正在閱讀《人口論》——這本書四十年前就出版了,至今仍舊很暢銷。作者是一位名叫馬爾薩斯的神父,他試圖想要搞懂為什麼英國始終有這麼多的窮人——雖然這本書不像冒險故事或是浪漫小說那麼有娛樂性,不過達爾文很開心能讀到一本與他自己的動植物研究完全無關的書。至少他是這麼認為。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他實在錯得離譜。

在達爾文環遊世界的旅途中,他明白了一些其他科學家已經知道的事情:世界上動物種類之繁多,超乎以前人類所能想像。在挪亞方舟這個故事寫成的古代,人們認為世界上最多只有一百種不同的動物──狗、貓、牛、獅子、老鼠、羊、狐狸、老鷹、麻雀、甲蟲、鹿、猴子一類;這些動物各不相同,種類卻不多,挪亞可以很輕鬆就把牠們統統裝進方舟裡。但在1800年代中期,達爾文的年代,探險家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動物,而且每年還會增加超過一百種的新動物。每當達爾文看著自己手邊的動物樣本,他常會想:是不是每一種動物都已經完全長好了,而且是跟其他物種徹底不同?或者這些動物彼此之間有某種關聯?達爾文尤其困擾於為何某些物種彼此長得如此相像,又有著明顯的不同?某種鳥的鳥喙比其他鳥的稍微長了一點點;某種猴子跟另外一種幾乎一模一樣,差別只在這種猴子的牙齒很尖利。究竟為何?

達爾文開始相信,所有動物都是源自同一個祖先,在數百萬年間,慢慢一點一滴的改變,最後出現了數種不同的型態。這些不同型態的動物又繼續發展成為我們今日所見的各種動物。這個過程,被命名為「演化」。演化的想法,其實存在已久,然而沒有人(包括達爾文)能夠搞清楚動物到底是怎麼進化的。多年來,許多觀點被提出來,卻似乎都不太能成立。甚至有一位很優秀的作家宣稱,動物長出新特徵純粹是靠意志力……達爾文愈想專心研究他的樣本,愈容易分心去想他所謂的「物種問題」。事實上,由於達爾文對這個主題實在太有興趣,所以他在撰寫小獵犬號探險紀錄的同時,也同時把他對於演化的想法偷偷記錄在一本祕密筆記上頭。

時間回到1838年那個秋天的傍晚。他拿起馬爾薩斯的書,將演化問題拋諸腦後,只想要好好放鬆一下。他坐了下來,吁了口氣,開始閱讀。

馬爾薩斯的主要論點是,這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人口數量又增加得太快,快到人類來不及準備足夠的食物餵飽每一個人,於是,人們為了得到足夠的食物總是在爭執,更要與其他人競爭才能擁有舒服的生活。有些人是贏家,有些則很不幸的輸了。那些輸掉的人,最終會淪落到街頭乞討,住在像是倫敦這種大城市裡的貧民窟。馬爾薩斯在書中不斷強調,當人口數量大到失去控制的程度,某些災難無可避免的便會隨之而來,使得那些最弱小的成員死去。這些災難有時是饑荒,有時則是瘟疫、戰爭,或者是其他災禍。不過,根據馬爾薩斯的理論,導致貧窮與痛苦最根本原因,是人類增加的速度快過於糧食增加的速度。

達爾文發現,這些說法很有道理。他隨即領悟,同樣的理論不只適合於解釋人類的處境,還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物種的狀況。比如,在野外,多數動物會生下一窩寶寶,而其中大部分的寶寶會夭折,若非餓死,就是遭掠食者吃掉了。

他靈光一閃,以前怎麼沒想到呢?達爾文受到了大大的震撼,他又驚又喜,甚至連手上的書都掉到地上了。馬爾薩斯無意中為達爾文揭開了演化的祕密,長達好幾個世紀的科學家,都覺得神祕難解的問題。

達爾文並且思考著,野外那些少數能存活的動物寶寶,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呢?達爾文知道每一個小寶寶都跟同胞手足有些微的差異。比如一隻兔子寶寶,牠的腿不如姊姊有力,狐狸出現時,這隻小兔子很可能會來不及逃命,狐狸就會抓住並吃掉這隻跑得慢的小兔子,而跑得快的兔子姊姊,不但能順利逃走、活下來,最後還可以長大並且生下牠自己的寶寶。這批兔子寶寶會繼承牠們媽媽的強壯快腿,然後存活下來的小兔子長大後,又會生出牠們的寶寶,整個過程會不斷重複。透過這樣漸進式的方式,隨著每一代的出生,物種會有所改變──繼續發展出更強壯的跑步肌肉、偽裝效果更好的不同毛色、更能吃得到食物的長脖子等等。伴隨著足夠的時間,並且繁衍出夠多代的後代,地球上的物種很可能就是靠這樣的方式進行演化。

要知道,在1838年,這是一個驚人的想法。大多數人相信是上帝只花了六天時間創造出世界和物種,《聖經》就是這麼說的。達爾文很怕一旦他公開了這個理論,人們會嘲笑他或是攻擊他。

於是他把這個超棒的想法留給自己,寫在祕密筆記裡。他那時還不知道這一本「祕密」筆記會愈寫愈多,寫了二十年之久,他也不知道有一天這本筆記會出版,並且被盛讚為史上最偉大的書之一。

活動1.分類學

分類學,是分類的科學,也就是將東西分類到相關家族與群體之中。瑞典博物學家林奈創造了可以將所有動、植物非常妥善分類的方法,科學家們至今仍繼續使用。你可以設計一套屬於你自己、適用所有種類物品的分類法。

所需材料

*20-50樣不同的小東西

*20-50張厚紙片或卡片紙

*一張非常大的紙(例如大牛皮紙)

*透明膠帶

用名片背面的空白處製作厚紙片,或是將厚的彩色圖畫紙剪成5平分公分的方紙片,甚至可以用舊的營養麥片的空盒裁剪而成。去後院逛逛,看看鄰近的地方,或是從家裡收集各樣不同有趣的小東西:小樹枝、死掉的蟲子、小玩具、植物的一部分、石頭、堅果、髮飾、遊戲棋子、橡皮擦、貝殼——各式各樣你找得到的東西!

把所有東西散放在地上。挑一樣,在卡片上方寫下物品名稱,再寫下根據幾個分類而判定的物品基本特性。可以設計你喜歡的分類,或者參考以下選項:

☆製作的原料是什麼?(塑膠、木頭、金屬、動物性原料等等)

☆有機的或是非有機的?(有機的是指東西原來是活的,或是有一部分是活的。例如,葉子是有機的,因為葉子曾是樹木的一部分,其他用木頭製作的物品也算在內,像是牙籤。石頭或是用金屬製作的物品則是屬於非有機的,因為這些東西並沒有生命。)

☆顏色?(綠色、棕色、紅色、混合多種顏色等等)

☆在屋子裡頭或是在外面發現的?

☆是不規則形狀或是形狀規則對稱?

☆可以吃或是不能吃的?

☆會沉入水中或是會浮在水面上?

☆有沒有腿?

如果採用這些分類條件,舉個例子,假設你在沙發底下發現一小截斷了的鉛筆,分類卡片上的內容會像這樣:

☆鉛筆

☆木頭做的

☆有機的

☆黃色

☆在家裡發現的

☆形狀規則對稱

☆不可以吃

☆會浮在水面上

☆沒有腿

將每一樣東西製作分類卡。試著在每一張卡片上用相同種類去進行分類。如果你不確定某樣東西的某個項目該是哪一類,問問可能會知道的人。有時候,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例如,橡皮擦是有機的,因為橡皮擦是用橡膠做的,橡膠則是來自橡膠樹。)當你完成分類卡,就把它們散放在大張的紙上,並且在上方大大寫著「分類表」。

現在是要發揮真正創意的時候了。在大張紙面上,按照你的邏輯把分類表歸類。所有塑膠製品歸成一組,紅色物品是另外一組,可以吃的又是一組。(萬一你有紅色塑膠扣子,該怎麼辦呢?先把塑膠物品的卡片歸在一組,然後將扣子的分類卡放在這一組下面一點的位置,接著把紅色這一組放在扣子分類卡的旁邊。這樣就可以看出扣子是屬於這兩組的。)繼續進行分類工作,安排好分類卡的組別,直到你覺得每樣東西的分類位置夠好,類似的種類與物品夠靠近彼此。或者,先把所有物品分成兩個主要大類(例如,「在屋子裡頭」跟「在外頭」),然後再細分出小一點的種類,以此類推。

當你全都分類好,也對眼前的分類結果感到滿意時,用膠帶把卡片固定好。然後畫線(用尺畫會比較容易些),標示這些組別彼此的關係。還可以寫上每一個小組的分類關鍵字。

等你完成以上的工作,就可以把你的分類表貼到牆上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