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雛鷹展翅乘風起
2002年8月14日,是C羅永生難忘的日子,也是所有羅迷應該永遠銘記的日子。
那一天的光明球場,迎來了2002-2003賽季歐冠聯賽資格賽第三輪的首回合較量,葡萄牙體育坐鎮主場迎戰義甲豪門國際米蘭。
那裡也是C羅的主場。那一天的他,僅17歲6個月又9天。
比賽第58分鐘,博洛尼令旗一揮,C羅來到了場邊。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他的內心,遠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淡定,充滿渴望與好奇的眼神,也出賣了他。15,000名球迷的灼熱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而他的思緒卻禁不住飄遠,飄回了五年之前。
五年前,只有12歲的C羅,在母親、姐姐和妹妹的淚光之中,一個人孤零零地坐上了飛機,離開了家鄉馬德拉島,來到了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加入了葡萄牙體育的青訓營。
接下來的五年,就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與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告別,沒有親人的陪伴,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承受著這個年齡本來不該承受的責任與壓力。他在踢球,更是在養家餬口,一個月50歐元的青訓收入得全部上繳給母親多洛蕾絲(Dolores),再由她進行分配。後來,他的收入漲到了每月250歐元,可大部分還是拿來補貼家用。
壓力之下,C羅成熟得很快,而他的足球天賦,更快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從16歲以下青年隊,到17歲以下青年隊,再到18歲以下青年隊,遠超同齡人的優秀,讓他鯉魚躍龍門般急速竄升,最終在2001年8月,與葡萄牙體育簽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職業合約。
然後,C羅時刻都在等待著一線隊正式比賽的出場機會。不過,直到一年之後,屬於他的機會才姍姍遲來。
球迷們的掌聲,將C羅的思緒帶回到現實,但他依然感到有些難以置信:被選進比賽大名單已經夠出乎意料,原本以為只是湊數用的,沒想到,竟然真的要上演職業生涯和歐冠生涯的處女秀了!
他看向場上的隊友們:右翼鋒誇雷斯馬(Quaresma),比他大兩歲的天才球星,被公認為葡萄牙足球未來的希望;左翼鋒托尼托,每天都接自己訓練、送自己回家的「大哥」;前腰佩德羅.巴爾博薩(Pedro Barbosa),葡萄牙國家隊現役國腳;前鋒尼庫萊(Niculae),羅馬尼亞國家隊國腳,博洛尼的愛將。
再看向對面的對手們,個個都是名頭響亮的世界級球星:2000年歐洲盃一戰封神的托多(Toldo),阿根廷國家隊隊長薩內蒂(Zanetti),馬特拉齊(Materazzi)、科爾多巴(Córdoba)、科科(Coco)、迪比亞吉奧(Di Biagio)、達馬特、莫菲奧(Morfeo)、維耶里(Vieri)、卡隆(Kallon),還有同胞前輩、葡萄牙國家隊「黃金一代」的代表球員之一孔塞桑(Conceição)。
該畏懼嗎?該害怕嗎?C羅默默問自己,卻感覺到內心的興奮之情越來越按捺不住,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拚命召喚著他,讓他邁出踏上歐冠賽場的那一步。
於是,C羅邁出了步伐──歷史,從這一刻開始改寫。
少年C羅,披掛上陣,換下托尼托。身穿28號球衣,身材瘦削,一頭捲髮,看上去一點也不起眼,但很快,他的表現就驚豔了賽場裡的每一名球迷:右邊線帶球,一個急停,右腳將球從腳後面拉到左側,晃開了科科的防守;面對補防上來的迪比亞吉奧,又用右腳連續拉球,轉了個圈,頓時將對手甩掉。
一連串出其不意的動作,連貫流暢,瀟灑自如,信手拈來。面對義甲豪門的頂級巨星們,17歲的C羅敢帶球、敢突破,勇於做動作,短短半小時時間,就向人們展現出了一個自信無畏、充滿靈氣、天賦異稟的足球天才的形象。這就是C羅留給足球世界、留給歐冠聯賽、留給所有球迷的最初印象──博得滿堂彩。
遺憾的是,沒有進球、沒有助攻、沒有勝利。C羅的歐冠處女秀,就這麼結束了,還沒踢過癮呢。而13天之後的次回合較量,他並未再次進入比賽名單當中,葡萄牙體育0比2負於國際米蘭,最終以相同的兩回合總比分被淘汰出局,無緣2002-2003賽季歐冠聯賽的正賽階段。
C羅的第一個歐冠賽季,戛然而止。或者,說它是「第零個歐冠賽季」,也許更為妥帖,因為C羅畢竟還沒有登上歐冠正賽的舞臺,這場歐冠資格賽,終究只是一個鋪墊,是「成王之路」上的第一塊墊腳石罷了。
不過,他還有歐洲聯盟盃可以參加,那同樣是一項歐戰賽事。葡萄牙體育的對手是貝爾格萊德游擊隊──塞爾維亞足壇的傳統勁旅。
首回合比賽,C羅在下半場替換魯伊.若熱(Rui Jorge)上陣。可是,依然沒有等來進球。次回合,他終於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首次首發出場,但踢的不是邊鋒,更不是中鋒,而是343陣型裡的右翼衛!
What?讓C羅踢翼衛?這不是暴殄天物嗎?現在哪支球隊、哪位教練敢這麼用他,肯定會被球迷罵死,當然,也不可能有人會這麼做,連想都不敢想。可是,當時C羅只有17歲,隊內的地位還在誇雷斯馬之下,所以,必須接受主教練做出的任何安排,特別是必須要承擔防守方面的任務。
這是一場進球大戰,兩支球隊踢得非常刺激、精彩,以3比3握手言和。可惜的是,葡萄牙體育還是以4比6的總比分止步,未能闖入聯盟盃的第二輪。而這三顆進球,都與C羅沒有半點關係,第74分鐘,他就被尼庫萊換下了。
沒人會責怪C羅不進球,更沒人會把進球的擔子放在他一個人身上,畢竟這孩子還沒有成年嘛!但是,從小就好勝心高漲、自負心極強的他,絕對不甘心如此,他一定得要進一次球,讓所有人都好好看看!
2002年10月7日,又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因為C羅的目標實現了。
那是葡萄牙足球超級聯賽2002-2003賽季第6輪的比賽,葡萄牙體育坐鎮主場迎戰摩里倫斯隊。第34分鐘,隊友腳後跟妙傳,C羅中路接球。此時,他的眼裡只有球門,腦子裡只想著進球。前面有兩名防守球員?那就過掉他,再過掉另一個。
連過兩人之後,C羅殺入禁區,面對對方門將,冷靜地右腳推射,球應聲入網──職業生涯的處女球,終於誕生!
一個進球還不夠。血脈賁張的他已經殺紅了眼。全場比賽結束前,隊友右路任意球傳中,C羅在禁區中路高高躍起,頭球叩關,將球頂入網內,梅開二度!
日後,我們還會看到C羅的無數次破門得分,無數次頭槌得手,有些起跳,甚至要突破人類的極限。但無論哪一次,都沒有這第一次來得珍貴。
最重要的是,歐洲乃至世界足球史上最偉大的「進球機器」,歷史上正式比賽進球最多的球員,從此,拉開了傳奇的帷幕。
整個2002-2003賽季,初出茅廬的C羅在葡超聯賽裡出場25次,攻進3球;葡萄牙盃出場3次,攻進2球;歐冠資格賽出場1次,沒有進球;歐洲聯盟盃出場2次,沒有進球──各項賽事總計出場31次,攻進5球──對於一個17歲的少年來說,這已經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了,而他未來的表現,只會更好。
2002-2003賽季的歐冠江湖,沒有C羅的名字,但有義甲群雄、有尤文圖斯、有AC米蘭。我們從現在回過頭去看那段往事,才恍然明白,那竟然是屬於「小世界盃」的最後的集體狂歡與輝煌。
2003年5月28日,英國曼徹斯特的老特拉福德球場,歐冠決賽迎來「義甲德比」。尤文圖斯與AC米蘭聯袂奉獻了一場典型的義大利式對決:防守、防守、防守;緊張、沉悶、窒息。
90分鐘的常規時間,再加上30分鐘的加時賽,滿滿120分鐘,兩支球隊加起來,一共只有7腳射正,沒有一次攻破對手的大門,生生鏖戰到了最殘酷的罰球大戰。
罰球大戰,也是門將的對決。義大利門神布馮的表現已經很出色,撲出了荷蘭中場西多夫(Seedorf)和喬治亞後衛卡拉澤(Kaladze)的罰球。但巴西國門迪達(Dida)的發揮更優異,將法國前鋒特雷澤蓋(Trézéguet)、烏拉圭前鋒薩拉耶塔(Zalayeta)、烏拉圭鐵衛蒙特羅(Montero)的罰球均拒之門外。
舍甫琴科(Shevchenko)第5個出來主罰,右腳勁射,一蹴而就,決定了冠軍的最終歸屬。領獎臺上,AC米蘭的隊長保羅.馬爾蒂尼(Paolo Maldini),職業生涯第四次捧起歐冠冠軍的獎盃,從1989年到2003年,跨越三個年代,「偉大的左後衛」,和他心愛的紅黑俱樂部(AC米蘭)一樣,依舊偉大。
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三個多月前已經過了18週歲生日的C羅,到底有沒有在電視機前觀看這場歐冠決賽,更不會知道,他有沒有料到,15年之後,自己竟然會加盟這兩支決賽球隊中的一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