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來源說明/米雪‧費曼
費曼向來因為傑出的解釋說明能力而備受稱譽。這本書收集了我父親的話語,展現出他解決科學問題的方式、他的哲學思想,以及溝通風格。這些話語依照主題分類,從中我們可以更深入而且清楚了解他如何思考,凸顯出他思想的重要之處,也是他展現自我的亮眼例子。
這些話語來自許多已經出版的文章與書籍、裝滿十四個抽屜的個人文件,以及長達數十個小時的演講錄音。另外還有許多重要的話語,摘錄自歷史學家韋納(Charles Weiner)對他的訪問錄音,那是韋納在1966年到1973年為美國物理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進行的一項口述歷史計畫。我在兩位研究助理庫克(Anisha Cook)與文伯格(Janna Wennberg)的協助之下,在2013年夏天構思這本書,收集了數千條話語,依照主題分成二十六個部分。
這些從書籍、論文、筆記、信件和演講中摘錄出來的話語,當然無法完整反映出我父親對於各個主題的廣泛想法。我只希望這本選集能讓讀者了解他的仁慈、幽默,以及他看待世界的獨特方式。
▌推薦序——瞥見天才的光芒/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教授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
如果你到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的物理系,問大學生影響他們最深的物理學家,我想大部分的人會說是費曼,第二個才是愛因斯坦。我也會說是費曼。
費曼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65年,他、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與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以表彰他們對於量子電動力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這門學問到目前為止,是最能精確描述光與物質之間交互作用的理論。沒有量子電動力學,就無法了解原子。費曼由於發明了「費曼圖」(Feynman diagram),使他的名字與量子電動力學之間的關係最為密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和其他所有現代粒子物理實驗室中的科學家,都學習了如何使用費曼圖。費曼圖是了解次原子世界的基礎,讓我們能夠計算出粒子碰撞之後的結果,甚至預測出新的粒子,例如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我無法想像沒有費曼圖的粒子物理學;如果沒有費曼,這個學門可能不存在。我也不認為有其他人能夠想出費曼圖。在對你解釋過費曼圖之後,你會覺得就直覺來看,這種圖其實平淡無奇,但也會感覺到自己絕對不會發明這種圖。這是費曼天才的獨特之處,用一種內心深處的神奇直觀能力來探究自然。費曼的朋友兼同事貝特(Hans Bethe)曾經總結費曼的研究方式,這段著名的話是這樣說的:「有兩種天才。普通天才有偉大的成就,但是這些成就讓你相信,如果自己夠努力的話也能辦得到。另一種天才是魔術師,你完全不知道他們如何達到那些成就。費曼就是魔術師。」
光是在量子電動力學上的成就,就足以讓費曼躋身偉人之列,屹立不搖了。其實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很多,但是能夠讓大學生記得名字、甚至當成英雄崇拜的,那就很少了。我認為費曼受到尊崇的特殊原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這些原因是他敏銳又謙虛的思維、剃刀般銳利但又富含人性的精確、具有催化效果的驚人發現、對於自然的熱愛,以及想要了解自然運作方式的強烈欲望。當我讀這些文字時(應該要用紐約市工人的腔調來唸),就像是聽到一個可靠的老工程師在修理你家水管時說話的清晰語調,其中沒有欺瞞詭詐、沒有模糊混淆、沒有哄騙唬弄、沒有自我吹噓,你會感覺這個人以最明白俐落的方式完成工作。費曼就是這樣思考物理的。我經常在自己的書中引用他的話,因為我從來沒有辦法像他那樣把自己對物理的感覺說得那麼清楚。在1981年,BBC和他有一場精彩的廣播訪問,稱為「發現事物所得到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其中費曼被問到是否有可能發現「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這個理論是一種數學架構,能夠從最根本的層次上描述所有的自然現象。
他回答:「人們對我說:『你是否在尋找終極的物理定律?』沒這回事,我沒有。我只是想要發現更多自然的祕密,如果最後有一個能夠解釋所有事情的簡單終極定律,那就這樣囉,如果能發現就太好了。如果最後發現大自然像是有幾百萬層的洋蔥,我們覺得很糟,一層層探究下去也覺得很累,那也就這樣囉。這樣說吧,當我們去研究的時候,不應該事先決定好我們要發現的東西,而是發現更多……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於了解世界上更多的事物。」
完美地描述了科學。在面對自然無垠的複雜精妙時,收起最後只會徒勞無功的聰明姿態,讓自己享受當下,這樣科學才可能有點小小的進展。從他的言談中,你會反覆得到這樣的訊息。我是個單純的人,我喜歡仔細思考單純的事情。這本書是一位物理學家的真實說法。他在描述科學工作時,那麼直接又單純,當然也不會壓抑抒情感懷。有些我最喜歡的費曼話語,顯露出他內心深處對於科學的熱愛:「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獨特、美妙又刺激的年代,將來的人回顧這個年代時,會滿心嫉妒。他們會想,身處在一個發現基本定律的時代是多麼的美好!」這種話充滿了童稚口吻的驚嘆,這樣的老生常談常被引用來罵科學家,而費曼絕對享受這種正反並現的恭維,他說:「我討厭成年人。」
費曼也能言善道,一有機會便能夠用精雕細琢的文字展現出恢弘的效果。我敢說,很少有物理學家在介紹電磁學的文章中,一開始就能這麼寫:「從人類歷史長久的眼光,這樣說吧,在一萬年後,回顧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事件幾乎毫無疑問可以說是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發現了電磁定律。相較之下,同時期發生的美國南北戰爭,會被認為是地方性的小事件而黯然無光。」我愛極了這個句子,讀起來完全就像是在對毫無意義的地方性戰爭揮一巴掌,也預示了薩根(Carl Sagan)三十年前在《預約新宇宙──為人類尋找新天地》(Pale Blue Dot)這本書中,對人類的愚蠢與眼光狹隘所發出的深痛悲嘆:「在宇宙這廣漠的競技場之上,地球只是個小小的舞台。那些帝王將相為了榮耀與勝利,讓血流成河,只為了那成為人主的短暫瞬間。」
在這本書中,你將會瞥見天才的光芒,讀取歷史上最偉大博學之人與物理學家之一的思想。我希望你能和我一樣獲益良多,同時也有可能對於大自然多了一些好奇、驚嘆、謙恭與尊敬。然後也像他那樣說:「我不想認真看待這玩意兒。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中想像取樂,不必擔心。」
▌憶費曼/大提琴家 馬友友
大眾想要接近費曼偉大心靈與人格的胃口,可以說是貪得無厭,這樣的好奇心已經超越了世代,也跨越了領域和文化的鴻溝。在費曼去世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他依然活在大眾的心目中。他的書持續再版,他著名的演說視頻在網路上流傳。對於他四十年前提出的許多理論,科學家依然持續的費心研究、苦苦糾纏。
為何他耀眼的光芒能夠閃耀得這麼久?我只能提供一些吉光片羽。大約在三十多年前,我常在後台見到費曼。他來並不是因為他特別喜歡大提琴演奏,而是他摯愛的小女兒米雪有拉大提琴。當然,有哪個溺愛的父親不想要討自己女兒的歡心呢?有的時候我們會開玩笑的閒聊科學與藝術中的真實,殺殺時間。他總是說:「在科學中,真實得要用證明的才行。」然後他會說他打鼓的冒險故事,逗得大家發笑。有回我們去他家,他把自己畫的美麗人體素描秀給我們看。他談到自己在玩一個地理遊戲時,知道了一個叫作圖瓦共和國的國家,非常想去那裡。他總是活力充沛,體貼殷勤,讓人難忘。
我在成長時期的英雄之一,是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我記得很清楚,他曾經說過自己先是成為一個人,然後才成為音樂家,最後才成為大提琴家。我對費曼下面這句話也有類似的感覺:「你不能光靠學習物理就發展出人格,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要加進來才成。」
這句話點出了費曼不朽的原因。誠然,他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但是他也專注在生活與愛之上,專注在孩子與家庭,享受人體素描以及打鼓的原始複雜性,當然也關注自己所處的環境。當他專注於我們面對與製造出來的問題時,也知道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深受大自然的吸引,而大自然的想像力遠遠超過人類,同時謹慎地護衛自身的祕密。
所以花上許多年找出一些祕密,並且用直接又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我們,對他來說是非常值得的。由於他把整個生活都融會成自己的人格,我們可以認出他的人味兒。也就是如此,當他帶領我們進入了解萬事萬物這個無盡的精彩旅程時,就像還待在我們身邊一樣。
您還是鬧個不停呢!費曼先生!
▌妙語如珠的老爸/米雪‧費曼
最近我偶然翻起一些我高中和大學時代的筆記本,看到當時我在課堂上隨便亂寫的字。這些文字有的好笑、有的開心、有的傷心,有的甚至還有一些惱人。這些塗鴉都讓我一一回想起多年前我人生中某個特殊的時刻或是課程,速度比真正的上課筆記內容還要快。一句簡單明瞭的句子往往有某種撼動人心的力量,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歡名言佳句。在老爸留下來的話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他寫在我十八歲生日卡片上的:「往前走!」我記得當時我讀到這些字的反應:驕傲、興奮,又有些害怕。我知道他通常不會為了生日卡這種小事情煩心,都是讓老媽來寫,因此這句話特別讓我銘記在心。
老爸留下了一些話給我,從這些話語中,我可以清楚又真實地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他不是會擔心小問題的人,他的建議是「別理它、放開手」,的確激勵人心:
「我們總是在做傻事,我們也知道有些人做的傻事多,有些人做得少。但是看誰做得最多傻事並沒有什麼用。」
我常被問到他是個怎樣的父親。雖然我經常取笑他,因為不記得一些我認為他該知道和我有關的生活細節,例如今年幾歲、就讀的學校等,但是他總是樂於並且有時間陪伴我。他難以好好忍受傻子這件事或許很有名,但是我記得他是一個有趣、有活力、有耐心、愛開玩笑又仁慈的人。我記得他對於找工作的智慧建言,像是1984年他寫給一位高中生的信:
「如果你在年輕時能發現一些喜愛的東西,這些東西又深廣到足以讓你的興趣維持終身,那就太棒了。因為不論那是什麼,如果你做得夠好(如果你真的有愛就能做得好),人們就會付錢給你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每當我讀到他的文字,他的聲音便在我的心中響起。他在諾貝爾獎得獎演說中使用了「瞎湊」這個詞:
「我從來沒有使用我瞎湊出來的機器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
我爸的表達方式讓我深深著迷,但現在已經不復見。我也一直迷戀他獨特的說話節奏。我記得在小時候他就使用一些帶有古意的文辭說法,冰箱叫作「冰盒」,幫幫忙吧!還有用「他們繞著羅賓漢的房屋走才轉到這裡」來描述圓環道路。
我知道他超愛拉斯維加斯。他會把去拉斯維加斯的故事放到演講之中。我很喜歡下面摘錄出的故事,因為他非常善於突破文法規則,讓聲調的節奏使畫面栩栩如生:
「舉例來說,我在拉斯維加斯,假設這是。我遇到了一個讀心者,或這樣說,這個人宣稱自己並非讀心者,而是在技術上來說是具有念力,也就是他光用念頭就能夠影響其他東西。這傢伙到我跟前來,對我說:『我會表演給你看,我們站在輪盤邊,每次球停下來之前,我都能夠告訴你球落在黑色或是紅色方格。』」「這樣說吧,我相信他。在開始投擲之前選哪一個數字都沒差。但是從自然之理、從物理來看,我突然對這些讀心者有成見。如果我相信這個人是由原子構成,如果我相信那些原子(絕大部分的原子)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方式,那麼我看不出來有什麼作用機制可以讓心靈直接影響到投下去的那顆球。所以啦!從其他經驗和一般常識來看,我真的對讀心者的偏見很深。我可以用一百萬元賠一元來賭沒有人能夠讀心。」
「現在賭局開始。那個讀心者說這次會是黑色,結果真的是黑色。讀心者說這次會是紅色,真的開出紅色。這樣我會相信讀心者嗎?不,不相信。讀心者說這次會是紅色,又真的是紅色。我汗流浹背,長知識了……」
他在休閒時做的事情也深具啟發性。他的話語揭露出他的嗜好一直都是研究物理,這會讓我驚訝嗎?其實並不會。他就是沒有辦法把研究物理這個開關關上。我記得他好像總是在思考物理。當手邊沒有筆記本或是紙張的時候,很常看到他在小紙片或甚至是在報紙的白邊上面寫方程式。他回憶甚至在他小的時候,就討厭被迫離開研究工作。
「我沒有辦法做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因為我媽一直要我出門去玩。」
這段話真的讓我莞爾大笑。下面兩段話也顯示出他開放、誠懇的態度,以及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思考物理: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通常用在飛機上的時間想要解開,不過現在還沒有成功。」
「大概在一兩天後,我躺在床上想事情,想著如果要計算在有限區間中波的方程式會怎樣。」
他的謙卑也讓我印象深刻:
「我有其他所有教授都有個通病,也就是時間永遠都不夠,而我給出的問題毫無疑問要比我們能夠解決的還要多。所以我曾想要快點解決,就把一些內容事先寫在黑板上,然後猶如每位教授那般在幻想:如果上課時講述得愈多,那麼就等於教授的愈多。當然,人類心智吸收內容的速度是有限的,不過即使我們的速度太快,依然不理會這種現象。」我依然深深記得老爸給我的建議:思考數學問題時要看看你給的答案是否有意義,工作時的溝通要直接而且誠實,盡力保持友善與仁慈,了解生命是一場刺激的冒險,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努力工作,還有要一直保有幽默感。老爸很擅長自我解嘲,我沒辦法總能如此。我記得有次他拖著笨重的行李在機場中費力行走,要轉機回家。他自言自語的抱怨說:「鳥才飛啊。」後來突然了解到這句話說得真對,便笑著恢復平靜了。在他所有的建議中,要保持幽默感可能是最重要的,我遵守著這句箴言,也讓我度過生命中一些艱難的時刻。
奇怪的是,我也看到了老爸對於他父親的話,這段話也總結了我對老爸的感覺:
「在沒有和其他許多當父親的人相處過之前,我不知道他有多了不起。」
我會永遠感激老爸和我共享人生,人生中那些快樂、糊塗、好笑,以及認真的時刻。
費曼向來因為傑出的解釋說明能力而備受稱譽。這本書收集了我父親的話語,展現出他解決科學問題的方式、他的哲學思想,以及溝通風格。這些話語依照主題分類,從中我們可以更深入而且清楚了解他如何思考,凸顯出他思想的重要之處,也是他展現自我的亮眼例子。
這些話語來自許多已經出版的文章與書籍、裝滿十四個抽屜的個人文件,以及長達數十個小時的演講錄音。另外還有許多重要的話語,摘錄自歷史學家韋納(Charles Weiner)對他的訪問錄音,那是韋納在1966年到1973年為美國物理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進行的一項口述歷史計畫。我在兩位研究助理庫克(Anisha Cook)與文伯格(Janna Wennberg)的協助之下,在2013年夏天構思這本書,收集了數千條話語,依照主題分成二十六個部分。
這些從書籍、論文、筆記、信件和演講中摘錄出來的話語,當然無法完整反映出我父親對於各個主題的廣泛想法。我只希望這本選集能讓讀者了解他的仁慈、幽默,以及他看待世界的獨特方式。
▌推薦序——瞥見天才的光芒/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教授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
如果你到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的物理系,問大學生影響他們最深的物理學家,我想大部分的人會說是費曼,第二個才是愛因斯坦。我也會說是費曼。
費曼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65年,他、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與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以表彰他們對於量子電動力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這門學問到目前為止,是最能精確描述光與物質之間交互作用的理論。沒有量子電動力學,就無法了解原子。費曼由於發明了「費曼圖」(Feynman diagram),使他的名字與量子電動力學之間的關係最為密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和其他所有現代粒子物理實驗室中的科學家,都學習了如何使用費曼圖。費曼圖是了解次原子世界的基礎,讓我們能夠計算出粒子碰撞之後的結果,甚至預測出新的粒子,例如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我無法想像沒有費曼圖的粒子物理學;如果沒有費曼,這個學門可能不存在。我也不認為有其他人能夠想出費曼圖。在對你解釋過費曼圖之後,你會覺得就直覺來看,這種圖其實平淡無奇,但也會感覺到自己絕對不會發明這種圖。這是費曼天才的獨特之處,用一種內心深處的神奇直觀能力來探究自然。費曼的朋友兼同事貝特(Hans Bethe)曾經總結費曼的研究方式,這段著名的話是這樣說的:「有兩種天才。普通天才有偉大的成就,但是這些成就讓你相信,如果自己夠努力的話也能辦得到。另一種天才是魔術師,你完全不知道他們如何達到那些成就。費曼就是魔術師。」
光是在量子電動力學上的成就,就足以讓費曼躋身偉人之列,屹立不搖了。其實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很多,但是能夠讓大學生記得名字、甚至當成英雄崇拜的,那就很少了。我認為費曼受到尊崇的特殊原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這些原因是他敏銳又謙虛的思維、剃刀般銳利但又富含人性的精確、具有催化效果的驚人發現、對於自然的熱愛,以及想要了解自然運作方式的強烈欲望。當我讀這些文字時(應該要用紐約市工人的腔調來唸),就像是聽到一個可靠的老工程師在修理你家水管時說話的清晰語調,其中沒有欺瞞詭詐、沒有模糊混淆、沒有哄騙唬弄、沒有自我吹噓,你會感覺這個人以最明白俐落的方式完成工作。費曼就是這樣思考物理的。我經常在自己的書中引用他的話,因為我從來沒有辦法像他那樣把自己對物理的感覺說得那麼清楚。在1981年,BBC和他有一場精彩的廣播訪問,稱為「發現事物所得到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其中費曼被問到是否有可能發現「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這個理論是一種數學架構,能夠從最根本的層次上描述所有的自然現象。
他回答:「人們對我說:『你是否在尋找終極的物理定律?』沒這回事,我沒有。我只是想要發現更多自然的祕密,如果最後有一個能夠解釋所有事情的簡單終極定律,那就這樣囉,如果能發現就太好了。如果最後發現大自然像是有幾百萬層的洋蔥,我們覺得很糟,一層層探究下去也覺得很累,那也就這樣囉。這樣說吧,當我們去研究的時候,不應該事先決定好我們要發現的東西,而是發現更多……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於了解世界上更多的事物。」
完美地描述了科學。在面對自然無垠的複雜精妙時,收起最後只會徒勞無功的聰明姿態,讓自己享受當下,這樣科學才可能有點小小的進展。從他的言談中,你會反覆得到這樣的訊息。我是個單純的人,我喜歡仔細思考單純的事情。這本書是一位物理學家的真實說法。他在描述科學工作時,那麼直接又單純,當然也不會壓抑抒情感懷。有些我最喜歡的費曼話語,顯露出他內心深處對於科學的熱愛:「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獨特、美妙又刺激的年代,將來的人回顧這個年代時,會滿心嫉妒。他們會想,身處在一個發現基本定律的時代是多麼的美好!」這種話充滿了童稚口吻的驚嘆,這樣的老生常談常被引用來罵科學家,而費曼絕對享受這種正反並現的恭維,他說:「我討厭成年人。」
費曼也能言善道,一有機會便能夠用精雕細琢的文字展現出恢弘的效果。我敢說,很少有物理學家在介紹電磁學的文章中,一開始就能這麼寫:「從人類歷史長久的眼光,這樣說吧,在一萬年後,回顧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事件幾乎毫無疑問可以說是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發現了電磁定律。相較之下,同時期發生的美國南北戰爭,會被認為是地方性的小事件而黯然無光。」我愛極了這個句子,讀起來完全就像是在對毫無意義的地方性戰爭揮一巴掌,也預示了薩根(Carl Sagan)三十年前在《預約新宇宙──為人類尋找新天地》(Pale Blue Dot)這本書中,對人類的愚蠢與眼光狹隘所發出的深痛悲嘆:「在宇宙這廣漠的競技場之上,地球只是個小小的舞台。那些帝王將相為了榮耀與勝利,讓血流成河,只為了那成為人主的短暫瞬間。」
在這本書中,你將會瞥見天才的光芒,讀取歷史上最偉大博學之人與物理學家之一的思想。我希望你能和我一樣獲益良多,同時也有可能對於大自然多了一些好奇、驚嘆、謙恭與尊敬。然後也像他那樣說:「我不想認真看待這玩意兒。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中想像取樂,不必擔心。」
▌憶費曼/大提琴家 馬友友
大眾想要接近費曼偉大心靈與人格的胃口,可以說是貪得無厭,這樣的好奇心已經超越了世代,也跨越了領域和文化的鴻溝。在費曼去世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他依然活在大眾的心目中。他的書持續再版,他著名的演說視頻在網路上流傳。對於他四十年前提出的許多理論,科學家依然持續的費心研究、苦苦糾纏。
為何他耀眼的光芒能夠閃耀得這麼久?我只能提供一些吉光片羽。大約在三十多年前,我常在後台見到費曼。他來並不是因為他特別喜歡大提琴演奏,而是他摯愛的小女兒米雪有拉大提琴。當然,有哪個溺愛的父親不想要討自己女兒的歡心呢?有的時候我們會開玩笑的閒聊科學與藝術中的真實,殺殺時間。他總是說:「在科學中,真實得要用證明的才行。」然後他會說他打鼓的冒險故事,逗得大家發笑。有回我們去他家,他把自己畫的美麗人體素描秀給我們看。他談到自己在玩一個地理遊戲時,知道了一個叫作圖瓦共和國的國家,非常想去那裡。他總是活力充沛,體貼殷勤,讓人難忘。
我在成長時期的英雄之一,是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我記得很清楚,他曾經說過自己先是成為一個人,然後才成為音樂家,最後才成為大提琴家。我對費曼下面這句話也有類似的感覺:「你不能光靠學習物理就發展出人格,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要加進來才成。」
這句話點出了費曼不朽的原因。誠然,他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但是他也專注在生活與愛之上,專注在孩子與家庭,享受人體素描以及打鼓的原始複雜性,當然也關注自己所處的環境。當他專注於我們面對與製造出來的問題時,也知道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深受大自然的吸引,而大自然的想像力遠遠超過人類,同時謹慎地護衛自身的祕密。
所以花上許多年找出一些祕密,並且用直接又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我們,對他來說是非常值得的。由於他把整個生活都融會成自己的人格,我們可以認出他的人味兒。也就是如此,當他帶領我們進入了解萬事萬物這個無盡的精彩旅程時,就像還待在我們身邊一樣。
您還是鬧個不停呢!費曼先生!
▌妙語如珠的老爸/米雪‧費曼
最近我偶然翻起一些我高中和大學時代的筆記本,看到當時我在課堂上隨便亂寫的字。這些文字有的好笑、有的開心、有的傷心,有的甚至還有一些惱人。這些塗鴉都讓我一一回想起多年前我人生中某個特殊的時刻或是課程,速度比真正的上課筆記內容還要快。一句簡單明瞭的句子往往有某種撼動人心的力量,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歡名言佳句。在老爸留下來的話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他寫在我十八歲生日卡片上的:「往前走!」我記得當時我讀到這些字的反應:驕傲、興奮,又有些害怕。我知道他通常不會為了生日卡這種小事情煩心,都是讓老媽來寫,因此這句話特別讓我銘記在心。
老爸留下了一些話給我,從這些話語中,我可以清楚又真實地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他不是會擔心小問題的人,他的建議是「別理它、放開手」,的確激勵人心:
「我們總是在做傻事,我們也知道有些人做的傻事多,有些人做得少。但是看誰做得最多傻事並沒有什麼用。」
我常被問到他是個怎樣的父親。雖然我經常取笑他,因為不記得一些我認為他該知道和我有關的生活細節,例如今年幾歲、就讀的學校等,但是他總是樂於並且有時間陪伴我。他難以好好忍受傻子這件事或許很有名,但是我記得他是一個有趣、有活力、有耐心、愛開玩笑又仁慈的人。我記得他對於找工作的智慧建言,像是1984年他寫給一位高中生的信:
「如果你在年輕時能發現一些喜愛的東西,這些東西又深廣到足以讓你的興趣維持終身,那就太棒了。因為不論那是什麼,如果你做得夠好(如果你真的有愛就能做得好),人們就會付錢給你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每當我讀到他的文字,他的聲音便在我的心中響起。他在諾貝爾獎得獎演說中使用了「瞎湊」這個詞:
「我從來沒有使用我瞎湊出來的機器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
我爸的表達方式讓我深深著迷,但現在已經不復見。我也一直迷戀他獨特的說話節奏。我記得在小時候他就使用一些帶有古意的文辭說法,冰箱叫作「冰盒」,幫幫忙吧!還有用「他們繞著羅賓漢的房屋走才轉到這裡」來描述圓環道路。
我知道他超愛拉斯維加斯。他會把去拉斯維加斯的故事放到演講之中。我很喜歡下面摘錄出的故事,因為他非常善於突破文法規則,讓聲調的節奏使畫面栩栩如生:
「舉例來說,我在拉斯維加斯,假設這是。我遇到了一個讀心者,或這樣說,這個人宣稱自己並非讀心者,而是在技術上來說是具有念力,也就是他光用念頭就能夠影響其他東西。這傢伙到我跟前來,對我說:『我會表演給你看,我們站在輪盤邊,每次球停下來之前,我都能夠告訴你球落在黑色或是紅色方格。』」「這樣說吧,我相信他。在開始投擲之前選哪一個數字都沒差。但是從自然之理、從物理來看,我突然對這些讀心者有成見。如果我相信這個人是由原子構成,如果我相信那些原子(絕大部分的原子)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方式,那麼我看不出來有什麼作用機制可以讓心靈直接影響到投下去的那顆球。所以啦!從其他經驗和一般常識來看,我真的對讀心者的偏見很深。我可以用一百萬元賠一元來賭沒有人能夠讀心。」
「現在賭局開始。那個讀心者說這次會是黑色,結果真的是黑色。讀心者說這次會是紅色,真的開出紅色。這樣我會相信讀心者嗎?不,不相信。讀心者說這次會是紅色,又真的是紅色。我汗流浹背,長知識了……」
他在休閒時做的事情也深具啟發性。他的話語揭露出他的嗜好一直都是研究物理,這會讓我驚訝嗎?其實並不會。他就是沒有辦法把研究物理這個開關關上。我記得他好像總是在思考物理。當手邊沒有筆記本或是紙張的時候,很常看到他在小紙片或甚至是在報紙的白邊上面寫方程式。他回憶甚至在他小的時候,就討厭被迫離開研究工作。
「我沒有辦法做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因為我媽一直要我出門去玩。」
這段話真的讓我莞爾大笑。下面兩段話也顯示出他開放、誠懇的態度,以及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思考物理: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通常用在飛機上的時間想要解開,不過現在還沒有成功。」
「大概在一兩天後,我躺在床上想事情,想著如果要計算在有限區間中波的方程式會怎樣。」
他的謙卑也讓我印象深刻:
「我有其他所有教授都有個通病,也就是時間永遠都不夠,而我給出的問題毫無疑問要比我們能夠解決的還要多。所以我曾想要快點解決,就把一些內容事先寫在黑板上,然後猶如每位教授那般在幻想:如果上課時講述得愈多,那麼就等於教授的愈多。當然,人類心智吸收內容的速度是有限的,不過即使我們的速度太快,依然不理會這種現象。」我依然深深記得老爸給我的建議:思考數學問題時要看看你給的答案是否有意義,工作時的溝通要直接而且誠實,盡力保持友善與仁慈,了解生命是一場刺激的冒險,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努力工作,還有要一直保有幽默感。老爸很擅長自我解嘲,我沒辦法總能如此。我記得有次他拖著笨重的行李在機場中費力行走,要轉機回家。他自言自語的抱怨說:「鳥才飛啊。」後來突然了解到這句話說得真對,便笑著恢復平靜了。在他所有的建議中,要保持幽默感可能是最重要的,我遵守著這句箴言,也讓我度過生命中一些艱難的時刻。
奇怪的是,我也看到了老爸對於他父親的話,這段話也總結了我對老爸的感覺:
「在沒有和其他許多當父親的人相處過之前,我不知道他有多了不起。」
我會永遠感激老爸和我共享人生,人生中那些快樂、糊塗、好笑,以及認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