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懂得人生浪漫的作家>

 

--粗魯的馬奎斯--

 

一九二七年三月六日早上九點誕生於暴雨之中鄉村小屋的賈西亞.馬奎斯是十一個兄弟姊妹裡的老大,在四十歲第一次獲得版稅之前,他一直過著貧窮困苦的生活。到八歲為止,他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連三年都不到,並從十三歲起就必須賺錢餬口。他把青年時期在波哥大暴動中撿到的包包當作戰利品背在身上,因為付不起房租所以去咖啡廳看書代替返回住所。即便是歐洲特派員時期,他也曾經睡在長椅上餐風露宿,靠典當物品勉強維持生計,過著可謂貨真價實「狗屎」般的人生,懷抱不知何時會自殺或客死異鄉的擔憂活著。

 

詩是哥倫比亞文學界的主流,馬奎斯卻寫起賺不了錢的小說。雖然將當時的心境寫成名為《狗屎般的小鎮》寄給哥倫比亞埃索文學獎,卻直到一九六二年才以《惡時辰》之名出版。即便他想回收版權並燒掉這本書,卻無法如願,當時的他一定氣得喊出「狗屎」吧。

 

馬奎斯小時候讀了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記》,對於書中那位貧窮單純的年輕水手如何完美變身為另一個人、平安無事離開城堡深感疑惑,但後來他透過《百年孤寂》脫離貧困的過程,正如現實中的基督山伯爵。

 

馬奎斯雖然經歷了諸多狗屎般的狀況,卻未曾失去加勒比海人的樂天本性,身邊一直圍繞著許多人。他愛著人類,愛著鳥、河、石頭和天空,愛著女人(從小就和許多女性一起生活,理所當然愛著女人,連他最喜歡的詞彙「狗屎」(mierda)也是陰性名詞),並未怪罪矛盾的人類。簡單來說,馬奎斯享受著真實生活,懂得如何享樂,比起獨自一人更喜歡與他人共處的時光。他大概是我所知的作家中,朋友最多的一位。做為人道主義記者的經驗和與生俱來的說書人本性巧妙結合,對於打造出他專屬的「大眾化」風格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成功的賣藝歌手--

 

特別的是,馬奎斯只寫自己經歷過的事,一次都沒有想過區別作品與人生。代表魔幻寫實主義的「沸騰的冰塊」,全部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想起過去觀賞冰塊的回憶而開始提筆《百年孤寂》,可說是外祖父的故事都不為過;《愛在瘟疫蔓延時》寫的是父母;《獨裁者的秋天》則是寫政壇同僚卡斯楚。

 

他的妹妹瑪格麗坦與《百年孤寂》的蕾貝卡一樣患有吃土的異食癖;坐在崩壞的馬康多最後一間藥局前,嘗試解開頭獎為法國旅行的懸賞謎題、打發時間的情侶名叫加布列和梅西迪絲.巴爾恰.帕爾朵,正是作家夫婦。烏蘇拉的繼承人,也是第六代的主角阿瑪蘭塔.烏蘇拉後來生下並期望扶養的孩子,名字正是馬奎斯的兒子龔薩雷茲和羅德瑞戈。

 

加布列前往巴黎並以撿舊報紙為生的模樣、睡在巴黎長椅上的故事,是馬奎斯年輕時的樣貌。《百年孤寂》中年過百歲依舊炫耀自己擁有旺盛活力的烏蘇拉,描述的是馬奎斯的外祖母特蘭基利娜.伊瓜蘭.寇特絲(Tranquilina Iguarán Cotes)。

 

誰都贏不過堅信自己的謊言就是現實的騙子。馬奎斯曾是撰寫紀實報導的記者,因此只能根據既有事實寫作。他不像喬治.歐威爾為了自己的理想,拋棄身分、做出極端的選擇;也不像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小說一樣隨波逐流,吟詠著苦痛;更不像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的人物一樣具有強迫性。

 

我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接觸並研究其他文化。大眾文化促使我行動,帶給我動機。我並非研究大眾文化,而是活在其中。我知道它們從何而來,也知道它們歌頌何事。

──伊芙.比倫等,取自紀錄片《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小心眼的馬奎斯在自己的小說完成之前,絕對不會給任何人看,對於站在眾人面前同樣非常害羞。小時候在廣播節目歌唱才藝表演中遭淘汰雖然成了笑柄,但他一直夢想成為一位賣藝歌手,懷抱著這股想說故事的慾望。

 

一九八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馬奎斯唱著歌、手舞足蹈地為自己祝賀。直到二○一四年三月六日逝世前的八十七歲生日,他都在大家面前唱歌。在歐洲窮得兩袖清風時,也曾以歌手身分為生,看來想當歌手的夢想絕非空口說白話。而他想成為歌手的原因,非常神奇地和他成為小說家的原因雷同。

 

馬奎斯是懂得讓人們幸福的百憂解(Prozac)。因為他懂得人生的浪漫,所以他的作品才令我上癮。翻開本書的讀者可能和我喜歡馬奎斯的原因不同。幽默、加勒比海人的樂觀、浪漫主義般的拉丁美洲、流亡歐洲的世界公民、進步的歷史和政治觀、獨具魅力的說書人、螺旋般的故事結構、反覆與迴轉、魔幻現實主義等,馬奎斯的魅力無窮無盡。談及愈多人喜愛的作家時,愈得費點心思。醜話說在前頭,我將開啟與大家預想所不同的道路,因為遊記不只是對事實的紀錄,也是對現實的自我紀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