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過後,總是會再有一天。我不必急著任意揮霍。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超越我對美食的愛?不多。我有一次很棒的美食體驗是發生在羅馬之旅途中。當時我和四個朋友瑞吉、安德烈、蓋兒和蓋兒的女兒珂比,一起去一間可愛的小餐廳。整間餐廳只有我們這一桌不是義大利人,但我們完全融入,毫無違和感。
在東道主安吉羅的催促下,服務生端出許多美味前菜,數量多到我一度心跳加速,就像引擎瞬間啟動一樣。眼前有櫛瓜鑲火腿、新鮮熟透的番茄上有一層融化的莫札瑞拉起司,這盤菜熱到起司還微微冒泡。配著醒了半小時的托斯卡尼一九八五年分薩西凱亞(Sassicaia)紅酒,那味道柔和順口得彷彿液體天鵝絨。喔!我的天哪!這是多麼珍貴的時光。
我有沒有提到我後來還吃了一碗豆麵湯(簡直是完美)和一些提拉米蘇?那回我真是大快朵頤了一番。那一餐的代價是,隔天我繞著古羅馬競技場慢跑了九十分鐘──但我還是覺得每一口都吃得很值得。
我堅信不疑的事情有很多,好好吃飯是其中之一。我確實知道的是,不論長期或短期來看,開開心心吃一頓,帶給你的好處遠遠多過放一堆低熱量、只有飽足感的食物在廚房,卻讓你猶豫徘徊在食物櫃與冰櫃之間,難以抉擇。這種狀態我稱之為「放牧心態」──你很想要某個東西,卻始終搞不清楚那是什麼。其實,如果你真心渴望的是巧克力,那麼就算把全世界的紅蘿蔔、芹菜和去皮雞肉都堆在你面前,也沒法滿足你。
因此,我已經學會吃一片巧克力(最多兩片),就停下來好好品味。正如郝思嘉的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完全同意她的說法,一天過後,總是會再有一天。我不必急著任意揮霍,一次吃完一整條巧克力。這觀念真是超棒!
(摘自〈喜悅〉)
先滋養自己,才有豐富養分提供給需要你的人。
我其實一點也不像別人想像中那麼容易緊張。過去這些年來,我已經學會把我的能量聚焦於當下,全然覺知每一片刻正在發生的事,不再擔心什麼事該發生卻沒發生、什麼事出錯了,或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過,因為我手頭上實在太多工作,如果我沒能找到一個紓壓的管道,我肯定會效率不彰,而且搞不好還會有點抓狂。
沒有人生來就該馬不停蹄,全力衝刺。這也是為什麼你若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與照顧,你的身體就會以生病或筋疲力竭的形式抗議。而我通常如何回歸原本的自己呢?我幾乎天天和蓋兒聊天。而且,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點亮一、兩支蠟燭,好好泡個熱水澡。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做作,不過,花一分鐘時間專心凝視燃燒中的蠟燭,同時好好放鬆、深呼吸,會讓整個人非常平靜。每晚睡前,我都不會閱讀或觀看任何節目,包括夜間新聞,因為那會讓我感到焦慮。而且我不喜歡斷斷續續地做夢,為了確保睡眠品質,我醒著的時候一定會好好處理困難的情況。此外,我也會寫感恩日誌。在工作一天結束後,為了讓自己沉澱下來,我會閱讀一本好小說,或只是單獨靜坐,回歸我的中心──這就是我所說的「放空」。
身為女性,我們一直遭受洗腦,總是以對別人好為名,犧牲自己的一切。如果有一丁點好處剩下,我們才覺得或許可以為自己留一點。我們必須捨棄這些過去被灌輸的信念。我確實知道的是,你無法給出自己並未擁有的東西。你若任由自己身心耗竭到情緒低落與心靈空虛的地步,只剩下習慣驅使你行動,屆時每個人都會是輸家,尤其是你。
我曾經錄過一集節目,邀請一位人生教練來聊聊「自我照顧」的概念,也就是將自己的需求放在別人的需求之前,結果引來現場觀眾噓聲大起。現場的女士們光是聽到別人建議她們應該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的需求之前,就感到不滿了。我中斷對談,進一步解釋,沒有人說你應該拋下孩子不管,放任他們挨餓。這位人生教練只是建議你應該先滋養自己,如此一來,你才有更豐富的養分提供給最需要你的人。這就跟飛機上的氧氣罩原理一樣,除非你先戴上氧氣罩,否則你根本沒有能力拯救別人。
所以,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需求。清空思緒,讓自己放空,放下執著,提醒自己,這個當下是你唯一確實擁有的片刻。
(摘自〈洞悉〉)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超越我對美食的愛?不多。我有一次很棒的美食體驗是發生在羅馬之旅途中。當時我和四個朋友瑞吉、安德烈、蓋兒和蓋兒的女兒珂比,一起去一間可愛的小餐廳。整間餐廳只有我們這一桌不是義大利人,但我們完全融入,毫無違和感。
在東道主安吉羅的催促下,服務生端出許多美味前菜,數量多到我一度心跳加速,就像引擎瞬間啟動一樣。眼前有櫛瓜鑲火腿、新鮮熟透的番茄上有一層融化的莫札瑞拉起司,這盤菜熱到起司還微微冒泡。配著醒了半小時的托斯卡尼一九八五年分薩西凱亞(Sassicaia)紅酒,那味道柔和順口得彷彿液體天鵝絨。喔!我的天哪!這是多麼珍貴的時光。
我有沒有提到我後來還吃了一碗豆麵湯(簡直是完美)和一些提拉米蘇?那回我真是大快朵頤了一番。那一餐的代價是,隔天我繞著古羅馬競技場慢跑了九十分鐘──但我還是覺得每一口都吃得很值得。
我堅信不疑的事情有很多,好好吃飯是其中之一。我確實知道的是,不論長期或短期來看,開開心心吃一頓,帶給你的好處遠遠多過放一堆低熱量、只有飽足感的食物在廚房,卻讓你猶豫徘徊在食物櫃與冰櫃之間,難以抉擇。這種狀態我稱之為「放牧心態」──你很想要某個東西,卻始終搞不清楚那是什麼。其實,如果你真心渴望的是巧克力,那麼就算把全世界的紅蘿蔔、芹菜和去皮雞肉都堆在你面前,也沒法滿足你。
因此,我已經學會吃一片巧克力(最多兩片),就停下來好好品味。正如郝思嘉的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完全同意她的說法,一天過後,總是會再有一天。我不必急著任意揮霍,一次吃完一整條巧克力。這觀念真是超棒!
(摘自〈喜悅〉)
先滋養自己,才有豐富養分提供給需要你的人。
我其實一點也不像別人想像中那麼容易緊張。過去這些年來,我已經學會把我的能量聚焦於當下,全然覺知每一片刻正在發生的事,不再擔心什麼事該發生卻沒發生、什麼事出錯了,或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過,因為我手頭上實在太多工作,如果我沒能找到一個紓壓的管道,我肯定會效率不彰,而且搞不好還會有點抓狂。
沒有人生來就該馬不停蹄,全力衝刺。這也是為什麼你若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與照顧,你的身體就會以生病或筋疲力竭的形式抗議。而我通常如何回歸原本的自己呢?我幾乎天天和蓋兒聊天。而且,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點亮一、兩支蠟燭,好好泡個熱水澡。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做作,不過,花一分鐘時間專心凝視燃燒中的蠟燭,同時好好放鬆、深呼吸,會讓整個人非常平靜。每晚睡前,我都不會閱讀或觀看任何節目,包括夜間新聞,因為那會讓我感到焦慮。而且我不喜歡斷斷續續地做夢,為了確保睡眠品質,我醒著的時候一定會好好處理困難的情況。此外,我也會寫感恩日誌。在工作一天結束後,為了讓自己沉澱下來,我會閱讀一本好小說,或只是單獨靜坐,回歸我的中心──這就是我所說的「放空」。
身為女性,我們一直遭受洗腦,總是以對別人好為名,犧牲自己的一切。如果有一丁點好處剩下,我們才覺得或許可以為自己留一點。我們必須捨棄這些過去被灌輸的信念。我確實知道的是,你無法給出自己並未擁有的東西。你若任由自己身心耗竭到情緒低落與心靈空虛的地步,只剩下習慣驅使你行動,屆時每個人都會是輸家,尤其是你。
我曾經錄過一集節目,邀請一位人生教練來聊聊「自我照顧」的概念,也就是將自己的需求放在別人的需求之前,結果引來現場觀眾噓聲大起。現場的女士們光是聽到別人建議她們應該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的需求之前,就感到不滿了。我中斷對談,進一步解釋,沒有人說你應該拋下孩子不管,放任他們挨餓。這位人生教練只是建議你應該先滋養自己,如此一來,你才有更豐富的養分提供給最需要你的人。這就跟飛機上的氧氣罩原理一樣,除非你先戴上氧氣罩,否則你根本沒有能力拯救別人。
所以,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需求。清空思緒,讓自己放空,放下執著,提醒自己,這個當下是你唯一確實擁有的片刻。
(摘自〈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