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試閱:第七章
茱蒂絲試圖專心。她還有書稿要標注,有筆記要寫,有信件要處理。她通常在工作時會與外界隔絕,手握著綠色原子筆,迷失在作者的書頁中。她會苦思架構和用字遣詞,仔細處理韻律和筆調。可是一九六〇年四月的那天早上,她頻頻分心,無法把注意力拉回工作上。在關上的門後,克諾夫的高層正在開會,討論《給美國人的法式料理食譜》的命運。
茱蒂絲當時已經讀過那本書的每一個字,並在家中按照其中的許多食譜料理過。她在給同事的一張熱切的便條紙上寫道:「我沒看過任何一本書如此有效為美國人解釋和轉譯法式料理的奧祕。在我看來,閱讀研究這本書就和在藍帶學校上基礎課程一樣有用。」茱蒂絲認為霍頓出版社拒絕這本書是鑄下大錯。她知道三位美食家正在做一件大事。了不起的大事。茱蒂絲告訴我:「我想,如果我這麼喜歡和想要學習,一定有其他人和我一樣。」茱蒂絲認為克諾夫應該出版這本書,而她希望由她擔任編輯。可是必須由其他人代表她提案。
雖然茱蒂絲已經在克諾夫出版社工作超過三年,但她仍未自己單獨受邀討論投稿或購買版權事宜。「我甚至沒有參加編輯會議,」她告訴我,「我還稱不上是──」她暫停了一下,尋找適切的用詞,「『成熟的編輯』。我當時不算年輕了,但大家都傾向把我當成祕書。他們就是這麼稱呼我的。」於是茱蒂絲無助地坐在她的辦公桌前,等著聽她的幾位主管對《法式料理食譜》的裁決。
茱蒂絲知道她爭取出版這本食譜書會面臨什麼事。雖然她知道她的性別肯定幫不上忙,但這不只是她被認為太過資淺或她是女性的問題。茱蒂絲告訴我,身為在出版界的女性,「你會被打壓」。還有個問題是,克諾夫出版社對食譜書並不真的感興趣。幾間大出版社都是如此。儘管在茱蒂絲的經驗中,廚房是個愉悅、實驗、創意參與和玩樂的地方,但就像日復一日的家庭烹飪工作本身,食譜書這個文類也被藐視、貶低或完全忽視。食譜書的作者不被認為是真正的作家,食譜書的主題和形式也被明確認定不屬於文學範疇。
儘管食譜書遭受諸多偏見,茱蒂絲仍看見一絲希望。阿弗雷・克諾夫對飲食和生活十分講究,也自認是美食家。他是紐約葡萄酒和美食協會(Wine and Food Society of New York)的創會會長,也會在他位於紐約州帕切斯(Purchase)的鄉村宅邸舉辦赫赫有名的晚宴。他對食物的興趣偶爾也會顯現在他的工作上。一九三〇年,他曾出版安德列・西蒙(André Simon)的《美好生活的藝術》(The Art of Good Living)。克諾夫出版社也製作過幾本關於釀造葡萄酒的書。另一方面,布蘭奇・克諾夫則幾乎不吃東西,肯定也不下廚。她對食譜書和美食這一更廣泛的主題興趣缺缺(但有個例外是,她出版了英國飲食作家伊麗莎白・大衛〔Elizabeth David〕的《義大利菜》〔Italian Food〕,這本書和《法式料理食譜》一樣,也是透過艾維絲・德沃托來到克諾夫出版社)。
出版《法式料理食譜》,在各方面都是風險。這本書在技術上相當複雜,而且篇幅很長。印刷費將會十分昂貴,代表著定價必須要高──等於一開始就有三項不利因素。不過,為一本食譜書冒險,也會讓茱蒂絲在克諾夫出版社的名聲岌岌可危。她公開討好阿弗雷的品味,可能會惹怒布蘭奇,此外,她還可能會被歸類為不夠嚴肅,過度關心「女人的東西」。如果要有機會出版《法式料理食譜》,茱蒂絲就需要社內的盟友,某個可以同時熱烈擁護她和這本書的人。某個備受信任的資深男性。
安格斯・卡麥隆(Angus Cameron)於一九五九年進入克諾夫工作,已經是出版界的老鳥。他曾先後待過鮑伯斯-梅里爾(Bobbs-Merrill)和利特布朗(Little, Brown)兩間出版社,發行過沙林傑(J. D. Salinger)、麗蓮・海爾曼(Lillian Hellman)和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作品。他在一九四三年成為利特布朗出版社的總編輯。卡麥隆的著名事蹟是他多次為對的書冒險,曾有人稱他為「美國最重要的圖書編輯」。他經常引發爭論,因此在出版界贏得名聲,成為公認值得關注的人物,但也引起冷戰時期共產主義獵巫者的注意。一九四七年,卡麥隆遭指控支持反美國運動。他旗下的三十一名作者都一起被牽連入內。高層告知他,如果想要保住飯碗,他從今以後所有的外部活動都必須經過公司批准。他沒有聽從命令,反而選擇辭職。他先把妻小帶到阿第倫達克山區(Adirondacks),接著又請一位叢林飛行員載他們到阿拉斯加去避風頭,等待紅色恐慌(Red Scare)的風潮平息。從一九五二年春季至九月,他們一家人都在布魯克斯山(Brooks Range)生活,與世隔絕。卡麥隆善用他捕魚、狩獵和烹飪的技術;他捕撈白身魚,販售給當地的原住民族,像對待貴族般餵飽他的家人。卡麥隆於一九五〇年代中期回歸出版業,被視為出版業的勝利和自由言論戰勝審查制度的證明。對克諾夫出版社來說,延攬到安格斯・卡麥隆是一大成功。
茱蒂絲觀察著安格斯・卡麥隆如何對付資深編輯。她特別敬佩他能在阿弗雷心情不好時和他溝通。「安格斯懂很多,也對許多事感興趣。」茱蒂絲告訴我。「他非常優秀,是位真正博學又全能的男士。」
茱蒂絲和安格斯成為好友,經常共進午餐,談論書、美食和葡萄酒。但安格斯不僅熱愛美食和烹飪。他也瞭解食譜書。在鮑伯斯-梅里爾出版社時,卡麥隆一九三六年協助推出厄爾瑪・隆鮑爾(Irma S. Rombauer)的《廚藝之樂》(Joy of Cooking)的第一個普及版本,這本書至今仍是史上最暢銷的食譜書之一。在利特布朗出版社時,他曾發行蒂昂・盧卡斯(Dione Lucas)的作品,她是餐廳老闆,一九四二年曾在曼哈頓創立藍帶學校。多年來,盧卡斯都被視為美國最重要的法餐教師,而她本人則是紐約小眾美食圈的核心人物。因此,茱蒂絲發現她在三位美食家的書中挖到寶藏時,她知道安格斯・卡麥隆是她求助的最佳人選。
茱蒂絲把《法式料理食譜》交給卡麥隆,請他誠實回饋意見。她做好失望的心理準備,但結果她根本不需要擔心。和茱蒂絲一樣,安格斯看到這本書後深受震撼。「在渴望精進廚藝又身為編輯的我看來,」卡麥隆在他的審稿報告中寫道,「儘管我還沒有實際嘗試過書中的食譜,但這本書是我看過最實用的法式料理書。就我所知,這幾位作者做的事史無前例……我深信這本書會賣到供不應求。」卡麥隆一頁接著一頁詳細寫著他對這本書的信心,為其理想辯護。
四月的那場編輯會議,茱蒂絲在辦公桌前焦急等待時,卡麥隆正慷慨激昂地推銷這本書,重申他在書面報告中的賣力推薦。他說,這本書是驚人的成就,簡直無與倫比。至於資金方面,卡麥隆不認為製作成本高昂和連帶導致的高零售定價會妨礙銷售。卡麥隆大力主張,克諾夫出版社應該簽下這本書,並交由茱蒂絲負責。
卡麥隆滔滔不絕時,布蘭奇・克諾夫氣得坐立難安。茱蒂絲是她的人,而布蘭奇最不需要的就是某本愚蠢的食譜書占用她的執行編輯的時間。最後,布蘭奇終於受夠了,她推開自己的椅子,氣呼呼地離開會議室。會議一瞬間陷入沉默,接著阿弗雷・克諾夫開口說話。「好吧,」他生硬地說,鬍子的兩端露出一抹微笑,「我們就給瓊斯女士一個機會試試吧!」
卡麥隆告訴茱蒂絲這個消息時,她歡欣鼓舞。她馬上寫信給茱莉亞・柴爾德。「我們公司剛批准了對柴爾德、貝克和貝賀托勒作品的出版提案。」克諾夫出版社出價一千五百美元購買這本書的版權,是霍頓出版社的兩倍。茱蒂絲反覆提到這本書多麼精采,但也在信中強調他們離準備付印還有段距離。團隊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茱莉亞是代表三位美食家的主要通信人,她表示她非常開心克諾夫出版社簽下這本書,並提到她對於茱蒂絲已經按照書中食譜試煮感到驚喜。柴爾德說:「這代表我們的溝通是有實質意義的。」然而,柴爾德顯然還不太清楚她們的新編輯打算修改的幅度。「我們無疑在一個月內就能準備好最終版書稿給你,」柴爾德於一九六〇年五月寫道,「我現在就著手處理。」

• • •

到了一九六〇年,美國的消費者文化正試圖說服美國女性不要從零開始做菜──尤其是針對中產階級白人女性,那時中產階級正快速擴張。一九五三年的《君子雜誌》(Esquire)打趣寫道:「準備和規劃一天三餐會讓媽媽非常厭煩。」戰後的消費主義文化承諾我們將會進入前所未有的悠閒時代,並靠著預先包裝和加熱即食的食品來實現。公司推銷新型家電時,將之定位成額外的幫手。「當時撲天蓋地的訊息是,可憐的小女人沒有時間下廚,」茱蒂絲告訴我,「而且下廚有損她的尊嚴。」廣告商將準備三餐塑造成應該盡可能簡化和機械化的一項家事,如此女士才能離開廚房、翹腳休息、喝點小酒。食譜書也是這計謀的一部分。
一九五〇年,麥格勞希爾出版社(McGraw-Hill)和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共同出版了《貝蒂・柯羅克的圖畫烹飪書》(Betty Crocker’s Picture Cook Book)。這本書立刻登上暢銷排行榜(至今已販售超過六千五百萬本,沒有任何食譜書比得上這本書的銷售成就)。這本書教導美國女性如何餵飽孩子和待客、廚房裡的省力訣竅,也建議如何設計、打造一間新廚房並為其添購設備用品。《貝蒂・柯羅克》一書承諾,通用磨坊的產品和「最新的便捷技巧、設備及調理食品」會帶來「更多烹飪和家政樂趣」。
這全都是行銷手段。《貝蒂・柯羅克》這類的食譜書背後的目的不是要教導女性烹飪,而是要吸引她們購物。這方法確實有效。在當時的美國,購物幾乎都是太太們作主。而戰後數年間,家電和家具的花費增加了百分之兩百四十。這樣的願景並非所有人都能企及;美國的農民、工匠和勞動階級的窮人,還有大多數的有色人種,都沒有像受美國軍人權利法案幫助的白人中產階級一樣,受益於階級向上流動。不過,對於那些有閒錢可花的人來說,一如《貝蒂・柯羅克》所宣稱的,消費主義的新時代是「夢想成真」。對於那些難以應付從零開始做菜或因此疲憊不堪的人來說,這個概念令人感到寬慰。但不是所有人都買單。
戰後,美國女性集體被奪走支薪工作,被迫離開公共領域。如今,她們的烹飪技巧被重新塑造成老派過時,因此連在廚房這樣的私人領域都被逐漸排擠出去。這情況幾乎彷彿女性本身正漸漸變得廢而不用。茱蒂絲想要抵抗這樣的浪潮,她明白茱莉亞・柴爾德也是如此。在巴黎生活時,這兩位女性都開始將廚房視為深具意義和感官享受的場所,也是蘊含力量的空間。在她們看來,烹飪不是苦活(但肯定是工作),也不是必須逃離的性別陷阱。她們反而將烹飪藝術視為一種途徑,可以通往更寬廣的世界和更豐富自主的生活。透過食物,茱蒂絲和茱莉亞發現某種共同的政治觀點,某種表現女性特質的方式,但不受她們眼中的美國保守規範拘束。「食物是我們的反叛,」茱蒂絲告訴我,「賦予我們勇氣去看見和實現新事物。」茱蒂絲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是時候傳達她們的理念了。然而,如果要讓《法式料理食譜》改變美國人對烹飪的態度──她也確實相信辦得到──那這本書就必須完美無瑕。

(摘自:《茱蒂絲‧瓊斯與美國二十世紀》,〈第七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