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少年天才駭客

少年時代,阿桑奇就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非凡的探索能力。

阿桑奇13 歲時,克莉絲蒂娜在一家電子產品商店街的對面,租了一間房子。阿桑奇就常常跑到一家電子商品店的一台Commodore 64 型電腦上玩程式設計。阿桑奇和很多智商奇高的少年一樣,很少與同齡人交流,而是更願意坐在電腦螢幕前。

克莉絲蒂娜後來把家搬到了一個房租更為便宜的地方,用節省下來的錢買下了那台電腦。阿桑奇自小就顯露出電腦技術方面的天賦。他很快就學會了如何破解常用的應用程式,發現程式師在設計程式時隱藏的一些不為人知的資訊。

「人機交互的樸素性對我很有吸引力,這就像下棋。國際象棋是非常樸素的,既沒有太多的規則,也沒有隨機性,而且問題很有難度。」阿桑奇說。

談起青春期的自己,他曾和一位朋友說:「我們是聰明而敏感的孩子,與主流的文化格格不入,而且非常看不起那些有死腦袋的不可救藥之人。」

阿桑奇16 歲時,擁有了一台數據機,那是1987 年。當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還沒有把網路對國際社會開放,網路只是一個用於科研的私人網路絡,現代意義上的網路站還不存在。但是,電腦區域網路和電信系統網路,開始出現了網路的雛形,正好可以供好奇而技術精湛的阿桑奇任意馳騁。這也成為阿桑奇進入駭客世界的一扇大門。

阿桑奇自此後開始成為一名駭客。他自稱「門達克斯」(Mendax,這是一個古典拉丁詞彙,意思是「騙子」)。這個名字來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說過的「高尚的偽裝」(splendide mendax)。此時,阿桑奇對學校和家庭生活毫無興趣,只有在進入「密涅瓦」(即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無拘無束地馳騁、窺看、破解時,才感到某種歸屬感。

阿桑奇逐漸在網路資訊技術領域,樹立了一定聲譽,被駭客圈稱為「能夠闖進最安全網路的高級程式師」。

1991 年,阿桑奇把目標對準了全球駭客的最高挑戰目標:「美國國防部網路資訊中心」(NIC)。他和兩名來自知名駭客BBS 論壇「電子夢幻」的朋友,一個是號稱「澳大利亞第一電話飛客」(編註一:Phreak,指探索電話網路技巧的玩家)的「Trax」,一個是程式設計高手「Prime Suspect」,共同組成了一個駭客組織,叫做「國際顛覆」小組。他們以「競爭式的合作」開始嘗試,首先侵入了與「美國國防部網路資訊中心」密切相連的美國國防部根伺服器(Root Server),然後偷偷留下了後門程式。

此外,「國際顛覆」小組還曾經闖入歐洲和北美的電腦網路系統,包括屬於國防部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網路系統。雖然「國際顛覆」小組可以接觸到許多機密資訊,但他們始終拒絕像某些唯利是圖的商業駭客那樣,出售這些機密資訊。「國際顛覆」小組成員的駭客活動都是在墨爾本大學公用電腦室以及家中完成的,因為「Trax」和「Prime Suspect」當時都在依靠助學貸款專案艱難度日。

1997 年, 澳大利亞女作家賽利特・德蕾福斯和阿桑奇合著了一本包含阿桑奇親身經歷、被全球駭客奉為圭臬的紀實性著作:《地下世界》(Underground)。

在這本書中,阿桑奇講述了駭客文化早期的黃金法則:「不要破壞(或摧毀)你所闖入的電腦系統(包括使它癱瘓);不要更改那些系統中的資訊(除了修改路徑日誌為自己的行蹤作掩飾);分享所獲資訊。」這也是阿桑奇所秉持的駭客法則。「事後看來,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友善的自我約束準則。」他回憶說。

阿桑奇還是最早的開源、免費通訊連接埠掃描程式Strobe 的作者。Strobe 是一個TCP 埠掃描器,它可以記錄指定電腦的所有開放埠。Strobe的運行速度很快,阿桑奇聲稱,在適中的時間內,便可掃描一整個國家的電腦。它能快速識別指定電腦上正在運行什麼服務。後來,這成為不少駭客常用的工具。

1997 年左右,阿桑奇還與人合作發明了Rubberhose Deniable 加密系統,初衷只是為了提供一種保護敏感性資料的工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