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謊言與事實
親愛的讀者,請想像以下的情景:
在一些落後國家的療養院中,幾位老人在大談健康問題:抱怨自己的病痛,分享不同的吃藥經驗,討論各種治療方法等。可是,他們完全沒有醫學知識,所以這種對話其實只是空談,一點也不能改善他們的健康!他們不聽醫學專家的意見,只相信所謂的「保健書籍」,造成他們的健康只會惡化,因為寫那種書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醫生或護士,而是追逐利益的商人。
任何一位醫生聽到那些老人的對話,一定都會對他們的無知感到驚訝,並覺得他們很可憐!同樣地,一般人討論語言學習時,也只會使用商人們寫的「語言教科書」,緩慢學習外語,而不知道最基本的語言學知識就能大大幫助他們──筆者看到這些人時,也會覺得他們都很可憐,和那些老人一樣!
語言學就和醫學一樣,也是一種科學,能夠幫助很多人改善他們語言的「健康」。而我作為語言學家,是「語言的醫生」,因此有責任寫這本書。
*******
以下是有一則虛構故事,和筆者完全沒有關係:;-)
半說全騙
有一天,一位名為張志聰的作家在西門町向一位女孩搭訕,邀請她一起喝咖啡。他在談天時,很有自信地對她說:「我是出過書的作家,住過十多個國家,會講十一種語言......」等各式各樣的浪漫事蹟。而那位女孩可能剛好和男朋友分手吧?無論如何,他的話似乎給了她相當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們最後一起去賓館過夜。
隔天早上,他對她說:「其實,我已經有老婆和三個小孩了。」
女孩聽了很驚訝,大罵他:「你這個騙子!」
他回她:「我哪裡騙妳?我說的都是事實:我真的是出過書的作家......」
但她依舊大喊著:「所以你是忘記你已經結婚了嗎!」筆者的評論:
在這個故事裡,仁兄可以算是騙了她!但我要再次提醒讀者:這篇故事完全是虛構的──事實上,張志聰(也就是我)不會欺騙女孩子,只是她們的態度有時候會使他感到迷惑,令他深陷其中,之後再發給他好人卡,這時他就會感到受騙了。我寫這篇故事,僅僅是想說明:一半的事實與謊言無異,仍舊是在騙人【圖1】。很可惜的是,臺灣的語言教育官員就常常只教大家一半的事實,例如:「英文是唯一的國際語言」、「但即便你學到老,你還是無法像美國人一樣精通英文」、「學生無論如何必須死背辭典」、「其他的外語和英文比起來更難學,而且毫無用處......」等等。因此,在臺灣,能夠勝任語言教導者的人就像醫生一樣,他得先「醫治」學生的錯誤觀念,例如幫他去除之前不正確的概念或糾正被教錯的發音。
而這本書正提供了這種醫治的方式,引領老師、家長、學生享受學習語言的過程,同時也瞭解到語言學的基本原理,知道關於語言的另一半事實。
*******
親愛的讀者,我想從這則有關經驗轉述的笑話開始:
不同國家的人對妓院的經驗
泰國人的經驗是:泰國人開妓院,邀請日本人來。
日本人的經驗是:日本人去泰國,上妓院。
臺灣人的經驗是:臺灣人去日本,聽到日本人吹噓去泰國旅行,回國後在電視上宣揚日本人上妓院的經驗。
南韓人的經驗是:南韓人去臺灣,在電視上看到關於日本人旅行的報導,在網路上談論日本人上妓院的經驗。
北韓人的經驗是:北韓人聽到傳聞後,就說:「南韓男人都亂七八糟!整天愛上日本的妓院!」
筆者的評論:
同樣地,因為臺灣人幾乎都只「學英文到老」,出國時,大多也只會去英語系國家,所以他們對世界的想像都來自英國或再經過美國的二、三手錯誤消息。這些訊息充滿偏見,例如:「法國人都很浪漫」、「德國人都沒有幽默感」、「在阿拉伯國家,旅行都很危險」......等等──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刻板印象!都是胡說八道!
筆者住過許多國家(但不包括泰國),學過十一種語言,最後在臺灣定居。現在,我想要和新同胞分享我豐富的國際經驗與學習語言的訣竅。筆者衷心希望臺灣人不要將自己侷限於英文。學會不同的外語,能夠使你突破由美國媒體與臺灣教育機關蓄意製造出來的哈哈鏡,自行瀏覽其他國家的網站、閱讀其他語言的書籍、出國探索英語圈之外的世界,得到第一手的知識,創造不失真的世界觀。臺灣自進入網路時代之後,大家腦子裡還存在著另一種刻板印象:「網路上的資訊都是用英文或中文寫的」。這就像是一位內政部的官僚最近傲慢地向我說:「所有的國家都跟臺灣一樣,要求人在歸化時必須放棄之前的國籍」。騙子!妳根本是井底之蛙!妳一定沒有在其他國家入過籍,也一定沒有一一研究過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的移民法!而教育部也在騙您──實際上,網路中充斥著幾百種語言,例如Wiki百科目前就有288種不同語言的版本。比如說,如果讀者google「Frosch」一詞的話,您的銀幕上立刻就會出現非常多德文詞;「kurbaga」會帶您到土耳其文的世界,「grenouille」則是到法文的......等等。因此,筆者謹以此書獻給這美好的語言多元現象!
*******
筆者是住象牙塔之外的專業語言學家,曾學會十一種語言。但我並不推薦大家學習很多種語言,也不會要求大家一定要學習很多種外語,就像專業的畫家不會要求大家都要學習繪畫一樣。不過,我認為那些把自己的外語視界侷限到只剩英文的人,心胸都很狹窄,因此「學英文到老」的人也都是井底之蛙!
雖然筆者認為本書的內容是最重要的,但還是有許多讀者對我的家譜深感興趣。對此,我只能說:我是臺灣的新住民,也是世界公民,目前擁有三本護照(歐盟、美洲、中東),現在也在設法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因此沒辦法用任何單一國家來定義我。再說,我也不是化石,所以就算真有一條定義可以說明我是誰,這條定義也會不停按照我身處時空的不同而改變。而且,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果有一天我出名了,大家對我的定義也會大幅改變。Einstein(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之前,已經擁有豐富的行走國際的經驗,也有收集身份與護照的嗜好。他曾用一段文字描述自己與許多民族的關係,在此,我就借用他的這段話,來說明我與某些民族的關係,好迎合好奇的讀者吧!;-)
如果有一天我出名了(老實說,我不太希望這件事發生),許多國家會爭相接納我,例如:
美國人會說我是一位美國人,
希臘人會說我是一位希臘人,
土耳其人會說我是一位土耳其人,
中國人會說我是一位中國人等等,
而民進黨會說我是一位臺灣的榮譽居民。可是,現在我不出名,所以許多國家會把我當成皮球踢,將我排拒在外,說成是其他的民族,例如:
美國人會說我是一個希臘人,
希臘人會說我是一個美國人,
土耳其人會說我是一個韃靼人,
中國人說我是屬於中國的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等等,
而民進黨說我是一個外國人,並應該儘快回去「我的國家」
──可是,「我的國家」是哪一個?;-)
A1-語言學家的神通(節錄)
我已經學會了十一種語言(我可不是在開玩笑,我等待讀者們來考驗我;-)),其中五種(中、德、法、英、日文)我已達到精通的程度,能不用課本直接教學。至於其他六種,我也能教,但因為造詣不是這麼高,所以仍然需要使用教科書來教學,就像一般臺灣的老師。:-(
有人對我說過:「您真有語言天份!」哈!不用崇拜我,我不是神! 事實上,我只是語言學家,專精於聲韻學與比較語言學;這些知識讓我學習語言時很容易上手。以下是我的「神通」中的十一個原則:
1.學習語言應該是浪漫的:您不會願意別人替您選擇結婚的對象,同樣地您也應該依循您個人對特定人物、國家、文化、食物......等的喜愛,來選擇您最愛的語言。於此您跟語言的關係就會像戀人一般浪漫美好。
2.不要死記單詞或片語,要懂得理解與聯想。逛百貨公司時,您不會買下所有的商品;同樣地,字典裡大部分的單詞幾乎都不會用到,因此只有笨蛋才會試圖背下整本辭典。明白您真正需要的單詞是最重要的:請拿出一則沒有對白的漫畫,試著用您想學的語言加以敘述故事情節,然後您很快就會瞭解您缺乏哪些單詞了。
3.請您在腦子裡安裝一個可自由切換不同語言的開關,使您能夠自由關閉中文和其他的語言,激發使用新語言的能力。就像如果您需要在日本開車的話,就必須立刻改掉您的舊習慣,因為在日本車子是靠左駕駛──否則您可能會提早到天堂報到!同樣地,當您在唸英文之外的語言時,絕對不要根據英文的發音規則來唸,例如A在其他的語言不是[ei]而是[a],I不是[ai]而是[i];在德文V不是[v]而是[f]......等等。4.想要把語言講好,就要先從錯誤中學習,不要怕您會說錯──與人講話又不會死掉,沒有人無聊到會記下所有您說過的話!如果您不敢開口,只學文法,您就不要期望有一天,您會忽然開口講出完全正確的語言,這樣的學習方式決不是一帖良方。
5.不一定要找所謂的「母語者」學習語言。一般的人在兩歲時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第一種語言,但這些父或母語者卻通常不懂得如何教學,因此向專家學習語言會比較有用。就如同想學賽跑的人不會跟著跑最快的運動員學,而應該聽從訓練員一樣!
6.正確的發音很重要! 有些人學了半輩子的文法,已能夠寫出不錯的文章,可是當他開口時,卻只能發出難以理解的音。學習基本的發音學和音標,可以幫助您發出清楚正確的音。筆者認為應該精通發音為優先,而文法知識則可以慢慢來。
7.學習語言時,運用越多感官越好。當您讀文章時,請唸出來;當學新字時,請用筆抄下來。練習時邊寫邊唸,您的耳朵和手會一起幫您記住這些字詞。
8.使用合適的字母學習語言。例如,想學好日文發音,就應該要通過背平假名來學習。
9.入境隨俗。不要用冗長的中文描述外語字──試試看用您想學的語言來形容,會收到一石二鳥之效果。
10.對於您想學的語言,不要永遠只是被動地解讀別人的文章。我認為將語言學習歷程分成「聽說讀寫」是不對的:應該是「聽讀說寫」才對,因為「聽讀」是被動的、「說寫」才是主動的學習方式。因此當您學會了發音、幾個單詞和語法規則之後,就應該要開始嘗試造句,因為無論是說還是寫都要大量的練習的!
11.盡量找能使用標準語言的學習對象:不要跟陳水扁學國語!(不過,如果您想學的是「臺灣國語」,那就另當別論!)
親愛的讀者,請想像以下的情景:
在一些落後國家的療養院中,幾位老人在大談健康問題:抱怨自己的病痛,分享不同的吃藥經驗,討論各種治療方法等。可是,他們完全沒有醫學知識,所以這種對話其實只是空談,一點也不能改善他們的健康!他們不聽醫學專家的意見,只相信所謂的「保健書籍」,造成他們的健康只會惡化,因為寫那種書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醫生或護士,而是追逐利益的商人。
任何一位醫生聽到那些老人的對話,一定都會對他們的無知感到驚訝,並覺得他們很可憐!同樣地,一般人討論語言學習時,也只會使用商人們寫的「語言教科書」,緩慢學習外語,而不知道最基本的語言學知識就能大大幫助他們──筆者看到這些人時,也會覺得他們都很可憐,和那些老人一樣!
語言學就和醫學一樣,也是一種科學,能夠幫助很多人改善他們語言的「健康」。而我作為語言學家,是「語言的醫生」,因此有責任寫這本書。
*******
以下是有一則虛構故事,和筆者完全沒有關係:;-)
半說全騙
有一天,一位名為張志聰的作家在西門町向一位女孩搭訕,邀請她一起喝咖啡。他在談天時,很有自信地對她說:「我是出過書的作家,住過十多個國家,會講十一種語言......」等各式各樣的浪漫事蹟。而那位女孩可能剛好和男朋友分手吧?無論如何,他的話似乎給了她相當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們最後一起去賓館過夜。
隔天早上,他對她說:「其實,我已經有老婆和三個小孩了。」
女孩聽了很驚訝,大罵他:「你這個騙子!」
他回她:「我哪裡騙妳?我說的都是事實:我真的是出過書的作家......」
但她依舊大喊著:「所以你是忘記你已經結婚了嗎!」筆者的評論:
在這個故事裡,仁兄可以算是騙了她!但我要再次提醒讀者:這篇故事完全是虛構的──事實上,張志聰(也就是我)不會欺騙女孩子,只是她們的態度有時候會使他感到迷惑,令他深陷其中,之後再發給他好人卡,這時他就會感到受騙了。我寫這篇故事,僅僅是想說明:一半的事實與謊言無異,仍舊是在騙人【圖1】。很可惜的是,臺灣的語言教育官員就常常只教大家一半的事實,例如:「英文是唯一的國際語言」、「但即便你學到老,你還是無法像美國人一樣精通英文」、「學生無論如何必須死背辭典」、「其他的外語和英文比起來更難學,而且毫無用處......」等等。因此,在臺灣,能夠勝任語言教導者的人就像醫生一樣,他得先「醫治」學生的錯誤觀念,例如幫他去除之前不正確的概念或糾正被教錯的發音。
而這本書正提供了這種醫治的方式,引領老師、家長、學生享受學習語言的過程,同時也瞭解到語言學的基本原理,知道關於語言的另一半事實。
*******
親愛的讀者,我想從這則有關經驗轉述的笑話開始:
不同國家的人對妓院的經驗
泰國人的經驗是:泰國人開妓院,邀請日本人來。
日本人的經驗是:日本人去泰國,上妓院。
臺灣人的經驗是:臺灣人去日本,聽到日本人吹噓去泰國旅行,回國後在電視上宣揚日本人上妓院的經驗。
南韓人的經驗是:南韓人去臺灣,在電視上看到關於日本人旅行的報導,在網路上談論日本人上妓院的經驗。
北韓人的經驗是:北韓人聽到傳聞後,就說:「南韓男人都亂七八糟!整天愛上日本的妓院!」
筆者的評論:
同樣地,因為臺灣人幾乎都只「學英文到老」,出國時,大多也只會去英語系國家,所以他們對世界的想像都來自英國或再經過美國的二、三手錯誤消息。這些訊息充滿偏見,例如:「法國人都很浪漫」、「德國人都沒有幽默感」、「在阿拉伯國家,旅行都很危險」......等等──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刻板印象!都是胡說八道!
筆者住過許多國家(但不包括泰國),學過十一種語言,最後在臺灣定居。現在,我想要和新同胞分享我豐富的國際經驗與學習語言的訣竅。筆者衷心希望臺灣人不要將自己侷限於英文。學會不同的外語,能夠使你突破由美國媒體與臺灣教育機關蓄意製造出來的哈哈鏡,自行瀏覽其他國家的網站、閱讀其他語言的書籍、出國探索英語圈之外的世界,得到第一手的知識,創造不失真的世界觀。臺灣自進入網路時代之後,大家腦子裡還存在著另一種刻板印象:「網路上的資訊都是用英文或中文寫的」。這就像是一位內政部的官僚最近傲慢地向我說:「所有的國家都跟臺灣一樣,要求人在歸化時必須放棄之前的國籍」。騙子!妳根本是井底之蛙!妳一定沒有在其他國家入過籍,也一定沒有一一研究過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的移民法!而教育部也在騙您──實際上,網路中充斥著幾百種語言,例如Wiki百科目前就有288種不同語言的版本。比如說,如果讀者google「Frosch」一詞的話,您的銀幕上立刻就會出現非常多德文詞;「kurbaga」會帶您到土耳其文的世界,「grenouille」則是到法文的......等等。因此,筆者謹以此書獻給這美好的語言多元現象!
*******
筆者是住象牙塔之外的專業語言學家,曾學會十一種語言。但我並不推薦大家學習很多種語言,也不會要求大家一定要學習很多種外語,就像專業的畫家不會要求大家都要學習繪畫一樣。不過,我認為那些把自己的外語視界侷限到只剩英文的人,心胸都很狹窄,因此「學英文到老」的人也都是井底之蛙!
雖然筆者認為本書的內容是最重要的,但還是有許多讀者對我的家譜深感興趣。對此,我只能說:我是臺灣的新住民,也是世界公民,目前擁有三本護照(歐盟、美洲、中東),現在也在設法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因此沒辦法用任何單一國家來定義我。再說,我也不是化石,所以就算真有一條定義可以說明我是誰,這條定義也會不停按照我身處時空的不同而改變。而且,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果有一天我出名了,大家對我的定義也會大幅改變。Einstein(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之前,已經擁有豐富的行走國際的經驗,也有收集身份與護照的嗜好。他曾用一段文字描述自己與許多民族的關係,在此,我就借用他的這段話,來說明我與某些民族的關係,好迎合好奇的讀者吧!;-)
如果有一天我出名了(老實說,我不太希望這件事發生),許多國家會爭相接納我,例如:
美國人會說我是一位美國人,
希臘人會說我是一位希臘人,
土耳其人會說我是一位土耳其人,
中國人會說我是一位中國人等等,
而民進黨會說我是一位臺灣的榮譽居民。可是,現在我不出名,所以許多國家會把我當成皮球踢,將我排拒在外,說成是其他的民族,例如:
美國人會說我是一個希臘人,
希臘人會說我是一個美國人,
土耳其人會說我是一個韃靼人,
中國人說我是屬於中國的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等等,
而民進黨說我是一個外國人,並應該儘快回去「我的國家」
──可是,「我的國家」是哪一個?;-)
A1-語言學家的神通(節錄)
我已經學會了十一種語言(我可不是在開玩笑,我等待讀者們來考驗我;-)),其中五種(中、德、法、英、日文)我已達到精通的程度,能不用課本直接教學。至於其他六種,我也能教,但因為造詣不是這麼高,所以仍然需要使用教科書來教學,就像一般臺灣的老師。:-(
有人對我說過:「您真有語言天份!」哈!不用崇拜我,我不是神! 事實上,我只是語言學家,專精於聲韻學與比較語言學;這些知識讓我學習語言時很容易上手。以下是我的「神通」中的十一個原則:
1.學習語言應該是浪漫的:您不會願意別人替您選擇結婚的對象,同樣地您也應該依循您個人對特定人物、國家、文化、食物......等的喜愛,來選擇您最愛的語言。於此您跟語言的關係就會像戀人一般浪漫美好。
2.不要死記單詞或片語,要懂得理解與聯想。逛百貨公司時,您不會買下所有的商品;同樣地,字典裡大部分的單詞幾乎都不會用到,因此只有笨蛋才會試圖背下整本辭典。明白您真正需要的單詞是最重要的:請拿出一則沒有對白的漫畫,試著用您想學的語言加以敘述故事情節,然後您很快就會瞭解您缺乏哪些單詞了。
3.請您在腦子裡安裝一個可自由切換不同語言的開關,使您能夠自由關閉中文和其他的語言,激發使用新語言的能力。就像如果您需要在日本開車的話,就必須立刻改掉您的舊習慣,因為在日本車子是靠左駕駛──否則您可能會提早到天堂報到!同樣地,當您在唸英文之外的語言時,絕對不要根據英文的發音規則來唸,例如A在其他的語言不是[ei]而是[a],I不是[ai]而是[i];在德文V不是[v]而是[f]......等等。4.想要把語言講好,就要先從錯誤中學習,不要怕您會說錯──與人講話又不會死掉,沒有人無聊到會記下所有您說過的話!如果您不敢開口,只學文法,您就不要期望有一天,您會忽然開口講出完全正確的語言,這樣的學習方式決不是一帖良方。
5.不一定要找所謂的「母語者」學習語言。一般的人在兩歲時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第一種語言,但這些父或母語者卻通常不懂得如何教學,因此向專家學習語言會比較有用。就如同想學賽跑的人不會跟著跑最快的運動員學,而應該聽從訓練員一樣!
6.正確的發音很重要! 有些人學了半輩子的文法,已能夠寫出不錯的文章,可是當他開口時,卻只能發出難以理解的音。學習基本的發音學和音標,可以幫助您發出清楚正確的音。筆者認為應該精通發音為優先,而文法知識則可以慢慢來。
7.學習語言時,運用越多感官越好。當您讀文章時,請唸出來;當學新字時,請用筆抄下來。練習時邊寫邊唸,您的耳朵和手會一起幫您記住這些字詞。
8.使用合適的字母學習語言。例如,想學好日文發音,就應該要通過背平假名來學習。
9.入境隨俗。不要用冗長的中文描述外語字──試試看用您想學的語言來形容,會收到一石二鳥之效果。
10.對於您想學的語言,不要永遠只是被動地解讀別人的文章。我認為將語言學習歷程分成「聽說讀寫」是不對的:應該是「聽讀說寫」才對,因為「聽讀」是被動的、「說寫」才是主動的學習方式。因此當您學會了發音、幾個單詞和語法規則之後,就應該要開始嘗試造句,因為無論是說還是寫都要大量的練習的!
11.盡量找能使用標準語言的學習對象:不要跟陳水扁學國語!(不過,如果您想學的是「臺灣國語」,那就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