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修辭的政治: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

79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前言:語言非小事

我們的語言的界限,就是我們的世界的界限。──路德維希‧ 維根斯坦

空話,其主要作用是讓使用者免去思考的義務。──古斯塔夫‧ 勒龐

「歡迎加入內線投資群組,保證獲利三○%!」、「穩賺不賠的十檔飆股清單,馬上加賴領取!」二○二二年五月,全球股市多頭行情已經因為俄烏戰爭及通貨膨脹而呈現反轉態勢了,我的手機上依然接到不少地下投資集團傳來的簡訊;與此同時,各種投資糾紛與詐騙也開始躍上社會新聞版面:「工程師捧五十萬現金趕搭美股致富梯隊」、「飆股LINE 群,工程師被剝皮痛失二六○萬」。陌生人傳來的寥寥幾句話,竟有如此大的作用,讓不少人把幾十萬、數百萬辛勤儉省下來的儲蓄交付給他們,想來確實是不可思議。

在沒有接觸到這些簡訊之前,人們是不可能相信這種說法的,因為這違反了我們的現實經驗──「世界那有這麼好的事!」、「這麼好的事他幹嘛要跟別人分享?」然而,當我們看到了「歡迎加入內線投資群組,保證獲利三○%」時,這些文字就激發了我們的慾望──一種貪婪、一種僥倖、一種姑且一試的心理,在我們內心蠢蠢欲動。這時,這樣的情緒以及情緒帶來的想像,就已經逐漸把我們與真實的世界隔開了。情緒終究促成行動,於是有人撥了電話、加了賴,在專業話術的進一步誘導下,我們就把連自己都捨不得花用的錢財交給陌生人了。

1.1輕信的時代
只要話語能觸發足夠的情緒強度,就可以讓一個人的思考脫離經驗世界,落入言辭世界包圍的陷阱之中。言辭的世界是一個無限自我延伸的世界,只要能維持情緒的熱度,想像力就能持續活躍,找到自己的出路──自行建構各種相關、自我合理化的情境。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發現受騙之後,不能立即認清事實,而依然心存希望,甚至因而一再受騙,這是因為想像力還在垂死掙扎。

其實,一直十分猖獗、始終難以遏阻的電話詐騙,使用的手法也都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投資簡訊詐騙激發的是我們的貪念,而以檢警單位查處為由的電話詐騙,觸動的是我們的恐慌心理;但兩者藉由情緒途徑壓制我們的理性思考,手法則如出一轍。只是情緒的作用,恐慌比貪婪更強而有力一些,想想不時出現的社會新聞報導:當銀行行員發現可疑,甚至報警由警察出面勸阻受害者不要匯款時,往往還被深信不疑的受害人嚴詞斥責一番呢。

語言文字的影響力驚人,它往往可以輕易癱瘓我們正常的思考;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對此卻習以為常,甚至習而不察,不自覺地接受語言文字的擺弄,幾乎成為我們日常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想想,被視為「合法詐騙」的商業廣告,如何對我們消費行為產生扭曲而又能與我們「和平共存」,就可以理解了。

金錢的詐騙終究很快就會曝光,商業廣告行為也頂多讓我們購買過多自己不需要的消費品;但有毒政治話語的傳播,則不只毒害我們的心靈,撕裂社會,甚至可以引發族群衝突和戰爭,威脅民主體制與人類文明的存續,造成一代人甚至數代人的災難。

過去,政治傳播被視為是政府專屬行為,甚至是極權政體的專利;然而,在當代社會,網路的普及已經把政治傳播推向一個更加複雜、更加繁亂的新環境了。特別是在公共議題領域裡,眾多看不到面孔、不知身分、不明動機的人,正無時無刻大量傳播著各種似是而非的訊息。不論出於個人政治利益的盤算,或只是意識形態的直覺表述,這些有毒的訊息,正日積月累地毒害著我們的思考,破壞著社會的信任。

語言非小事。修辭的意義,既在一個詞語不但能指涉一件客觀事物,又能激發一種對該事物的主觀情感與想像。例如,寫作者選用「米克斯」、「混種狗」或「雜種狗」的詞語指涉一隻狗,其客觀意義雖相去不多,但閱聽者被激發的主觀情感與態度卻是天壤有別。

當我們能夠注意到一個詞語的「客觀意義」與「情感意義」的不同時,在許多爭議性的問題上,我們就能辨識他人普遍使用的修辭伎倆與話語策略。修辭指引著、暗示著、框架著我們的認知與注意力的方向;它既凸顯了事物的某一特質,也必然掩蓋了更多其它面向的特質,而這些被我們忽略了的特質,也許更能指涉事物的真實面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