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猜燈謎,學成語

9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禮後兵──猜一個中文字

成語知識
「先禮後兵」的意思是,先以禮節相待,再用武力等強硬的手段解決。人都有貪婪的蠻性,所以人類歷史上從來少不了戰爭。但儘管大家要殺個你死我活,卻還是希望自己「師出有名」,就算發動戰爭也想說出一個正當的、非為一己私欲的理由,於是,雙方只好「先禮後兵」,先講道理後開打了。就算講的道理其實是歪理,那也沒關係,只要能夠粉飾一下,讓自己看起來好像是「王者之師」、「仁義之師」,那就好了。這樣不但自己自私的目的可以被遮掩過去,連自己良心上都會覺得舒服多了呢!
有時候,運動比賽也會用到「先禮後兵」這個成語。體育活動是為了強身健體,比賽是為了趣味和挑戰,並不是要像打仗一樣殺個你死我活,所以雙方會「先禮後兵」,先互相行禮再開始比賽,這是要表示對同為運動員的對手有所尊敬,「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並知道不該為了輸贏傷了和氣。這個意義和戰場上虛偽的「先禮後兵」,可是大大的不同喔!

相關成語
與「先禮後兵」意義相反的成語有「不宣而戰」、「出其不意」、「先下手為強」、「兵不厭詐」等等。「不宣而戰」是指「不事先宣布要開戰,就直接發動攻擊」,這樣的行動,經常是為了讓敵方「出其不意」,在對方意料之外時進攻,就能「攻其不備」,讓對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倉皇應戰,自己就有比較大的機會獲得勝利,也就是採取「先
下手為強」的策略,希望這樣能比別人先掌握時機,而占得優勢。
這些作戰策略,都透露出「兵不厭詐」的特質,也就是「用兵作戰時,不排斥以欺瞞詐騙的方法來取得勝利」,然而,這樣的作法就不一定符合正義了。

成語故事
「劉備遠道而來,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三國演義》

在後人的眼中,三國時代或許是一個名將才人輩出的傳奇年代,但對於活在當時的人來說,這卻是一個強凌弱、眾暴寡、戰火遍地、民不聊生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亂世中,弱小者總會受到強者的欺凌,他們唯一求生存的方法,只有依附在強者的勢力之下,才能自保。
徐州太守陶謙深知這番道理,他雖沒有擴張爭雄的野心,但也明白自己必須負擔起保護徐州人民的責任,不讓他們受到戰禍的傷害,因此他一直希望能與當時勢力最大的曹操結交,想要藉由曹操的力量來保全徐州。只是陶謙總是遇不到適當的機會,讓他十分愁煩。
等呀等,這個機會終於被陶謙等到了。
這時曹操在山東一帶連連戰勝黃巾賊,不但成功地招兵買馬蓄足了武力,還被朝廷封為鎮東將軍。得意的曹操於是決定將還在老家的父親曹嵩接來,與他共享榮華富貴。 曹嵩從老家到山東的路上,一定會經過徐州,陶謙這下可開心了,他不但在曹嵩路過徐州時特意款待,還派遣一名親信部將張闓陪伴曹嵩,要他一路護送曹嵩到山東。
誰知道這個張闓竟然見財起意,他看曹嵩一行人帶著許多家,居然趁著大家在荒郊過夜,勾結其他兵士殺死曹嵩,把財物洗劫一空後逃之夭夭。
曹操聽說父親被殺,一怒之下發動大軍,把徐州圍得水洩不通。陶謙的一番好意卻害得自己惹禍上身,而曹操又聽不進任何解釋,他只好急忙派勇士殺出重圍向各方求救。
當消息傳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耳中時,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正在孔融處作客,協助他平定北海附近的黃巾亂事。聽說徐州的事情後,他們便與孔融一起出兵對抗曹操,為徐州解圍。
劉備先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曹操,信中的大意是說:張闓殺死您的父親,這並不是陶謙的錯;而且現在外有黃巾賊作亂,京中又被董卓的餘黨盤踞,希望您能夠先救國難,再來報私仇。
劉備或許說得振振有詞,但曹操看了這封信,心情可不怎麼好,因為這些話其實是在罵他因私廢公,為了私人的恩怨而不管國家大事啊!
曹操的謀士郭嘉見狀,就向曹操獻計道:「劉備寫這封信,是為了表現他先禮後兵的風範,我們何不就好言給他答覆呢?這樣他一定會以為我們沒有敵意而放心,到時候我們再突然攻城,殺他個措手不及,徐州就是我們的囊中物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曹操還在盤算如何回信時,曹軍突然接到消息,說呂布已經攻入曹操的根據地兗州。曹操得知自己的基地受到威脅,大驚失色。
郭嘉連忙又勸曹操:「不如就賣個人情給劉備,盡快退兵回去保護兗州吧!」事已至此,曹操也只好點頭稱是,連夜拔營撤兵了。
於是,在經歷這場大虛驚之後,陶謙的徐州總算是保住了。

◎謎底:斌(「斌」這個字的寫法,是先寫「文」後寫「武」,也就是先禮後兵啦)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