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北 宋】繽紛(摘錄) 
當年你的笑聲如歌,讓人想望所有的美好。
青青校園裡的弦歌悠然,我們忙著追夢、築夢,席不暇暖。
別後,你的笑聲如歌,響在我昨晚的夢中,不曾忘。
如今,逝去的歲月如詩,只合放在靜夜的深處溫柔懷想,
就讓我的心停留在思念的時光吧。

春天記事
──晏殊〈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

紛紅駭綠,都是春的顏彩。

當陽明山上的第一朵櫻花綻放笑顏,已經向我們昭告的春天來臨的訊息。可是天氣依然冱寒,我們心想,或許是那朵櫻花記錯了時間,在匆忙裡,倉卒的開了花吧。直到山坡上的杜鵑花也笑得開懷時,我們便確定:春天已然蒞臨了。

然而,天氣仍是不穩定的。有時朝來寒雨晚來風,氣溫又降了幾度。有時幾番風雨過後,天氣似乎漸漸溫暖了起來,沒有想到另一波的寒流又要來了。冬衣還沒敢收,衣服穿穿脫脫,簡直不知該如何是好。人們說:「這就是料峭春寒的時節。」

待到桃花紅,李花白,杜鵑花如錦,花兒們都像敲著鑼、打著鼓,以無限的歡喜告訴了我們:「春天來了!」

春天真的來了,在新綠的枝頭,在花團錦簇裡,也在連綿的、向天涯遠去的草原中。陽明山的花季開始了,媒體一再的宣揚播報,這是春天的盛事,惹得遊人如織,你要不要也來一起湊這樣的熱鬧呢?

春,像一首有著輕快旋律的歌,從我們的心間流淌而出,讓人忍不住要微笑起來。春陽正好,蔚藍的天上,有白雲正款款行過,她是來拜訪老朋友的嗎?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是一朵雲,跟著它浪跡天涯,漂泊的生活也像詩一樣的美吧?

這時,山朗水潤,我們應該去尋山訪水,而不是禁錮在辦公室裡,一心只為稻梁謀,多麼的無趣。可是,這哪裡由得了我們呢?人生在世,有的是責任,多的是承擔,誰也無可逃躲。

好吧,就讓我的心去流浪。去傾聽山水的清音,去林間走一遭,看花紅草綠,聽鳥鳴啁啾,還有不知名的蟲兒在叫著跳著。

也是在這樣的春天,陽光柔和的遍灑人間,我讀著宋.晏殊的〈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當年的長亭別後,年少的光陰,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儘管殘夢依稀,在高樓上,聽見鐘敲五更,三月的雨滴點點,花兒更添了憔悴,離愁正瀰漫一片。

無情總沒有多情這般的痛苦,一寸相思,化成了心中的萬千愁緒。即使天涯地角相距遙遠,畢竟都會有一個邊際,然而,只有相思卻永遠也見不到盡頭。

春光明媚,景色芳菲,長亭路遠,怎知我年少光陰已然遠逝?有多少的依戀縈繞於夢中和心裡!唉,多情是苦,相思更苦,只因它永無盡頭……

可是,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很喜歡春天,因為它帶來的希望,也無有邊際。
你看,春天在朗朗的晴空中,在變化的雲朵裡,更在人們掩藏不住的笑容間。
春天是寬闊的、包容的,她慷慨的給予大地一切,給予希望,更給予真善和美,從來不曾藏私。

勤奮的人們最是知道春天的好意,農夫忙著春耕,青青的禾苗是寫在大地上的詩,搖曳著無窮的希望,此刻汗滴禾下土,將會換得秋天時的纍纍豐收。果農也忙,要接苗,要培土,可是心中懷著熱切的期待,就想風調雨順,將來銷售長紅,賣得更好的價錢,笑呵呵。

春暖花開,當我們也看著春花燦爛,健康而又美麗,生命也應該如是吧,冱寒總會成為過去,所有的磨練和砥礪,都讓我們的內心逐漸轉為勇敢和堅強起來。

青春,是這般的美好,多麼值得珍惜。然而,韶華易逝,也如同春花的不能久留。哪能不讓我們驚心?
你呢?你在春天的時候都做些什麼?

即使只是在平日的軌道上也是好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能在工作的崗位上用心盡力,不負韶華,足令自己心安,也令人稱道。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
●簡介
字叔同。從小就是聰慧的神童,曾蒙宋真宗召見於朝廷當場考試,晏殊援筆立就,於是賜同進士出身。之後官場一路順遂,於宋仁宗時期官至宰相高位。宋朝名士范仲淹、孔道輔、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

由於仕途顯達,所以晏殊一生的藝術生活可以說是由詩酒所構成。詞受馮延巳影響很深,所流傳的《珠玉詞》大多是佳會宴遊之餘的吟詠,並未擺脫五代婉麗詞風的窠臼。晏殊的詞最可取的是語句造詞的工麗,許多名句雖然都是經過刻意構思,卻又十分自然,讀來含情淒婉,音調和諧。

●文學評價
宋史本傳稱其作品:「文章贍麗,詩閒雅有情思。」

南宋王灼《碧雞漫志》曰:「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

清朝《四庫提要》云:「殊賦性剛峻,而語特婉麗。」

●推薦詞作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賦 歸】南宋至清(摘錄)
他們說,驛動是旅人的心,寫滿了驚喜和孤寂。
我說,旅人的心纖細敏銳,擺動著不安。像詞人的易感,也像水晶的易碎。
長年的旅行,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讓人倦怠。
也讓每一次的外出都像流浪。
我以為:回家,讓漂泊心得以靠岸,才是最圓滿的句點。

在愛裡學習
──范成大〈霜天曉角〉 晚晴風歇

愛戀是甜蜜的,深情繾綣的。然而,如果失戀了呢?

只有爭氣,才有翻轉的可能。未必是情人會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而是人生行路的豐收。

生氣,有什麼用呢?倒不如爭氣的好。

大一時,她和班上的男生成了班對,一起讀書、一起上課,沒有想到三年級上學期快結束時,那男生卻漸行漸遠,終成陌路。本來,戀情的不能開花結果,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那時她的年紀還輕,不免傷心落淚,可是,淚水不是珍珠,毫無益處,只是徒然示弱而已。更難堪的是,那男生後來又追班上的另一個女生,大家都同班,她很難視若無睹,覺得日子過得難受。

疼愛她的導師把她叫到辦公室去,老師說:「人生是漫漫長途,愛情不會是生命的全部,好好讀書吧,這才是值得爭氣的事。」

果然她好好讀書,認真寫報告,老是拿獎學金,很快的,就被認為是「績優生」,她心裡卻想:「最好能變成『績優股』!」。

畢業以後,她順利的出國讀書,拿了博士學位,也找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婚姻美滿。

這恐怕是大三時,她心灰意冷那一刻所全然無法想像的。
很多年以後,有老同學到芝加哥來開會,他們因此見了一面。

那天,老同學提起他的名字,她記得的。即使是此刻,他仍是自己心頭淡淡的影子。

他們曾經相識、相戀,可是,怎麼分手的呢?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會走不下去呢?是因為那時候彼此都太年輕了嗎?……

由衷的希望他這些年來都過得好。
心裡浮起的是,多年前的一個春日黃昏,她在讀南宋.范成大的〈霜天曉
角〉: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
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
唯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黃昏的時候,天氣晴朗,風已歇息,一夜春寒的威力也已消卻。含情不語的,唯有疏落的花朵和淡淡的天色,天上的雲來了,又去了,眼前是幾枝幽梅純白似雪。

景色絕佳,我心中的愁思難遣,又能向誰去訴說心中的殷殷情意呢?抬頭望見兩行低飛的鴻雁,只有牠們知我獨倚畫樓,空對一輪明月。

縱有良辰美景,自己心中卻一片孤寂。
當年曾經止不住盈眶的淚,傷心委屈,也是因為年輕吧。
如今,經歷了太多的事,此刻,既沒有怨,也沒有恨,連感覺也都只是淡淡的。

或許,應該感謝他吧!沒有那次感情上的挫敗,也或許就沒有今日一切的美好了。

真的,不論遇到怎樣的不如意,爭氣是重要的。
尤其,是在面對感情挫折的時候,更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可以跨出更大的一步,在不斷的努力之後,讓人生成為豐收。

※范成大(一二六 ~ 一一九三)
●簡介
字致能,晚年隱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是南宋詩壇四大家之一,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其詩題材廣泛,以愛國詩和田園詩為主。也工於詞,其詞風格清逸婉峭,但也有關心國事的憤慨蒼涼之作,只是不及辛棄疾那般激昂豪放。

●文學評價
南宋楊萬里於《石湖居士詩集序》稱其:「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傳。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

●推薦詞作
〈蝶戀花〉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踐,看看嘗面收新繭。

〈浪淘沙〉
黯淡養花天。小雨能慳。煙輕雲薄有無間。官柳絲絲都綠遍,猶有春寒。
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多情若是肯俱還。別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先秦至南北朝】──聽雞鳴啟程(摘)
我比太陽更早起,懷著落寞和期待,踽踽獨行。
風寒路遠,我是最寂寞的旅人。
直到第一聲雞鳴喚醒了沉睡的大地,
陽光,殷勤的招呼著天地間的每一個訪客。

她的愛
──南朝‧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二首〉五言古詩

她一直離群索居,卻每天寫著愛情小說。

在我們的眼裡,她有些奇特。寫小說,不是更應該親近群眾,如此刻畫人物才會生動嗎?說不定萍水相逢的人,會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那不是更加的精采有趣嗎?「閉門造車」豈不更成了不食人間煙火,那些假假的愛情小說,又如何能觸動人心的深處呢?

她卻說:「愛情小說才能天馬行空的寫。因為愛情有太多的變貌,沒有一個人敢說,只有自己的最真,而別人的故事都是假的。」這話倒也有著幾分的道理。

至於,她談過戀愛嗎?有過一次,結果無疾而終,未能修成正果,從此絕口不提,卻開始如火如荼的寫起愛情小說來。

偏偏她寫的小說本本暢銷熱賣,或許,愛情故事都是迷人的吧?有曲折離奇的情節,有高潮迭起的發展,還有纏綿悱惻、如詩的文字。我們覺得她最厲害的是文字功力。不愧是來自中文系的高材生,把那些古人的詩詞曲全都給背得滾瓜爛熟,隨時可以視情節的需要信手拈來,無一不妥貼順當。真要叫人嘖嘖稱奇,也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可是,寫小說可不容易啊,總不能本本雷同,那讀者就不肯掏腰包來買了。她的文學養分又來自何處呢?

書、電影和沉思冥想。
逛書店、看電影,這是她願意外出的兩大原因。或許也未必是寫作的需要,她從小就是個書迷和影迷。書和電影,大概讓她覺得很有興味,於是不辭路遠,也不嫌人擠,總是高高興興出門,然後盡興而歸。

許多的時間她都在靜坐默想,想些什麼呢?沒有人知道,或者是在構思小說吧。

我們問過她:「怎麼不試著再交個男朋友?」
「滋味不過就是這樣。一次也就夠了。」她似乎不為所動。
我們又勸她:「說不定能遇到個真命天子。」

她卻促狹的說:「遇不到,又如何呢?遇到的,說不定是個冤家,猜疑、爭執、背叛和眼淚,也未免太累了吧!」唉,說得好像是個哲學家。

於是,她仍活在文字的世界裡,且興味盎然。
也許,愛情在撲朔迷離時,最是引人入勝吧。然而,在長遠的人生看來,苦澀太多,甜蜜太少。

南朝的謝靈運,以山水詩而飲譽文壇,留名千古,他有〈東陽溪中贈答二首〉的詩:

可憐誰家婦,緣流灑素足。
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
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
但問情若為,月就雲中墮。

誰家的女子這般可愛,在岸邊洗著她白皙的腳。就像那雲間的明月,高不可攀啊。

誰家的兒郎如此瀟灑,揚起了白帆航行水上。只要你真心問候一聲,明月也會從天而落。

這兩首是男女相慕時,相互應答的情歌。第一首是乘船水上的男子所唱,第二首是濯足水中女子的答歌,生動有趣,讓人莞爾。……

奇怪的是,她居然不會老去,當歲月飛逝,我們逐漸衰敗了軀體,皺紋不能克制地爬上了臉,只有她,比我們任何人都要年輕。

怎麼會這樣?
是因為她心境上的年輕?是因為她仍帶有幾分天真,不為世俗所污染?還是,她的文字世界已然成了桃花源?

或者,更重要的是,她把自己的愛,給了文字?是這樣的單純和專注,讓她保住了青春之泉,所以不會老去?

※謝靈運(三八五?四三三)
●生平簡介
出身江南士族陳郡謝氏,自小寄養在錢塘杜家,小名「客」,人稱「謝客」。為東晉著名將領、淝水之戰的英雄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公、謝康樂、謝公」。二十歲時開始踏上仕途,因生逢亂世,在政治風波中飽受顛簸。

●風格與評價
謝靈運在政治上屢有沉浮,常懷憤恨,遂寄情山水。詩作受玄言詩影響,以山水景物體悟玄理,對玄言詩進行改造,開創山水詩派,打破東晉玄言詩獨占的局面。其詩講究字句,雕琢工麗,有不少詩作表現出頹廢沒落與樂天安命等思想。

鍾嶸的《詩品》評謝詩列為上品,稱其詩:「尚巧似,而逸蕩過之。」又言:「名章迥句,處處間起;曲麗新聲,絡繹奔發。」

李白曾有名句:「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對謝靈運極為推崇。

●推薦詩作
〈隴西行〉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傾大,綆短絕泉。
鳥之棲游,林檀是閒。韶樂牢膳,豈伊攸便。
胡為乖枉,從表方圓。耿耿僚志,慊慊丘園。
善歌以詠,言理成篇。【唐 代】──看花開花落
曾經離離散紅,花開滿枝椏,贏得歡喜讚嘆。
然而,有一天,花落也如雨,紛飛四處。
今朝枝頭見繽紛,他日委地誰人知?
竟有如好夢的易醒,徒留惆悵在心田。

穠豔荔枝
──白居易〈種荔枝〉七言絕句

夏日裡,最美的水果是荔枝。
是怎樣的豔麗豐美啊,我的畫家朋友常拿它來入畫。

總是在鄰近端午佳節時,它上市,價格不便宜;過完節後,價錢就不斷的下滑。盛產時期,尤其物美價廉,讓人大快朵頤。

媽媽喜歡吃荔枝,我也是。
儘管在荔枝過後,緊接著就有龍眼登場,兩樣水果都甜,我們還是更為偏愛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詩句,使得荔枝的美名千古流傳。古人稱荔枝為「離枝」,就是它不能離開樹枝。一旦離開樹枝,則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再以後就沒有什麼好滋味了。當年只因為楊貴妃的喜愛,於是不惜飛騎傳送,從千里之外的嶺南直送到京城長安來。……

我們何其幸運就住在盛產水果的臺灣,常常可以吃到味美新鮮的各種瓜果。

大詩人白居易曾有〈種荔枝〉的詩: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鬚太守亦何癡?
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

像一顆顆豔紅珍珠一般的荔枝真是可愛啊,但那個白髮白鬚的老太守也未免太癡心了吧?十年以後荔枝樹才會開花結果,到那時他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這會兒還自顧自的在庭院裡種著荔枝樹呢。

想來,白居易也是喜歡荔枝的。留下了這麼可愛的詩,大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深意,這種「功成不居」的情懷,尤其令人感動。

你也喜歡荔枝的甜美嗎?你是否也曾經想過栽種荔枝樹?
如今媽媽已在天上,年年夏日,當我一睹荔枝身影,就不免思念起媽媽來。總要拜上一大盤穠豔的荔枝,顆顆宛如紅珍珠,也讓媽媽嚐嚐那甜美的滋味。

我記得媽媽有多麼喜歡荔枝啊。

※白居易 (七七二?八四六)
●生平簡介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能詩能文,特別擅長寫詩,平白易曉,老嫗能解。

青年時期家境貧困,深知百姓疾苦。早年的他關懷民生,與元稹共同提倡文學改革的新樂府運動,主張詩的創作應取材於現實生活,反映時代現況,強調詩的社會功能與諷喻作用。晚年仍關懷民生,但因仕途不得志,而多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自況。作品於當時即已廣為流傳,乃至外國,如日本與朝鮮等也受其影響深遠。

●風格與評價
他的詩文字淺顯通俗,少用典故與深奧詞語,喜歡提煉民間口語、俗語入詩,然而聲調仍不失優美,有極高的藝術成就。詩作類型共分為四類,有諷喻、閒適、感傷與雜律,以諷喻詩的價值最高。其中諷諭詩多為敘事詩,夾敘夾議是其特色。

元稹對白居易極為推崇,曾在〈白氏長慶集序〉中評價其詩文:「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長,樂天之長,可以為多矣。夫諷諭之詩長於激,閒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五字律詩百言而上長於贍,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長於情,賦、讚、箴、戒之類長於當,碑、記、敘、事、制誥長於實,啟、奏、表、狀長於直,書、檄、詞、策、剖判長於盡。」

清代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散文家兄弟對白居易評價相當高,宗道有〈詠懷效白〉詩作,宏道更將元白歐蘇(元稹、白居易、歐陽修、蘇軾)與李杜班馬(李白、杜甫、班固、司馬遷)相提並論。

●推薦詩作
〈池上竹下作〉
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
食飽窗間新睡後,腳輕林下獨行時。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
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長相思〉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