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就像玩穿搭,全靠組裝
如果明天有一場重要的面試,在準備服裝時,你通常會怎麼做?
A、特地到服飾店,再買一套新衣服。
B、出門前翻箱倒櫃,臨時湊出一套。
C、早有固定戰服,不用選就是它了。
D、隨便穿,考官是看我的內在,又不是外在。
正確答案是C。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和臉書(Facebook,現已改名為Meta)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uckerberg)。
他們把最寶貴的時間都花在思考與創新上,所以每天都穿同樣的衣服,而這種極簡穿衣風格,也深深烙印在大眾腦海中。
還有,全球流行預測分析師劉瑄庭(Emily Liu),也提出最美5套質感人生穿搭理論,亦即一個月下來都穿這5套,就足以應付所有場合。但要注意──是「套」,不是「件」,這裡的「組合概念」非常重要。
同理,作文猶如人生縮影。面對考試提問或商用寫作,就像每一次打開衣櫃選衣服一樣,從開頭、段落、結尾到修辭,該怎麼組合?
從歷屆考古題證明,學校考試的題目大都與生活、學習、成長經驗有關,而高普考的作文題目,則與公務員的工作情境有關,所以考試的方向大致可分為3種:一、過去體驗,二、未來想像,三、個人價值觀與中心思想。
這本書要帶大家將上述這些關鍵資訊整理出來,從寫作技巧、架構、取材等方面,組裝成一篇篇完整的文章,讓大家面對不同題目或在各種表達場合上,都能遊刃有餘。
第一段字數,要像穿迷你裙
很多人寫文章,最痛苦的就是「如何開頭」,但我們以終為始,從閱卷老師的角度來思考,就會發現一切簡單多了。
接下來,我要告訴你,閱卷老師的加分關鍵。
開頭的關鍵之鑰,我將從字數、結構、修辭三個部分,分別說明。
由於網路社群的影響,現代人的閱讀專注力普遍下降,因此,無論寫什麼類型的文章,第一段都是和迷你裙一樣—─越短越好。
我國高中時,常常等待靈感降臨才下筆,每當靈感一來時,下筆如有神助,但最可怕的是,靈感之神一退駕,我就會陷入以下慘劇:想說的都寫在第一段,接下來沒話說了;或者第一段太長,後面只能硬掰。
後來當上老師,我在批閱語文競賽的卷子時,也曾有市賽選手在第一段寫了近四百字,也就是整張稿紙的三分之二。
但首段寫太長,其實很吃虧,這就好比你到高級餐廳吃套餐,第一道菜竟然是重達16盎司的戰斧牛排(一般為8盎司)或香料全雞,這不僅沒有開胃的功效,還會直接倒胃口。
因此,第一段的字數,平均最好落在50字到150字左右。
如果是學測國寫測驗,單篇寫作時間約45分鐘,篇幅約800字以下,開頭以50字到100字為宜;如果是語文競賽或高普考作文,因寫作時間約90分鐘,全篇約落在1,200字左右,開頭則以100字到150字為宜。
主題句,越短越有效
你一定也聽過導遊說:「大家注意,我們在六福村門口解散,45分鐘後,請回到門口集合,請不要遲到!」其實,這就是主題句的概念。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語文競賽高手最常用的手法—─主題句。
主題句,是指在每一段的開頭,用簡短的句子點明整段主旨。例如:
「風情」,是大自然餽贈臺灣的瑰寶。
「鄉情」,臺南將軍鄉曾祖母家的記憶。
「文情」,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共榮共好。
「人情」,獨特臺灣味在生活的轉角處。
在使用主題句時,需要特別留意以下4點:
①越短越有效
主題句其實就是一種小標題,因此善用凝鍊簡潔的句子,說明整段重點,效果最佳。
②用二、三、四字開頭
雖說句子越短越有效,但太短有時也可能會表達不清楚,這時我們可以善用一逗點、一句點的格式,將主題句以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開頭,後面再接續簡短的說明文字。例如:勇敢,是成長的利劍。
③善用上下引號
開頭使用上下引號,將關鍵詞框起來,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直接看到重點。但要注意,引號數量盡量不要超過一段的行數。例如題目要求字數在四行以內,引號數量就大約3個到5個,以行數加減一為原則。例如:「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
④不宜分行
主題句不宜超過整行的四分之三,否則效果不彰,如果超過一行到第二行,看起來像內容的行文,就會失去小標題突顯重點的效果。
我剛開始教寫作時,很喜歡讀文學批評、寫作技法類的書籍,也因為這股雄心壯志,總覺得傾囊相授,才是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但教學多年以後,我非常能理解學生時間有限、練習寫作的次數更有限。因此,在考前,我往往會將考試狀況設定在最差的狀態。
主題句,不僅是考試作文很常用的技法,在演講或寫作上,也都能有效溝通。
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也不打算練很多招,那你一定要學會這一必勝招。
中間段落怎麼填,分數才甜?
最常聽到學生說:「老師,我開頭常卡住,如果開頭會寫,後面就順了!」然而,最後往往不是順,而是取材不夠吸引人、文氣鬆散。
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你應該留更多時間,規畫段落架構與內容。因為這才是文章的「主菜」,不該只是填滿空格、拉長篇幅,你該想想:「我該怎麼填,分數才會甜?」
以下我將從分段、字數、結構、取材,介紹寫作的關鍵之鑰。
關於段落的分段數,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題目,當下心想:「我沒特別論點、也沒特別精準的論據。」這時該分多段,還是少段?許多人會直覺的回答:「想得多就分多段,沒得寫就分少段!」這樣的思路乍聽之下挺合理的,但在考場實戰策略上,卻必須逆向思考。
這跟得分策略有關,請大家先思考一下以下情境。
如果你今天想吃牛排,某間店只有A5、神戶和牛,而且店內坐位非常少,不訂位是進不去的。相反的,還有一家是複合式自助buffet 吃到飽,牛排、海鮮、壽司,各式佳餚任君挑選;雖然食材並非頂級,但生意一樣門庭若市。
為什麼我要舉這個例子?
因為分段就像開餐廳,開店的目標是獲得利潤,寫作文的目標則是得到高分,因此都必須先擬定策略,並以終為始逆向思考:在拿到和牛的情況下,賺頂級餐廳的錢,但在拿不到高檔食材的情況下,你也能用非頂級食材,賺進相同業績。
聰明的你或許已經知道分段多寡的答案,那就是:當你今天很有想法,材料豐富,需要較大的篇幅,分段就少。相反的,如果你狀態很差、沒有特別的想法,分段就多。為什麼?
因為無論你的狀態好壞,目的地只有一個—─穩定拿高分。
簡而言之,這兩種分段的取勝點各不同:前者贏在「論點深刻,取材精準」;後者贏在「觀點多元,形式精緻」。
三層次思考法,小題能大作
我常常跟學生說:「我們沒有活在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Warand Peace)的動盪時代,要你們寫出歷史悲痛、偉大情操,確實是強人所難,但也不要動不動就把阿公、阿媽請出來,讓他們變九命怪貓,逢考就死。
「尤其國高中模擬考、會考與學測,只要有悲劇需求,阿公、阿媽『死命必達』。如果一不小心,你的文章寫太好被選為全國範文,阿公、阿媽看到孫子、女考滿級分,還會一邊笑,一邊流淚說:『我真是死得很有價值!』」
上述看起來很像笑話,但考生真的很常出現「寫死」的情形。
至於為何會被閱卷老師發現「死得有點假」?
那是因為「假死文」,通常都沒有細節鋪陳。而且,對於死亡事件的本身,幾乎沒有多加著墨。
面對各類作文測驗,學生常會說:「我們的生活就很單調啊!不是上課就是補習,能寫出什麼故事?」確實如此,如果平常沒有練習搜尋深層記憶,真的很容易變成一無可取,無話可說。
關於取材,大家不妨閱讀黃信恩醫師的〈熱臀記〉與〈我與早餐店老闆娘的關係〉,這兩篇文章皆取材於日常生活,但作者卻能寫出趣味橫生的文字,以及對人的觀察與省思。
接著再舉一個生活化的題目,「夏天最棒的享受」。如果是你會怎麼寫?
大多數人會就主題來著墨,例如有一位學生寫冷熱冰(按:屏東潮州知名美食,內餡是熱的、外層是冰的),一開始只寫冷熱冰本身,並且花很大的篇幅寫冷熱冰的細節,但這樣就成了美食介紹文。
從作文的角度來看,除了「物」本身的客觀事實外,還必須加入作者的主觀感受。
因此,無論是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描寫重點都在作者的感受與親身經歷的體驗。後來,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冷」與「熱」,做出中間段落的三層次思考法。
第一層:食物。
冷熱冰乍看只是一碗普通的冰,但內層全是熱呼呼的食材,有紅豆、湯圓、花生、芋頭……十分多樣。
第二層:人際互動。
爸爸也經常出差不在家,但仍時常藉由電話及簡訊問候並關心家人,這就好似冷熱冰,疏離的關係裡包著的是最熱切的親密。而我最愛的芋頭那扎實口感,就如媽媽那家庭主婦般,樸實而有內涵。
第三層:自我性格。
我熱愛冷熱冰,因為我能在它身上看見我自己,在不熟悉的人群前,我總不輕易露出笑容,也不輕易表露心事,總保留了一些自己的空間。只有在最熟悉的親友面前,我才能毫不保留,與他們敞開心房,自在的胡天胡地,嘻笑怒罵。這,不正如冷熱冰寒冷的外表下,內在所蘊藏的熱情?
—─摘自高雄市立高雄女中/周家綾
冷熱冰是很棒的題材,因為「冷熱」,不僅是溫度上的物理現象,還能寫到情緒感受的心理狀態。例如:冷漠、冷嘲熱諷、冷眼旁觀、熱情、熱絡、用熱臉貼冷屁股。
修辭就像一盆花,放玄關最有感
接下來,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有位貴賓要登門拜訪,你預算只夠買一盆花,可以裝飾居家環境,請問你會選擇放在以下哪個地方?
A、入門後第一眼看到的玄關桌上。
B、大廳桌上。
C、你的房間書桌。
D、靠近大門的鞋櫃。
聰明的你,想必已經知道答案了。
這裡的玄關相當於文章的第一段,客廳相當於第二、三段,房間相當於轉折段第四段,廁所不會是最後一段,因為最後一段還是得回到玄關。
有句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如果今天你的高檔詞彙量不夠,只能寫出一點點,我強烈建議你:開頭第一段,運用你畢生所學的修辭,例如譬喻法、排比、類疊法,造出3個有修辭的句子。例如:
妝,有如一道隔閡,使我們變疏離;妝,有如一副面具,偽裝自己瑕疵的一面;妝,有如一抹傷,覆蓋在一層又一層的記憶。臉上的濃妝,象徵的青春活力、象徵著自己的面子,卻也象徵內心懦弱和膽怯。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中/張晉瑋
把唯一的花直接擺在玄關桌上,客人進門後,他會感受到你的盛情款待;應用在作文上,閱卷老師也會對你的修辭能力留下記憶,並帶著這個學生文筆還不錯的印象,繼續接下來的閱卷之旅。
如果明天有一場重要的面試,在準備服裝時,你通常會怎麼做?
A、特地到服飾店,再買一套新衣服。
B、出門前翻箱倒櫃,臨時湊出一套。
C、早有固定戰服,不用選就是它了。
D、隨便穿,考官是看我的內在,又不是外在。
正確答案是C。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和臉書(Facebook,現已改名為Meta)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uckerberg)。
他們把最寶貴的時間都花在思考與創新上,所以每天都穿同樣的衣服,而這種極簡穿衣風格,也深深烙印在大眾腦海中。
還有,全球流行預測分析師劉瑄庭(Emily Liu),也提出最美5套質感人生穿搭理論,亦即一個月下來都穿這5套,就足以應付所有場合。但要注意──是「套」,不是「件」,這裡的「組合概念」非常重要。
同理,作文猶如人生縮影。面對考試提問或商用寫作,就像每一次打開衣櫃選衣服一樣,從開頭、段落、結尾到修辭,該怎麼組合?
從歷屆考古題證明,學校考試的題目大都與生活、學習、成長經驗有關,而高普考的作文題目,則與公務員的工作情境有關,所以考試的方向大致可分為3種:一、過去體驗,二、未來想像,三、個人價值觀與中心思想。
這本書要帶大家將上述這些關鍵資訊整理出來,從寫作技巧、架構、取材等方面,組裝成一篇篇完整的文章,讓大家面對不同題目或在各種表達場合上,都能遊刃有餘。
第一段字數,要像穿迷你裙
很多人寫文章,最痛苦的就是「如何開頭」,但我們以終為始,從閱卷老師的角度來思考,就會發現一切簡單多了。
接下來,我要告訴你,閱卷老師的加分關鍵。
開頭的關鍵之鑰,我將從字數、結構、修辭三個部分,分別說明。
由於網路社群的影響,現代人的閱讀專注力普遍下降,因此,無論寫什麼類型的文章,第一段都是和迷你裙一樣—─越短越好。
我國高中時,常常等待靈感降臨才下筆,每當靈感一來時,下筆如有神助,但最可怕的是,靈感之神一退駕,我就會陷入以下慘劇:想說的都寫在第一段,接下來沒話說了;或者第一段太長,後面只能硬掰。
後來當上老師,我在批閱語文競賽的卷子時,也曾有市賽選手在第一段寫了近四百字,也就是整張稿紙的三分之二。
但首段寫太長,其實很吃虧,這就好比你到高級餐廳吃套餐,第一道菜竟然是重達16盎司的戰斧牛排(一般為8盎司)或香料全雞,這不僅沒有開胃的功效,還會直接倒胃口。
因此,第一段的字數,平均最好落在50字到150字左右。
如果是學測國寫測驗,單篇寫作時間約45分鐘,篇幅約800字以下,開頭以50字到100字為宜;如果是語文競賽或高普考作文,因寫作時間約90分鐘,全篇約落在1,200字左右,開頭則以100字到150字為宜。
主題句,越短越有效
你一定也聽過導遊說:「大家注意,我們在六福村門口解散,45分鐘後,請回到門口集合,請不要遲到!」其實,這就是主題句的概念。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語文競賽高手最常用的手法—─主題句。
主題句,是指在每一段的開頭,用簡短的句子點明整段主旨。例如:
「風情」,是大自然餽贈臺灣的瑰寶。
「鄉情」,臺南將軍鄉曾祖母家的記憶。
「文情」,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共榮共好。
「人情」,獨特臺灣味在生活的轉角處。
在使用主題句時,需要特別留意以下4點:
①越短越有效
主題句其實就是一種小標題,因此善用凝鍊簡潔的句子,說明整段重點,效果最佳。
②用二、三、四字開頭
雖說句子越短越有效,但太短有時也可能會表達不清楚,這時我們可以善用一逗點、一句點的格式,將主題句以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開頭,後面再接續簡短的說明文字。例如:勇敢,是成長的利劍。
③善用上下引號
開頭使用上下引號,將關鍵詞框起來,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直接看到重點。但要注意,引號數量盡量不要超過一段的行數。例如題目要求字數在四行以內,引號數量就大約3個到5個,以行數加減一為原則。例如:「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
④不宜分行
主題句不宜超過整行的四分之三,否則效果不彰,如果超過一行到第二行,看起來像內容的行文,就會失去小標題突顯重點的效果。
我剛開始教寫作時,很喜歡讀文學批評、寫作技法類的書籍,也因為這股雄心壯志,總覺得傾囊相授,才是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但教學多年以後,我非常能理解學生時間有限、練習寫作的次數更有限。因此,在考前,我往往會將考試狀況設定在最差的狀態。
主題句,不僅是考試作文很常用的技法,在演講或寫作上,也都能有效溝通。
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也不打算練很多招,那你一定要學會這一必勝招。
中間段落怎麼填,分數才甜?
最常聽到學生說:「老師,我開頭常卡住,如果開頭會寫,後面就順了!」然而,最後往往不是順,而是取材不夠吸引人、文氣鬆散。
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你應該留更多時間,規畫段落架構與內容。因為這才是文章的「主菜」,不該只是填滿空格、拉長篇幅,你該想想:「我該怎麼填,分數才會甜?」
以下我將從分段、字數、結構、取材,介紹寫作的關鍵之鑰。
關於段落的分段數,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題目,當下心想:「我沒特別論點、也沒特別精準的論據。」這時該分多段,還是少段?許多人會直覺的回答:「想得多就分多段,沒得寫就分少段!」這樣的思路乍聽之下挺合理的,但在考場實戰策略上,卻必須逆向思考。
這跟得分策略有關,請大家先思考一下以下情境。
如果你今天想吃牛排,某間店只有A5、神戶和牛,而且店內坐位非常少,不訂位是進不去的。相反的,還有一家是複合式自助buffet 吃到飽,牛排、海鮮、壽司,各式佳餚任君挑選;雖然食材並非頂級,但生意一樣門庭若市。
為什麼我要舉這個例子?
因為分段就像開餐廳,開店的目標是獲得利潤,寫作文的目標則是得到高分,因此都必須先擬定策略,並以終為始逆向思考:在拿到和牛的情況下,賺頂級餐廳的錢,但在拿不到高檔食材的情況下,你也能用非頂級食材,賺進相同業績。
聰明的你或許已經知道分段多寡的答案,那就是:當你今天很有想法,材料豐富,需要較大的篇幅,分段就少。相反的,如果你狀態很差、沒有特別的想法,分段就多。為什麼?
因為無論你的狀態好壞,目的地只有一個—─穩定拿高分。
簡而言之,這兩種分段的取勝點各不同:前者贏在「論點深刻,取材精準」;後者贏在「觀點多元,形式精緻」。
三層次思考法,小題能大作
我常常跟學生說:「我們沒有活在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Warand Peace)的動盪時代,要你們寫出歷史悲痛、偉大情操,確實是強人所難,但也不要動不動就把阿公、阿媽請出來,讓他們變九命怪貓,逢考就死。
「尤其國高中模擬考、會考與學測,只要有悲劇需求,阿公、阿媽『死命必達』。如果一不小心,你的文章寫太好被選為全國範文,阿公、阿媽看到孫子、女考滿級分,還會一邊笑,一邊流淚說:『我真是死得很有價值!』」
上述看起來很像笑話,但考生真的很常出現「寫死」的情形。
至於為何會被閱卷老師發現「死得有點假」?
那是因為「假死文」,通常都沒有細節鋪陳。而且,對於死亡事件的本身,幾乎沒有多加著墨。
面對各類作文測驗,學生常會說:「我們的生活就很單調啊!不是上課就是補習,能寫出什麼故事?」確實如此,如果平常沒有練習搜尋深層記憶,真的很容易變成一無可取,無話可說。
關於取材,大家不妨閱讀黃信恩醫師的〈熱臀記〉與〈我與早餐店老闆娘的關係〉,這兩篇文章皆取材於日常生活,但作者卻能寫出趣味橫生的文字,以及對人的觀察與省思。
接著再舉一個生活化的題目,「夏天最棒的享受」。如果是你會怎麼寫?
大多數人會就主題來著墨,例如有一位學生寫冷熱冰(按:屏東潮州知名美食,內餡是熱的、外層是冰的),一開始只寫冷熱冰本身,並且花很大的篇幅寫冷熱冰的細節,但這樣就成了美食介紹文。
從作文的角度來看,除了「物」本身的客觀事實外,還必須加入作者的主觀感受。
因此,無論是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描寫重點都在作者的感受與親身經歷的體驗。後來,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冷」與「熱」,做出中間段落的三層次思考法。
第一層:食物。
冷熱冰乍看只是一碗普通的冰,但內層全是熱呼呼的食材,有紅豆、湯圓、花生、芋頭……十分多樣。
第二層:人際互動。
爸爸也經常出差不在家,但仍時常藉由電話及簡訊問候並關心家人,這就好似冷熱冰,疏離的關係裡包著的是最熱切的親密。而我最愛的芋頭那扎實口感,就如媽媽那家庭主婦般,樸實而有內涵。
第三層:自我性格。
我熱愛冷熱冰,因為我能在它身上看見我自己,在不熟悉的人群前,我總不輕易露出笑容,也不輕易表露心事,總保留了一些自己的空間。只有在最熟悉的親友面前,我才能毫不保留,與他們敞開心房,自在的胡天胡地,嘻笑怒罵。這,不正如冷熱冰寒冷的外表下,內在所蘊藏的熱情?
—─摘自高雄市立高雄女中/周家綾
冷熱冰是很棒的題材,因為「冷熱」,不僅是溫度上的物理現象,還能寫到情緒感受的心理狀態。例如:冷漠、冷嘲熱諷、冷眼旁觀、熱情、熱絡、用熱臉貼冷屁股。
修辭就像一盆花,放玄關最有感
接下來,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有位貴賓要登門拜訪,你預算只夠買一盆花,可以裝飾居家環境,請問你會選擇放在以下哪個地方?
A、入門後第一眼看到的玄關桌上。
B、大廳桌上。
C、你的房間書桌。
D、靠近大門的鞋櫃。
聰明的你,想必已經知道答案了。
這裡的玄關相當於文章的第一段,客廳相當於第二、三段,房間相當於轉折段第四段,廁所不會是最後一段,因為最後一段還是得回到玄關。
有句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如果今天你的高檔詞彙量不夠,只能寫出一點點,我強烈建議你:開頭第一段,運用你畢生所學的修辭,例如譬喻法、排比、類疊法,造出3個有修辭的句子。例如:
妝,有如一道隔閡,使我們變疏離;妝,有如一副面具,偽裝自己瑕疵的一面;妝,有如一抹傷,覆蓋在一層又一層的記憶。臉上的濃妝,象徵的青春活力、象徵著自己的面子,卻也象徵內心懦弱和膽怯。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中/張晉瑋
把唯一的花直接擺在玄關桌上,客人進門後,他會感受到你的盛情款待;應用在作文上,閱卷老師也會對你的修辭能力留下記憶,並帶著這個學生文筆還不錯的印象,繼續接下來的閱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