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詞類
詞是最小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是構成短語(詞組)和造句的基本備用單位。
漢語詞彙主要劃分為實詞與虛詞;掌握各類實詞的不同詞性,分辨虛詞可以充當的功能,可為進一步學習短語和句型打下良好基礎。
一、詞的分類
詞的分類標準有很多種,採用不同的標準是因為不同的目的。例如,為了學科的目的,詞可以分為天文類、地理類、科技類、軍事類等等。再如,為了研究詞的來源,可以把詞分為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等等。詞在語法上的分類,則是為了表明詞在句中的結構關係,也就是為了理解詞的語法功能。
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在它能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上,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稱為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稱為虛詞。用實詞就可以造出簡單的句子,但單用虛詞則不能造句;虛詞必須依附實詞,才能成為句子的結構。
1.1實詞
實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數詞、量詞、歎詞、擬聲詞九種。
漢語實詞的不同類別,是根據「哪些詞可以和哪些詞組合,以什麼關係組合,以及哪些詞不能和哪些詞組合」來分類的。由於實詞如動詞、形容詞,大都是多功能的,即一個詞能充當多種語法成分。如「批評」在不同的句子裡,既能有動詞功能,也能有名詞或形容詞的功能;但在分類上,則根據它的「主要用法」把它歸為動詞。
一、名詞
名詞表示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名稱。名詞可分五小類:專有名詞、普通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方位名詞。
(一)專有名詞:表示特定的、獨一無二的事物,不能用數量詞組修飾。如:
台灣、玉山、濁水溪、蘭嶼、平埔族、李登輝、中研院、台積電、半導體、航位推測法、跨太平洋海洋垃圾調查、《黑暗之心》、《白鯨記》……
(二)普通名詞:可分個體名詞、集合名詞、物質名詞、抽象名詞四小類,能用數量詞組修飾。如:
書、樹、汽車、飛機/夫婦、人馬、沙灘、海域/茶、米、酒、麵粉/思想、道德、文化、政治、願望……
(三)時間名詞:表時間,能出現在介詞「在」、「到」、「等到」之後。如:
現在、上午、星期一、今天、昨天、明年、秋天……
(四)處所名詞:表處所,能出現在介詞「在」、「到」、「往」之後。如:
家、學校、公司、餐廳、公園、港口、河岸、棒球場、圖書館……
(五)方位名詞:表示處所、時間或數量範圍。如:
前、後、左、右、上、下、旁邊、前面、後面、以北、外頭、之中……
不同於其它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雖然有名詞的特點,卻經常用來修飾動詞(如「他明天考試」)。方位名詞則經常與別的名詞組成方位短語(如「桌子上」),再與介詞組成介詞短語(如「在桌子上」)。
要辨別時間名詞與時間副詞,可用介詞測試,前面能加介詞的為時間名詞(如「在現在」、「在上午」),不能加的為時間副詞(如不能用「在剛剛」、「在時常」)。
名詞的一般語法特徵:
(1)一般能用數量詞語修飾。
(2)一般不能用「不」修飾。
(3)一般不受副詞的修飾。
(4)能用在介詞之後,構成介詞結構。
(5)經常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時間名詞和處所名詞可以做狀語。
這裡說明一下,語法特點往往只能用「一般」、「經常」或「多數」等概括性詞語來修飾,是因為語言現象十分龐雜,歸納分類必須依據多種特點,而非單一特點,並且這樣的分類往往也無法周延,而有例外情況。
例如,當代用語說某人的藝術作品風格「很中國」或「很不中國」,就違反了上述名詞的第二和第三語法特徵。再如,詩人余光中著名的詩句「今天的天空很希臘」,這類詩學的破格,也都是非規範用法。總之,「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語言的可能性無窮無盡,使用者不應食古不化,墨守成規。
詞是最小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是構成短語(詞組)和造句的基本備用單位。
漢語詞彙主要劃分為實詞與虛詞;掌握各類實詞的不同詞性,分辨虛詞可以充當的功能,可為進一步學習短語和句型打下良好基礎。
一、詞的分類
詞的分類標準有很多種,採用不同的標準是因為不同的目的。例如,為了學科的目的,詞可以分為天文類、地理類、科技類、軍事類等等。再如,為了研究詞的來源,可以把詞分為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等等。詞在語法上的分類,則是為了表明詞在句中的結構關係,也就是為了理解詞的語法功能。
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在它能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上,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稱為實詞;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稱為虛詞。用實詞就可以造出簡單的句子,但單用虛詞則不能造句;虛詞必須依附實詞,才能成為句子的結構。
1.1實詞
實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數詞、量詞、歎詞、擬聲詞九種。
漢語實詞的不同類別,是根據「哪些詞可以和哪些詞組合,以什麼關係組合,以及哪些詞不能和哪些詞組合」來分類的。由於實詞如動詞、形容詞,大都是多功能的,即一個詞能充當多種語法成分。如「批評」在不同的句子裡,既能有動詞功能,也能有名詞或形容詞的功能;但在分類上,則根據它的「主要用法」把它歸為動詞。
一、名詞
名詞表示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名稱。名詞可分五小類:專有名詞、普通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方位名詞。
(一)專有名詞:表示特定的、獨一無二的事物,不能用數量詞組修飾。如:
台灣、玉山、濁水溪、蘭嶼、平埔族、李登輝、中研院、台積電、半導體、航位推測法、跨太平洋海洋垃圾調查、《黑暗之心》、《白鯨記》……
(二)普通名詞:可分個體名詞、集合名詞、物質名詞、抽象名詞四小類,能用數量詞組修飾。如:
書、樹、汽車、飛機/夫婦、人馬、沙灘、海域/茶、米、酒、麵粉/思想、道德、文化、政治、願望……
(三)時間名詞:表時間,能出現在介詞「在」、「到」、「等到」之後。如:
現在、上午、星期一、今天、昨天、明年、秋天……
(四)處所名詞:表處所,能出現在介詞「在」、「到」、「往」之後。如:
家、學校、公司、餐廳、公園、港口、河岸、棒球場、圖書館……
(五)方位名詞:表示處所、時間或數量範圍。如:
前、後、左、右、上、下、旁邊、前面、後面、以北、外頭、之中……
不同於其它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雖然有名詞的特點,卻經常用來修飾動詞(如「他明天考試」)。方位名詞則經常與別的名詞組成方位短語(如「桌子上」),再與介詞組成介詞短語(如「在桌子上」)。
要辨別時間名詞與時間副詞,可用介詞測試,前面能加介詞的為時間名詞(如「在現在」、「在上午」),不能加的為時間副詞(如不能用「在剛剛」、「在時常」)。
名詞的一般語法特徵:
(1)一般能用數量詞語修飾。
(2)一般不能用「不」修飾。
(3)一般不受副詞的修飾。
(4)能用在介詞之後,構成介詞結構。
(5)經常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時間名詞和處所名詞可以做狀語。
這裡說明一下,語法特點往往只能用「一般」、「經常」或「多數」等概括性詞語來修飾,是因為語言現象十分龐雜,歸納分類必須依據多種特點,而非單一特點,並且這樣的分類往往也無法周延,而有例外情況。
例如,當代用語說某人的藝術作品風格「很中國」或「很不中國」,就違反了上述名詞的第二和第三語法特徵。再如,詩人余光中著名的詩句「今天的天空很希臘」,這類詩學的破格,也都是非規範用法。總之,「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語言的可能性無窮無盡,使用者不應食古不化,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