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01君
字義流變

長官
統治者
您/先生

某次,跟朋友到東龍洲遠足。東龍洲是西貢區最南面的島嶼,卻毗鄰維港東口,因此可以從鯉魚門的三家村碼頭,或港島的西灣河碼頭乘船前往。朋友居港島,所以就從西灣河出發了。
在碼頭候船時,發現一幅懸掛在牆壁上的橫額,上面寫着「期待再次為君服務」的字句。朋友打趣地說:「為『君』服務?南君,你跟這家小輪公司很熟絡的嗎?」
其實,下面「We hope to see you again soon」這句就說明了「君」在這裏正是解作「您」。不過,「君」的本義不是「您」,而是另有所指,我們先從「尹」字說起。
左圖是「尹」的甲骨文寫法,繪畫了「以手持杖」的模樣。手中有杖,既可指揮羣眾,也可拷打犯人:這根杖就是權力的象徵。「尹」的本義就是「長官」坐擁權力、管理羣眾的人。
王恂(讀〔詢;xún;ㄒㄩㄣ〕)是晉武帝的舅父,《晉書.外戚列傳》提到他「在朝忠正,累遷河南尹」:由於忠心正直,因此多次被晉升(累遷)為「河南尹」——河南府的長官。
至於「君」,則由「尹」和「口」組成。「君」和「尹」有着甚麼關係呢?許慎在《說文解字.口部》中這樣解釋:

君,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

許慎認為,「君」的地位崇高(尊),而且是「坐擁權力、管理羣眾的人」,故此「从(從)尹」;加上需要向眾人發號施令,故此「从口」。既要掌握權力,亦要管理羣眾,更要發號施令,由此可見「君」的本義同樣是「長官」。
後來,「君」引申出新字義——泛指各級統治者。東漢經學家鄭玄給《儀禮.喪服》作註解時這樣說:

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天子、皇帝,統治天下萬民,自然能以「君」稱之。《新五代史.伶官傳》的序言提到,後唐開國君主李存勗(讀〔沃;xù;ㄒㄩˋ)消滅後梁後,「函梁君臣之首」——用盒子裝(函)後梁皇帝及其臣子的頭顱(梁君臣之首)。句中的「君」字解作「皇帝」,所指的是後梁最後一任皇帝——「梁末帝」朱友貞。
諸侯管治一國之民,同樣能以「君」稱之。據《左傳.成公二年》記載,春秋時,齊、晉兩國爆發「之戰」,御駕親征的齊頃公被追擊,大臣逢父於是與齊頃公易服換位,最後齊頃成功逃脫,父則被俘虜。晉軍主將郤克(「郤」讀〔隙;xì;ㄒㄧ])打算斬殺父時,父說: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

句中的「君」解作「諸侯」,所指的就是齊國君主齊頃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