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三章  韓文語序及語尾變化分析
1. 韓文的語序與中文不同
在上一章節,我們說明完存在於韓文中的「助詞」的功用與重要性後,可以說已經開始慢慢地進入到韓文文法的範疇領域;而在這一章節,我們就要繼續來處理之前提到的「韓文的語尾會變化,以及名詞後方一定要加上助詞」這個大觀念的前半部,即「韓文的語尾會變化」這句話的含意。
首先我們要建立在學習韓文時,韓文「語序」(어순,Word order)是不同於中文的觀念。以最基本的「主詞」(Subject)、「動詞」(Verb)還有「受詞」(Object)的 S—V—O 句型為例說明,如以下範例:
(1)
中文:「我 喝 水」
S V O
韓文: 「(저는) 물을 마십니다.」
S(+主格助詞)  O(+受格助詞) V
我們可以看到兩者最明顯的不同是在於韓文句型中,除了有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助詞」(는/을)之外,還有「語序」是不同於中文的。中文句型乃是:「S(主詞,我)+ V(動詞,喝)+O(受詞,水)」,而韓文句型則是把動詞與受詞位置前後顛倒過來,變成:「S(主詞,저)+ O(受詞,물)+ V(動詞,마시다)」,翻譯成中文為:「我,水,喝」。
再舉一例:
(2)
中文:「我去學校」
韓文:「(저는) 학교에 가요.」
同樣地我們可以看到在韓文句型中,有「主格助詞」(는)、「場所助詞」(에)之外,「語序」也是跟中文不同的。在韓文句型中,把「學校」(학교)放在動詞「去」(가다)的前方,而「去」這個動詞放到句子的最後面,一個字一個字直譯成中文,即為:「我,學校,去」。
又如同下例:
(3)
中文:「慶德給了英美信」
韓文:경덕이 영미에게 편지를 주었어요.
在韓文句型中主詞是「慶德」(경덕),間接給予的對象是「英美」(영미),給予的東西是「信」(편지),動詞「給」(주다)在句子的後方,其中韓文助詞有「主格助詞」(이)、「給予對象的助詞」(에게)以及「受格助詞」(를),若是一個字一個字直譯成中文,即為:「慶德,英美,信,給了」。
藉由這三個範例,當讀者在學習韓文時,千萬不要受到中文語序的影響,將上面的範例以中文的模式來寫成韓文,造成錯誤的語序,如同下列三個錯誤的句型:
가: 저는 마셔요 물을. (X)
나: 저는 갔습니다 학교.(X)
다: 경덕이 주었습니다 영미에게 편지.(X)

2. 為什麼韓文語尾會變化?
實在韓文特色中,又有一點是「人稱代名詞主詞」的省略,即韓文語法中「你」、「我」,甚至表達「他」的「人稱代名詞」經常會被省略。如以下範例:
가: 학교에 가요? (你)去學校嗎?
나: 네. 학교에 가요. 是的,(我)要去學校(O)
以上的對話是韓國式標準問法:「你去學校嗎?」,但是母語是中文學習者,初學韓語會生硬地把人稱代名詞加上去,變成以下例句:
가: 너가 학교에 가요? 你要去學校嗎?
나: 네, 저는 학교에 가요. 我要去學校?(X)
上面的對話就是中文式韓文,是非常不正確的表達,因為句型中直指對方「你」(너),在韓文文法上是很「不禮貌」的表達(半語),而且後方的語尾變化也應該省略「요」,才算是一句完整的半語句型。但是在這裡還要提醒讀者,當我們在學習韓文時,必須要注意到有關首先要注意到的一點,就韓文文法上的「人稱代名詞主詞的省略」,關於這一點我們也會在書中第十章節來詳細的說明分析。
因此為了上述的語序說明或者在範例中為了文法上的說明,筆者會故意寫出「저는」之後再加上( ),來方便讀者學習。
再來讀者應該會發現到,剛剛所舉的三個例子中,為什麼語尾(마십니다、가요、주었어요)都不一樣呢?還記得我們之前所提到「韓文的語尾會變化」這一大概念嗎?從語言學角度而言,韓文跟日文、蒙古語與以及土耳其語一般都屬於「阿爾泰語」(Altaic Languages),為「膠著語」(Agglutinative language)語系,藉由貼附在動詞、名詞等詞幹後方的不同語尾,來表達出語法功能的語言,其中最特別是在句子後方的語尾變化,顯得更為發達、突出,也就是韓文學習者最為頭痛之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上段所舉的三個例子中,語尾(變化)都是不一樣的。但問題是韓文的語尾為什麼會變化呢?
根據筆者自己的觀察,在我自己學習、寫作韓文時,語尾會變化的狀態有底下四種狀況:1.時態;2.敬語以及半語的使用;3.口吻語氣的不同;4.寫作體與口語的差別。
換句話說,也就是當筆者在寫作韓文、說韓文時,第一時間、第一直覺我考慮的就是這四點,來進行接下來的韓文語尾變化。
底下,就來依序說明影響韓文語尾變化的四點內容。

3. 母語中文者最頭痛的時態變化
我想母語中文者在學習其他外語時,不論是英文、德語或者是日文等等,最頭痛的就是「時態」吧?舉大家最熟悉的英文為例,從最初的傳統英文語法中,英文的句型主要的動詞可以細分為以下 16 種時態,即:一般現在式、現在進行式、現在完成式、現在完成進行式、一般過去式、過去進行式、過去完成式、過去完成進行式、一般未來式、未來進行式、未來完成式、未來完成進行式、過去未來式、過去未來進行式、過去未來完成式和過去將來完成進行式;而在現代英文語法中,語法家認為應該只有兩種時態:「現在時」(Present tense)以及「過去
時」(Past tense),以及兩種格式:「進行式」(Progressive aspect)和「完成式」(Perfective aspect);英語中雖然沒有未來式,但是有各種方法可以用來表示未來的時間,如 will、be going to 等等文法。
再簡單說明,英文的「時態」可分成「過去時」、「現在時」以及表示「將來的未來時」,而「動作狀態」又可分為「簡單式」、「完成式」、「進行式」以及「完成進行式」,最後若我們也考慮到句型是「主動」以及「被動」的話,一個句子我們要考量 3x4x2=24 種變化的型態。
我想看到這裡,讀者應該都眼花瞭亂了吧?而且大家共同的問題一定是:「究竟這些時態要怎麼分呢?」、「要怎樣使用才正確呢?」,會造成我們這種困擾的主因,莫過於我們母語-「中文句型中的時態表現不明顯所導致的關係」。
同樣的在學習韓文時,韓文也有所謂的「時態」,以及其「標示方式」,如同英文在動詞部分以「-ing」來標示出「現在進行式」、「-ed」來標示出「過去式」等等方式,來藉此表現出時態。在韓文部分則是藉由語尾的變化來標記。
韓文的時態,我們可以簡單地區分出「過去式」、「現在式」,還有以各種方式來表達「未來式時間」的時態,就如我們在前方所舉例的語序中,以前面兩個例
子來作為說明:
(1)
물을 마셨습니다. 我喝過水。
물을 마십니다. 我喝水。
물을 마실 것입니다. 我(將要)喝水。
上面的例子我們主要都是以動詞「마시다」(喝),與名詞「물」(水)來造句,從上到下,分別是:過去式、現在式,以及未來式。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語尾都不一樣,即:마셨습니다、마십니다、마실 것입니다。
(2)
학교에 갔어요. 我去過學校了。
학교에 가요. 我去學校。
학교에 갈 거예요. 我(將要)去學校。
上面的例子,主要都是以動詞「가다」(去),與名詞「학교」(學校)來造句,從上到下分別是:過去式、現在式和未來式。在這裡可以看到的是語尾都不一樣,即:갔어요、가요、갈 거예요。
當然這裡的語尾變化,可不僅僅只限於韓文的「動詞」範疇,連「形容詞」也會變化。
如以下範例:
(3)
누나가 예뻤어요. 姊姊以前很漂亮。
누나가 예뻐요. 姊姊很漂亮。
누나가 예쁠 것입니다. 姊姊(將會)變得漂亮。
上面的範例我們不再以「動詞」來造句,而是以「形容詞」(예쁘다,漂亮)來跟當作主詞的名詞「누나」(姊姊,男生用的稱號)一起搭配造句,從上到下的時態分別是:過去式、現在式和未來式(表示預測),在此我們看到的是語尾都不一樣,即:예뻤어요、예뻐요、예쁠 것입니다。
再如同以下範例:
(4)
경덕이 바빴습니다. 慶德忙完了。
경덕이 바쁩니다. 慶德很忙。
경덕이 바쁠 것입니다. 慶德將會很忙。
同樣的上面的範例,我們以「形容詞」(바쁘다,忙碌的)來跟當作主詞的名詞「경덕」(慶德,人名)一起搭配造句,從上到下的句子所代表的時態,分別是:過去式、現在式以及未來式(表示預測),我們同樣地也可以觀察到語尾都是不一樣,即:바빴습니다、바쁩니다、바쁠 것입니다。
藉由以上動詞以及形容詞的語尾變化,我們可以看到語尾的變化,但是為什麼語尾會變化呢?這是因為韓語中,為了表達出時態所進行的語尾變化,藉由變化過的語尾,來表達出不同的時態,這一點也就是筆者之前所提到的韓文語尾會變化的狀態四種狀況中的第一點,即「時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