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學韓語時,不能不知道的概念

一、句子結構
韓語的基本句子結構為「 主詞+受詞+動詞 」,述語(動詞、形容詞)是擺放於句子的後方,這點與中文文法不同,我們先舉兩個例子來看:
(1)저는(我) 밥을(飯) 먹습니다 (吃). 我吃飯。
(2)저는(我) 언니가(姊姊) 있어요 (有). 我有姊姊。
句子(1)用韓語寫的時候,要把動詞「먹습니다 吃」放在受詞「밥을 飯」的後面,用中文直譯的話就會變成「我飯吃」。句子(2)的情況也一樣,按照韓語文法,述語「있어요 有」要放在受詞「언니가 姊姊」的後面,用中文來看順序就變成「我+姊姊+有」。
所以注意句子結構和中文的不同之處,是學韓語文法時首先一定要知道的基本概念喔!

二、空格
除了助詞和語尾之外,韓語句子的每個不同單字之間都必須要有空格。例如「台灣人」中文看起來是一個單字,但在韓語裡,它是由「台灣」+「人」兩個不同的詞彙組合起來的,因此韓語要分開寫成「대만 사람 台灣人」。
韓語中如果空格空錯,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解釋,所以一定要注意喔!請看以下例子:
(1)못하다 → 表示「不擅長」做某事
(2)못 하다 → 表示(因某些因素)「沒辦法」去做某事
一樣是由「못、하、다」這三個韓文字組成,有空格和沒空格時意思卻不相同。沒空格的 못하다 表示「不擅長」做某事,通常是因為能力上的限制所以無法做到,例如:
그는 수영을 못한다 . 他不會游泳。
至於中間有空格的 못 하다 表示(因某些因素)「沒辦法」去做某事,這種沒辦法是有原因的,而不是能力上辦不到,例如:
나는 너무 피곤해서 운동을 못 했다 . 我太累了,沒辦法運動。
所以學習韓語文法的時候,第二個不能不知道的概念,就是一定要注意空格喔!

三、語尾
韓語隨著不同的說話對象和場合,可分為「敬語」、「半語」以及「格式體」三種表達方式,所以韓國人初次見面時一定會先詢問對方的年齡,才知道接下來彼此交談時該用哪一種表達方式才合乎禮儀,以下分別說明同一句話的三種表達方式究竟哪裡不同,以及適合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1)敬語
以「 요 」結尾的句子就是敬語,其使用對象為初次見面、不熟的人或比自己年長的人,例如:
안녕하세 요 . 您好。
맛있어 요 . 好吃。
(2)半語
語尾沒有「요」的句子就是半語,其使用對象為平輩、晚輩或是熟人。
안녕. 你好。
맛있어. 好吃。
另外,如果是關係親近的熟人,只要彼此之間有默契,就算對方年紀比較大,也可以使用半語,但是當然要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不會失禮喔!
(3)格式體
格式體「 -ㅂ/습니다 」是最正式的韓語說法,用於公開或正式場合,像是新聞報導、廣播、活動主持,或是在公司、軍隊等等地方也適合使用。
안녕하 십니까 ? 你好嗎?
맛있 습니다 . 好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