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當自己最棒的英文老師

9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徬徨與孤獨的美好

你是不是在青少年階段對自己有很多不滿!

對於很多問題,你急於想要找出答案才甘心。

否則為什麼你只是想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卻會被認為是行為偏差;你明明什麼都沒做,卻被認為態度有問題;你跟大家一樣到學校去唸書,卻仍然搞不清楚為什麼老師的標準跟自己的標準不一樣;內心交雜著一些與現實的衝突,你接受教育,可是你的未來好像已經被定型了,不是你自己決定的,而是社會標準就是這麼規定的。

像升學問題。

當時像我這樣唸高職的學生,成績好的同學如果要繼續升學,沒有人鼓勵你考大學而是考商專,成績不好的同學就往商職工作發展。

但我決定考大學,唸教育系。

一直到現在,我周圍的朋友常說我是一個教育偏執狂,開玩笑問我需不需要看心理醫生,他們認為我對教育的熱愛實在太瘋狂了!

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從我高職畢業那一年,就決定了以教育作為一生的行業,你也同樣會像我燃燒著無限能量,因為這是自己的生命,不是嗎?誰不為生命全力以赴呢?

決定唸大學之後我開始一邊打工一邊在補習班上課。教室裡也會有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補習,我心裡覺得奇怪,怎麼他們也需要來補習?打工的地方像是吉野家賣牛肉飯或者牛排店餐廳,雖然被媽媽告誡不能吃牛肉,但我會問吃牛肉乾、喝牛肉湯算不算吃牛肉?當時總會找出大人說話的漏洞來挑戰,倒也不是叛逆,而是想知道所謂不同的標準產生的結果是什麼?很多年後在英國時發生狂牛病,讓媽媽慶幸還好當初要求我不吃牛肉,誰知道這種不成理的規定竟然變成很有道理的樣子……

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下很大的雨,媽媽還沒回來,只剩我跟弟弟兩人在家,為了哄一直吵鬧的弟弟,我們兩人吃著冰棒,可是他一直吵,我說我們如果把冰棒丟給土地公吃,媽媽就會回來了……弟弟的冰棒當然不願丟出去,我只好把我的丟給土地公,而媽媽真的在冰棒融化之前回來了……

當我們思考生命的過程時,其實會發現我們很多邏輯不是理性的,而是訴之於感性。而這種感性在我們語言學習時卻是完全被忽略的。

在補習班的成績老實說我挫折滿滿,總是離目標遙遙無期,但補習班老師上課很有一套,老師的教法讓你感覺上課時他們好像在演舞台劇,又像是秀場主持人,因地制宜改變上課方式,看哪個學生開始打瞌睡了就講個笑話炒熱氣氛,他們的表達生動活潑,讓學生對枯燥的教材產生興趣,這些人揹著包包台北台中高雄飛來飛去,從北到南,從南到北。對我來說,補習班的老師「生動活潑」不是一種教學法,是老師這個人生動活潑,但教材依然枯燥乏味,我怎麼背都裝不進人腦硬碟裡,動不動就覺得資訊太多需要清除容量……

成績的挫折感開始產生時,我就開始蹺課了,一個人跑到淡水,大熱天裡我還穿了一件厚外套,主要是因為補習班教室裡冷氣特別強,不穿厚外套簡直像到了北極,如果這時有人用相機拍下淡水街頭的我,肯定會像當年很流行的偶像姜育恆的背影,徬徨、孤獨、憂鬱……

我想,萬一大學沒考上怎麼辦?沒考上自然要開始找工作進入就業市場,父母親也會想幫我張羅,如果我不要被安排就必須想盡辦法積極把自己的時間排滿,證明自己是有為的年輕人。但我對自己的目標認同還是有問題,因為高職畢業的我要找的工作是會計、秘書之類,我仔細研究報紙上的就業欄,從中英文的求職欄我發現「找老師」這個行業,不管是中外籍老師的廣告從來沒有減少……而我到底有什麼條件可以來選擇?

我走在高溫的淡水街頭,內心對未來有著低溫的感性情緒。

當時有個朋友,她在K書中心當櫃檯,我們常常半夜在忠孝東路走路,東聊西扯,我們一個像孤魂,一個像野鬼,雖然我不吃牛肉,但我叫她牛肉。我們都處於對未來茫然無所從的青春期,生理上發展,心理也跟著變化,我們風花雪月的跟自己的徬徨還有孤獨談戀愛。

給自己創造機會


我發現有很多人的青春期從來沒有結束。所以你會看到許多生理年齡已經三、四十多歲的人,在心智發展上還停留在青少年。

對教育的各個層面我個人都抱著非常高昂的興趣,當有朋友跟我抱怨工作上的問題,我也時常會給對方建議。有個朋友是學科技產業,當他工作出現瓶頸時我建議他可以先蒐集教育科技的資料,一星期後可以討論接下來的目標。可是當一個星期過後,再碰見那個朋友,他說已經報名一些課程,不過還沒開始上課,所以先把資料擱在一邊了,等開始上課再說……

像這樣的回答與說法,我以為只有青少年時期當學生時才會說,因為老師沒有教,所以沒有看……一旦你出了社會,就停止學習,因為你認為學習只有在教室裡才發生。當學生時,學習是勉強被逼的,所以很多人的心態認為就學階段的教室才是學習,更多人的生命跟事業工作分道揚鑣,所以生涯規劃上學習更是沒有任何連結。

大學聯考後,我英文成績的加重計分,可以進入實踐家專(目前的實踐大學),補習班老師說考上大學可以由你玩四年(univeristy諧音)但是這個答案並不讓人滿意。未來我想走教育的路線,可是現實的成績無法達到我的目標,碰到挫折時每個人都可以縱容自己不積極,我的希望不能如願,我可以傷心、難過、一蹶不振,但所有的人看了也會傷心,尤其我的父母,當他們要我就去當個小會計,即使那是很簡單的工作,但我卻做不來,也沒辦法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可是如果我繼續縱容自己的不積極,我真的會一蹶不振。

我一定要用別的方式不斷學習,一定要創造機會讓別人看見我有能力。

像我在紐約看到台灣電音三太子的遊行,他們把傳統技藝創造出一種新的熱鬧的感覺,擴展了許多經濟發展的可能性,這是為了生存不斷改良,甚至創造了新方向。我們也都需要像這樣給自己一個機會。當我把自己變成猶如改良電子花車的精神,我就開始為自己創造了機會。

在教學補習班擔任櫃檯時,我的外籍老師每天中午都會來補習班跟我進行一個小時的語言交換,看在其他工作同事的眼裡,以為我有外國朋友,之後每次櫃檯有講英文的電話,全部轉接給我。

我報名畫畫課。挑戰學習畫畫。

我報名插花班。認識各種插花流派。

我參加救國團健行活動。以團體活動跟同年齡的朋友了解台灣。

我學西班牙文、日文,也做田野調查。

我用觀察去挑戰,用觀察去了解。

布袋戲的歷程從何時開始進展到刀光劍影的程度?照相機的發明讓畫家畫風創造了印象派……因為許多發明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在義務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無法培養什麼興趣,雖然那時滿喜歡閱讀散文小說,但自從塞爆床底下之後被發現,就被禁止大人眼中的看雜書。每天依然到學校上課,比較重大的行程應該就是參加演講比賽,這個階段的我不能說不快樂、憂鬱,只能說我不太滿足於現況。

只要一有空檔我去參加新的學習,一有負面的想法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價值,我給自己一個目標來完成,轉移注意力同時找出自己的興趣。我走了很多路程,讓自己想辦法在絕望中生存,而且生存得有樂趣。當時我幾乎把進修的課程視同我的大學學位在唸,也分別安排了主修跟副修。

工作一段時間,那時工作的美語補習班,因為英文檢定成績不錯,我從櫃檯成為兒童美語教務,其間我僅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從那時開始了補習班內部的教師訓練,有了經驗後,在其他的補習班兼課後輔導教美語,在士林、基隆、萬隆、新店、公館、南勢角、永和,學生年齡從一歲到十一、二歲,從小小孩到大小孩,我穿梭教課,從這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這個補習班到另一個補習班,每每換一個地方,我就有一種來到不同國家的感覺。後來這幾乎成為我全職的工作。

課後輔導的補習班在店口打廣告時需要一個學歷,他們在我的名字前面加上了「××大學外文系」之類的名稱,每次經過門口,看到我的名字前面被冠上的學校名稱時,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上面寫的那個人是我嗎?

當時我十九歲,決定到英國去闖一闖,我很認真跟父母親商量,給我半年六個月的時間,台幣三十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