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怎麼學,英語就怎麼學!
在一些演講場合,我會問現場聽眾一個問題:「什麼語言很重要?」大部分的人都回答:「英文!」
錯!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的母語──中文!我們是生活在以中文為主要語言的地方,中文才是我們所有學習的基礎。
如果連基本中文學習都有問題的人,在英文學習上往往也會出現問題。
許多人常問我:「到底怎樣才能把英文學好?」我告訴他們,只要想想你的母語是怎麼學的,英文就怎麼學,別把學英文這件事情給複雜化了!
小嬰兒剛開始牙牙學語時,母親只是不斷地跟他說話,當他的耳朵習慣這些新的聲音時,不知不覺中,「語感」就慢慢建立了。
「怎麼學母語就怎麼學外文」,只要瞭解這個原則,學好英文就不難。
大家不妨觀察一下身旁的孩子,如果中文不好,他們的英文學習常會受到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的中文語感不是很強,說中文都含糊不清、咬字不清楚的話,英文的發音或語調可能就不會那麼標準。
在這種情形下,請先別對孩子英文發音的精準度要求那麼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建立語感最重要。
英文環境自己創造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英文不是自己的母語,沒有良好的英文環境,所以學不好英文。
事實上,環境是可以營造的,機會也是可以自己創造的。身處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無遠弗屆的網路提供了許多有利的學習工具,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上網看YouTube的影片、聽英文歌曲、英文演講、上各種英文學習網站……讓自己沉浸在英語的學習環境裡。
無法持續下去,是一般人學習英文的通病,因此,要把學習英文當成一種規律的習慣。一般習慣的養成平均需要六十天,複雜一點的則需要兩百多天,學語言是一個複雜的行為模式,所以一定要日積月累,讓它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形成習慣,並且持續不斷的進步。其實,只要你願意保持恆心,就算每天只背十個單字,三年下來就背了一萬個單字,以英文常用約七千個單字來看,也已經足夠。
現在的我即使不像學生時代那樣,會刻意去背一些英文單字,但是仍然保持每天學習英文的習慣。由於工作的緣故,我會訂閱一些和教育時事有關的英文電子報來學習新的單字,順便了解趨勢的脈動。此外,我也經常上網看英語新聞,找機會和同事或朋友用英語交談,或參加英語研討會,讓自己盡量處於聽得到、看得到、用得到英文的狀態。
學英語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提高英文考試分數,而是為了能夠與他人溝通、與世界交流,如果你有這樣的觀念,才有可能把英文徹底學好!否則,即使學了多年的英文,如果不常常拿出來使用,也是徒勞無功的。學好英語的第一件事
一個人在學習外文的過程中,閱讀的內容應該要符合他的程度,才是最理想的閱讀素材。
如果你想要把英文學好,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裡。如果你看的書遠遠超過自己的程度,有很多不知道的生字,很可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挫折感,無法享受閱讀的樂趣,然後就越來越不想讀……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謂「適合自己的程度」要怎麼認定呢?
若以外文小說為例,一頁中如果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六的單字是生字,這就是一篇適合你程度的文章。
如果生字量到達百分之六,也還在接受的範圍之內;一旦高於百分之六,就表示你該換一本比較簡單的書來看,否則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在查字典上,難以真正達到學習的效果。
如何說得一口好英語
我常說:「英文是聽出來的!」口說和練習聽力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練習,並不斷找機會運用,就算是自言自語也好。
一般常見的廣播英語教學節目,大約是三十分鐘的內容,其中對話部分往往只有幾分鐘,其他時間都是在朗讀或者講解內文,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練習口說能力,每天花一點時間,針對對話的部分多聽幾次、多說幾次,日積月累,一定會越來越進步。
除了模仿英語教學重要對話內容的發音做口說練習外,你還可以試著做英語朗讀訓練。你不妨試試看自己能不能看著一篇英文稿子照唸一遍,舌頭完全不打結?
我雖然早已習慣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偶爾還是會做朗讀訓練,來增強英文口說的流暢度。
在朗讀時,我不只是唸文章而已,還會依照每篇文章不同的主題,想像自己是以怎樣的角色詮釋這篇文章。
如果是一篇新聞報導,我會想像自己是個新聞主播,由於我平常有固定收看英語新聞或觀看英文頻道的習慣,很容易揣摩主播報導新聞的語調,唸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如果是關於自然科學或者文明探索的文章,我就會想像自己是國家地理頻道的旁白配音員,相對的,唸的速度也會比較緩和一些。
如果是故事情節的文章,我還會想像自己是個說故事的人,融入各種聲音表情與情緒張力……這種在腦海中有意識地進行「角色扮演」的朗讀訓練,對於提升口說的技巧也有幫助。
如果想要再更進階一些,你也可以練習即席跟讀(shadowing)。
舉例來說,可以把電視機轉到英語頻道,在不看字幕的狀況下,讓自己不管聽到什麼句子就跟著照唸。
這對新手來說非常困難,光是用中文來試,就知道它的難度。但是,如果你常常做這樣的訓練,英語就會越來越溜。
這種練習等於是你在處理一個訊息時,需要立刻判別訊息的內容,然後透過嘴巴輸出,它同時也考驗了你的思考能力、處理訊息的能力,以及臨場反應能力。
當然,就像我一再強調的,你所聽的內容必須和自己的程度相當,否則達不到該有的學習效果。
從閱讀提升英語實力
閱讀有兩個層次,一種是「學習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另一種較高層次的是「為了學別的東西而閱讀」(read to learn),一般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應該要能為了學別的東西而閱讀,但很多人到了大學還停留在「學英文」的階段,把英文當學科來唸,而不是透過英文學習其他科目。
無論你學習英文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是工作上需要,也可能是對某個議題特別有興趣,其實都可以利用英文這個工具得到更多的新知。由於工作需要,我平時會訂一些英文教學或教育相關電子報,即時掌握國內外的教育新知、重要教育事件、研究報告等,以獲得第一手資訊。
掌握知識的速度是現代人競爭力的一部分,也是造成財富落差的因素之一。想要掌握世界的脈動,跟國際接軌,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英文閱讀實力。
接觸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增加字彙量
如果你無法享受英文閱讀的樂趣,有可能是你的英文字彙量不夠豐富,看來看去,也只能選擇某種程度的刊物,必須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字彙量。
想要增進字彙量,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著手。
例如你對烹飪有興趣,那不妨多看看關於烹飪方面的英文書籍,如此一來,相關主題的字彙就會慢慢增加,無形之中也累積了字彙量。像我本身對於英語教學、教育、管理與領導相關的議題非常感興趣,所以平常就會涉獵這方面的書籍或文章。除了閱讀,增進英文字彙量還有很多途徑,包括看西洋電影、聽西洋音樂……等等。
國外曾經有一篇報導,談到美國很多流行音樂的歌詞內容,大概是美國小學三年級生的程度,幾乎都是一些很口語、一般社會大眾常常會用到的字,因此,聽英文流行歌曲也是學習英文單字的好管道。
我自己大概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聽西洋老歌,當時有部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主題曲,叫做〈A Time for Us〉,旋律非常好聽,我雖然聽不懂歌詞的內容,還是用注音符號拼音,跟著錄音帶一起哼哼唱唱。後來,在美國生活的表姊利用假期回台灣度假,我也特別請表姊幫我寫下這首歌的正確歌詞。
往後,聽英文歌曲變成我學習英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在廣播中聽到好聽的英文歌曲,我會趕緊按下錄音鍵,然後把歌詞聽寫下來,即便有時候遇到新單字無法立即拼出正確拼法,但是總能夠透過後續查字典而學到新的字彙。
當然,這中間需要非常多次的反覆聆聽、查字典,才能真正聽懂一首歌,進而享受歡唱的樂趣。
當我學會的英文歌曲多了,英文字彙量自然也就慢慢增加了,這無形之中就變成一種正向循環的快樂學習。
在一些演講場合,我會問現場聽眾一個問題:「什麼語言很重要?」大部分的人都回答:「英文!」
錯!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的母語──中文!我們是生活在以中文為主要語言的地方,中文才是我們所有學習的基礎。
如果連基本中文學習都有問題的人,在英文學習上往往也會出現問題。
許多人常問我:「到底怎樣才能把英文學好?」我告訴他們,只要想想你的母語是怎麼學的,英文就怎麼學,別把學英文這件事情給複雜化了!
小嬰兒剛開始牙牙學語時,母親只是不斷地跟他說話,當他的耳朵習慣這些新的聲音時,不知不覺中,「語感」就慢慢建立了。
「怎麼學母語就怎麼學外文」,只要瞭解這個原則,學好英文就不難。
大家不妨觀察一下身旁的孩子,如果中文不好,他們的英文學習常會受到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的中文語感不是很強,說中文都含糊不清、咬字不清楚的話,英文的發音或語調可能就不會那麼標準。
在這種情形下,請先別對孩子英文發音的精準度要求那麼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建立語感最重要。
英文環境自己創造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英文不是自己的母語,沒有良好的英文環境,所以學不好英文。
事實上,環境是可以營造的,機會也是可以自己創造的。身處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無遠弗屆的網路提供了許多有利的學習工具,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上網看YouTube的影片、聽英文歌曲、英文演講、上各種英文學習網站……讓自己沉浸在英語的學習環境裡。
無法持續下去,是一般人學習英文的通病,因此,要把學習英文當成一種規律的習慣。一般習慣的養成平均需要六十天,複雜一點的則需要兩百多天,學語言是一個複雜的行為模式,所以一定要日積月累,讓它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形成習慣,並且持續不斷的進步。其實,只要你願意保持恆心,就算每天只背十個單字,三年下來就背了一萬個單字,以英文常用約七千個單字來看,也已經足夠。
現在的我即使不像學生時代那樣,會刻意去背一些英文單字,但是仍然保持每天學習英文的習慣。由於工作的緣故,我會訂閱一些和教育時事有關的英文電子報來學習新的單字,順便了解趨勢的脈動。此外,我也經常上網看英語新聞,找機會和同事或朋友用英語交談,或參加英語研討會,讓自己盡量處於聽得到、看得到、用得到英文的狀態。
學英語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提高英文考試分數,而是為了能夠與他人溝通、與世界交流,如果你有這樣的觀念,才有可能把英文徹底學好!否則,即使學了多年的英文,如果不常常拿出來使用,也是徒勞無功的。學好英語的第一件事
一個人在學習外文的過程中,閱讀的內容應該要符合他的程度,才是最理想的閱讀素材。
如果你想要把英文學好,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裡。如果你看的書遠遠超過自己的程度,有很多不知道的生字,很可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挫折感,無法享受閱讀的樂趣,然後就越來越不想讀……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謂「適合自己的程度」要怎麼認定呢?
若以外文小說為例,一頁中如果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六的單字是生字,這就是一篇適合你程度的文章。
如果生字量到達百分之六,也還在接受的範圍之內;一旦高於百分之六,就表示你該換一本比較簡單的書來看,否則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在查字典上,難以真正達到學習的效果。
如何說得一口好英語
我常說:「英文是聽出來的!」口說和練習聽力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練習,並不斷找機會運用,就算是自言自語也好。
一般常見的廣播英語教學節目,大約是三十分鐘的內容,其中對話部分往往只有幾分鐘,其他時間都是在朗讀或者講解內文,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練習口說能力,每天花一點時間,針對對話的部分多聽幾次、多說幾次,日積月累,一定會越來越進步。
除了模仿英語教學重要對話內容的發音做口說練習外,你還可以試著做英語朗讀訓練。你不妨試試看自己能不能看著一篇英文稿子照唸一遍,舌頭完全不打結?
我雖然早已習慣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偶爾還是會做朗讀訓練,來增強英文口說的流暢度。
在朗讀時,我不只是唸文章而已,還會依照每篇文章不同的主題,想像自己是以怎樣的角色詮釋這篇文章。
如果是一篇新聞報導,我會想像自己是個新聞主播,由於我平常有固定收看英語新聞或觀看英文頻道的習慣,很容易揣摩主播報導新聞的語調,唸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如果是關於自然科學或者文明探索的文章,我就會想像自己是國家地理頻道的旁白配音員,相對的,唸的速度也會比較緩和一些。
如果是故事情節的文章,我還會想像自己是個說故事的人,融入各種聲音表情與情緒張力……這種在腦海中有意識地進行「角色扮演」的朗讀訓練,對於提升口說的技巧也有幫助。
如果想要再更進階一些,你也可以練習即席跟讀(shadowing)。
舉例來說,可以把電視機轉到英語頻道,在不看字幕的狀況下,讓自己不管聽到什麼句子就跟著照唸。
這對新手來說非常困難,光是用中文來試,就知道它的難度。但是,如果你常常做這樣的訓練,英語就會越來越溜。
這種練習等於是你在處理一個訊息時,需要立刻判別訊息的內容,然後透過嘴巴輸出,它同時也考驗了你的思考能力、處理訊息的能力,以及臨場反應能力。
當然,就像我一再強調的,你所聽的內容必須和自己的程度相當,否則達不到該有的學習效果。
從閱讀提升英語實力
閱讀有兩個層次,一種是「學習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另一種較高層次的是「為了學別的東西而閱讀」(read to learn),一般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應該要能為了學別的東西而閱讀,但很多人到了大學還停留在「學英文」的階段,把英文當學科來唸,而不是透過英文學習其他科目。
無論你學習英文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是工作上需要,也可能是對某個議題特別有興趣,其實都可以利用英文這個工具得到更多的新知。由於工作需要,我平時會訂一些英文教學或教育相關電子報,即時掌握國內外的教育新知、重要教育事件、研究報告等,以獲得第一手資訊。
掌握知識的速度是現代人競爭力的一部分,也是造成財富落差的因素之一。想要掌握世界的脈動,跟國際接軌,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英文閱讀實力。
接觸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增加字彙量
如果你無法享受英文閱讀的樂趣,有可能是你的英文字彙量不夠豐富,看來看去,也只能選擇某種程度的刊物,必須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字彙量。
想要增進字彙量,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著手。
例如你對烹飪有興趣,那不妨多看看關於烹飪方面的英文書籍,如此一來,相關主題的字彙就會慢慢增加,無形之中也累積了字彙量。像我本身對於英語教學、教育、管理與領導相關的議題非常感興趣,所以平常就會涉獵這方面的書籍或文章。除了閱讀,增進英文字彙量還有很多途徑,包括看西洋電影、聽西洋音樂……等等。
國外曾經有一篇報導,談到美國很多流行音樂的歌詞內容,大概是美國小學三年級生的程度,幾乎都是一些很口語、一般社會大眾常常會用到的字,因此,聽英文流行歌曲也是學習英文單字的好管道。
我自己大概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聽西洋老歌,當時有部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主題曲,叫做〈A Time for Us〉,旋律非常好聽,我雖然聽不懂歌詞的內容,還是用注音符號拼音,跟著錄音帶一起哼哼唱唱。後來,在美國生活的表姊利用假期回台灣度假,我也特別請表姊幫我寫下這首歌的正確歌詞。
往後,聽英文歌曲變成我學習英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在廣播中聽到好聽的英文歌曲,我會趕緊按下錄音鍵,然後把歌詞聽寫下來,即便有時候遇到新單字無法立即拼出正確拼法,但是總能夠透過後續查字典而學到新的字彙。
當然,這中間需要非常多次的反覆聆聽、查字典,才能真正聽懂一首歌,進而享受歡唱的樂趣。
當我學會的英文歌曲多了,英文字彙量自然也就慢慢增加了,這無形之中就變成一種正向循環的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