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不了解,寫作也是一種技藝,就像其他任何技術一樣,都必須經過學徒的過程。
──凱薩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美國作家
這本書現在已經進入第五版了,它是已故的約瑟夫.威廉斯所著《風格:清晰、優雅的寫作課程》(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1981年出版的簡短版。當年該書的問世,幫助了數千位寫作者與讀者的溝通無障礙。本書第四版由葛雷.科倫(Greg Colomb)修訂,他是約瑟夫很久的朋友與合作者。葛雷在第四版前言一開始就談到,「雖然應該是由約瑟夫來寫這段話,但是我很榮幸能夠代勞。」由於葛雷在2011年過世,照管這些書的責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也想要說同樣的話,雖然應該是葛雷來修訂這本書的新版,但是我很榮幸能夠代勞。
本書探討的核心問題如下:
‧ 在一個句子中,促使讀者產生判斷的因素是什麼?
‧ 我們如何先行判斷自己的文章,藉以預測讀者對它的觀感?
‧ 我們要如何修改句子,以提升讀者的印象?
‧ 我們要如何提供讀者充分的資訊,讓他們更能夠整合所有的句子,以產生完整的理解?
約瑟夫說明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
關於寫作的標準建議,都忽略了以上所有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像「作計畫」、「避免用被動式」和「考慮你的讀者」這些老生常談──大多數人在絞盡腦汁把概念付諸於紙頁時,都會忽略這些建議。當我在寫這一段文字時,我並沒有想到讀者:我只想到把自己的想法寫完整。我確實知道我會一再回顧這些句子(我不知道會長達二十五年以上),以及只有到那時候──在我修改的時候──我才會想到讀者,並發現最符合我的文字的計畫。我也知道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有一些原則是我可以遵循的。
這些原則可能看起來像處方箋,但是那並非我們的目的。我們提供這些原則,是做為一個方法,幫助你預測讀者如何評斷你的文章,然後協助你決定是否及如何修改你的文章。在學習這些原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寫作速度變慢了,那是無可避免的。當我們一邊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時,會變得較有自覺,有時候甚至接近偏執。這個情形會過去。你可以避免某些偏執的情況,只要記住這些原則與你如何擬稿沒多大關係,而是與你如何修改關聯較大。如果擬草稿有所謂首要的原則,那就是忘記所有關於擬草稿的建議。
但是,要學會如何有效率地修改,有一些事情你必須知道:
‧ 你必須知道一些文法上的術語:主詞、動詞、名詞、主動、被動、子句、介系詞、對等連接詞(coordination)等。
‧ 你必須學會「主題」、「強調」,以及「主旨」這三個常用詞語的新意義。
‧ 你會需要五個你可能不知道的術語,其中兩個很重要:名詞化(nominalization)和後設論述(metadiscourse);另外三個很實用:概括修飾語(resumptive modifier)、統合修飾語(summative modifier),以及自由修飾語(free modifier)。
最後,如果你是獨自閱讀這本書,請放慢速度。這不是一本能一口氣就讀完的簡單文類。請以一次只讀幾頁的進度學習,可以練習編輯別人的文章,還有你自己以前的舊作品,以及你當天寫作的文章。
清晰與理解
這本書秉持著兩個信念:寫作清晰是好事,以及,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第一個信念不證自明。但是第二個信念對於想要寫得更清晰,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來說,或許顯得太過樂觀了。
清晰寫作這個困難、甚至令人膽怯的任務已經挑戰許多世代的寫作者,他們不僅無法讓自己的概念傳達給讀者,有時甚至也不曉得自己在寫些什麼。當我們閱讀政府規章那類文字時,我們會稱之為「官僚語言」(bureaucratese);法律文件,我們稱為「法律措辭」(legalese);至於小題大作的抽象學術寫作,則叫做「學術文章」(academese)。不管是刻意寫作或無心插柳,這種排外性濃厚的語言是一個民主社會所不能容許的。
數個世代以來的學生無不與晦澀的寫作搏鬥,很多人認為學生不夠聰明,無法理解作者深度的思想。有些人這樣想並沒有錯,但是更多人更可以怪罪作者沒有能力(或拒絕)寫得更清晰。難過的是,很多學生放棄了;更慘的是,其他人不僅學會閱讀那類文字,還學會那種寫作形式,並將之加諸在他們的讀者身上,延續牢不可破的艱澀寫作傳統。
寫作不清晰的幾個私人因素
寫作不清晰是個社會問題,但是通常有私人的原因。有些寫作者將自己的文章添油加料,認為複雜的句子能代表深刻的思想。然而當我們想要掩蓋自己不知所云的事實時,通常的做法就是設法堆砌抽象的字眼,寫成冗長而複雜的文句。
有些人的寫作毫無文采,並非刻意,而是相信好的寫作必須完全避免只有文法學家可以解釋的那些錯誤。他們不是將空白的紙頁視為探索思想的空間,卻是可能埋藏錯誤的地雷區。從一個字爬到另外一個字,不在乎讀者的理解,只在乎自己能安全活命。
還有些人無法寫得清晰,是因為他們僵住了,特別是在一個新的學術和專業環境下學習和寫作時。當我們努力想要掌握新的概念時,大部分人的寫作都會比寫自己所知的事物差。如果聽起來像是在說你,別灰心。當你更清楚理解你所寫作的事物後,你就會寫得更好。
然而大多數人寫作不清晰最大的原因是,不了解何時讀者會認為我們寫得不清楚,而非為什麼不清楚。自己的寫作在自己看來永遠比讀者所讀的更清楚,因為我們讀得到自己想讓讀者了解的東西。所以,與其修改寫作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還不如讓寫作滿足自己,然後直接傳遞給讀者。
當然,這其中有很大的反諷:當我們寫一個自己不太了解的主題時,也就容易讓人霧裡看花。但是當我們覺得複雜的風格很難理解時,也很容易認為這種複雜代表有深度的思想,因此嘗試模仿這種形式,使得已經很難理解的寫作更加令人困惑。
關於寫作和閱讀
這本書是關於以自我的閱讀方式為根基的寫作。一旦你了解為何你將一個句子評為晦澀和抽象,另一個句子評為清晰和直白時,你就會知道如何辨認某些文章(甚至是你自己的文章)是複雜而非有深度的。這裡的問題是,沒有人能以完全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章,因為我們對於頁面上的文字比較沒有反應,而是對我們腦中的思想有反應。只要你學會看清,放在頁面上的字眼在讀者眼中是如何感受,便能避免這個陷阱。
你還可以為自己做一件事:這裡提到的原則對於你的閱讀也有幫助。當你讀到艱深的文章時,便能加以判斷,難讀的原因是材料本身必要的複雜性,還是寫作上不必要的複雜性。如果是後者,可利用這些原則,在腦中將他人抽象不直接的文章,修改為你較容易理解的文章(也給自己一份靜默的滿足,知道你可以將之改寫得更為清晰)。
關於寫作和改寫
有個警告:如果你在擬稿時想到這些原則,你可能永遠也無法完成。最有經驗的作者會以最快速度寫下一點東西,然後把初稿修改成更清晰的作品,也更加了解自己的構想。當他們更了解自己的想法時,也就能更清楚表達。當他們能夠更清楚表達,也就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如此一直到他們用完精力、興趣,以及時間。
有些幸運的少數人,從開始之後要經過數週、數月、甚至數年才會走到終點。但是對於我們多數人,可能常被交稿期限追著跑,所以必須接受不夠完美、但已是能力所及的作品(完美主義可能很理想,但是你永遠不可能做完)。
所以,不要把你在此處發現的規則,加諸在你打草稿時的每一個句子上,而是將這些原則當成幫助你辨認可能構成讀者閱讀障礙的句子,然後加以修改。
「好」的寫作
最後,我們要如何決定何為「好的」寫作呢?是清晰、優雅、誠實的文章,即便它並沒有達到目的?或者是能獲得效果的寫作,即使不具備正直也不擇手段?我們的問題在於,「好的」可以意味道德上健全的或者實務上是成功的。
要解決這個兩難,可運用我們的倫理寫作原則第一條:
We are ethical writers when we would willingly put ourselves in the place of our readers and experience what they do as they read what we’ve written.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與讀者易地而處,並體驗他們閱讀我們的文字時會怎麼做,這時我們就是道德的寫作者。)
那樣是把負擔放在我們身上,去想像讀者和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在學術或專業上已經小有成就,你應該經歷過寫作不夠清晰的後果。如果你剛進大學不久,你可能會疑惑這裡談的清晰、道德和精神好像只是充版面。目前,你可能只要找到足夠的字詞填滿三頁就很高興了,根本不會去管什麼風格。你也可能正在讀一些教科書,是經過大量編輯以讓學生容易讀懂的。你可能還未體驗過太多不用心的寫作。但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其他人會想,他們為什麼要費力學習如何寫得清晰,因為不好的作品到處可見,對於作者來講成本很低。有經驗的讀者知道,你最終也會明白的是,能達到清晰和優雅的寫作者非常少,當我們發現這樣的作者時,會感激涕零。他們的付出不會白費。
很多人不了解,寫作也是一種技藝,就像其他任何技術一樣,都必須經過學徒的過程。
──凱薩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美國作家
這本書現在已經進入第五版了,它是已故的約瑟夫.威廉斯所著《風格:清晰、優雅的寫作課程》(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1981年出版的簡短版。當年該書的問世,幫助了數千位寫作者與讀者的溝通無障礙。本書第四版由葛雷.科倫(Greg Colomb)修訂,他是約瑟夫很久的朋友與合作者。葛雷在第四版前言一開始就談到,「雖然應該是由約瑟夫來寫這段話,但是我很榮幸能夠代勞。」由於葛雷在2011年過世,照管這些書的責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也想要說同樣的話,雖然應該是葛雷來修訂這本書的新版,但是我很榮幸能夠代勞。
本書探討的核心問題如下:
‧ 在一個句子中,促使讀者產生判斷的因素是什麼?
‧ 我們如何先行判斷自己的文章,藉以預測讀者對它的觀感?
‧ 我們要如何修改句子,以提升讀者的印象?
‧ 我們要如何提供讀者充分的資訊,讓他們更能夠整合所有的句子,以產生完整的理解?
約瑟夫說明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
關於寫作的標準建議,都忽略了以上所有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像「作計畫」、「避免用被動式」和「考慮你的讀者」這些老生常談──大多數人在絞盡腦汁把概念付諸於紙頁時,都會忽略這些建議。當我在寫這一段文字時,我並沒有想到讀者:我只想到把自己的想法寫完整。我確實知道我會一再回顧這些句子(我不知道會長達二十五年以上),以及只有到那時候──在我修改的時候──我才會想到讀者,並發現最符合我的文字的計畫。我也知道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有一些原則是我可以遵循的。
這些原則可能看起來像處方箋,但是那並非我們的目的。我們提供這些原則,是做為一個方法,幫助你預測讀者如何評斷你的文章,然後協助你決定是否及如何修改你的文章。在學習這些原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寫作速度變慢了,那是無可避免的。當我們一邊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時,會變得較有自覺,有時候甚至接近偏執。這個情形會過去。你可以避免某些偏執的情況,只要記住這些原則與你如何擬稿沒多大關係,而是與你如何修改關聯較大。如果擬草稿有所謂首要的原則,那就是忘記所有關於擬草稿的建議。
但是,要學會如何有效率地修改,有一些事情你必須知道:
‧ 你必須知道一些文法上的術語:主詞、動詞、名詞、主動、被動、子句、介系詞、對等連接詞(coordination)等。
‧ 你必須學會「主題」、「強調」,以及「主旨」這三個常用詞語的新意義。
‧ 你會需要五個你可能不知道的術語,其中兩個很重要:名詞化(nominalization)和後設論述(metadiscourse);另外三個很實用:概括修飾語(resumptive modifier)、統合修飾語(summative modifier),以及自由修飾語(free modifier)。
最後,如果你是獨自閱讀這本書,請放慢速度。這不是一本能一口氣就讀完的簡單文類。請以一次只讀幾頁的進度學習,可以練習編輯別人的文章,還有你自己以前的舊作品,以及你當天寫作的文章。
清晰與理解
這本書秉持著兩個信念:寫作清晰是好事,以及,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第一個信念不證自明。但是第二個信念對於想要寫得更清晰,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來說,或許顯得太過樂觀了。
清晰寫作這個困難、甚至令人膽怯的任務已經挑戰許多世代的寫作者,他們不僅無法讓自己的概念傳達給讀者,有時甚至也不曉得自己在寫些什麼。當我們閱讀政府規章那類文字時,我們會稱之為「官僚語言」(bureaucratese);法律文件,我們稱為「法律措辭」(legalese);至於小題大作的抽象學術寫作,則叫做「學術文章」(academese)。不管是刻意寫作或無心插柳,這種排外性濃厚的語言是一個民主社會所不能容許的。
數個世代以來的學生無不與晦澀的寫作搏鬥,很多人認為學生不夠聰明,無法理解作者深度的思想。有些人這樣想並沒有錯,但是更多人更可以怪罪作者沒有能力(或拒絕)寫得更清晰。難過的是,很多學生放棄了;更慘的是,其他人不僅學會閱讀那類文字,還學會那種寫作形式,並將之加諸在他們的讀者身上,延續牢不可破的艱澀寫作傳統。
寫作不清晰的幾個私人因素
寫作不清晰是個社會問題,但是通常有私人的原因。有些寫作者將自己的文章添油加料,認為複雜的句子能代表深刻的思想。然而當我們想要掩蓋自己不知所云的事實時,通常的做法就是設法堆砌抽象的字眼,寫成冗長而複雜的文句。
有些人的寫作毫無文采,並非刻意,而是相信好的寫作必須完全避免只有文法學家可以解釋的那些錯誤。他們不是將空白的紙頁視為探索思想的空間,卻是可能埋藏錯誤的地雷區。從一個字爬到另外一個字,不在乎讀者的理解,只在乎自己能安全活命。
還有些人無法寫得清晰,是因為他們僵住了,特別是在一個新的學術和專業環境下學習和寫作時。當我們努力想要掌握新的概念時,大部分人的寫作都會比寫自己所知的事物差。如果聽起來像是在說你,別灰心。當你更清楚理解你所寫作的事物後,你就會寫得更好。
然而大多數人寫作不清晰最大的原因是,不了解何時讀者會認為我們寫得不清楚,而非為什麼不清楚。自己的寫作在自己看來永遠比讀者所讀的更清楚,因為我們讀得到自己想讓讀者了解的東西。所以,與其修改寫作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還不如讓寫作滿足自己,然後直接傳遞給讀者。
當然,這其中有很大的反諷:當我們寫一個自己不太了解的主題時,也就容易讓人霧裡看花。但是當我們覺得複雜的風格很難理解時,也很容易認為這種複雜代表有深度的思想,因此嘗試模仿這種形式,使得已經很難理解的寫作更加令人困惑。
關於寫作和閱讀
這本書是關於以自我的閱讀方式為根基的寫作。一旦你了解為何你將一個句子評為晦澀和抽象,另一個句子評為清晰和直白時,你就會知道如何辨認某些文章(甚至是你自己的文章)是複雜而非有深度的。這裡的問題是,沒有人能以完全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章,因為我們對於頁面上的文字比較沒有反應,而是對我們腦中的思想有反應。只要你學會看清,放在頁面上的字眼在讀者眼中是如何感受,便能避免這個陷阱。
你還可以為自己做一件事:這裡提到的原則對於你的閱讀也有幫助。當你讀到艱深的文章時,便能加以判斷,難讀的原因是材料本身必要的複雜性,還是寫作上不必要的複雜性。如果是後者,可利用這些原則,在腦中將他人抽象不直接的文章,修改為你較容易理解的文章(也給自己一份靜默的滿足,知道你可以將之改寫得更為清晰)。
關於寫作和改寫
有個警告:如果你在擬稿時想到這些原則,你可能永遠也無法完成。最有經驗的作者會以最快速度寫下一點東西,然後把初稿修改成更清晰的作品,也更加了解自己的構想。當他們更了解自己的想法時,也就能更清楚表達。當他們能夠更清楚表達,也就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如此一直到他們用完精力、興趣,以及時間。
有些幸運的少數人,從開始之後要經過數週、數月、甚至數年才會走到終點。但是對於我們多數人,可能常被交稿期限追著跑,所以必須接受不夠完美、但已是能力所及的作品(完美主義可能很理想,但是你永遠不可能做完)。
所以,不要把你在此處發現的規則,加諸在你打草稿時的每一個句子上,而是將這些原則當成幫助你辨認可能構成讀者閱讀障礙的句子,然後加以修改。
「好」的寫作
最後,我們要如何決定何為「好的」寫作呢?是清晰、優雅、誠實的文章,即便它並沒有達到目的?或者是能獲得效果的寫作,即使不具備正直也不擇手段?我們的問題在於,「好的」可以意味道德上健全的或者實務上是成功的。
要解決這個兩難,可運用我們的倫理寫作原則第一條:
We are ethical writers when we would willingly put ourselves in the place of our readers and experience what they do as they read what we’ve written.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與讀者易地而處,並體驗他們閱讀我們的文字時會怎麼做,這時我們就是道德的寫作者。)
那樣是把負擔放在我們身上,去想像讀者和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在學術或專業上已經小有成就,你應該經歷過寫作不夠清晰的後果。如果你剛進大學不久,你可能會疑惑這裡談的清晰、道德和精神好像只是充版面。目前,你可能只要找到足夠的字詞填滿三頁就很高興了,根本不會去管什麼風格。你也可能正在讀一些教科書,是經過大量編輯以讓學生容易讀懂的。你可能還未體驗過太多不用心的寫作。但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其他人會想,他們為什麼要費力學習如何寫得清晰,因為不好的作品到處可見,對於作者來講成本很低。有經驗的讀者知道,你最終也會明白的是,能達到清晰和優雅的寫作者非常少,當我們發現這樣的作者時,會感激涕零。他們的付出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