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會以因果關係中的「原因」為中心敘述事情,故原因通常是句子的主詞。小孩子會藉由摔破碗盤、故意把湯匙掉在地上、弄倒積木、推動玩具等動作學習事物的因果關係。自己直接向對象施加動作(原因),使對象產生變化(結果),便是一個典型的因果關係。英文典型的句子中,主詞是人類,而人類會為了達成目標,使某些東西產生變化。漫畫中曾出現Rina broke th mug這句話,雖然我們不曉得Rina是不是故意的,但造成「馬克杯被摔破」的原因,確實是Rina沒錯,這個例子中便是以人為主詞。包括日語在內的多數語言,人都是執行動作的主詞。不過英文有時會把無生命物「擬人化」,看成像人一樣會執行動作,故描述因果關係時,在主詞選擇上比較自由。
● make A do (使役A去做)
「吃了這藥後,你會感覺好一點。」
● force A to do / compel A to do (強制A去做)
「因為暴雨,我們只能待在家裡。」
● allow A to do (准許A去做)
「拜電腦之賜,我們能儲存大量資料。」
● cause A to do (某原因使A這麼做)
「過度工作使她生病。」
「因為過度工作,她生病了。」
● enable A to do (使A可以做)
「拜新方法之賜,我們處理資料時更為輕鬆。」
除了使役動詞之外,一般英文中,主詞為無生命物時,常用的動詞還包括:
● prevent A from doing / keep A from doing / stop A from doing
「防止A不去做某事」→「不做某事、做不到某事」
● remind A of B (使A想起B)
「使A想起B」→「A想起某事」
● take A to B / bring A to B / lead A to B
「把A帶去B」→「A能夠走到B」
● A tells B / A shows B
「A說明/指出了B」→「由A可以得知B」試著練習使用這類以無生命物為主詞的句形,寫出流暢的英文論文吧!
Introduction(緒論)與Conclusion(結論)中常用的句型
1 在Introduction中,常可看到This study、This paper、This research、The article開頭,以無生命物為主詞的句型,皆表示「本研究~」的意思。可以的話,請試著盡可能地將所有原本要用We當主詞的地方,通通換成「本研究」。以「本研究」做為主詞時,等於是把「本研究」當作所有研究成果的原因,告訴讀者「本研究想達到什麼目標」,明確指出本論文的意義所在。而在結論中,有時可看到這種使用過去式的句型「本研究達到了什麼目標」。
2 簡介過去研究時常用的句形
基本上,就是把1中所使用的主詞(This study、This paper、This research、The article)等,改為previous study(過去研究),並改為現在完成式,即寫成「過去研究做了~」,以無生命物為主詞的句形。重點在於描述我們由過去研究了解到哪些事,哪些事還不了解。另外,可以用過去研究者做為主詞,寫成「作者名(論文發表年分)」,例如(Sakamoto (2013))。依投稿期刊的不同,在引用過去研究結果時可能有不同規定。
寫出「響亮」標題的訣竅
1 盡可能把論文的關鍵字塞進去
所以才會有「最好在寫完本文後才下標題」的說法。
許多人會用關鍵字在網路搜尋論文,所以關鍵字應為這篇論文的賣點,最好能夠將這篇論文與其他論文不同的特徵做為關鍵字,並寫入標題。就像是客人挑選店家時,眼中的各家招牌。就算論文內容再好,要是標題不夠吸引人的話,就很難被看見了。
2 標題長度最好能在10 words左右。
要是一股腦的把大量關鍵字塞進標題,使標題在15 words以上的話,便可能因為過長而讓人難以閱讀。國際會議有時會要求論文加上short title,要是原本的標題太長,會被刪掉很多字。另一方面,要是標題太短,傳達的資訊太少,給人的印象也會不夠深刻。因此,最好能取一個適當的長度的標題。3 省略常見於各論文的通用字,或是不言自明的單字
若想盡可能地把關鍵字放進標題,又要保持適當長度,就必須盡量不去使用Study(研究)、Analysis(分析)、Investigation(調查)等資訊量少的單字。大學畢業論文或碩士論文中常見到A Study of ~(~的研究)或Study on ~(關於~的研究)等開頭,但一般發表於國際期刊的論文應該避免使用這些字。
4 不要使用關係代名詞之類的複雜句形,妥善運用並列的名詞、介係詞、連字號(-)等方式,寫出簡潔的標題。
● make A do (使役A去做)
「吃了這藥後,你會感覺好一點。」
● force A to do / compel A to do (強制A去做)
「因為暴雨,我們只能待在家裡。」
● allow A to do (准許A去做)
「拜電腦之賜,我們能儲存大量資料。」
● cause A to do (某原因使A這麼做)
「過度工作使她生病。」
「因為過度工作,她生病了。」
● enable A to do (使A可以做)
「拜新方法之賜,我們處理資料時更為輕鬆。」
除了使役動詞之外,一般英文中,主詞為無生命物時,常用的動詞還包括:
● prevent A from doing / keep A from doing / stop A from doing
「防止A不去做某事」→「不做某事、做不到某事」
● remind A of B (使A想起B)
「使A想起B」→「A想起某事」
● take A to B / bring A to B / lead A to B
「把A帶去B」→「A能夠走到B」
● A tells B / A shows B
「A說明/指出了B」→「由A可以得知B」試著練習使用這類以無生命物為主詞的句形,寫出流暢的英文論文吧!
Introduction(緒論)與Conclusion(結論)中常用的句型
1 在Introduction中,常可看到This study、This paper、This research、The article開頭,以無生命物為主詞的句型,皆表示「本研究~」的意思。可以的話,請試著盡可能地將所有原本要用We當主詞的地方,通通換成「本研究」。以「本研究」做為主詞時,等於是把「本研究」當作所有研究成果的原因,告訴讀者「本研究想達到什麼目標」,明確指出本論文的意義所在。而在結論中,有時可看到這種使用過去式的句型「本研究達到了什麼目標」。
2 簡介過去研究時常用的句形
基本上,就是把1中所使用的主詞(This study、This paper、This research、The article)等,改為previous study(過去研究),並改為現在完成式,即寫成「過去研究做了~」,以無生命物為主詞的句形。重點在於描述我們由過去研究了解到哪些事,哪些事還不了解。另外,可以用過去研究者做為主詞,寫成「作者名(論文發表年分)」,例如(Sakamoto (2013))。依投稿期刊的不同,在引用過去研究結果時可能有不同規定。
寫出「響亮」標題的訣竅
1 盡可能把論文的關鍵字塞進去
所以才會有「最好在寫完本文後才下標題」的說法。
許多人會用關鍵字在網路搜尋論文,所以關鍵字應為這篇論文的賣點,最好能夠將這篇論文與其他論文不同的特徵做為關鍵字,並寫入標題。就像是客人挑選店家時,眼中的各家招牌。就算論文內容再好,要是標題不夠吸引人的話,就很難被看見了。
2 標題長度最好能在10 words左右。
要是一股腦的把大量關鍵字塞進標題,使標題在15 words以上的話,便可能因為過長而讓人難以閱讀。國際會議有時會要求論文加上short title,要是原本的標題太長,會被刪掉很多字。另一方面,要是標題太短,傳達的資訊太少,給人的印象也會不夠深刻。因此,最好能取一個適當的長度的標題。3 省略常見於各論文的通用字,或是不言自明的單字
若想盡可能地把關鍵字放進標題,又要保持適當長度,就必須盡量不去使用Study(研究)、Analysis(分析)、Investigation(調查)等資訊量少的單字。大學畢業論文或碩士論文中常見到A Study of ~(~的研究)或Study on ~(關於~的研究)等開頭,但一般發表於國際期刊的論文應該避免使用這些字。
4 不要使用關係代名詞之類的複雜句形,妥善運用並列的名詞、介係詞、連字號(-)等方式,寫出簡潔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