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英文學習素材,很可能不適合你
如前面提到,上大學後,我才發現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的英文完全比不上那些國外長大,或是從小就有外師家教的同學。於是,我開始尋找英文學習素材,希望靠自學追上同學的腳步。不過,我當時知道的英文學習素材非常有限,不外乎就是學校課本、全班一起訂的英語學習雜誌,還有英文廣播節目等。所以,我當時選擇的英文學習素材可說是非常經典(aka 了無新意):
1. 某個坊間常見的英文學習雜誌
2. 《六人行》影集
3. CNN 新聞
4 . 書局買的多益檢定模擬試題
很多人在挑選英文學習素材的時候,會去聽從別人建議,例如很多人會推薦《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或是鼓勵去讀經典世界文學,例如《馬克白》、《雙城記》等文學名著,彷彿只要選擇這些素材,英文就會突飛猛進,但很可惜真相不是如此。
大一的我就有慘痛的經驗,當時我很相信這類的經典素材,所以在找學習素材時,只參考別人的推薦,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興趣以及程度。現在回頭看,這份清單並不令我怦然心動,並不是我下課後還願意吸收閱讀的內容。其實《六人行》這份素材狀況比較特殊,我是真心愛看這部經典美國影集,但是賓狗大學的時候呢,還沒有 Netflix 等影音串流平台(啊呀暴露年紀),所以雖然我願意多看,但我只能靠學校視聽中心的設備觀賞影集,當時的整個借閱流程蠻麻煩的,而且又不能邊喝咖啡及吃爆米花,所以當時也沒看幾集就放棄了。
不難猜到,上述這份清單,就像每逢跨年必出現的新年新計畫,開始總是雄心壯志,一週後就忘記這回事。大一的我根本沒有好好執行這份清單,因為實在太無聊了嘛!光是上課、寫報告、搞社團都快忙瘋了,回家後哪來的意志力,逼自己讀無聊的英文素材啦。寫下清單後過了兩三個月,這個計畫擺在心裡,執行得很差勁,我對自己很失望,更用力逼自己回家後要讀英文,可是效果不彰;課堂上表現又不如其他同學,也讓我倍感沮喪,非常不知所措,漸漸變得不那麼喜歡英文了。
專屬於你的怦然心動素材
幸好,某一天我從同學的身上發現英文自學的秘密。我還記得那是西洋文學概論課的課間休息,當時我想利用下課時間,用筆電讀 CNN 新聞網站,但是才打開網頁,我就已經眼神死,完全讀不下去,因為大一的我對國際新聞還沒什麼興趣,會選 CNN 新聞當學習素材,純粹只是因為「大家都推薦」。讀不下去的我,就決定去找我的同學 Nicole(化名)聊天。我走到 Nicole 旁邊的時候,Nicole 正在看美國的美妝 YouTuber 影片,內容是分享如何畫萬聖節的妝。那影片沒有字幕,Nicole 看起來也不是特別在聽單字或句子,就是放鬆看著影片,為萬聖節的裝扮做準備。
Nicole 小時候在美國長大,但國中就回來了,我曾經聽她在課堂上說過,她回到台灣之後,為了維持英文,會有意識地多聽多讀美國的影視作品跟書籍。我突然驚覺,欸?好像系上英文最好的幾個同學,先無論學習背景為何,都是在休閒時間,透過英文去吸收自己原本就喜歡的主題,而不是讀什麼經濟學人跟紐約時報耶!像是我另外一位同學,就會大量看好萊塢的電影,不知不覺吸收各種道地英文用語,也有同學是喜歡閱讀英文小說,注意,不是經典文學喔,是各種當代的言情小說或是科幻故事。
等等,這跟我的學習素材清單,也太不一樣了吧?!我才發現,我的學習素材是某種「經典套路」,並不是我下課後真的喜歡接觸的主題。相較之下,那些英文很好的同學,他們的英文素材都是真正令他們怦然心動的有趣主題,換句話說,他們是把英文當作媒介來吸收資訊、獲取娛樂。想通這點後,我開始誠實面對自己當時真正感興趣的主題:流行歌、影集、富有懸疑情節的故事,然後重新調整我的英文學習素材清單,變成下列模樣:
1. Lady Gaga 的歌詞
2. iTunes 租借的電影(別再問為什麼不看 Netflix 了,當年連臉書都還沒在台灣紅起來⋯⋯)
3. 《Serial》(一個講述真實犯罪故事的 podcast 節目)
有沒有立刻搖身一變,變成下班下課後也可以蹺腳享受的素材呢?因為這些是我真心喜歡的主題跟素材,所以即使下課累了,也願意點開來聽或看,接觸英文的時間就大幅提升許多呀!畢竟下課之後你本來就願意學化妝、練健身、看電影,只是改成用英文進行這些活動,讓學英文變成是一種娛樂和休閒。如此一來,我們才有可能在忙碌高壓的生活中,持續自學英文,持續用英文接觸令自己怦然心動的文字或影音作品。
不要罪惡感,要 spark joy
很多學生一聽到這樣專屬於自己的怦然心動英文素材,會跟我說:「這樣會不會太偷懶?」如果要我翻譯他們的心裏話,我想學生是不習慣。因為在台灣學英文,總是像韓劇女主角一樣「苦」:苦背單字、為考試苦讀、在英文課上苦撐著眼皮。學英文不曾開心自然的事呀,怦然心動的學習方式?有可能嗎?偏偏,英文要學得好,就是得這樣開心自然,因為英文就是個語言嘛,它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所以英文必須快樂融入生活之中。
學英文可以說是一生的承諾,英文就像肌肉與身材一樣,必須持續鍛鍊、長期維持,沒練就會退步,任何語言都是這樣的。既然學英文有如一場馬拉松賽,需要長時間積累,你總不能只靠意志力硬逼自己學習吧?別忘了意志力是有限的,而工作及學業壓力則是無限的(厭世發言),下班下課後腦子已乾的你,哪來的力氣逼自己接觸無聊的英文學習素材呀。相對之下,如果一開始有正確的學習心態,先花時間找到怦然心動的英文自學素材,那麼每天下班下課接觸英文時,嘴角是掛著微笑的、眼睛是發光的。不需要硬擠出意志力,你根本會忍不住聽或讀那些喜歡的素材。
輪到你了
跟賓狗一起,整理手邊的英文學習素材吧!首先,把你目前正在使用的英文學習材料寫成一份清單,逐一檢視是否有令你怦然心動的感覺。你可以自問:「下班下課後,我能不能開心享受這個素材?」如果真心喜歡,就為這個素材畫個小星星,表示將來要好好重用它。如果覺得勉勉強強,不是真心喜歡,就劃上叉叉,跟它道別,然後尋找其他專屬於你的怦然心動英文學習素材吧!
如前面提到,上大學後,我才發現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的英文完全比不上那些國外長大,或是從小就有外師家教的同學。於是,我開始尋找英文學習素材,希望靠自學追上同學的腳步。不過,我當時知道的英文學習素材非常有限,不外乎就是學校課本、全班一起訂的英語學習雜誌,還有英文廣播節目等。所以,我當時選擇的英文學習素材可說是非常經典(aka 了無新意):
1. 某個坊間常見的英文學習雜誌
2. 《六人行》影集
3. CNN 新聞
4 . 書局買的多益檢定模擬試題
很多人在挑選英文學習素材的時候,會去聽從別人建議,例如很多人會推薦《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或是鼓勵去讀經典世界文學,例如《馬克白》、《雙城記》等文學名著,彷彿只要選擇這些素材,英文就會突飛猛進,但很可惜真相不是如此。
大一的我就有慘痛的經驗,當時我很相信這類的經典素材,所以在找學習素材時,只參考別人的推薦,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興趣以及程度。現在回頭看,這份清單並不令我怦然心動,並不是我下課後還願意吸收閱讀的內容。其實《六人行》這份素材狀況比較特殊,我是真心愛看這部經典美國影集,但是賓狗大學的時候呢,還沒有 Netflix 等影音串流平台(啊呀暴露年紀),所以雖然我願意多看,但我只能靠學校視聽中心的設備觀賞影集,當時的整個借閱流程蠻麻煩的,而且又不能邊喝咖啡及吃爆米花,所以當時也沒看幾集就放棄了。
不難猜到,上述這份清單,就像每逢跨年必出現的新年新計畫,開始總是雄心壯志,一週後就忘記這回事。大一的我根本沒有好好執行這份清單,因為實在太無聊了嘛!光是上課、寫報告、搞社團都快忙瘋了,回家後哪來的意志力,逼自己讀無聊的英文素材啦。寫下清單後過了兩三個月,這個計畫擺在心裡,執行得很差勁,我對自己很失望,更用力逼自己回家後要讀英文,可是效果不彰;課堂上表現又不如其他同學,也讓我倍感沮喪,非常不知所措,漸漸變得不那麼喜歡英文了。
專屬於你的怦然心動素材
幸好,某一天我從同學的身上發現英文自學的秘密。我還記得那是西洋文學概論課的課間休息,當時我想利用下課時間,用筆電讀 CNN 新聞網站,但是才打開網頁,我就已經眼神死,完全讀不下去,因為大一的我對國際新聞還沒什麼興趣,會選 CNN 新聞當學習素材,純粹只是因為「大家都推薦」。讀不下去的我,就決定去找我的同學 Nicole(化名)聊天。我走到 Nicole 旁邊的時候,Nicole 正在看美國的美妝 YouTuber 影片,內容是分享如何畫萬聖節的妝。那影片沒有字幕,Nicole 看起來也不是特別在聽單字或句子,就是放鬆看著影片,為萬聖節的裝扮做準備。
Nicole 小時候在美國長大,但國中就回來了,我曾經聽她在課堂上說過,她回到台灣之後,為了維持英文,會有意識地多聽多讀美國的影視作品跟書籍。我突然驚覺,欸?好像系上英文最好的幾個同學,先無論學習背景為何,都是在休閒時間,透過英文去吸收自己原本就喜歡的主題,而不是讀什麼經濟學人跟紐約時報耶!像是我另外一位同學,就會大量看好萊塢的電影,不知不覺吸收各種道地英文用語,也有同學是喜歡閱讀英文小說,注意,不是經典文學喔,是各種當代的言情小說或是科幻故事。
等等,這跟我的學習素材清單,也太不一樣了吧?!我才發現,我的學習素材是某種「經典套路」,並不是我下課後真的喜歡接觸的主題。相較之下,那些英文很好的同學,他們的英文素材都是真正令他們怦然心動的有趣主題,換句話說,他們是把英文當作媒介來吸收資訊、獲取娛樂。想通這點後,我開始誠實面對自己當時真正感興趣的主題:流行歌、影集、富有懸疑情節的故事,然後重新調整我的英文學習素材清單,變成下列模樣:
1. Lady Gaga 的歌詞
2. iTunes 租借的電影(別再問為什麼不看 Netflix 了,當年連臉書都還沒在台灣紅起來⋯⋯)
3. 《Serial》(一個講述真實犯罪故事的 podcast 節目)
有沒有立刻搖身一變,變成下班下課後也可以蹺腳享受的素材呢?因為這些是我真心喜歡的主題跟素材,所以即使下課累了,也願意點開來聽或看,接觸英文的時間就大幅提升許多呀!畢竟下課之後你本來就願意學化妝、練健身、看電影,只是改成用英文進行這些活動,讓學英文變成是一種娛樂和休閒。如此一來,我們才有可能在忙碌高壓的生活中,持續自學英文,持續用英文接觸令自己怦然心動的文字或影音作品。
不要罪惡感,要 spark joy
很多學生一聽到這樣專屬於自己的怦然心動英文素材,會跟我說:「這樣會不會太偷懶?」如果要我翻譯他們的心裏話,我想學生是不習慣。因為在台灣學英文,總是像韓劇女主角一樣「苦」:苦背單字、為考試苦讀、在英文課上苦撐著眼皮。學英文不曾開心自然的事呀,怦然心動的學習方式?有可能嗎?偏偏,英文要學得好,就是得這樣開心自然,因為英文就是個語言嘛,它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所以英文必須快樂融入生活之中。
學英文可以說是一生的承諾,英文就像肌肉與身材一樣,必須持續鍛鍊、長期維持,沒練就會退步,任何語言都是這樣的。既然學英文有如一場馬拉松賽,需要長時間積累,你總不能只靠意志力硬逼自己學習吧?別忘了意志力是有限的,而工作及學業壓力則是無限的(厭世發言),下班下課後腦子已乾的你,哪來的力氣逼自己接觸無聊的英文學習素材呀。相對之下,如果一開始有正確的學習心態,先花時間找到怦然心動的英文自學素材,那麼每天下班下課接觸英文時,嘴角是掛著微笑的、眼睛是發光的。不需要硬擠出意志力,你根本會忍不住聽或讀那些喜歡的素材。
輪到你了
跟賓狗一起,整理手邊的英文學習素材吧!首先,把你目前正在使用的英文學習材料寫成一份清單,逐一檢視是否有令你怦然心動的感覺。你可以自問:「下班下課後,我能不能開心享受這個素材?」如果真心喜歡,就為這個素材畫個小星星,表示將來要好好重用它。如果覺得勉勉強強,不是真心喜歡,就劃上叉叉,跟它道別,然後尋找其他專屬於你的怦然心動英文學習素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