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哲自道
我十五歲的時候才走進哲學的世界。在那之前,我和其他的美國青少年一樣只對運動有興趣。但是我無意間看到一本教科書,一本寫給青少年看的教科書。一時間,整個世界的文明都在我面前展現。最讓我著迷的歷史人物是蘇格拉底,他因為喜歡在市集間討論想法而出名。我因此被希臘文化迷住了,當牙醫用乙醚麻醉我的時候,我甚至夢到希臘文化。
並不只有我,同樣醉心於希臘文化的還有羅馬人,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人,以及尼采。整個西方文明是跟著古希臘人開闢出來的道路在前進。只有在二十世紀的時候,西方文明希臘傳統的軌跡上消失。因為對希臘人的迷戀,讓我和西方古典文學以及西方文明的遺產有著強烈連結;並且對二十世紀文化產生深刻的疏離感,疏離「現代藝術」,一切和「現代」有關的事物。
用寫作,我嘗試去救贖,去延續這個傳統。如果我能在哲學的領域裡成功,如果我能在傳統中嗅得新生命,那麼其他人就自然可以在想像的文學,視覺藝術以及音樂等得到成功。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激勵人們相信,一個人可以對二十世紀前那些傳統感到忠誠,並且同時創造出原創性的作品。「傳統的」與「原創的」兩種形容詞可以放在同一個作品上。
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哲學作品是羅馬皇帝馬可.奧瑞留(Marcus Aurelius)的《沉思錄》(Meditation)。他的格言使我相信禁慾的生活。其他的哲學家讓我知道應該以不同的哲學過生活。因此,我是從生活在哲學裡而被引領到哲學世界裡,我把哲學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一套價值,一套價值,而不單純是智性的運作。
下一個抓住我的想像力的是法國哲學家蒙田(Montaigne)。在他那裡,哲學當然也是一套價值,一種生活方式,但是蒙田還有奧瑞留所沒有的特質:對於文學以及文學傳統的喜愛,一個想要和早期的思想家對話的慾望,以及引經據典的傾向。對蒙田來說,好的生活必需是文學生活,一種文化薰陶下的生活;遠超過其他條件。因此文學不只是達到真理的方法;它成為伴侶關係,身心的修養,美好生活為它而存在的其中一部分。然後我發現尼采。尼采給我極強烈的印象,因為不像蒙田,他直接對著我,以及我這個世代說話。在保留古典旨趣和古典風格的同時,尼采是現代的。他了解現代世界,他知道如何在一個眾聲喧嘩的世界裡保留文化,他知道那場從叔本華開始以至弗洛依德的心理學革命。
再者,尼采專心致力於當時不在我心中的主題:墮落,以及其相對的:復振。我藉著黑格爾的社會有機論,尼采的墮落觀點,以及弗洛依德生與死的本能觀,揉合而成自己的一套墮落與復振的理論,做為我的主要創見。
雖然我對尼采情有獨鍾,但這不影響我對十九世紀其他思想家的興趣,例如齊克果(Kierkegaard)、叔本華(Schopenhauer),以及魯希金(Ruskin)。也不影響我對心理學的興趣,主要是弗洛依德與榮格的部份。因此我對哲學的思考取徑是來自當代思想家,而非古代哲人如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我對哲學的取向是廣泛的,並且包容所有的人文學科。我對康德這樣的哲學家比較沒有興趣,因為他把哲學窄化了,並且過去強調形上學。
從我在二十年前遇上尼采之後,接著我做為哲學家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禪(Zen),而這只是這三、四年間的事。我相信禪,這個在近一百年才傳到西方的思想,代表著另一股西方思潮的革命。做為哲學家,我另一個職志就是要推廣禪——的重要,禪的深度,禪的美——並且讓人認識禪如何媲美西方哲學。對我來說,禪的的確確是西方思想演進的下一章。如果我的牙醫給我乙醚麻醉,我大概已經不會夢到古代雅典人在市集辯論,而是中國或日本哲人閒坐在山頂小屋,品啜著香茗,觀看細雨落入山谷之中。
我十五歲的時候才走進哲學的世界。在那之前,我和其他的美國青少年一樣只對運動有興趣。但是我無意間看到一本教科書,一本寫給青少年看的教科書。一時間,整個世界的文明都在我面前展現。最讓我著迷的歷史人物是蘇格拉底,他因為喜歡在市集間討論想法而出名。我因此被希臘文化迷住了,當牙醫用乙醚麻醉我的時候,我甚至夢到希臘文化。
並不只有我,同樣醉心於希臘文化的還有羅馬人,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人,以及尼采。整個西方文明是跟著古希臘人開闢出來的道路在前進。只有在二十世紀的時候,西方文明希臘傳統的軌跡上消失。因為對希臘人的迷戀,讓我和西方古典文學以及西方文明的遺產有著強烈連結;並且對二十世紀文化產生深刻的疏離感,疏離「現代藝術」,一切和「現代」有關的事物。
用寫作,我嘗試去救贖,去延續這個傳統。如果我能在哲學的領域裡成功,如果我能在傳統中嗅得新生命,那麼其他人就自然可以在想像的文學,視覺藝術以及音樂等得到成功。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激勵人們相信,一個人可以對二十世紀前那些傳統感到忠誠,並且同時創造出原創性的作品。「傳統的」與「原創的」兩種形容詞可以放在同一個作品上。
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哲學作品是羅馬皇帝馬可.奧瑞留(Marcus Aurelius)的《沉思錄》(Meditation)。他的格言使我相信禁慾的生活。其他的哲學家讓我知道應該以不同的哲學過生活。因此,我是從生活在哲學裡而被引領到哲學世界裡,我把哲學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一套價值,一套價值,而不單純是智性的運作。
下一個抓住我的想像力的是法國哲學家蒙田(Montaigne)。在他那裡,哲學當然也是一套價值,一種生活方式,但是蒙田還有奧瑞留所沒有的特質:對於文學以及文學傳統的喜愛,一個想要和早期的思想家對話的慾望,以及引經據典的傾向。對蒙田來說,好的生活必需是文學生活,一種文化薰陶下的生活;遠超過其他條件。因此文學不只是達到真理的方法;它成為伴侶關係,身心的修養,美好生活為它而存在的其中一部分。然後我發現尼采。尼采給我極強烈的印象,因為不像蒙田,他直接對著我,以及我這個世代說話。在保留古典旨趣和古典風格的同時,尼采是現代的。他了解現代世界,他知道如何在一個眾聲喧嘩的世界裡保留文化,他知道那場從叔本華開始以至弗洛依德的心理學革命。
再者,尼采專心致力於當時不在我心中的主題:墮落,以及其相對的:復振。我藉著黑格爾的社會有機論,尼采的墮落觀點,以及弗洛依德生與死的本能觀,揉合而成自己的一套墮落與復振的理論,做為我的主要創見。
雖然我對尼采情有獨鍾,但這不影響我對十九世紀其他思想家的興趣,例如齊克果(Kierkegaard)、叔本華(Schopenhauer),以及魯希金(Ruskin)。也不影響我對心理學的興趣,主要是弗洛依德與榮格的部份。因此我對哲學的思考取徑是來自當代思想家,而非古代哲人如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我對哲學的取向是廣泛的,並且包容所有的人文學科。我對康德這樣的哲學家比較沒有興趣,因為他把哲學窄化了,並且過去強調形上學。
從我在二十年前遇上尼采之後,接著我做為哲學家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禪(Zen),而這只是這三、四年間的事。我相信禪,這個在近一百年才傳到西方的思想,代表著另一股西方思潮的革命。做為哲學家,我另一個職志就是要推廣禪——的重要,禪的深度,禪的美——並且讓人認識禪如何媲美西方哲學。對我來說,禪的的確確是西方思想演進的下一章。如果我的牙醫給我乙醚麻醉,我大概已經不會夢到古代雅典人在市集辯論,而是中國或日本哲人閒坐在山頂小屋,品啜著香茗,觀看細雨落入山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