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追憶似水年華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情節
這部作品由七冊組成,但這並非本書難以三言兩語道盡的唯一原因,毋寧說是好幾頁沒有所謂的情節,只有思緒的遊走,漫長的思緒遊走。而且人物無盡的多,大概有五百多個。
故事開頭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者(從來不是十分健康,非常懶散,而且很神經質=馬歇爾.普魯斯特)回憶他的幸福童年,尤其是他還和親戚住在鄉下的那個夏天,他在那裡認識史望(該處就乾脆編出一段外傳,史望與歐黛特的愛情故事),他戀愛(起初愛上吉爾柏特,然後亞柏丁娜),認識貴族階級的世界。偶爾和政治有些關連,但是不常,有時也提及同性戀愛。
敘述者最後和亞柏丁娜一起生活,但是對她不好,亞柏丁娜離開他,死於意外事故。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敘述者無須從軍——弱了。在最後一冊結尾他注意到,時間如何強烈地改變了一切,剩下的只有回憶。這時他有個很棒的主意:他坐到桌前,寫一部相關的小說——以找回失去的時光。
然而這段貧乏的情節只是七冊巨著的骨架。普魯斯特認為情節總是被高估,他重視的不只情節:時間、空間和回憶,愛的本身,藝術以及世紀之交的社會。
小道消息
英國喜劇組合蒙蒂.派頓以短劇將普魯斯特作品的複雜性表現出來,值得一看。劇情設計一個「全英概述普魯斯特比賽」,參加者必須將這部作品的內容濃縮在十五秒之內說出,唯一正經的參賽者在十五秒內不過說出第一冊第一頁的內容而已。
入門提示
請您把第一冊讀到著名的瑪德蓮那一幕(大約六十頁):第一人稱敘述者正在喝茶吃餅乾,因為口味/氣味而被拉進往昔之中——整個回憶於斯正式展開。
到這個部分都喜歡的讀者,可以立刻把其餘六冊買下來,接下來幾個月(或是幾年)都有最佳讀物。被一路折磨到瑪德蓮一幕的讀者(例如因為句子長達二十行),可以就此打住,接下來的三千頁也是這副德行。
或許可以讀艾倫.狄波頓來替代:他的著作《普魯斯特如何改變你的人生》讓您一窺普魯斯特古怪的生命和作品,娛樂性十足——而且以這個句子作結尾:「就算最好的書也值得被丟到角落裡。」
或者也可以看看史蒂芬.侯威分成多部的普魯斯特漫畫,非常適切地再製原作的品質和隱諱。普魯斯特
神經質
1871年生於法國
1922年死於法國
這個病得徹底的人怎麼還能寫這麼多東西?而且還寫了部長篇小說(不管每個讀者怎麼看),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馬歇爾.普魯斯特一直都病著,不同的身體疾病(氣喘、消化毛病、持續感冒以及其他疾病),還有心理疾病(憂鬱症、害怕旅行/老鼠/病毒——他戴著保護手套!十足的戀母情結,對任何可能的事物感到歇斯底里)。
此外,他喜愛男性勝過女性,但是在這方面也沒有進展:他的(不幸)至愛是他(已婚)的司機。
馬歇爾.普魯斯特最怕冷,他沒穿上皮大衣就絕不離開房子,他也把大衣當成被子,作為額外的被子,因為害怕二氧化碳中毒,他不常給暖爐生火。在他的住所裡(他三十七歲的時候才搬進去住,在他雙親過世後),他寧可穿好幾件毛衣,用熱水袋。如果他受邀赴宴,他也會穿上皮大衣——如果他真的被說動離開他的寓所的話。普魯斯特最喜歡待在他的床上:他一直睡到晚上,然後醒來寫作——也在床上。
1913年他開始寫作《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冊——沒有預料到這是巨作的第一冊。然而後來他想起那麼多事情,無論如何他都想把這些寫進去,於是他修改、刪除又補充,補充,補充, 即使是在校樣上。在原始手稿上找不到一個字沒有至少被刪除一次的。
雖然當時第一冊就已經超過許多讀者的忍耐界限,普魯斯特依舊受到褒獎以及認可,然後繼續寫。最後一冊在他死後才出版,他五十一歲時死於肺炎——因為他雖然感冒卻離開寓所。三件大衣和兩床被子還是不夠啊。
追憶似水年華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情節
這部作品由七冊組成,但這並非本書難以三言兩語道盡的唯一原因,毋寧說是好幾頁沒有所謂的情節,只有思緒的遊走,漫長的思緒遊走。而且人物無盡的多,大概有五百多個。
故事開頭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者(從來不是十分健康,非常懶散,而且很神經質=馬歇爾.普魯斯特)回憶他的幸福童年,尤其是他還和親戚住在鄉下的那個夏天,他在那裡認識史望(該處就乾脆編出一段外傳,史望與歐黛特的愛情故事),他戀愛(起初愛上吉爾柏特,然後亞柏丁娜),認識貴族階級的世界。偶爾和政治有些關連,但是不常,有時也提及同性戀愛。
敘述者最後和亞柏丁娜一起生活,但是對她不好,亞柏丁娜離開他,死於意外事故。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敘述者無須從軍——弱了。在最後一冊結尾他注意到,時間如何強烈地改變了一切,剩下的只有回憶。這時他有個很棒的主意:他坐到桌前,寫一部相關的小說——以找回失去的時光。
然而這段貧乏的情節只是七冊巨著的骨架。普魯斯特認為情節總是被高估,他重視的不只情節:時間、空間和回憶,愛的本身,藝術以及世紀之交的社會。
小道消息
英國喜劇組合蒙蒂.派頓以短劇將普魯斯特作品的複雜性表現出來,值得一看。劇情設計一個「全英概述普魯斯特比賽」,參加者必須將這部作品的內容濃縮在十五秒之內說出,唯一正經的參賽者在十五秒內不過說出第一冊第一頁的內容而已。
入門提示
請您把第一冊讀到著名的瑪德蓮那一幕(大約六十頁):第一人稱敘述者正在喝茶吃餅乾,因為口味/氣味而被拉進往昔之中——整個回憶於斯正式展開。
到這個部分都喜歡的讀者,可以立刻把其餘六冊買下來,接下來幾個月(或是幾年)都有最佳讀物。被一路折磨到瑪德蓮一幕的讀者(例如因為句子長達二十行),可以就此打住,接下來的三千頁也是這副德行。
或許可以讀艾倫.狄波頓來替代:他的著作《普魯斯特如何改變你的人生》讓您一窺普魯斯特古怪的生命和作品,娛樂性十足——而且以這個句子作結尾:「就算最好的書也值得被丟到角落裡。」
或者也可以看看史蒂芬.侯威分成多部的普魯斯特漫畫,非常適切地再製原作的品質和隱諱。普魯斯特
神經質
1871年生於法國
1922年死於法國
這個病得徹底的人怎麼還能寫這麼多東西?而且還寫了部長篇小說(不管每個讀者怎麼看),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馬歇爾.普魯斯特一直都病著,不同的身體疾病(氣喘、消化毛病、持續感冒以及其他疾病),還有心理疾病(憂鬱症、害怕旅行/老鼠/病毒——他戴著保護手套!十足的戀母情結,對任何可能的事物感到歇斯底里)。
此外,他喜愛男性勝過女性,但是在這方面也沒有進展:他的(不幸)至愛是他(已婚)的司機。
馬歇爾.普魯斯特最怕冷,他沒穿上皮大衣就絕不離開房子,他也把大衣當成被子,作為額外的被子,因為害怕二氧化碳中毒,他不常給暖爐生火。在他的住所裡(他三十七歲的時候才搬進去住,在他雙親過世後),他寧可穿好幾件毛衣,用熱水袋。如果他受邀赴宴,他也會穿上皮大衣——如果他真的被說動離開他的寓所的話。普魯斯特最喜歡待在他的床上:他一直睡到晚上,然後醒來寫作——也在床上。
1913年他開始寫作《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冊——沒有預料到這是巨作的第一冊。然而後來他想起那麼多事情,無論如何他都想把這些寫進去,於是他修改、刪除又補充,補充,補充, 即使是在校樣上。在原始手稿上找不到一個字沒有至少被刪除一次的。
雖然當時第一冊就已經超過許多讀者的忍耐界限,普魯斯特依舊受到褒獎以及認可,然後繼續寫。最後一冊在他死後才出版,他五十一歲時死於肺炎——因為他雖然感冒卻離開寓所。三件大衣和兩床被子還是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