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給人魚吃,是供他一天的食物;教人捕魚,他一輩子有魚吃。」──邁蒙尼德(Maimonides)

這個見解的起源眾說紛紜。名言調查員的紀錄裡有來自中國、美洲原住民、義大利、印度和聖經等主張。它屢屢和老子、毛澤東和邁蒙尼德等名字連在一起──即使那根本是錯的。
這個普遍性原則是想藉著提升自給自足的能力來減低貧窮,而且這概念的歷史相當悠久。十二世紀哲學家邁蒙尼德曾寫過一個八個等級的慈善責任。一八二六年,一本名叫《宗教情報員》(Religious Intelligencer)的期刊這麼闡釋第八級:

最後,第八級,也是最為人稱頌的一級,是預防貧窮之善,意即給予可觀的補助或貸款,教他一技之長,或給他工作,來協助較窮困的弟兄,這樣他或許就能正正當當地謀生,不必選擇糟糕的方式伸手要人施捨……

所以,名言調查員在邁蒙尼德的著作摘要中找到了類似的概念,但沒有發現那活靈活現的捕魚隱喻。一八八五年,有一句話確實提到了捕魚,也和現代版格言有部分雷同,是出現在小說《戴蒙太太》(Mrs. Dymond)裡。該作者是知名小說家安妮‧伊莎貝爾‧薩克萊‧瑞奇(Anne Isabella Thackeray Ritchie)。身為大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女兒,她延續搖筆桿維生的家族傳統。不過瑞奇這段文字的後半倒是跟餵食沒有直接關係。

他當然沒有將那些箴言身體力行,但我想佩特隆的意思是,如果你給人一條魚,他過一個小時又會餓了;教他捕魚才是幫了大忙。但這些非常基本的原則很容易與文人雅士階級的安逸狀態有所牴觸。

一八八五年,這部小說連載於倫敦《麥克米蘭雜誌》(MacMillan’s Magazine)和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利特爾的生活時代》(Littell’s Living Age)等重要期刊。(頂尖名言研究者拉爾夫‧基斯在參考書籍《名言考證者》中,提到《戴蒙太太》這次重要的引用。)
往後數十年,這句格言將持續演化。一九一一年,羅恩(M. Loane)編纂的散文集《共同成長》(The Common Growth)收錄一句「常被引用的話」,只是沒有提到吃或餵食的動作。

這是一句很常被引用的話,充滿社會智慧:「給人一條魚,他明天又會餓了;教他怎麼捕魚,他一生都能富足。」

然而,這句話無法解決一切問題,也並非幫助鄰人最正確的方式。我們照著這個邏輯,打個比方:假使那個人從來不吃魚,而且懷疑那到底是不是美味又健康的營養食物。除非你先抓了魚、殺了煮給他吃,獻給他享用,讓他克服不情願,勸他努力學習捕魚的技藝――而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一九四五年,威斯康辛州一家報紙刊出類似前文的一例,作者是一位公共衛生護士,而她說那句話是「印度古諺」。

每一項公共衛生計畫的目標不僅是在提供特定服務,也要教導民眾對健康的正向態度,這將造福他們一輩子。有句印地安古諺以很貼切的方式說明我們的目標。

「給人一條魚,他明天又會餓;教他怎麼捕魚,他將永遠富足。」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伊利諾州洛克福德一家報紙刊出傳教士弗瑞德‧尼爾森(Fred Nelson)的證詞。曾於臺灣和中國大陸工作的他在討論外援(foreign aid)時塑造出這句話的現代版本,並稱之「中國諺語」。

所謂外援:「給窮人一條魚,是供他一天的食物;教他捕魚,則給他養得起自己一輩子的職業。」──中國諺語一九六二年十月,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溫尼伯的《溫尼伯自由報》(Winnipeg Free Press)指出,安娜‧史皮爾斯(Anna Speers)小姐在溫尼伯女性議會(Winnipeg Council of Women)提及她在加拿大免於飢餓委員會(Canadian Freedom from Hunger Committee)的工作時,說了這句話。史皮爾斯指稱,這句俗語源自中國。

史皮爾斯小姐引用了一句貼切的中國諺語,描述委員會的工作內容。「給人一條魚,是供他一天的食物──但若教他捕魚,他好幾天都有東西吃。」

一九六三年五月,這句格言出現在牙買加首都京斯敦(Kingston)的《星期天拾穗者報》(Sunday Gleaner),做為〈解決世界飢餓〉(Tackling World Hunger)一文的題詞。文裡表示,這句名言源自義大利。

給人一條魚,是供他一天的食物;教他捕魚,他一輩子有東西吃。──義大利諺語

一九六三年五月密蘇里州范布倫(Van Buren)一家報紙印上這句話,並指出這話是在澳洲墨爾本的一場會議說的。

會議上,一位演說者引述了這句話:「給人一條魚,是供他一餐;教他捕魚,他很多餐都有魚吃。」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在德州韋科(Waco)舉行猶太女性全國會議(National Council of Jewish Women),其中,一位演說者引用了這句話,並稱它是「中國諺語。」

既然我是在講國際事務,容我用一句中國諺語提醒大家:「給他一條魚,他是可以吃;但教他捕魚,他可以吃很多天。」

一九七○年,蘇珊‧惠特希(Susan Whttlesey)的著作《VISTA:貧窮的挑戰》(VISTA: Challenge to Poverty)表示,這句話是納瓦荷人(Navajo,美國西南部的原住民)的古諺:

「當VISTA最困難的一件事情是,」瑪莉解釋:「他們從不允許我們直接為民眾做事,連填表格都不行。這不見得很容易,但我們只能這樣。」

有一句納瓦荷古諺,VISTA成員必須時時拿來提醒自己:給人一條魚,是供他一天的食物;教人捕魚,他一輩子有魚吃。

一九七六年,一本探討公共政策的書籍《非洲:從神祕到混亂》(Africa: From Mystery to Maze)將一種變化形與老子和毛澤東做了連結。

套句老子和毛主席的話,美國人能了解「給人魚吃不如教人捕魚」的意義嗎?從美國民眾大力支持技術援助,來轉移美國人的知識技能看來,他們能了解。

一九八六年,《瑜珈雜誌》(Yoga Journal)有一篇關於身體功課(Bodywork)的文章,將這句話的出處給了老子。

老子說,給飢餓的人一條魚,是供他一天的食物;但如果教他怎麼捕魚,他一輩子都有魚吃。

名言調查員認為,對此主題現有的資訊尚不完整。依據既有的證據,這句捕魚終能自給自足的響亮名言,原創者應是安妮‧伊莎貝爾‧薩克萊‧瑞奇。其後說法隨時間演變,再講到一輩子都能有魚吃的本事,越來越令人難忘。名言調查員的結論是:這句話是中國、義大利、印度或早期美洲古諺的說法都沒有證據支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