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如何在這腥風血雨的文案戰場上,
找到幫你開外掛的「實戰寫作密技」金手指?

▋百萬點擊入門基本功──文案「SHORT」法則
SHOrt:① 精簡斷句、刺中要害
shoRt:② 節奏感(Rhythm)+③ 禁止重複(Don’t Repeat)
shorT:④ 80/20 法則(pareTo’s law)!資訊與趣味的黃金比例8:2

  讓我們一起征服文案這座高山吧!出發前務必牢記通用的4 大法則,不管任何類型的寫作都適用,下筆時拚了老命也要遵守:①斷句 ②節奏 ③禁止重複 ④資訊與趣味的黃金比例。我將它命名為「SHORT 法則」,擷取4 個法則中的英文字拼出Short 這個字,不但有精簡的意思,這種口訣也更方便記憶。
  寫文案確實如此, 先把每個句子精簡斷句(SHO:SHORT)後,再掌握節奏(R:Rhythm)。營造節奏感時,重要的是禁止重複(R:Don’t Repeat);並加入俗稱80/20 法則的帕列托法則(T:Pareto 中的T)即可完成。說到這裡,有些人應該會抗拒:「我想寫出優美又飽含情感的深度文案。」能把重點內容用華麗文筆呈現當然很好,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太過勉強了。
  說真的,除非你是天才,否則模仿這種形式寫出來的文章,很容易就消失在文案山、文案海中。簡單明瞭才是上策,讓寫的人可以俐落下筆、讀的人可以讀得順暢,雙方都沒有負擔。所謂的文章就像開車,握著方向盤的駕駛(=寫作者),必須意識到自己在主導車的前進,而不是被車拉著走。精簡斷句的「Short 法則」就是要讓你先懂得如何把車往前開。
  簡短的句子能帶動節奏,也屬於駕馭的一種,就像開車時需要培養游刃有餘的駕駛節奏,在寫作領域一旦習慣斷句的公式,就能打造出「3/4/3/4」、「4/7/4/7」等特殊的節奏感與流暢度。這種節奏感也會成為指紋,讓你的文案具有辨識度。
  最後一項法則是文案黃金比例,實用資訊與趣味內容的比重要如何拿捏,才能呈現最完美的文案風味呢?這裡將會運用到句子的80/20(帕列托)法則。現在就一起進入這些寫作法則的訣竅教學吧!

▋法則1 越精簡越能刺中要害
  句子要斷得精簡(Short),這招基本功大家都知道,關鍵在於「程度」。到底要斷到什麼程度,學過國文的人就知道,斷句的原則大多以「主語+述語+賓語」為單位。
  例如:每座被遺棄的島都開滿了花。

  心臟被震撼了一下,沒有多餘的冗詞贅字,用簡單的主語+述語+賓語便深刻描繪出意境。
  不過,最近吸引大家的文字風格又不一樣了,必須更精鍊、更簡潔才能抓住目光。連原有的「主語+述語+賓語」都稍嫌過長,反而可以用「動詞+動詞」或「單詞+單詞」來結束一回合,模擬因數分解的方式,把句子中能拆解的部分都斷開。
  你想說「天啊!這怎麼可能?」對吧?但看過後你會發現這種斷句其實也不會有違和感。一起來看看下列這篇文章,是關於日本青森縣知名的男女混湯體驗遊記。

例:
  全身赤裸。一絲不掛。啊沒有,用毛巾遮住了重要部位。「不會有事吧?」同行記者猶豫地問。「沒什麼啦!」我努力裝作不在意。沒錯!這時也沒辦法了。臉皮撐厚,深呼吸、唰一聲把門拉開。
  門後世界,像極了潘朵拉的盒子。40 年,讓我等得心癢難耐。就在此刻,「男女裸湯之門」打開了。哎呀,怎麼回事?什麼都看不到,視線只有白茫茫一片。居然跟我說男女七歲不同席!?你是350 年老字號的男女混湯耶!具有350 年歷史的酸之湯、青森縣的名景竟然⋯⋯天啊上當了,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害我苦等這麼久……(節錄自「熱情又火辣的甜蜜之旅」)

  我們一起來觀察這篇文章吧!從開頭第1 句就沒有標明主語,只提到【全身赤裸】4 個字,緊接著【一絲不掛】,都是單純的形容詞。第3 句也沒有主語,只寫出【用毛巾遮住了重要部位】,抽掉了主語。經過第4 句【不會有事吧?】到第5 句才出現第1 個主詞【同行記者】,接著一直到【努力裝作不在意】、【深呼吸、唰一聲把門拉開】。
  其實這是一篇實驗性的文案,我想用最短的斷句方法營造出趣味性,並當作遊記的前言。
  本來只是抱著一試的心態,結果校稿負責人(被編輯尊稱為部長,總是用紅筆強制校稿到滿江紅的人)卻評價說:「我的天,你這篇文讓我無從下筆啊!」
  我要的就是這個!得到這種回覆就算成功一半了,讓校稿人目瞪口呆、無法下手修改的神斷句。看了斷句神功的範例後,我重新整理一下並把它命名為「斷句神功123」。

1 當斷則斷
  就像股市裡的停損點(虧損時設定的賣出門檻,防止虧損擴大),別以為把句子寫短一點就夠了,該斷句的地方都要斷句。喀嚓!毫不留情地切斷它。套一句被譽為韓國文筆最好記者安秀燦的名言:「精簡斷句是治百病的萬靈丹。」
  想寫出能獲頒普立茲獎的報導嗎?大膽斷句吧!想寫出一本厲害的小說?勇敢斷句吧!想寫篇點擊破百萬的驚豔好文?當斷則斷吧!擔心脈絡?先放一邊,精簡斷句就對了。

2 基本句型也太長了,再短一點!
  看到「精簡斷句」就想用基本句型斷句?閣下請三思啊!千萬不要被句型侷限,即使是一個感嘆詞【啊!】,或是像【沒錯!】這種反應也可以單獨成句。再來回顧一下剛剛那篇男女混湯的文章。

例:
  沒錯!這時也沒辦法了。臉皮撐厚,深呼吸、唰一聲把門拉開。
  門後世界,像極了潘朵拉的盒子。40 年,讓我等得心癢難耐。就在此刻,「男女裸湯之門」打開了。

  就像這樣,一個單詞也可以成為一句話。必須果斷冷靜地斷句,就像一拆再拆的因數分解一樣,分到無法更短。然後你會發現,如此俐落的斷句非但不卡,還能貫穿脈絡、讓整篇文章更順暢。

3 切忌見樹不見林,別少了流暢度
  精簡斷句可不是要你不經大腦把每個字都無意義地拆開,過度斷句的結果反而會讓文字支離破碎,失去流暢度。斷句時要把文章想成是一整片森林,必須隨時清楚掌握整篇文章發展的流暢度。

▋法則2 讓人想讀下去的節奏感
  節奏感(Rhythm) 在文章中也很重要,精簡斷句的功夫練久了,自然能找到一定的節奏感。節奏感就像一篇文案的指紋,專家能一眼看出這文字出自誰的筆下,靠的就是文字本身獨特的韻律感。

1 節奏感!「1 - 1 - 3 - 4 - 2」法則
  「短—短—中長—長―短!」
  就像音樂課讓舌頭打結的拍子「強、弱、中強、弱」一樣,文字也有節奏感。文案裡最基本的節奏是:短—短—中長—長―短,換成直覺的數字來表達就是「1 - 1 - 3 -4 - 2」。來看以下例子:
  但是……不知為何,原本慢條斯理的慢活理事長,手中筷子居然用光速來回、專挑最美味的肥肉猛夾!要他等嚇傻的我回神?拜託,吃飯誰有空。拔筷決勝負吧!徐理事長與記者之筷,正在日本九州的餐廳,上演一場刀光劍影的血戰。鏘!鏘!鏘!(節錄自《與日本九州徒步旅行先驅徐明淑同行》)

  這是我某篇報導的結尾,大家有看出「短—短—中長—長―短」的節奏安排嗎?

2 節奏意識
  前面精簡斷句中提到要當斷則斷,營造節奏時同樣也要有計畫地安排出韻律感。當然不是要大家照1 - 1 - 3 -4 - 2 的公式填滿字數,不過在寫文案時必須意識到字數多寡。很難理解嗎?果然還是要看例子比較好懂。

Before
  遲到了,快用跑的。「看一下身分證!」被警察攔了下來。居然沒帶!都是急著出門才會把身分證搞丟。旁邊的人都說燭光集會快開始了,但我要去的不是那。(節錄自《韓民族日報21》〈別怕!實戰手冊在這〉)
After
(1) 啊! (2) 糟糕,(3) 遲到了! (4) 跑到一半,(5) 被人攔下來。(6)「身分證看一下。」(3) 死定了,(2) 沒帶。

  原文是用「3 - 4」的架構開始,如果重新刻意斷句並加入節奏,就會變成「1 - 2 - 3 - 4 - 5 - 6 - 3 - 2」的字數。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組合,不過重點是寫文時要在心中計算字數。剛開始並不容易,很難抓到感覺,但慢慢就能上手。
  只要斷句精簡、順著脈絡發展,保持流暢度,自然就會產生韻律。某個瞬間你會突然發現,不是文字拉著你,而是你主導著文字前進,這就表示你成功抓到節奏感了。
▋法則3 清除易爆的重複地雷
  重複(Repeat) 是文案中的危險地雷,一定要徹底清除。重複地雷的類型有很多,包括名詞重複、形容詞重複、動詞重複、句型重複……等。
  看到前一段文字不斷重複的感覺如何?現在光是看到「重複」這兩個字就有點煩了吧?文字重複就是這種感覺,雖然不是一定不好,但容易讓讀者看不順眼。
  我們不是要按部就班地學寫作,所以這裡先指出部落格、貼文、YouTube 中最需要避免的「重複問題」。其中殺傷力最強的地雷就是重複敘述,一誤踩就會爆炸,記得務必清到一顆都不剩。
  有一個可以簡單檢查文案中重複問題的小祕訣,就是跳過主詞、只看整篇文章的敘述就好。我在審閱團隊裡其他記者的文章時,也只看敘述。
  另外,想避免敘述重複也很簡單,我稱為「敘述變奏法」。先試著換換看新聞報導中最常出現的「某某表示……」的「表示」這個動詞。

「表示」變奏法
  表示-提及-強調-暗示-認為-透露-揭發

  根據不同氛圍、不同情況,「表示」一詞也能用其他詞彙替代。
  寫文案寫久了,無須刻意就能察覺文字的重複性,就像有人狠狠掐住自己的肉一樣清楚。如果你寫作時也可以自然感受到敘述重複、覺得哪裡不順眼的話,不用懷疑,你已經躍升為寫作高手了。

▋法則4 完美文案的黃金比例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資訊與趣味性的黃金比例。無論什麼類型的文案,一定都包含「資訊和趣味」這兩個要素。一篇文章美不美味,取決於這兩項成分比重的調配,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像我走風趣路線,趣味的比例也會多放一點;反之,重視事實陳述的作者,就會拚命列出各種資訊。
  哪一種更能讓讀者津津有味?答案也非常主觀。為了讓需要快速生出文案的讀者們免於頭痛,我們先定出一個固定比例,用「資訊8:趣味2」來調配文案即可。也稱為寫作的80/20 法則(帕列托法則)。

1 80/20 法則的重要
  為什麼我們把「資訊:趣味」的黃金比例訂為80:20 ?這數字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就是源自於俗稱80/20 法則的帕列托法則。
  80/20 法則是經濟學中通用的一種黃金比例,它在經濟學專有名詞中的定義:80/20 法則是一種所得分配的統計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 Pareto)提出。他研究歐洲各國的財富動向後發現,20% 的人口享有整體80%的財富,或是20% 的顧客可以創造80% 的利潤,因此稱為80/20 法則。
  在本書中的80/20 法則,並不是以字數的比例計算,而是指大部分的整體資訊(80)需要仰賴少數趣味性(20),才能在讀者心中成功留下印象。

2 營造趣味性的3 大原則
  相信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資訊」就是指既有的事實,因此不太需要刻意更動或變化,直接放入即可。文案核心的力量必須集中在趣味性上,意即一篇文章20% 的內容會左右整篇文章的美味程度,傳達趣味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必各位多少有聽過諧星們的苦衷吧?搞笑其實是最累人的。為了減輕負擔,各位務必要將「營造趣味性的3 大原則」牢記在心。
  第1 原則,「不要為了搞笑而搞笑」。你可能會懷疑我:「你才剛說要有趣一點,現在又叫我不要搞笑?」換個角度來說就是:「不要為了感動人心而刻意寫得煽情。」傳達趣味或情感時,要防範激動情緒、不能過於浮誇。安秀燦記者在《我如何書寫》中強調,報導寫作的原則之一就是:「從頭到尾都要平鋪直述」。
  所以原則1:想要讓人笑,就不要刻意搞笑;想要讓人哭,就不要刻意製造哭點。安秀燦說:「如果作者先流露自己的情緒,或是刻意想煽動別人,會讓本來想哭的讀者止住眼淚,讓想大笑的讀者只能勉強擠出一抹淺笑。」

例:
  我叫金順岳,但那些日本軍人總喜歡叫我別的名字:貞子、佳子、慶子、松田。房間裡鋪一張床墊,差不多就滿了。門上有個小洞,會有人丟三四個小飯糰進來餵食,吃飽就要招待日本軍人一整天。當時我十六歲,後來身體不太好,日本軍人連衣服也不脫了,只會拉下拉鍊,就直接把掛在腰間的劍鞘刺進我裡面,連生理期間也不放過,我只能用紗布或棉布把下面擦一擦。(節錄自《韓民族日報21》「我叫金順岳,日治下被踐踏的一棵松樹」)

  在這則範例中沒有特別激動的語氣,只是平鋪直述,就讓人看了怒氣油然而生,這就是原則1 力道強勁之處。
  延續上一個原則,原則2 就是「平鋪直述」,重點在於直接敘述出來。越刻意說明,讀者反而就越不會看。我經營旅遊專欄時審過無數篇文章,其中最讓我覺得膩的就是遊記常出現的敘述【很美】。不能這樣寫,而是要把那個美麗的場景如實呈現在讀者面前。假設是夕陽西下,你可以用【像鮮紅的柿子裂開一般,讓周圍染上一層朦朧的橘色】來表現。還有開心、難過這類的詞也要節制使用,例如用【他眼淚直流】代替【他很難過】。
  原則3 就是善用流行語及方言,用一些好玩、大家都知道的流行語,加入文案裡就會非常有效。這一招重點是時間點,萬一錯過時機就會白忙一場了。抓準機會就可以大膽用出來,太過謹慎小心反而會沒效果。流行語的放法有兩種,第1 是加入內容,第2 是直接把流行語搬到標題上使用,先來看看融入內容的方式。

例:
  對,我就胖。這麼說你可能以為我很胖,拜託千萬別誤會。有天我突然想念平凡、簡單又樸素的一日遊,便脫口說:「啊!活到現在,旅遊也想簡單樸素一點了。」結果運動休閒系的學弟回嗆:「怎麼可能?別騙了大哥!不只吃,你不是連旅遊也愛玩到飽的無限行程嗎?」
  對,我騙人。「超級騙騙騙」,100% 騙人的。我就愛大口無限吃到飽,旅行我也要無限玩到飽,可以一玩再玩繼續玩才甘心。
 對!說到這順便介紹一下,我個人一去再去還想去的玩到飽口袋名單。別人都說我是個旅行阿肥,但你看我心態這∼麼瘦,所以千∼萬別誤會喔!(節錄自《玩到飽!旅行免費無限續》)

  有沒有覺得這語氣很熟悉呢?沒錯,就是韓國家喻戶曉的《搞笑演唱會*》中的經典台詞。直接引用搞笑藝人金峻鉉的口吻介紹玩到飽的主題旅遊,讀者嘴角也會不自覺跟著上揚。不過這種內容不能多,這篇文只在第2 段的3 句使用,不要忘記80/20 的原則,趣味內容大約佔20%,一不小心放太多反而會有反效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