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信法則——克服緊張,從容演講有祕訣
演講中,許多人都受困於「緊張」這隻「攔路虎」,在這一章我們透過抽絲剝繭,了解自己緊張的表現、原因,以及如何克服緊張情緒的五大祕訣,讓「緊張」這塊演講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你上臺緊張嗎?如果給自己上臺緊張的情況打分數,1到10分,緊張程度逐步遞增,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我曾經從演講者手中接過溼漉漉的話筒,也曾見過他們拿著話筒顫抖不已的雙手,更聽過他們從話筒裡傳出哆囉哆嗦的聲音。我從事演說培訓多年,在與眾多學員的諮商溝通中發現,緊張無疑排在演講問題的第一位。
緊張,是很多人演講的「攔路虎」。這個問題不僅束縛了很多人登上舞臺的腳步,也嚴重影響演講分享的效果,更阻礙了很多人實現自信演講的夢想。
早在19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項調查: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結果讓心理學家們跌破眼鏡,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當眾演講,而死亡卻屈居第二。
緊張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是人的一種天性。
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以狩獵為生時,經常會遭到外界的各種威脅,比如野獸的攻擊。從那時起,人類的身體就產生了一種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叫做「緊張」,幫助身體逃離危險或者準備戰鬥。
緊張也是一種正常且普遍的生理與心理現象,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會緊張。
英國首相邱吉爾當年在演講臺上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直到被轟下臺,他曾說每次演講都覺得胃裡像放著一塊冰塊;林肯最初走上演講臺時恐懼得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印度聖雄甘地首次演講都不敢看聽眾。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第一次講課時,慕名來聽課的人很多,他竟緊張得不知說什麼了,很久之後,他才慢慢平靜下來。然而原本要講授一個小時的內容,被他三兩下用10分鐘就說完了,可是,離下課時間還早呢!他再次陷入窘境,後來他急中生智,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全場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緊張的時候人會有哪些表現呢?國外某喜劇類綜藝中有個節目,節目中的賈總過去總是請助理代替他演講發言,所以當極少上臺的他不得不做公眾講話時緊張得狀況百出:忘詞、說錯話、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面部僵硬、冒虛汗等。
你是否仔細觀察過,你在緊張時,會有哪些表現呢?
演講時,緊張的表現有哪些
我們緊張的表現一般分為外在和內在,從外在表現來看,一般會出現四肢抖動、手足無措、面部僵硬、眼神游離、口乾舌燥、面紅耳赤、虛汗頻出、說話結巴等情況;從內在表現來看,會出現心跳加快、頭腦空白、盼望演講結束等情況。
按照緊張程度我們一般分為三種。
嚴重緊張:演講進行不下去,直接從臺上下來。
中等緊張:剛開始很緊張,心跳加快等,講著講著進入狀態。很多人都屬於這種情況。
輕微緊張:聽眾根本看不出來你在緊張。
緊張有利有弊,從利的角度來說,上臺緊張,說明我們重視這件事情,甚至演講時會超常發揮;從弊的角度來說,緊張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會影響我們正常發揮,繼而影響演講效果。
害怕當眾講話的人,緊張的原因有哪些
有一年香港大學招收大學生,共收到多達4,848份申請。經過面試,最後錄取250人。港大表示,學校並不單純以考試分數作為招生指標,面試表現也很關鍵,11名的考試「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而被拒之門外。
從小到大,我們更多是透過筆試升學,在語言訓練上的學習少之又少。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系裡對學生的要求是:站著能說,坐著能寫。所以除了有訓練寫的課程外,系裡還專門開設了一門選修課——演講與口才,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是作為選修課,並不是主課,而其他很多科系甚至都不會開設此類課程。
因此,我認為緊張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傳統的文化教育氛圍。
2016年暑假,有八位老師帶著他們各自的孩子來到我們機構,當時這些孩子都剛剛參加完學測,他們的父母中,有物理老師、地理老師、化學老師、體育老師等,作為老師,為什麼他們還要把子女送到我們機構學習呢?當我與孩子們一個個交流時發現,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有靦腆害羞、不擅長與人溝通的狀況。父母們深知孩子馬上要奔赴各地求學,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他們將會面臨各種需要溝通表達的情況,比如和老師、同學、室友的相處,校內各種活動的展示,都需要優秀的表達能力。經過一個月的集訓,孩子們的演說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為了幫助孩子們克服膽怯的心理,我專門設計了一個環節叫做「『合』你在一起」,讓他們去附近的商場,主動找陌生人合影。因為當時我們採用分組PK的模式,所以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讓我們非常欣慰的是,9月分他們步入大學後,每個人都向我們傳來了喜訊,有的孩子當上了班長、有的孩子當上了學生會幹部,他們紛紛表示暑假的演講集訓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除了傳統的文化教育和氛圍影響外,還有職場的氛圍。工作後,你會聽到「槍打出頭鳥」、「多說多錯,少說少錯」這樣的一些忠告。但演講是一項技能,就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需要環境,需要刻意練習,我們從小既沒有相應的學習環境,又沒有刻意練習的場合,更沒有鼓勵的氛圍,因此,就容易出現在當眾講話時緊張到不知如何應對的情況。
當然,造成演講緊張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很少上臺,缺乏實戰經驗;對結果過分關注;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以前演講失敗過,內心有陰影等等。
別怕!克服演講緊張有五大妙招
演講中你的緊張能克服嗎?答案是,當然能!如何把演講中這隻可怕的「攔路虎」變成溫順的「Hello Kitty」呢?在這裡我分享給大家五大妙招。
充分準備法
《中庸》裡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卡內基(Dale Carnegie)說:一次成功的演講來自充分的準備。
林肯曾經說過:給我六小時砍倒一棵樹,我會用頭四小時來磨斧子。
所以,出色的演講是精心準備的結果,準備越充分,失敗的機率就越低,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在我的第一堂演講課中,我會讓大家一起齊聲讀出一句話:「沒有準備,就請準備失敗!」我發現很多學員在演說前不喜歡準備,或者只是臨時抱佛腳。
多年前有位高學歷的學員很驕傲地和我說:「湯老師,我以前讀書時每次考試前幾乎都是臨時抱佛腳,即使這樣,我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表示欽佩後,我忍不住反問了一句:「那麼每次遇到公眾演說,你也是這樣做的嗎?」他說是的,我問結果呢?瞬間他臉上的自信轉為失落說:「結果都不好,所以才來您這裡學習。」
演講最大的天敵是緊張,緊張最大的天敵是自信,自信的來源在於準備。演講需要充分周全的準備。如果一個人演講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麼他就容易緊張恐懼,思路混亂。每一次非凡的演講都來自幕後的精心準備,準備工作能驅散你心頭的緊張,將你的演講打磨成精雕細琢後的傑作。
TED創始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曾將賈伯斯譽為「近年來偉大的企業推廣人之一」,安德森說:「每次蘋果公司召開重要產品發布會時,他都會一絲不苟,精心演練數小時。他極其重視每一個細節。」那麼,賈伯斯是如何精心準備的呢?
賈伯斯是一位藝術家,他始終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演講風格,每張簡報他都仔細撰寫,他的每次演講都帶給觀眾劇場般的體驗。他不像其他的演講者是為了傳遞訊息,他是為了給聽眾創造一次非凡的體驗。他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不斷修改每張演講簡報的細節,一刻不停地排練直到近乎完美!
演講前,賈伯斯會用整整兩天的時間反覆排練,詢問在場產品經理的意見,任何一個細節,他都不放過。當年,有這樣一個場景,賈伯斯在為發布iMac進行彩排時,按照設計他話音一落,新款iMac就從一塊黑色布幕後面滑出。但賈伯斯對當時的照明狀況不滿意,他希望光線更亮一些,出現得更快一點。負責照明彩排的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地除錯,始終不能讓賈伯斯滿意,而他的情緒也越來越糟糕。最後終於成功了,賈伯斯興奮地狂叫。
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在演講上精益求精的態度令我們折服,而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是如何準備新聞發布會講稿的呢?
我們有一個四五人的核心團隊,會有四五十人參與,一般會寫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我自己每天會花4到5小時修改內容,一般會改100遍以上,每一張都要求是海報級的。寫完了稿子以後,要推敲每5分鐘聽眾會不會有掌聲,每10分鐘聽眾會不會累,我們是應該插短片、插橋段,還是插圖片,怎麼帶動全場氣氛,怎麼能確保整個發布會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我一個人從頭講到尾,保證在一個半小時裡面,能讓你覺得全場不無聊。
因此我想特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該如何進行演講準備。我分別從內容、環境、聽眾三個角度分享一下。
演講中,許多人都受困於「緊張」這隻「攔路虎」,在這一章我們透過抽絲剝繭,了解自己緊張的表現、原因,以及如何克服緊張情緒的五大祕訣,讓「緊張」這塊演講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你上臺緊張嗎?如果給自己上臺緊張的情況打分數,1到10分,緊張程度逐步遞增,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我曾經從演講者手中接過溼漉漉的話筒,也曾見過他們拿著話筒顫抖不已的雙手,更聽過他們從話筒裡傳出哆囉哆嗦的聲音。我從事演說培訓多年,在與眾多學員的諮商溝通中發現,緊張無疑排在演講問題的第一位。
緊張,是很多人演講的「攔路虎」。這個問題不僅束縛了很多人登上舞臺的腳步,也嚴重影響演講分享的效果,更阻礙了很多人實現自信演講的夢想。
早在19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項調查: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結果讓心理學家們跌破眼鏡,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當眾演講,而死亡卻屈居第二。
緊張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是人的一種天性。
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以狩獵為生時,經常會遭到外界的各種威脅,比如野獸的攻擊。從那時起,人類的身體就產生了一種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叫做「緊張」,幫助身體逃離危險或者準備戰鬥。
緊張也是一種正常且普遍的生理與心理現象,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會緊張。
英國首相邱吉爾當年在演講臺上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直到被轟下臺,他曾說每次演講都覺得胃裡像放著一塊冰塊;林肯最初走上演講臺時恐懼得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印度聖雄甘地首次演講都不敢看聽眾。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第一次講課時,慕名來聽課的人很多,他竟緊張得不知說什麼了,很久之後,他才慢慢平靜下來。然而原本要講授一個小時的內容,被他三兩下用10分鐘就說完了,可是,離下課時間還早呢!他再次陷入窘境,後來他急中生智,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全場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緊張的時候人會有哪些表現呢?國外某喜劇類綜藝中有個節目,節目中的賈總過去總是請助理代替他演講發言,所以當極少上臺的他不得不做公眾講話時緊張得狀況百出:忘詞、說錯話、手足無措、語無倫次、面部僵硬、冒虛汗等。
你是否仔細觀察過,你在緊張時,會有哪些表現呢?
演講時,緊張的表現有哪些
我們緊張的表現一般分為外在和內在,從外在表現來看,一般會出現四肢抖動、手足無措、面部僵硬、眼神游離、口乾舌燥、面紅耳赤、虛汗頻出、說話結巴等情況;從內在表現來看,會出現心跳加快、頭腦空白、盼望演講結束等情況。
按照緊張程度我們一般分為三種。
嚴重緊張:演講進行不下去,直接從臺上下來。
中等緊張:剛開始很緊張,心跳加快等,講著講著進入狀態。很多人都屬於這種情況。
輕微緊張:聽眾根本看不出來你在緊張。
緊張有利有弊,從利的角度來說,上臺緊張,說明我們重視這件事情,甚至演講時會超常發揮;從弊的角度來說,緊張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會影響我們正常發揮,繼而影響演講效果。
害怕當眾講話的人,緊張的原因有哪些
有一年香港大學招收大學生,共收到多達4,848份申請。經過面試,最後錄取250人。港大表示,學校並不單純以考試分數作為招生指標,面試表現也很關鍵,11名的考試「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而被拒之門外。
從小到大,我們更多是透過筆試升學,在語言訓練上的學習少之又少。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系裡對學生的要求是:站著能說,坐著能寫。所以除了有訓練寫的課程外,系裡還專門開設了一門選修課——演講與口才,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是作為選修課,並不是主課,而其他很多科系甚至都不會開設此類課程。
因此,我認為緊張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傳統的文化教育氛圍。
2016年暑假,有八位老師帶著他們各自的孩子來到我們機構,當時這些孩子都剛剛參加完學測,他們的父母中,有物理老師、地理老師、化學老師、體育老師等,作為老師,為什麼他們還要把子女送到我們機構學習呢?當我與孩子們一個個交流時發現,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有靦腆害羞、不擅長與人溝通的狀況。父母們深知孩子馬上要奔赴各地求學,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他們將會面臨各種需要溝通表達的情況,比如和老師、同學、室友的相處,校內各種活動的展示,都需要優秀的表達能力。經過一個月的集訓,孩子們的演說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為了幫助孩子們克服膽怯的心理,我專門設計了一個環節叫做「『合』你在一起」,讓他們去附近的商場,主動找陌生人合影。因為當時我們採用分組PK的模式,所以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讓我們非常欣慰的是,9月分他們步入大學後,每個人都向我們傳來了喜訊,有的孩子當上了班長、有的孩子當上了學生會幹部,他們紛紛表示暑假的演講集訓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除了傳統的文化教育和氛圍影響外,還有職場的氛圍。工作後,你會聽到「槍打出頭鳥」、「多說多錯,少說少錯」這樣的一些忠告。但演講是一項技能,就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需要環境,需要刻意練習,我們從小既沒有相應的學習環境,又沒有刻意練習的場合,更沒有鼓勵的氛圍,因此,就容易出現在當眾講話時緊張到不知如何應對的情況。
當然,造成演講緊張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很少上臺,缺乏實戰經驗;對結果過分關注;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以前演講失敗過,內心有陰影等等。
別怕!克服演講緊張有五大妙招
演講中你的緊張能克服嗎?答案是,當然能!如何把演講中這隻可怕的「攔路虎」變成溫順的「Hello Kitty」呢?在這裡我分享給大家五大妙招。
充分準備法
《中庸》裡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卡內基(Dale Carnegie)說:一次成功的演講來自充分的準備。
林肯曾經說過:給我六小時砍倒一棵樹,我會用頭四小時來磨斧子。
所以,出色的演講是精心準備的結果,準備越充分,失敗的機率就越低,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在我的第一堂演講課中,我會讓大家一起齊聲讀出一句話:「沒有準備,就請準備失敗!」我發現很多學員在演說前不喜歡準備,或者只是臨時抱佛腳。
多年前有位高學歷的學員很驕傲地和我說:「湯老師,我以前讀書時每次考試前幾乎都是臨時抱佛腳,即使這樣,我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表示欽佩後,我忍不住反問了一句:「那麼每次遇到公眾演說,你也是這樣做的嗎?」他說是的,我問結果呢?瞬間他臉上的自信轉為失落說:「結果都不好,所以才來您這裡學習。」
演講最大的天敵是緊張,緊張最大的天敵是自信,自信的來源在於準備。演講需要充分周全的準備。如果一個人演講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麼他就容易緊張恐懼,思路混亂。每一次非凡的演講都來自幕後的精心準備,準備工作能驅散你心頭的緊張,將你的演講打磨成精雕細琢後的傑作。
TED創始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曾將賈伯斯譽為「近年來偉大的企業推廣人之一」,安德森說:「每次蘋果公司召開重要產品發布會時,他都會一絲不苟,精心演練數小時。他極其重視每一個細節。」那麼,賈伯斯是如何精心準備的呢?
賈伯斯是一位藝術家,他始終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演講風格,每張簡報他都仔細撰寫,他的每次演講都帶給觀眾劇場般的體驗。他不像其他的演講者是為了傳遞訊息,他是為了給聽眾創造一次非凡的體驗。他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不斷修改每張演講簡報的細節,一刻不停地排練直到近乎完美!
演講前,賈伯斯會用整整兩天的時間反覆排練,詢問在場產品經理的意見,任何一個細節,他都不放過。當年,有這樣一個場景,賈伯斯在為發布iMac進行彩排時,按照設計他話音一落,新款iMac就從一塊黑色布幕後面滑出。但賈伯斯對當時的照明狀況不滿意,他希望光線更亮一些,出現得更快一點。負責照明彩排的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地除錯,始終不能讓賈伯斯滿意,而他的情緒也越來越糟糕。最後終於成功了,賈伯斯興奮地狂叫。
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在演講上精益求精的態度令我們折服,而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是如何準備新聞發布會講稿的呢?
我們有一個四五人的核心團隊,會有四五十人參與,一般會寫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我自己每天會花4到5小時修改內容,一般會改100遍以上,每一張都要求是海報級的。寫完了稿子以後,要推敲每5分鐘聽眾會不會有掌聲,每10分鐘聽眾會不會累,我們是應該插短片、插橋段,還是插圖片,怎麼帶動全場氣氛,怎麼能確保整個發布會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我一個人從頭講到尾,保證在一個半小時裡面,能讓你覺得全場不無聊。
因此我想特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該如何進行演講準備。我分別從內容、環境、聽眾三個角度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