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認知〉 別怕,緊張沒你想的那麼可怕

  「啊,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天啊,下面這麼多人,我的手一直在出汗。」

  「我的天,我的臉一定很紅,真的太緊張了。」

  我想有很多夥伴在演講的時候一定遇到過以上類似的情況。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在學習演講的時候最想克服的事情──緊張。

  緊張可以說是我們在演講中最大的一個阻礙,絕大部分人在學習演講的時候都想克服緊張。這是因為很多情況下,身為演講初學者的我們在舞臺上無法控制自己顫抖的聲音、僵硬的身體等這些影響我們正常發揮的緊張反應。但實際上,緊張是沒有辦法完全被克服的,而且適度的緊張往往有助於我們在演講中更好地發揮。

  怎樣做才能讓緊張不影響我們的發揮?怎樣才能在舞臺上自然地進行表達?首先要對緊張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緊張沒我們想的那麼可怕,無須恐懼,只要將緊張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就能順暢地演講。

  1.1什麼是緊張?緊張是人的一種正常情緒

  為什麼我們不能完全克服緊張呢?

  醫學界將「緊張」定義為「人的有機體的一種特殊綜合症,也可以由各種非特殊刺激引起。緊張也可以理解為來自外界的、集體的尚不能完全適應的影響。」通常意義上講,為什麼我們會有緊張的表現,是因為我們對外界、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一種擔憂和焦慮的情緒。所以從本質上說,緊張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是我們遇到不確定因素所呈現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應。

  試想我們有可能去消除自己任何一種情緒嗎?答案一定是:不可能。既然我們不可能消除自己的任何一種情緒,那麼也就同樣不可能消除緊張。也正因為緊張是人的一種情緒,所以只要是正常人就會緊張。如果我們在演講的時候很緊張,其實應該感到慶幸,這說明我們是一個正常人。

  且不說常人會有緊張的情緒,即使是非常自信的人,也會有緊張的時候。比如有多年舞臺經驗的職業演說家、培訓師、主持人等,在相對不熟悉的場合仍然會或多或少存在緊張的情緒,只不過他們透過一些方法快速地調節自己,讓觀眾看不出來而已。

  所以衡量演講時是否緊張,我們需要對此有一個新的衡量標準,並不是說你在舞臺上心跳加速這樣的緊張現象就絕對不好。因為心跳加速這種事情,只有自己知道,觀眾是看不出來的。而我們的演講是要分享給他人聽,讓他人信,甚至促他人行。所以,應當以觀眾的反應為衡量標準才更為準確。衡量緊張的新標準是:別人看你不緊張,你就是不緊張的。

  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此時此刻我們正在看別人演講,我們會認為有一些人非常自信,表達鏗鏘有力,非常有魅力,甚至身為觀眾的我們一直在給他們鼓掌,感嘆他們出色的表現。

  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這些演講者在舞臺上的時候,也會緊張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但這些並沒有被觀眾看到,因為他自己的細微緊張表現並沒有影響整體的發揮。所以,無論演講者自我感覺是否緊張,觀眾並沒有看出來演講者緊張,並且演講者能夠透過表達,為觀眾帶來一次完整的、順暢的、感人的或者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就是一次好的演講。

  當我們身為演講者在舞臺上分享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自己可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緊張反應,也同樣可能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我們的整體演講發揮,觀眾沒有看出來我們緊張,那就是不緊張。反過來想心跳也是件好事,如果不跳了,其實也挺恐怖的。

  再次強調緊張新標準:別人看你不緊張,你就不緊張。

  我們了解了緊張是一種情緒,沒有辦法完全消除,又知道了緊張的新標準,但在舞臺上仍有一些緊張反應確實困惑並影響我們演講的正常發揮。換句話說,我們要克服的並不是緊張本身,而是影響我們演講發揮的這些反應,我們把這些嚴重影響我們的反應稱為過度緊張更為準確。

  1.2過度緊張的表現

  過度緊張與緊張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是由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導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實際上,適度的緊張不會對我們的演講發揮有很明顯的影響,而過度緊張才是影響我們演講正常發揮的「罪魁禍首」。若想克服過度緊張不再讓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發揮,那就先來了解一下過度緊張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說起心理原因,我想大家都懂,因為我們在不確定的場合都會或多或少有負面的心理暗示,會覺得自己不行,會覺得自己不可以,因為這些「不確定性」讓我們對觀眾呈現出很緊張的樣子。

  比如,有時候一上舞臺心裡就會打退堂鼓,心想:完了,完了,這次一定講不好,這次一定完蛋了,這次一定下不了臺。如果在演講時有類似這樣的心理暗示,這些負面的心理暗示一定會讓我們的目標從「心想事成」變成「講不好演講」。

  簡單來說,是由於自己一系列負面的心理暗示導致了我們演講時的過度緊張。

  除了負面的心理暗示之外,過度緊張產生的生理表現更為明顯,也更容易被觀眾察覺。因為過度緊張,我們在舞臺上可能會出現一些「抖動」,比如:手抖、腳抖、腿抖、嘴唇抖,甚至臉抖等情況,或者出現面紅耳赤、臉色蒼白、突然大笑、結巴等現象。不論準備了多長時間,只要一站上舞臺,就覺得整個人都不舒服了。這些過度緊張的反應往往才是影響我們在舞臺上發揮的重要因素。

  那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生理現象出現呢?主要是因為我們人體有自我保護機制,人一旦到了陌生的環境,自我保護機制就會出現,導致我們的體內會分泌很多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會阻礙我們血液的流通,所以大家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生理反應了。

  1.3過度緊張帶來的影響阻礙我們的自然演講之路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過度緊張對我們帶來的影響,我從三方面入手將常見的過度緊張現象進行總結。

  一、心理上

  1.心理壓力過大,往往使演講者坐立不安,難以開口。

  2.負面的心理暗示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表達信心降低。

  3.不允許自己出錯的完美主義,往往會讓我們出錯。

  二、肢體上

  1.頻繁顫抖。肢體上有各式各樣的顫抖的情況出現,這樣不僅會讓觀眾辨識出來演講者的緊張,而且還會讓自己更加不自信,很難將演講進行下去。

  2.肢體僵硬。演講者不知道在舞臺上如何自然地表現。

  3.手舞足蹈。不知道正確自然的手勢、動作如何做出,會有手舞足蹈的手勢、動作出現。

  三、語言上

  1.語速會快。缺少語音語調,缺少感染力,觀眾沒辦法長時間聽下去。因為緊張想一口氣把內容說完。

  2.習慣性結巴。有一些表達者,是因為過度緊張而導致在舞臺上說話的時候會結巴,而自己私下與他人溝通並沒有這個問題。

  3.語言缺少邏輯性。演講者一上臺就忘了自己想表達內容的次序和要點,往往會缺少邏輯性、結構性。

  過度緊張導致的這三個方面的影響,讓我們無法在舞臺上更好地進行演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