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會心
  會心,指的是會心理學、懂感情、通人性。
  案例:因為你不懂他的心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門上,一根鐵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將它開啟。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輕輕一轉,「啪」的一聲鎖開了。鐵棍吃驚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這麼大的勁也沒有開啟鎖,而你卻輕而易舉地開啟了呢?」鑰匙說:「因為你不懂它的心,我最了解它的心!」
  案例分析:
  培訓師與演說家一定要懂聽眾的心,否則就會變成「對牛彈琴」,無法影響聽眾;無法與聽眾進行溝通。
  不懂心就別做培訓師,不懂心就別做演說家。
  不懂心,就無法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不懂心,就無法引爆激情,只有形沒有神。
  不懂心,就無法激發興趣,學習枯燥乏味;
  不懂心,就不知道說話有多囉嗦;
  不懂心,就會好心辦壞事,誤人子弟;
  不懂心,就會南轅北轍,浪費資源、效率低下;
  不懂心,就易引發衝突、對立,師生關係、演講者聽眾關係緊張。
  當培訓師、演說家一定要懂心、懂培訓心理學,心理學就是研究人內心情感變化規律的學科。
  懂心理學,不是說要去讀多少大塊頭的心理學原著,而是要懂得基本的人性,通人情就是懂最基本的心理學。培訓師要通人情、達事理,「人情練達皆文章,事世洞明皆學問」,太理性、沒人性——不食人間煙火的培訓師無法親民。培訓師要掌握的不是枯燥、高深的心理學原理,而是會用培訓中切實有效、簡單樸實的情感方法。事實上,有些培訓師讀了許多大塊頭的心理學著作,他的理論很扎實但用不出來,原因是讀得太多、用得太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光讀不用就會越讀越輸,懂感情、用感情,真感情就是好文章,培訓師、演講家要講真情實感、善用情感去表達。
  懂得人心、了解人性、覺察感情、洞察狀態、明確需求,才能與聽眾融為一體,才能把話講到聽眾的心坎上,才能引領聽眾的思維、調動聽眾的情緒、激發聽眾的狀態、引爆聽眾的潛能,才能讓聽眾認同自己的精神、接受自己的理念、堅定自己的信念、追隨自己的腳步。
第1段 傳統教育心理學
聽課注意力曲線:如何使學員獲得最好的聽課效果?
  關鍵詞:注意力曲線、ABC策略、生理時鐘
  關鍵詞1:注意力曲線
  以一堂成人2個小時的課程為例。學生開始上課時處於興奮、期待中,注意力很高,課程開始後,注意力開始下降,在30分鐘左右跌入谷底,之後又緩緩回升,猶如一個「√」。
  關鍵詞2:ABC策略
  根據這個曲線,採用鳳頭、豬肚、豹尾策略。
  在A點鳳頭策略:像鳳凰一樣引人入勝。這是教學的黃金時間段,可以用 「承接之前內容」、「亮出今天主題」、「引發學習動機」3段快速切入重點。開頭3句話不吸引學員注意力,學員會覺得這課沒價值、不值得花時間來聽,3分鐘不切入主題,學員的注意力就轉移了。
  在B點豬肚策略:像豬肚一樣充實飽滿。可用笑話、故事、案例、討論來調節學員的狀態。
  在C點豹尾策略:像豹尾一樣精簡有力。學員已經期待下課了,以「總結」與「啟後」來做一個快樂的結束。
  關鍵詞3:生理時鐘
  人的身體都有「生理時鐘」,通常來說,人在上午生理狀態處於巔峰,精力旺盛、頭腦清醒、注意力集中,容易接納新知識,此時最有利於學習重點、難點、理性知識。到了下午1到4點這個時間段,人容易犯睏,精力和頭腦都處於谷底,此時的生理情況不適合教授高難度、枯燥的知識,更適合採取活潑的教學方式來喚起學員注意力,所以下午可以用多媒體影片、遊戲、分組、角色扮演、案例講解、實戰演練等教學方式,音樂、舞蹈、遊戲、笑話、故事都是下午調節狀態的好工具。
學習記憶力曲線:如何使學員獲得最好的記憶效果?
  關鍵詞:學習記憶力曲線、充分理解
  關鍵詞1:學習記憶力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 Ebbinghaus) 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重複以後逐漸緩慢。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中,對重點內容要充分利用重複以增加記憶,重複不是簡單重複,要多變化重複,不是用一種方法,而是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根據這個規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學主要有4個環節:預習、學習、練習、複習。企業成人培訓教學有7個環節:學習、思考、討論、練習、實操、分享、教人。
  不同的學習方法效果相差很遠,最好的方法是學會了教別人。
  在企業培訓中,當學員在工作中遇到難題並帶著問題來學習時或在課堂中學了並回到工作中立刻練習、使用,效果會非常好。企業培訓盡可能不培養職位上暫時還用不上的內容,學習2個月後如果用不上基本上就要還給老師忘光了。企業培訓與基礎教育有很大區別,教育很多是培養5年、10年以後用的知識,企業培訓只教當下要用的技能。
  關鍵詞2:充分理解
  艾賓浩斯經過多次記憶實驗發現:如果要記住12個沒有意義的字母,平均需要16.5次的重複閱讀,記住36個無意義的詞語,需要54次重複閱讀,而將一段詩歌中的480個片語記住,只需要8次的重複閱讀!透過這個實驗我們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對於理解了之後的東西,就能夠快速有效地記住,對於完全不了解的東西,透過記憶強行記下來效率是非常低的。艾賓浩斯的實驗告訴我們,記憶需要理解,多去複習,這樣遺忘的速度也就越慢。
  調動聽眾的情緒、情感,可以幫助理解與記憶。講故事、做遊戲、分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都是調動感情、靈活有效的培訓方法。
主場優勢效果大:如何使講師獲得最好的心理優勢?
  關鍵詞:主場優勢、提前熟悉
  關鍵詞1:主場優勢
  在談判時,如果能把主場放在自己熟悉的場地,談判時就會占據心理優勢, 這是「主場優勢」的由來。因此,重大的商務談判一般不會在某方的公司內部舉行,而是會選個飯店來進行,這樣對雙方都公平。但是,談判高手即使是在不熟悉的飯店也會透過提前到達、提前熟悉場地來獲得談判心理優勢。
  提前熟悉培訓現場對培訓師同樣非常重要。培訓師無論多忙,一定要提前看培訓現場,比學員先熟悉場地。根據現場提前對現場做調整、布置,並且提前把音響、燈光、投影、麥克風等都試一遍,以免臨時手忙腳亂。提前熟悉場地,培訓師就能將陌生的場地變成自己的主場,從而占據更多的心理優勢。
  提前熟悉場地,也是培訓師化解緊張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2 : 提前熟悉
  案例:余老師、張老師提前熟悉現場
  我早上提前一個多小時到達現場,進去就看到余老師在臺上對道具、雷射筆、麥克風、投影、教程等做最後的確認、檢查,然後又臺上臺下四處走了兩圈,大概十幾分鐘後他才離開教室進休息室等候上課。
  2014年6月,我邀請張老師講課。張老師提前一天到達目的地,一下飛機,就直接趕到會務現場,到了現場後,張老師立刻詳細了解參會嘉賓人數、特徵等情況,據此對現場的座位、分組擺放進行了改進設計,在對音響、燈光、投影、背景牆等檢驗後,也提出了改進建議,現場忙了一個多小時後才去用餐。
  案例分析:
  余老師、張老師講課無數,經驗與內容都非常嫻熟,但依然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場演講培訓,課前依然認真地做準備,他們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提前考察、準備場地對培訓師來說非常重要,最好提前一天看現場、準備現場,如果發現有不合適的方面,才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協調、溝通、調整。
第2段 現代教育心理學
比馬龍效應:老師的期許影響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比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關鍵詞1:比馬龍效應
  案例:比馬龍娶妻
  比馬龍是賽普勒斯的一位國王,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雕塑家。他花費了很大時間和精力使用象牙雕琢了一位美麗的女子,並且為這個雕像取了名字,叫做伽拉忒亞。當作品完成之後,這位國王愛上了伽拉忒亞。他為伽拉忒亞披上了長袍,每日都和「她」在一起,希望自己能夠打動這位「女子」。經過無數日夜,終於有一天,比馬龍驚喜地發現雕像發生了變化,伽拉忒亞臉部的顏色漸漸紅潤起來,眼睛開始有了光芒,嘴唇慢慢張開,露出了迷人的微笑——雕像活了,伽拉忒亞微笑地走向比馬龍。比馬龍製作的雕像最終成為了他的妻子。
  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啟發,從而總結出了「比馬龍效應」:期望和讚美能夠塑造奇蹟。
  比馬龍效應說明,人們對他人的看法也能影響他人未來的心理學效應。當一個人感受到自己被積極地期望時,就會快速地進步,更加努力向上;相反,當一個人感受到自己被消極地期望時,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繼而放棄努力。
  與「比馬龍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