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三章】選題能力
1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怎麼辦?

學習寫作的朋友,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我也想寫,但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怎麼辦?
有一天,我去參加朋友楊小米的新書交流會,現場也有讀者問了同樣問題,楊小米的回答很經典:「一開始不知道寫什麼,就硬寫。」
其實我們都是從「硬寫」走過來的。
所以先跟大家說明一點: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一般只是寫作初期的問題,後期只會有太多想寫的內容卻沒法寫完。現在,我想寫還沒來得及寫的話題已經在資料夾裡積累近兩百個。在這一節中,我要由內到外地為各位分析一下「不知道寫什麼」背後的真正原因,以及該如何應對。

對這個世界要有點意見
著名作家張大春說,他每次寫文章前要做的準備不僅僅為寫一篇文章而做。他認為,寫文章之前或者開始表達之前,要問自己: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話要講?
一個寫文章的人,應該是一個很有態度的人,他時刻有話要講,對這個世界有點意見,隨時想要藉由表達來參與這個世界,優化這個世界。這就是我們前面一直強調的,寫作不是自嗨,而是為了創造價值。
你覺得這個世界還不夠好,你對這個世界要有點意見。怎麼理解這句話和寫作的關係呢?比如,我覺得整個社會對買房這件事看得太重了,我就特別想寫文章表達我的看法;比如,我覺得很多年輕人在職場上做選擇時太隨意,我就很想寫一篇文章講一些做選擇時該秉持的基本原則;比如,我覺得很多年輕人都太安逸了,我就忍不住寫一些強者的成長經歷刺激一下大家,推動大家一起向上提升;比如,我覺得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太緊張、太無趣了,我就會寫一些有趣的文章,讓這個世界更有趣。
不要成為一個對什麼都無所謂的人,否則你會覺得什麼都不值得去寫。我進入新媒體業後寫的第一篇破十萬閱讀人次的文章是《又一個天才九○後創業者摔下神壇,抄襲國外作品被原創者找上門》,當這篇文章成為熱門文章後,我同事說他也看到這條新聞,但他覺得沒什麼值得寫的,所以就沒寫。
我跟一些朋友聊這件事的時候,很多人也說:這有什麼,有人抄襲不是挺正常、挺普遍的嗎?我說我覺得不正常,我覺得不對,抄襲的人多不代表這件事合理,所以看到這條新聞後,我心裡就有一肚子話要對這個世界講。一開始寫作的時候,你要不停地問自己:你對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見?
你還有什麼話要對這個世界講?所以寫作要從做一個有態度的人開始,要從相信個體力量開始。

萬事萬物皆可寫
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很可能是對寫作範圍的理解太狹隘,寫作是對輸入進行思考後的輸出,所以,萬事萬物皆可成為寫作對象。
一天除了睡覺的八個小時,我們有十六個小時都是醒著的,這十六個小時裡,我們在工作、在見人、在聊天、在看、在讀、在聽、在經歷。一天下來,如果認真回顧,會驚訝地發現,其實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寫,也都值得寫。
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平淡日子裡的刺》,我很喜歡這個歌名,有它原本的含義,但我有自己的理解。生活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的,但總不是靜如水,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你要去寫的東西。
比如今天工作中出現了問題被主管批評,晚上就可以寫兩百字回顧一下;比如今天聽課時聽到一個讓你欣喜的觀點,可以寫兩百字記錄下你的理解;比如今天見了個人,你在對方身上發現一些可以學習的優點,可以寫兩百字分享給大家;比如今天突然心情低落,你可以寫兩百字跟自己說說話,梳理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比如今天去餐廳吃飯,這家餐廳的服務品質如何,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今天約了朋友見面,你遲到了或者對方遲到了,你可以寫寫守時這個話題;比如今天去看了一場電影,這部電影的故事怎麼樣,給你帶來怎樣的衝擊,不也值得寫一下嗎?
因此,在一個寫作者的眼裡,萬事萬物皆可成為思考、寫作的對象,我們要學會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刺就是那些攪動情緒的東西,那些讓你觸動的,讓你感動的,驚訝的,欣喜的,憤怒的,反思的,困惑的,都是刺,都是寫作的源泉。
所以從今天起,不要再說不知道該寫什麼了,你只是需要一雙能發現「刺」的眼睛,假如感受到了生活裡的「刺」,就要寫出來。

充分瞭解自己寫作的領域
前段時間,有個公眾號的讀者來北京出差,約我喝咖啡,想向我請教一些關於如何做公眾號的問題。
我們在咖啡館閒聊了十分鐘後,我說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與公眾號相關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會把我懂的都盡量講清楚。結果他問了我幾個像「如何寫文章破十萬閱讀量」「如何快速讓粉絲數成長」這樣又大又空的問題之後,竟然不知道要問什麼了。我說「你隨便問」,他說隨便問也不知道要問什麼了。
其實這很正常,如果讓我去問一些與比特幣、區塊鏈、股票等相關的問題,我也是這樣,不僅問不出好問題,就連該問什麼都無從得知。
為什麼呢?因為我對這些領域不熟悉。
寫作也是這樣。我熟悉公眾號經營、知識付費、個人成長、職業發展、互聯網科技精英這些領域,所以關於這些領域,我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可以寫,也很容易找到優質的話題。
你對一個領域知道得越深入,困惑也就越多,就能提出很多好問題,也會想透過寫作去探討這些問題。
所以,要充分瞭解自己寫作的領域。我剛開始進入的是創業投資領域,所以我寫的文章都是關於這個領域的。我是怎麼開始的呢?第一步就是廣泛、大量、有深度地閱讀這個領域的好文章,半年之後,我對這個領域以及這個領域的目標讀者都有了足夠的理解,所以我能找到很受歡迎的主題。
當然,寫作新手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找到自己的寫作定位,也就是決定在哪個領域進行寫作。
如何找到自己的寫作定位呢?其實主要看你的興趣,一定不要太在意市場,更不要跟風。如果你寫的不是你熱愛的,注定不會長久。
湖畔大學的梁寧說過,人們都沒法拒絕自己真實的快樂。你會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花時間,不知不覺地在其中投入一萬個小時。你不厭其煩去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天分所在,它能給你帶來持續的滿足感,你可以一直為它投時間,時間久了,你就會做得比別人好。
一開始可以多嘗試,但在多方嘗試之後,一定要固定下來,在一個領域持續地寫。千萬不要什麼都寫,今天寫影評,明天寫樂評,後天寫職場文章,大後天寫情感故事……什麼都寫,一定什麼都寫不好。
所以請發自內心地問,自己的熱情在哪裡,那就是你的寫作定位。找到你的寫作定位後,持續、深入、大量、多面向地瞭解這個領域,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選題。

要掌握幾條寫作公式
談及寫作,很多人經常會提到一個詞——靈感。
靈感重要嗎?重要,因為那些靈光乍現的東西總會是一種驚喜,對作者、對讀者都是如此。
靈感重要嗎?不重要,因為靈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瞬間迸發的偶然事件,既不穩定,又不持續。
我們要刻意追求靈感嗎?不必要。為什麼?因為我們不需要都成為作家,去創作文學作品,我們的目的是學會更好地通過文字表達內心想法。
如果想持續表達、讓表達成為一種習慣,最好掌握幾條寫作公式,以應對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往下寫、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問題。
什麼是寫作公式?
有一本書叫《七年就是一輩子》,該書作者李笑來說,這本書就是格式化寫作的產物,他說書裡所有文章都採用一模一樣的公式。

(1)我要說的是什麼概念?
(2)這個概念為什麼重要?
(3)這個概念通常被如何誤解?
(4)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5)這個概念有什麼意義?
(6)如何正確使用這個概念?
(7)錯誤使用這個概念有什麼可怕之處?
(8)這個概念與哪些其他重要概念有重要的聯繫?

張大春老師說,如果這個世界上少一些寫作公式,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些無聊的作品,因為作品的競爭力是創意。
張大春老師說的是文學創作,跟咱們聊的不是同一個話題。
有人說,格式化寫作會讓內容千篇一律。是這樣嗎?不是。李笑來的寫作公式並不妨礙有創意地講一件事,它只是提供一套寫作的行文方向。事實上,所有的實用文章都可以按照這個結構來寫。但不同人持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觀點寫出來的是完全不同的文章,因為所謂寫作公式,只是提供一個行文方向,並不限制寫作者的獨特思考和個性發揮。
總─分─總,這是我們訓練過的最簡單公式。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公式。
論點─分論點─正例─反例─總結,這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公式組合。再高級一點的寫作公式比如以下六條。

(1)場景化寫作,引出一個痛點話題。
(2)針對痛點話題,提出一個新鮮觀點。
(3)正面論證這個觀點。小標題+案例。
(4)反面論證這個觀點。小標題+案例。
(5)總結這個觀點的意義、價值。
(6)給出具體的執行建議,呼籲大家去做。

這是我常用的寫作格式。你會發現,並沒有因為我用公式輔助寫作,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價值。
學習寫作的朋友,更應該掌握幾條寫作公式。格式化寫作的好處就是,只要確定了文章主題,那麼,寫文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掌握幾條寫作公式,定下主題,按一個不錯的格式順著往下寫,一定會比毫無章法地寫要寫得快,邏輯也更通暢。
學習寫作時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記住,寫作就是你對這個世界還有話要說,所以不要做一個對什麼都無所謂的人,要做個有態度的人,要對這個世界有點意見;其次,要明白萬事萬物皆可成為寫作對象,要學會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然後用文字去呈現;再次,在寫作初期,要不斷嘗試,一步步找到自己的寫作定位,持續、深入、大量、多面向地瞭解這個領域;最後,為了解決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的問題,要掌握幾條寫作公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