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那些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事,這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1
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事,就關係到小說的本體論或核心觀念罷。第一個我們要討論的核心觀念或思考,就是:「認識」。
一、《小說的藝術》的原文
認識,是小說唯一的道德。2
二、哲理及解說
這句話,一語道破小說藝術最底層的靈魂密碼:認識,是小說的唯一道德。
這也是一句筆者讀完《小說的藝術》之後奉為圭臬的千鈞之言。
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一書裡也曾經說:「小說創作出一個想像的場域,在這其中,道德判斷暫時終止。」「暫停所有道德評斷。」「挑戰人類未理解就先仲裁的積習。」3人性有急欲聽到答案的傾向,人性也往往會出現未理解就判斷的成見;其實,這是一種迷信 ── 不了解,就相信,即迷信。當然我們也會仰仗前輩的賢哲提供生命的解答,作為人生的參考及指引;但,小說不是宗教與哲學,小說家也不是宗教家或哲學家;宗教、哲學負責提供生命的答案,小說不必!小說不負責提供答案,小說只需要帶給閱讀者一個對人性或世界的認識、觀念、或視野,就夠了!小說只負責激起閱讀者的心靈或思考,小說家只負責丟出看法——認識,是小說的唯一道德!
人類文化中,需要一種只帶給人們「過程」、「旅途」或「認識」,而且不設限、不規定答案、也不需要把我們帶到目的地的心智活動,那就是小說創作罷。所以小說藝術又可以稱為「認識的藝術」或「過程的藝術」。
還有一個問題:昆德拉提出的這一條金科玉律,對小說創作來說,究竟是高標?還是低標呢?在《小說的藝術》裡,昆德拉進一步認為通過小說「對抗『存在的遺忘』;讓小說可以永恆觀照『生活世界』。」4進一步又說:「一部小說如果沒有發現一件至今不為人知的事物,是不道德的。」5哦!如果照昆德拉的話,假設一部小說寫得很好看,可讀性與娛樂性都很高,而且也不是完全的言之無物;只是它帶出的「認識」比較薄弱,或者它在文字背後的觀念都是在炒冷飯;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斷言:這就是一部不好的、欠缺靈魂的、不道德的小說呢?看來,認識,對小說創作者來說,是一道不易跨越的門檻。
為小說立法,昆德拉為小說立的第一條法,不管是憲法?還是基本法?對小說藝術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設定。
三、作品的印證
在本節,我們通過一種很「中國」的作品形式來印證「認識」此一小說精神,就是:武俠小說。而武俠小說的名家,當然首推金庸先生。
武俠這種小說的形式結構不離情節變幻玄奇、故事離合悲歡、人物個性鮮明、情懷跌宕悲壯,而且充斥不可思議的武術境界及武打場面。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最不寫實的中國獨有的傳奇故事。但,最不寫實就等於最不「真實」嗎?如果從昆德拉的脈絡思考,不寫實,並不妨礙小說作品的完整性。因為上文談到「認識,是小說的唯一道德」,下文也會談到小說只需要對「存在」負責,不必對「現實」負責。那麼,以金庸小說為例,金庸小說一樣不離武俠小說的「不現實性」,但金庸先生的作品有帶給讀者對人性或世界更深、更新的認識嗎?
是的!金庸先生憑著他對歷史、文化、時事、人性的獨到觀察與洞見,寫出來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有著強烈深刻、清楚分明的討論主題。
1.神鵰俠侶:這是一部「情書」。講愛情的追尋與貞定、依賴與失落、背叛與扭曲、沉痛與昇華、犧牲與悲辛。
2.連城訣:講純樸心靈在險惡人間的遭遇。
3.天龍八部:這是一部「佛觀」小說。講充滿執著的眾生逃不開因果網羅的播弄,也進一步肯定同體 大悲的力量與情懷。
4.俠客行:講只有最純真的心靈才能學到最高深的生命知識,相反的,充滿知識、成見的頭腦會落入符號的陷阱。
5.笑傲江湖:講在險惡人世、權力鬥爭中的真性情與自由心靈的可能性。
6.鹿鼎記:對中國幾千年來權力遊戲的嬉笑怒罵,以及對英雄主義傳統的反諷。
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事,就關係到小說的本體論或核心觀念罷。第一個我們要討論的核心觀念或思考,就是:「認識」。
一、《小說的藝術》的原文
認識,是小說唯一的道德。2
二、哲理及解說
這句話,一語道破小說藝術最底層的靈魂密碼:認識,是小說的唯一道德。
這也是一句筆者讀完《小說的藝術》之後奉為圭臬的千鈞之言。
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一書裡也曾經說:「小說創作出一個想像的場域,在這其中,道德判斷暫時終止。」「暫停所有道德評斷。」「挑戰人類未理解就先仲裁的積習。」3人性有急欲聽到答案的傾向,人性也往往會出現未理解就判斷的成見;其實,這是一種迷信 ── 不了解,就相信,即迷信。當然我們也會仰仗前輩的賢哲提供生命的解答,作為人生的參考及指引;但,小說不是宗教與哲學,小說家也不是宗教家或哲學家;宗教、哲學負責提供生命的答案,小說不必!小說不負責提供答案,小說只需要帶給閱讀者一個對人性或世界的認識、觀念、或視野,就夠了!小說只負責激起閱讀者的心靈或思考,小說家只負責丟出看法——認識,是小說的唯一道德!
人類文化中,需要一種只帶給人們「過程」、「旅途」或「認識」,而且不設限、不規定答案、也不需要把我們帶到目的地的心智活動,那就是小說創作罷。所以小說藝術又可以稱為「認識的藝術」或「過程的藝術」。
還有一個問題:昆德拉提出的這一條金科玉律,對小說創作來說,究竟是高標?還是低標呢?在《小說的藝術》裡,昆德拉進一步認為通過小說「對抗『存在的遺忘』;讓小說可以永恆觀照『生活世界』。」4進一步又說:「一部小說如果沒有發現一件至今不為人知的事物,是不道德的。」5哦!如果照昆德拉的話,假設一部小說寫得很好看,可讀性與娛樂性都很高,而且也不是完全的言之無物;只是它帶出的「認識」比較薄弱,或者它在文字背後的觀念都是在炒冷飯;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斷言:這就是一部不好的、欠缺靈魂的、不道德的小說呢?看來,認識,對小說創作者來說,是一道不易跨越的門檻。
為小說立法,昆德拉為小說立的第一條法,不管是憲法?還是基本法?對小說藝術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設定。
三、作品的印證
在本節,我們通過一種很「中國」的作品形式來印證「認識」此一小說精神,就是:武俠小說。而武俠小說的名家,當然首推金庸先生。
武俠這種小說的形式結構不離情節變幻玄奇、故事離合悲歡、人物個性鮮明、情懷跌宕悲壯,而且充斥不可思議的武術境界及武打場面。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最不寫實的中國獨有的傳奇故事。但,最不寫實就等於最不「真實」嗎?如果從昆德拉的脈絡思考,不寫實,並不妨礙小說作品的完整性。因為上文談到「認識,是小說的唯一道德」,下文也會談到小說只需要對「存在」負責,不必對「現實」負責。那麼,以金庸小說為例,金庸小說一樣不離武俠小說的「不現實性」,但金庸先生的作品有帶給讀者對人性或世界更深、更新的認識嗎?
是的!金庸先生憑著他對歷史、文化、時事、人性的獨到觀察與洞見,寫出來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有著強烈深刻、清楚分明的討論主題。
1.神鵰俠侶:這是一部「情書」。講愛情的追尋與貞定、依賴與失落、背叛與扭曲、沉痛與昇華、犧牲與悲辛。
2.連城訣:講純樸心靈在險惡人間的遭遇。
3.天龍八部:這是一部「佛觀」小說。講充滿執著的眾生逃不開因果網羅的播弄,也進一步肯定同體 大悲的力量與情懷。
4.俠客行:講只有最純真的心靈才能學到最高深的生命知識,相反的,充滿知識、成見的頭腦會落入符號的陷阱。
5.笑傲江湖:講在險惡人世、權力鬥爭中的真性情與自由心靈的可能性。
6.鹿鼎記:對中國幾千年來權力遊戲的嬉笑怒罵,以及對英雄主義傳統的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