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說的定義
拆字遊戲
如何定義小說?在中文與西方對小說的界說恰是兩極,在中文裏,「小」有微不足道的貶義,品性不良的謂「小人」;旁門左道謂「小道」;沒什麼用處的技藝謂「小技」,因此「小說」亦是貶詞,最早提到有關小說的評價的可能是荀子:「君子大道而已矣,小家珍說之所願皆衰矣。」,因此「小家珍說」可說是「小說」最早的拆字與定義,是與大道相對的微小之物。至《漢書‧藝文志》出現的小說家還是敬陪末座:「小說家者流,出於椑官野史,蓋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也。」跟現在的馬路消息,八卦傳說接近,「說部」的名稱好些,明鍾惺《致譚友夏書》:「奇俊辨博,自是文之一種,以施之書牘題跋語林説部,當是本色。」但到清代江藩《經解入門‧解經不尚新奇》仍有意見:「十三經皆先聖遺言,意義醇厚,豈有如後世子部、説部之書,徒快一時口舌哉。」自古以來小說背負著巨大的陰影存在著,至一九○二年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才有正面的意義:「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梁所談的小說之力有四種:一是熏,薰陶;二是浸,浸染;三是刺,刺激;四是提,提昇。至此小說方有正面的意義,這是受外國影響而產生的正面意義。
反觀西方「小說」不但不小,它非常大,可說是大說,它或稱FICTION,或稱NOVEL,前者指帶有想像力成分的文類,因此文學類都是Fiction,舉凡神話、劇本、小說、故事……都叫Fiction,它是個大類可說是大說而非小說,在希臘文fictio→fation這個詞是從拉丁語詞fictio來的,意思是「編造」、「虛構」,其實小說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編造」、「虛構」出來的東西,當然,是在一定真實生活基礎上的「編造」和「虛構」,他們不會逃避真實的人性與人生。在這裏必須先區分想像力與幻想力的不同,想像力必須根植於真實的人生,而幻想有逃避現實的傾向,類型小說大多從幻想出發,它沒有比較容易,只能說是一種過渡文類,多數青少年處在不滿現實的狀態,會選擇逃避現實,等到進入社會,較能接受現實,也許不再著迷類型,可想像力也喪失了。想像力是創造的根源,原始經驗則是創造力的回聲,因此當我們說小說是虛構的,指的是想像力的這一面,而當我們說Novel時,它指的是「新的」、「新奇的」,novel的字面含義正是這樣,它是從拉丁語的novella演變過來的,意思是「新的東西」,帶有寫實傾向的稱為novel;帶有較多虛構的稱為Fiction。如今我們的文類依循西方分類,它們分別是史詩、劇詩、抒情詩,早期的文學都押韻,因此都是詩體,作家都是詩人,亞理斯多德的《詩學》談的即是文學,而作家是廣義的詩人。史詩有大型、中型、小型,大型如《伊里亞德》、《奧德賽》,《伊里亞德》描寫特洛伊戰爭,寫法偏寫實,人物的對陣與武器都寫得很詳細;《奧德賽》描寫戰爭後,尤利西斯的海上漂流故事,誤入許多奇幻國度,其中有一個讓他喪失記憶,以至十年後才返回家門,妻子與兒女都認不得他,經過「口試」才得以全家團圓,寫法較超現實(虛構),可說這兩大史詩已將小說的兩個面向與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小說的重要源頭。小型如《孔雀東南飛》,中國只有小型與微型史詩,可說是抒情詩傳統,非史詩、劇詩傳統,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大抵都是抒情詩,微型史詩都存在樂府與古詩中,如杜甫的「三吏三別」是微型史詩,將之白話化即是短篇小說,史詩與敘事詩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有對話,後者是代言體,因此《孔雀東南飛》是史詩;《長恨歌》是敘事詩,前者人物有對話,如焦仲卿不願停妻再娶,「焦母大撫掌,何乃太區區!」這是對話;《長恨歌》仍是作者代言「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當韻文變白話文,長篇史詩是長篇小說,中篇史詩是中篇小說,短篇史詩是短篇小說︰劇詩成為話劇與歌劇;抒情詩成為現代詩與散文。現代文學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分類,大抵是這樣來的。
那我們的說書與章回傳統哪裏去了,可以在類型小說中找到一些聲腔,也可在純文學小說中找到說書的影子,雖說現在純文學已不太純,與類型的分界越來越模湖,但其根源必須是史詩的,我們給與小說最高的評價仍是「如同史詩般轟轟烈烈」。
盧卡奇稱現代小說是「史詩的殘餘」,有時殘餘變殘廢。因為主角再也不是神話英雄人物,而是瘋子、傻子、罪犯,描寫的都是殘缺不全的,史詩之所以感動人,不只是英雄,而是完整的宇宙,如古詩十九首中的情感雖是哀傷的,內心世界仍是飽滿的︰
青青河畔草
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
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
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
輾轉不可見
客從遠方來
遺我雙鯉魚
上言加餐飯
下言長相思
裏面有人物,至少三個,一對情人,一個送信人,有對話,以書信表達「加餐飯,長相思」;有敘述觀點(第一人稱),有情節(遠遊思念故鄉與情人,有人送來情書,對方同樣情意深長,多麼完美的情感,你夢魂所繫的對象,剛好也思念著你:如果是夢境,那情感更深刻,夢是深度的心理描寫。裏面也有場景,而且非常詩意美好。像這樣充滿畫面感的古詩,用白話寫,就是一篇短篇了!
拆字遊戲
如何定義小說?在中文與西方對小說的界說恰是兩極,在中文裏,「小」有微不足道的貶義,品性不良的謂「小人」;旁門左道謂「小道」;沒什麼用處的技藝謂「小技」,因此「小說」亦是貶詞,最早提到有關小說的評價的可能是荀子:「君子大道而已矣,小家珍說之所願皆衰矣。」,因此「小家珍說」可說是「小說」最早的拆字與定義,是與大道相對的微小之物。至《漢書‧藝文志》出現的小說家還是敬陪末座:「小說家者流,出於椑官野史,蓋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也。」跟現在的馬路消息,八卦傳說接近,「說部」的名稱好些,明鍾惺《致譚友夏書》:「奇俊辨博,自是文之一種,以施之書牘題跋語林説部,當是本色。」但到清代江藩《經解入門‧解經不尚新奇》仍有意見:「十三經皆先聖遺言,意義醇厚,豈有如後世子部、説部之書,徒快一時口舌哉。」自古以來小說背負著巨大的陰影存在著,至一九○二年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才有正面的意義:「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梁所談的小說之力有四種:一是熏,薰陶;二是浸,浸染;三是刺,刺激;四是提,提昇。至此小說方有正面的意義,這是受外國影響而產生的正面意義。
反觀西方「小說」不但不小,它非常大,可說是大說,它或稱FICTION,或稱NOVEL,前者指帶有想像力成分的文類,因此文學類都是Fiction,舉凡神話、劇本、小說、故事……都叫Fiction,它是個大類可說是大說而非小說,在希臘文fictio→fation這個詞是從拉丁語詞fictio來的,意思是「編造」、「虛構」,其實小說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編造」、「虛構」出來的東西,當然,是在一定真實生活基礎上的「編造」和「虛構」,他們不會逃避真實的人性與人生。在這裏必須先區分想像力與幻想力的不同,想像力必須根植於真實的人生,而幻想有逃避現實的傾向,類型小說大多從幻想出發,它沒有比較容易,只能說是一種過渡文類,多數青少年處在不滿現實的狀態,會選擇逃避現實,等到進入社會,較能接受現實,也許不再著迷類型,可想像力也喪失了。想像力是創造的根源,原始經驗則是創造力的回聲,因此當我們說小說是虛構的,指的是想像力的這一面,而當我們說Novel時,它指的是「新的」、「新奇的」,novel的字面含義正是這樣,它是從拉丁語的novella演變過來的,意思是「新的東西」,帶有寫實傾向的稱為novel;帶有較多虛構的稱為Fiction。如今我們的文類依循西方分類,它們分別是史詩、劇詩、抒情詩,早期的文學都押韻,因此都是詩體,作家都是詩人,亞理斯多德的《詩學》談的即是文學,而作家是廣義的詩人。史詩有大型、中型、小型,大型如《伊里亞德》、《奧德賽》,《伊里亞德》描寫特洛伊戰爭,寫法偏寫實,人物的對陣與武器都寫得很詳細;《奧德賽》描寫戰爭後,尤利西斯的海上漂流故事,誤入許多奇幻國度,其中有一個讓他喪失記憶,以至十年後才返回家門,妻子與兒女都認不得他,經過「口試」才得以全家團圓,寫法較超現實(虛構),可說這兩大史詩已將小說的兩個面向與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小說的重要源頭。小型如《孔雀東南飛》,中國只有小型與微型史詩,可說是抒情詩傳統,非史詩、劇詩傳統,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大抵都是抒情詩,微型史詩都存在樂府與古詩中,如杜甫的「三吏三別」是微型史詩,將之白話化即是短篇小說,史詩與敘事詩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有對話,後者是代言體,因此《孔雀東南飛》是史詩;《長恨歌》是敘事詩,前者人物有對話,如焦仲卿不願停妻再娶,「焦母大撫掌,何乃太區區!」這是對話;《長恨歌》仍是作者代言「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當韻文變白話文,長篇史詩是長篇小說,中篇史詩是中篇小說,短篇史詩是短篇小說︰劇詩成為話劇與歌劇;抒情詩成為現代詩與散文。現代文學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分類,大抵是這樣來的。
那我們的說書與章回傳統哪裏去了,可以在類型小說中找到一些聲腔,也可在純文學小說中找到說書的影子,雖說現在純文學已不太純,與類型的分界越來越模湖,但其根源必須是史詩的,我們給與小說最高的評價仍是「如同史詩般轟轟烈烈」。
盧卡奇稱現代小說是「史詩的殘餘」,有時殘餘變殘廢。因為主角再也不是神話英雄人物,而是瘋子、傻子、罪犯,描寫的都是殘缺不全的,史詩之所以感動人,不只是英雄,而是完整的宇宙,如古詩十九首中的情感雖是哀傷的,內心世界仍是飽滿的︰
青青河畔草
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
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
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
輾轉不可見
客從遠方來
遺我雙鯉魚
上言加餐飯
下言長相思
裏面有人物,至少三個,一對情人,一個送信人,有對話,以書信表達「加餐飯,長相思」;有敘述觀點(第一人稱),有情節(遠遊思念故鄉與情人,有人送來情書,對方同樣情意深長,多麼完美的情感,你夢魂所繫的對象,剛好也思念著你:如果是夢境,那情感更深刻,夢是深度的心理描寫。裏面也有場景,而且非常詩意美好。像這樣充滿畫面感的古詩,用白話寫,就是一篇短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