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創作的星圖:國民散文手藝課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桌遊故鄉:文具行

◎楊富閔

賣報紙仔

一九八七年,日治時期老作家龍瑛宗在《臺灣新生報》發表〈還鄉記—素描新竹北埔鄉〉一文,述說闊別竹縣多載,再回故鄉北埔,見證小鎮種種有感。老作家爬上了舊時的秀巒山、過彭家祠、金廣福、慈天宮,七十七歲的龍瑛宗且以國語重繪眼前現代地景:「十七歲踩出鄉關以來,已經好幾十年的時光流逝了。返鄉那天,看到故鄉有二家書店『北埔書局』和『良才書店』,這是幾十年前看不到的形象,獨個兒私下沾沾自喜。」龍瑛宗為該段私擬的小標題為「故鄉在變矣」。
二○一三年,我成長的臺南縣大內鄉,仍缺乏一間像樣的冊局、書局,設若書局象徵就學指數與知識標的,我的故鄉非但沒有在變矣,僅剩那間「賣報紙仔」數十年來維持一地文化水平:我的上一輩、上上輩大概都曾放學途中流連於此。上課前我來買過蜻蜓牌橡皮擦、尖頭的修正液,苦湊著零錢,想必你也是。
「賣報紙仔」臨時搭建於舊時菜市場、公車站附近,昔日大內最熱鬧地段,離我家一百公尺,據說那平房店面還是我們楊家祭祀公業。近日回鄉,路過「賣報紙仔」,但見三片鐵門緊閉,一張紅單上書休市大吉,問人才知店頭家清晨送報過程發生擦撞──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這陣子我所懷想的並非書報攤的故事,而是鄉村學童的物資來源,以及店內來不及售罄的新舊文具。「賣報紙仔」業績銷路與國民學校的課表密不可分:自然課買溫度計、體育課買呼拉圈、美勞課買雲彩紙、數學課買圓規、三角板與量角器,書法課買手提文房四寶組。書法課又叫寫字課。
「賣報紙仔」右邊是人聲鼎沸羊肉攤位、左邊是半世紀的理髮間。進門但見文具清清楚楚展示你的眼前,舊式家屋空間改的,還得見一點點東洋風味,九二一地震沒給垮掉的危險建物,其實屋後早已成了廢墟,可那崩落的天篷隔板給陽光折曬而入,光影瀑洩在朽壞的門窗。「賣報紙仔」牆垣梁柱全是植物繞著:九重葛、炮仔花、恰查某……空氣瀰漫爆炒羊肉的牛頭牌沙茶醬香。
三年級放學,透天厝不見人影,阿嬤獨留我一人練習顧家,我常拿一元硬幣來買一張圖畫紙,回家坐在客廳面壁靜定畫到母親四點下班。畫作內容就是心靈圖示:連綿丘陵、芒果樹、壞農舍,太陽跌落山谷,圓餅圖的百分比。這是日落,還是日出呢?五年級時,母親替我添購一張學生書桌,天天案前我將卡通劇情與鄉野傳奇編纂故事。我買了空白筆記本十幾本,寫斷一打又一打的原子筆,成績從此掉出前三名。那也是我創作的初始,偷偷摸摸就怕被家人發現。
關於生命中的第一間文具行,此刻聯想所及,處處都與文字文學相關:玻璃櫃內喜洋洋十二色彩色筆、能上鎖的鐵皮存錢筒充滿隱喻、厚厚一層灰的羽毛球拍很笨重是提醒我要運動,國旗只在國慶、光復節開賣,雷射春聯終年垂掛,隨風熠熠拍打如腳踏車反光貼紙,雀鳥、蒼蠅都嚇得不敢靠近──
所以,你生命中的第一間文具行又在哪裡呢?

文具加工廠

一直要到廠房空空蕩蕩,我才知道原來鄉內有間文具加工廠。
母親騎車載我趕到,車棚、倉庫與空地,視線所及早已布滿文具屍體:上千把短尺長尺折疊尺、長耳兔造型的剪刀、堆疊成山的調色盤像待洗的盤碗、仿冒七龍珠的墊板,好康都被搶光了吧?我們還是遲了一步。置身如回收垃圾場的母親喜孜孜在挖寶。她蹲身低頭,偶爾高高擎起一枝筆、一籃水彩水袋,問我:「你要嗎?」那一定是我今生到過最大型的露天文具店,必須腳踩文具吃力向前,而我常常愣在原地,不斷張望──我們是偷偷闖進來的,為了不引起人注意,還將鐵門關起。眼前滿坑滿谷的文具,到底又是要留給誰?一間被放棄的文具工廠讓人感到無比空惘,散落的水果造型橡皮擦,一如我們農村賤價剩產的作物:柳丁狀、文旦狀、蕃茄草莓狀。那是我初次犯罪吧?罪名叫做文具盜竊,非法入侵私人居地。母親帶著我。
我的第一篇文章叫〈冬夜〉,發表於大內國小為了慶祝八十二年校慶而製作的刊物《大內兒童》,題目與一九四七年呂赫若的一篇小說創作同名。我六年級,仍是好勝、不肯服輸的孩子,最喜歡唱楊宗憲的〈誰人甲我比〉,卻遲遲得不到母親肯定,所有來自我的優異表現,她一概視作好運,遂讓我將此次發表當成博得母親認同的好時機。
呂赫若的〈冬夜〉發表在《臺灣文化》,小說敘寫戰後初期臺灣物價飛漲,百業蕭條淡水街邊,本省女性楊彩鳳婚姻、性別與政治的故事,那也是呂赫若最後的小說創作,時間是發生二二八事件的一九四七年。呂赫若據說死於鹿窟事件,屍骨無存,他的生命亦如小說戛然止於數聲槍響的冬日冷街;而我為了寫出冬夜椎心刺骨的筆觸,整整構思兩個禮拜,調動許多場景:哆嗦打圍巾的路人、蜷縮毛毯上的野狗,以及沿街叫賣燒仙草的阿婆──《大內兒童》這分刊物通過村長通路,很快在鄉間流傳開來,受眾率百分百,每天放學我期待母親讀畢,前來褒獎一番,親戚同她誇佩我的作文能力已不是頭一次了,這次母親鐵定開心至極──
記得是星期三,下午兩點放學進門便發現《大內兒童》平躺電視機頂,心中雀喜,卻裝滿不在乎。母親見我,隨即喚我至二樓荒廢多年的暗房,那裡積放家中無數壞家電、一張笨重的鐵書桌,牆面貼有父親年少的運動獎狀,一家七口衣物全都累趴在老舊彈簧床上。
母親拉我挨坐她的身邊,深怕別人聽見,母親以審判罪犯口吻逼問於我──你的文章,是不是抄來的?
寫作讓我低頭,俯首振筆同時讓我謙卑。
寫作的兒子讓生我育我的母親感覺害怕,只因我正虛構一座她看不見、也進不去的世界,那裡是否險惡如戰後的淡水街邊、槍聲林立;寫作若與死亡相隨,難怪她阻擋我,難怪她故意說:「抄來的吧,我們家附近哪有賣燒仙草的阿婆?」
事後母親為我買了零點三八、百樂十二色極細鋼珠筆組,一套要價六百塊,那該是「賣報紙仔」店內金額最高的商品,單支價目就要五十,曾是臺灣一代小學生作業、筆記、寫畢業紀念冊的夢幻逸品。


「國語」作業簿

日前在老家翻出小學生年代的國語作業簿,桃紅色外觀,背面附有日課表格的設計,立刻咬緊我的目光──彷彿又看見八九歲習字的自己,讀三年級了,准許用藍筆寫作業。記得我固定買一支不過八塊錢的原子筆,帶有水果香氣。如今翻閱昔日國語作業,好像還能聞到殘存的一點點哈密瓜味,而那生澀的方塊字跡就是自製的香香豆、芳香劑。從小我便以為沒有人的字是醜的,甲乙丙丁的批閱字跡最醜。我喜歡欣賞同學的生字簿,一樣的筆畫、一樣的行數,都是一件件刻工精細、手法不同的藝術品,班上有名高大男同學寫字都會溢出小方格,他走起路也都斜斜歪歪的。
一九四六年四月,「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成立,臺灣全島捲起全民國語熱,國語讀本供不應求,大家都在聽齊鐵恨的國語廣播、鄉鎮公家機關都在辦國語講座。我的外婆正讀小學,她是歷經日語國語,所謂經過語言轉換的一代,戰後她參加過國語演講比賽,但是讀音不夠準確,姿態也不得宜,題目據說叫做〈祖國啊,我們在這裡〉。我們在這裡看的《國語日報》其實也是國語運動的時代產物,你我早就介入了歷史現場全不自知;我也讀《國語週刊》,參加字音字形、查字典比賽,還拿全鄉冠軍,獎品是一支鋼筆。不同於戰後初期的外婆,二○○○年,我獲派參加閩南語演講,只因全班公認我的臺語發音道地。而我臺風穩健、口齒清晰,臨場抽到題目就傻了──黑面琵鷺的故鄉。黑面琵鷺的臺語怎麼講呢?
亂花錢時,我喜歡逛文具行。一如此刻突然很想離開座位,替自己買本低年級國語作業簿速記我的胡思亂想,再買一本橘色的數學練習本記帳,最後若能挑一支有哈密瓜香氣的藍筆就太好了。
我心中理想的文具行,店前當賣晚報──晚報兩字,是不是充滿想像空間?半空中掛滿降標點符號一般的排球、皮球與飛盤、還有零售的塑膠寶劍,世界地圖與旅遊指南,一根根炫目繽紛的包裝紙棒集中在傘桶隔壁,往往也兼賣書包、學生制服,還能繡學號,那代表附近有學校機關。我家只離大內國小五十公尺,住臺大宿舍又緊貼銘傳國小,現在窩居秀朗國小附近,一直仰靠校園鐘聲在計時過日,二十五歲了搞得好像小學沒有念卒業。
魂牽夢縈的文具行,也要有專賣一綱多本的參考書區,太重要了,從前買參考書都得勞駕叔叔驅車至善化,參考書讓我失掉積蓄,卻也學習見證城鄉差距;也要有能窩在店內打電動的角落、時不時圍成一群,位置隱密,不輕易被逮到。文具行就該有學生嘰哩呱啦,我常站在後面聚眾,電玩遊戲看了半天,卻始終無法跟大家打成一片。
是不是也要有兩座連壁式郵筒呢?那就要賣郵票,也能代訂書籍。店面不可太大,只因晚上七點的補習就快到了。文具行的空間與挑選比價的時間要成一定比例。這裡到處是迷人的符號,可也別把自己的人生耽誤了才是。
那日,我就站在文具行的騎樓,遇見一名冒失男孩,他後背佳佳熊書包,身高一百四十五左右,人正蹲在漫畫花車的旁邊、一整排扭蛋機前的聖誕卡販賣區,仔細端詳與比價。他的手上已經厚厚一疊,人緣大概不錯吧。他的書包溢出陣陣哈密瓜香氣,他是誰?他人又在那裡的書店?
是台北公館商圈的文具行、台南善化中山路上的立人書局、藝美書局,或者大成國小對面的尚上文摘?還是台北羅斯福路的秀霖文具店、永和得和路的上晉文具……
是屏東潮州建福文具行、重光書局,或麻豆中山路的三新文具行、台中東海藝術街的西河文具、或者竟是故鄉大內的「賣報紙仔」呢?

——選自《我的媽媽欠栽培: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2》,九歌出版,二○一三

【筆記/石曉楓】

〈桌遊故鄉〉系列應是寫作報刊專欄時的構想,作家以小鎮空間為素材,陸續創作〈小診所〉、〈嬰兒墳場〉、〈轎車的故事〉、〈寫真沖印館〉、〈黃昏啊〉、〈文具行〉、〈縣議員服務處〉、〈熱帶魚紅茶亭〉、〈美鳳農藥行〉、〈暑期安親班〉、〈老樣子理髮廳〉諸文,後分別收錄於《為阿嬤做傻事: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1》、《我的媽媽欠栽培: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2》二書。
若依據桌遊類型而言,此系列應屬於「主題遊戲」,故事背景在大內農村;而根據「遊戲在玩什麼」的提問,作家則在不同篇章裡用了相異的道具,營造出故事情境與氛圍。本文以「賣報紙仔」、「文具加工廠」、「『國語』作業簿」三節,連綴成文具行的完整圖象空間;以蜻蜓牌橡皮擦、喜洋洋彩色筆、桃紅色國語作業簿等精巧配件,細膩帶出童年氛圍與生活故事,其中自然暗藏了一代人的童年密碼。當作者眷眷提及帶有水果香氣的原子筆時,他說「翻閱昔日國語作業,好像還能聞到殘存的一點點哈密瓜味,而那生澀的方塊字跡就是自製的香香豆、芳香劑」,儼然充滿了童趣。而作為研究臺灣文學的新生代,字裡行間又展現其文學素養與鄉土情懷,龍瑛宗的〈還鄉記—素描新竹北埔鄉〉、呂赫若〈冬夜〉等,也都在聯想範圍內。
本文收束於心目中理想的文具行,有展望,亦有對成長各階段文具行的回望,餘韻無窮。楊富閔寫作的題材很鄉土,手法卻很新世代,「桌遊」系列之發想充滿了遊戲的趣味性,又開展出傳統題材的新寫法,確是款具備耐玩性的優秀創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