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成人長期以來對兒童的壓迫
第一章 被壓制的兒童王國
人在步入衰老以後,他們的模樣是不怎麼好看的,對自己的容貌不再刻意呵護,那張面具在瞬間掉落下來,於是臉孔在一夜之間老了十歲;細密的皺紋,成片的紅色血絲,灼熱卻又疲倦的眼睛,發黃的皮膚上開始被斑點覆蓋,即使用上全世界的阿拉伯香水也無濟於事。乾燥浮腫的脖頸,展現著難以掩飾的醜陋頹萎,他們的軀幹開始變得疲軟,雙腿日益僵直。自然殘忍地令他們知曉,它將不再需要他們。時光流逝,他們也可以就此逝去了。
他們的靈魂常常並不比身體保存得更好,它失去了往日的新鮮,在世間萬象中陳舊生繡,每當想像力要展翅高飛的時候,它就自己謀殺了自己,漸漸地,它再也不敢了。他們建立了理智的高牆,將其打造得堅固,難以翻越。成年人是不自由的,他們是自己的囚犯。即使在遊戲的時候,也總是有明確目的包含在其中:他們為了放鬆而遊戲,為了遺忘自己所剩時日不多而玩耍—他們從來不為了遊戲而遊戲。
兒童的王國距離這一切則非常遙遠。住在這片國度裡的生命,好像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存在,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奇異的、不知疲倦的充盈與豐富。他們從早到晚奔跑、喊叫、爭吵,在跳躍中來來回回,睡眠只是為了明天早晨繼續開始今天的一切。他們弱小而不夠靈敏的身體,卻已經是一個迫切焦急的希望。他們富有,因為他們擁有一切絢麗的可能。想像已經不僅僅是他們首要的快樂了,而是他們擁有自由的象徵,想像是他們生命的動力。理智還未把他們捆綁起來,雖然在未來的日子裡,理智將讓他們瞭解到它的狹隘。兒童將自己的夢投射在雲朵上。這些幸福的生命沒有煩惱,沒有利益,沒有包袱地玩耍遊戲著。然而想像力是無法自己養育自己的,兒童心智的成長也並不僅僅只需要麵包,他們還需要其他的養分。於是孩子向那些給予他們家、衣服和愛的人們索取。成年人是兒童在各種困難時刻的有力依靠,他們讓孩子在面對影子、黑暗和大灰狼的時候不再恐懼。孩子懇求大人在講述中給予他們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最初畫面,當然他們會不停地改變、打破這些印象,再創造更新更美好的。他們的要求總是龐大的有點難以滿足,大人還沒有講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喊:「再講一遍、再講一遍。」一旦當他們學會了閱讀,他們便期待那些黑色的字眼在眼睛裡創造各種奇蹟。讀著美好有趣的書,這是一件多麼愉悅的事情!他們的世界將會變得如此寬廣!他們依然覺得自己是在遊戲,只是這一次,這遊戲顯得越發宏大了!他們再也不需要請求母親們在記憶中尋找她們還是小女孩時所熱愛的那些故事了。即使母親年幼時,也曾經向祖母提出過同樣的請求。但現在他們自己翻動書頁時,最美麗的童話將跳躍閃現出來。然而此時,一個漫長的誤會卻也即將拉開序幕。
因為成年人(除了那些幸運的、癲狂的和幾位詩人,上帝給予了他們理解兒童語言的能力,如同仙女懂得鳥兒的話語一般)長期以來都無法給予兒童他們真正渴求的。他們在審視中總是覺得自己是那麼高大美麗,於是他們將帶有成人特徵的,混合著屬於自己的實際精神和信仰的,充斥著虛偽和精神侷限的書籍給予兒童。他們把那些令人想終身遠離智慧的無趣書籍拿給孩子:各種愚蠢空洞的書籍,沉重而急於炫耀博學知識的書籍,癱瘓靈魂自發力量的書籍,十幾本、上百本荒唐的書像春天驚雷那樣掉落下來。令年輕的心窒息得越快,把自由的意識和遊戲的精神抹殺得越徹底迅速,成人越是對自己感到滿意。他們即時將兒童拉到了和自己一樣的高度,那象徵著至高完美的頂峰境界。第二章 夏爾.佩羅:為兒童書寫的第一人在美術館的古老畫作裡,我們常常能看到小女孩的肖像:她們穿著筆直的木鞋,沉重的絲絨裙子,腰身被囚禁在馬甲裡,脖子上緊緊地綁著絲帶,頭上戴著沉重的羽毛帽,還有各種鍊子、戒指、紡錘,她們為此要受多少苦!我們想把她們從中解救出來,給她們柔軟、輕薄,適合她們年幼身體穿著的裙子;我們甚至想把她們從這類似男人的穿著裡,從那些金屬盔甲、沉重不堪的皮質裝備和高筒靴裡解放出來。她們雖然站在那裡擺出英雄式的姿勢,可是她們的神情卻透露出可笑和不幸。如果那麼多世紀以來,人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給兒童合適的衣服穿,那麼他們又怎麼會想到要給予兒童合適的書籍?
讓我們看看手寫的年代,看看閱讀依然是屬於教士特權的時代。直到印刷術出現,文藝復興來臨,世界得以解放時,人們為兒童做了些什麼?少到幾乎什麼都沒有!成年人滿足於把桌子上殘留下來的麵包屑拋下來扔給小孩,比如那些關於宗教、禮儀的書籍。小孩不滿意,那就拉倒,反正小孩是沒有發言權的。小孩可以讓保母、女僕、廚師和所有下等人為他們講故事。但是印在紙上的故事,那是留給成年人的,與兒童無關。印刷術不是為了兒童發明的,即使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有用,那也僅限於向他們重複《聖經》、《十誡》以及「A、B、C」。如果兒童一定要找些娛樂的話,那麼他們只要讀那些拉丁文作品就行了。他們可以讀讀奧維德,他的作品裡至少有關於動物變形的內容,或者讀讀維吉爾、斯泰希厄斯。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著一種絕對邏輯:拉丁文的作者既然能讓大人讀得津津有味,那勢必也能讓兒童充滿興趣。
有哪一刻成年人想到過,除了來自學校的閱讀、教義問答和語法之外,也許兒童還需要其他的讀物?有哪個革新者意識到這些讀物存在的必要性,並敢於為此奉獻時間與精力?有哪個明智的觀察者,當他垂下眼睛的時候,會發現周圍有那麼一群小孩?又有哪個善良的創造者,提供兒童無限的樂趣,讓他們終於能夠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最後,在法國迸發了一起事件,這不是一起毫無阻礙、未經準備就發生的事件,它經歷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在陰影中,這個故事被一點一點、緩慢地編織出來。它必須等到路易十四的統治時期,厭倦了英雄主義和古典主義後,回歸神奇想像的願望才重新得以萌發,局面才發生了改變。它必須等到童話和故事占領了上流社會的沙龍,所向披靡;它必須依靠很多的女性(她們本身就是激情感性的產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聚會講故事給朋友們聽以後,把它們印刷成書:她們是多爾諾瓦女士、莉希蒂耶小姐、柏爾娜小姐。
在此期間,我們還必須等待一個擅長各種文體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一個喜歡矛盾與醜聞的作家,將〈格莉瑟蒂斯〉、〈可笑的願望〉、〈驢皮公主〉以韻文的形式寫出來。他的作為因此還引發了布瓦洛的憤怒,布瓦洛滿懷輕蔑,不屑地取笑法蘭西學院的佩羅先生竟然用韻文寫了這些故事—〈驢皮公主〉和〈長著香腸鼻子的女人〉。它還必須等到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把故事從韻文再改寫成散文,並在猶豫和羞赧中,以兒子皮埃爾.達曼庫厄的名字作為作者名。身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他大可以寫那些諷刺詩,也可以表達他對當代作家的偏愛,雖然這會引起一連串的風暴,但是作為一個為兒童書寫印刷童話的院士,那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章 被壓制的兒童王國
人在步入衰老以後,他們的模樣是不怎麼好看的,對自己的容貌不再刻意呵護,那張面具在瞬間掉落下來,於是臉孔在一夜之間老了十歲;細密的皺紋,成片的紅色血絲,灼熱卻又疲倦的眼睛,發黃的皮膚上開始被斑點覆蓋,即使用上全世界的阿拉伯香水也無濟於事。乾燥浮腫的脖頸,展現著難以掩飾的醜陋頹萎,他們的軀幹開始變得疲軟,雙腿日益僵直。自然殘忍地令他們知曉,它將不再需要他們。時光流逝,他們也可以就此逝去了。
他們的靈魂常常並不比身體保存得更好,它失去了往日的新鮮,在世間萬象中陳舊生繡,每當想像力要展翅高飛的時候,它就自己謀殺了自己,漸漸地,它再也不敢了。他們建立了理智的高牆,將其打造得堅固,難以翻越。成年人是不自由的,他們是自己的囚犯。即使在遊戲的時候,也總是有明確目的包含在其中:他們為了放鬆而遊戲,為了遺忘自己所剩時日不多而玩耍—他們從來不為了遊戲而遊戲。
兒童的王國距離這一切則非常遙遠。住在這片國度裡的生命,好像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存在,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奇異的、不知疲倦的充盈與豐富。他們從早到晚奔跑、喊叫、爭吵,在跳躍中來來回回,睡眠只是為了明天早晨繼續開始今天的一切。他們弱小而不夠靈敏的身體,卻已經是一個迫切焦急的希望。他們富有,因為他們擁有一切絢麗的可能。想像已經不僅僅是他們首要的快樂了,而是他們擁有自由的象徵,想像是他們生命的動力。理智還未把他們捆綁起來,雖然在未來的日子裡,理智將讓他們瞭解到它的狹隘。兒童將自己的夢投射在雲朵上。這些幸福的生命沒有煩惱,沒有利益,沒有包袱地玩耍遊戲著。然而想像力是無法自己養育自己的,兒童心智的成長也並不僅僅只需要麵包,他們還需要其他的養分。於是孩子向那些給予他們家、衣服和愛的人們索取。成年人是兒童在各種困難時刻的有力依靠,他們讓孩子在面對影子、黑暗和大灰狼的時候不再恐懼。孩子懇求大人在講述中給予他們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最初畫面,當然他們會不停地改變、打破這些印象,再創造更新更美好的。他們的要求總是龐大的有點難以滿足,大人還沒有講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喊:「再講一遍、再講一遍。」一旦當他們學會了閱讀,他們便期待那些黑色的字眼在眼睛裡創造各種奇蹟。讀著美好有趣的書,這是一件多麼愉悅的事情!他們的世界將會變得如此寬廣!他們依然覺得自己是在遊戲,只是這一次,這遊戲顯得越發宏大了!他們再也不需要請求母親們在記憶中尋找她們還是小女孩時所熱愛的那些故事了。即使母親年幼時,也曾經向祖母提出過同樣的請求。但現在他們自己翻動書頁時,最美麗的童話將跳躍閃現出來。然而此時,一個漫長的誤會卻也即將拉開序幕。
因為成年人(除了那些幸運的、癲狂的和幾位詩人,上帝給予了他們理解兒童語言的能力,如同仙女懂得鳥兒的話語一般)長期以來都無法給予兒童他們真正渴求的。他們在審視中總是覺得自己是那麼高大美麗,於是他們將帶有成人特徵的,混合著屬於自己的實際精神和信仰的,充斥著虛偽和精神侷限的書籍給予兒童。他們把那些令人想終身遠離智慧的無趣書籍拿給孩子:各種愚蠢空洞的書籍,沉重而急於炫耀博學知識的書籍,癱瘓靈魂自發力量的書籍,十幾本、上百本荒唐的書像春天驚雷那樣掉落下來。令年輕的心窒息得越快,把自由的意識和遊戲的精神抹殺得越徹底迅速,成人越是對自己感到滿意。他們即時將兒童拉到了和自己一樣的高度,那象徵著至高完美的頂峰境界。第二章 夏爾.佩羅:為兒童書寫的第一人在美術館的古老畫作裡,我們常常能看到小女孩的肖像:她們穿著筆直的木鞋,沉重的絲絨裙子,腰身被囚禁在馬甲裡,脖子上緊緊地綁著絲帶,頭上戴著沉重的羽毛帽,還有各種鍊子、戒指、紡錘,她們為此要受多少苦!我們想把她們從中解救出來,給她們柔軟、輕薄,適合她們年幼身體穿著的裙子;我們甚至想把她們從這類似男人的穿著裡,從那些金屬盔甲、沉重不堪的皮質裝備和高筒靴裡解放出來。她們雖然站在那裡擺出英雄式的姿勢,可是她們的神情卻透露出可笑和不幸。如果那麼多世紀以來,人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給兒童合適的衣服穿,那麼他們又怎麼會想到要給予兒童合適的書籍?
讓我們看看手寫的年代,看看閱讀依然是屬於教士特權的時代。直到印刷術出現,文藝復興來臨,世界得以解放時,人們為兒童做了些什麼?少到幾乎什麼都沒有!成年人滿足於把桌子上殘留下來的麵包屑拋下來扔給小孩,比如那些關於宗教、禮儀的書籍。小孩不滿意,那就拉倒,反正小孩是沒有發言權的。小孩可以讓保母、女僕、廚師和所有下等人為他們講故事。但是印在紙上的故事,那是留給成年人的,與兒童無關。印刷術不是為了兒童發明的,即使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有用,那也僅限於向他們重複《聖經》、《十誡》以及「A、B、C」。如果兒童一定要找些娛樂的話,那麼他們只要讀那些拉丁文作品就行了。他們可以讀讀奧維德,他的作品裡至少有關於動物變形的內容,或者讀讀維吉爾、斯泰希厄斯。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著一種絕對邏輯:拉丁文的作者既然能讓大人讀得津津有味,那勢必也能讓兒童充滿興趣。
有哪一刻成年人想到過,除了來自學校的閱讀、教義問答和語法之外,也許兒童還需要其他的讀物?有哪個革新者意識到這些讀物存在的必要性,並敢於為此奉獻時間與精力?有哪個明智的觀察者,當他垂下眼睛的時候,會發現周圍有那麼一群小孩?又有哪個善良的創造者,提供兒童無限的樂趣,讓他們終於能夠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最後,在法國迸發了一起事件,這不是一起毫無阻礙、未經準備就發生的事件,它經歷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在陰影中,這個故事被一點一點、緩慢地編織出來。它必須等到路易十四的統治時期,厭倦了英雄主義和古典主義後,回歸神奇想像的願望才重新得以萌發,局面才發生了改變。它必須等到童話和故事占領了上流社會的沙龍,所向披靡;它必須依靠很多的女性(她們本身就是激情感性的產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聚會講故事給朋友們聽以後,把它們印刷成書:她們是多爾諾瓦女士、莉希蒂耶小姐、柏爾娜小姐。
在此期間,我們還必須等待一個擅長各種文體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一個喜歡矛盾與醜聞的作家,將〈格莉瑟蒂斯〉、〈可笑的願望〉、〈驢皮公主〉以韻文的形式寫出來。他的作為因此還引發了布瓦洛的憤怒,布瓦洛滿懷輕蔑,不屑地取笑法蘭西學院的佩羅先生竟然用韻文寫了這些故事—〈驢皮公主〉和〈長著香腸鼻子的女人〉。它還必須等到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把故事從韻文再改寫成散文,並在猶豫和羞赧中,以兒子皮埃爾.達曼庫厄的名字作為作者名。身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他大可以寫那些諷刺詩,也可以表達他對當代作家的偏愛,雖然這會引起一連串的風暴,但是作為一個為兒童書寫印刷童話的院士,那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