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殷文、周文、秦篆、隸書
我國現存文字,能以明白判別者,最古當為殷代文字。古來書體分類繁雜,有分為八體、十體、三十六體,甚而分成百體至一百二十體者,待至後漢許慎說文序出,始將書體簡明歸納,在隸書以上之通常書體可分五種:
一、古文:孔子壁中書,即六經所用之文字。
二、大篆:周宣王令太史作大篆十五篇,此為古代文字由雜亂而歸於統一。
三、籀文:周時史官教學兒童之書,當時改為與古文不同之字體,此時字體由繁冗而趨於簡明。
四、小篆:秦始皇令李斯等整理各國字體,由不規則而形成規則,創為小篆,文字再作第二次之統一。
五、隸書:秦程邈改小篆,趨於簡易,所謂「篆之捷」也。